十月浪迹天涯之 大连行纪
大连,一下飞机就感受到浓浓的异国情调的城市。
在街角巷头,有一些说得出来和说不出来的细节,提醒你,这里是曾经日据和俄据的城市。
街道非常干净,空气异常清冽。绿化带剪得绝对整齐,大连市政府抓住了每一个面上的工夫来告诉你:这里是一个花园城市。
第一天有淡淡的太阳,北半球高纬度的阳光,刺眼而不温暖。但是却给人一种强烈的、有异于南国的,秋天特有的味道。
怎么说呢?冬天快要来了。
我忘记了北国的秋天如此短暂,我忘记了北国的秋天只在一瞬间,我忘记了冬天当然会尾随而至。
于是第二天,我就有了冷得发抖的体验。
于是在大连的第一个任务,就变成了买衣服。
第三天,我得到了一个热情的邀请,去住我的同学家。
罗罗荣升公务员,用一个同学的话说,“她全身洋溢着幸福的光芒,然后瞬间胖成一个圆球。”
当我到达她的家的时候,才发现她生活得很不好,然而她却完全没有意识到,或许,觉得住得不好并不属于“生活不好”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这个邀请附赠给我一个重要收获,那就是:出来玩住别人家是一件很扯淡的事。
我就这样度过了不洗头不洗澡而且每天冷得发抖的四五天。
除非我愿意提个小篮子,在接近零度的天气里跑到一个脏兮兮的澡堂子里去;又或者,我甘冒白眼狼没心没肺的恶名,半路跑到酒店去住。
第一次去西安得到的教训不够,大连于是给了我第二次教训,提醒我,以后没钱住酒店,就乖乖在家里呆着哪里都别去玩。
第四天和第五天。
天气冷得令人发疯。
风吹得人快要发疯。
空气干得真是要疯。
大连的公路系统堵得令人发疯。
我在寒风里跑来跑去,并且一边碎碎诅咒着这帮吃饭不干活,颠三倒四的公务员。
然后居然只用一个下午就办好了我需要办的一切手续。
恩,好吧,或许是这帮公务员的效率令人赞叹,又或许大连计程车实在是坐起来不心疼。
我当然去了海边,几乎被吹成一条咸鱼。
我去了号称亚洲第一大面积的星海广场,看到了这个令人惊叹的广场被令人惊叹地糟蹋成一个菜市场;
我看到了海边的海水,已然干净无异样,与在飞机上俯瞰的肮脏海面大相径庭。感谢化油剂,你们会得到化油剂之外的更多。
没有多久,在完成看同学,办证件等规定项目之后,我失去了对这个城市的一切热情,并且在周一一大早,急忙逃离这个城市,向往着遥远的渤海湾对面的青岛,去约会我早就定好的七天酒店,好毫无顾忌地把脏兮兮的自己洗个痛快。
*******************************************************************************************
附录:城市笔记之一,大连。
现象一:在整个城市最高端最寸土寸金商家必争的青泥洼商圈的核心地带,有一个超级大的商场,全部在卖几块钱一样起价的食品;
现象二:这个城市几乎每一辆公交车都爆满,几乎每一条公路都爆满,挤满了公交车和轿车。堵车和上班迟到一两个小时成为常态。很显然,这个城市的单位面积已经负荷太重,它急需扩大市区面积。
现象三:
这个城市每一个人分到的社会资源都太少,以至于大多数人都有刺猬一样的眼神;人们急切地抓住每一个值得炫耀的东西,比如“大连本地人”甚至“大城市都堵车”。
现象四:
例举一个报纸大标题:“市长××发表讲话,××发来贺电”。头衔和领导最重要,而干了什么事反而成为标题里可忽略的信息;从宣媒来看,报纸和新闻热衷于展现本地的经济成就和盛名,而不像南方的报纸那样更爱揭丑或关注民生或展现七情六欲。
现象五:
在修剪整齐的城市园林掩盖之下,整个城市在细节上的美感缺失,和秩序上的混乱令人叹息。
城市里最有气质和最值得一看的建筑,往往是百年前的老建筑。
今日大连人,似乎刚刚学会用建材和规模给自己贴上“大城市的标签”,却没有认真揣摩到百年前的建筑物们所传达的意味:典雅的气质和大方的气度,不是好大喜功地堆钱就可以堆出来的。
现象六:
大连人或者东北人的容忍度令人敬佩。
容忍混乱的城市交通;容忍细节上的脏乱和无序;容忍可能是平均工资十倍的高房价,他们为维持这样一个外表光鲜的城市付出的代价太大。
同时,在生活中,他们为了维持自己的表面上的光鲜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他们更在乎别人看自己活得够不够好,而不那么在乎自己活得真正够不够好,换句话说,他们爱自己的面子胜过爱自己。
总之,在“东三省第一强市”光芒掩盖下,大连低效而混乱的社会成本,朝气缺失的城市气质,还有坐井观天的心态,令这个城市在变得足够强壮之前,已现衰落之相。
青岛,大连,相似的纬度、地理位置、和省内地位,以及相似的出身,令两个城市犹如双生星座。
然而,大连在外界的声名显赫之下,与低调的青岛相比,市民购买力和表现的精气神远远不敌青岛;城市经济结构上,可持续发展性也明显不及青岛;最尴尬的是,作为旅游城市,高调的大连在城市美感上,也未必真的强过低调的青岛。
在未来,大连与青岛地位的消长,已是显而易见。
五年之前的朝气,抵不过五年之后的暮气。大连在五年前后的变化实在令人伤感。但是,这始终是我情结所在的城市,也是我曾经引以为傲的城市,anyway,希望它将来会好。
在街角巷头,有一些说得出来和说不出来的细节,提醒你,这里是曾经日据和俄据的城市。
街道非常干净,空气异常清冽。绿化带剪得绝对整齐,大连市政府抓住了每一个面上的工夫来告诉你:这里是一个花园城市。
第一天有淡淡的太阳,北半球高纬度的阳光,刺眼而不温暖。但是却给人一种强烈的、有异于南国的,秋天特有的味道。
怎么说呢?冬天快要来了。
我忘记了北国的秋天如此短暂,我忘记了北国的秋天只在一瞬间,我忘记了冬天当然会尾随而至。
于是第二天,我就有了冷得发抖的体验。
于是在大连的第一个任务,就变成了买衣服。
第三天,我得到了一个热情的邀请,去住我的同学家。
罗罗荣升公务员,用一个同学的话说,“她全身洋溢着幸福的光芒,然后瞬间胖成一个圆球。”
当我到达她的家的时候,才发现她生活得很不好,然而她却完全没有意识到,或许,觉得住得不好并不属于“生活不好”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这个邀请附赠给我一个重要收获,那就是:出来玩住别人家是一件很扯淡的事。
我就这样度过了不洗头不洗澡而且每天冷得发抖的四五天。
除非我愿意提个小篮子,在接近零度的天气里跑到一个脏兮兮的澡堂子里去;又或者,我甘冒白眼狼没心没肺的恶名,半路跑到酒店去住。
第一次去西安得到的教训不够,大连于是给了我第二次教训,提醒我,以后没钱住酒店,就乖乖在家里呆着哪里都别去玩。
第四天和第五天。
天气冷得令人发疯。
风吹得人快要发疯。
空气干得真是要疯。
大连的公路系统堵得令人发疯。
我在寒风里跑来跑去,并且一边碎碎诅咒着这帮吃饭不干活,颠三倒四的公务员。
然后居然只用一个下午就办好了我需要办的一切手续。
恩,好吧,或许是这帮公务员的效率令人赞叹,又或许大连计程车实在是坐起来不心疼。
我当然去了海边,几乎被吹成一条咸鱼。
我去了号称亚洲第一大面积的星海广场,看到了这个令人惊叹的广场被令人惊叹地糟蹋成一个菜市场;
我看到了海边的海水,已然干净无异样,与在飞机上俯瞰的肮脏海面大相径庭。感谢化油剂,你们会得到化油剂之外的更多。
没有多久,在完成看同学,办证件等规定项目之后,我失去了对这个城市的一切热情,并且在周一一大早,急忙逃离这个城市,向往着遥远的渤海湾对面的青岛,去约会我早就定好的七天酒店,好毫无顾忌地把脏兮兮的自己洗个痛快。
*******************************************************************************************
附录:城市笔记之一,大连。
现象一:在整个城市最高端最寸土寸金商家必争的青泥洼商圈的核心地带,有一个超级大的商场,全部在卖几块钱一样起价的食品;
现象二:这个城市几乎每一辆公交车都爆满,几乎每一条公路都爆满,挤满了公交车和轿车。堵车和上班迟到一两个小时成为常态。很显然,这个城市的单位面积已经负荷太重,它急需扩大市区面积。
现象三:
这个城市每一个人分到的社会资源都太少,以至于大多数人都有刺猬一样的眼神;人们急切地抓住每一个值得炫耀的东西,比如“大连本地人”甚至“大城市都堵车”。
现象四:
例举一个报纸大标题:“市长××发表讲话,××发来贺电”。头衔和领导最重要,而干了什么事反而成为标题里可忽略的信息;从宣媒来看,报纸和新闻热衷于展现本地的经济成就和盛名,而不像南方的报纸那样更爱揭丑或关注民生或展现七情六欲。
现象五:
在修剪整齐的城市园林掩盖之下,整个城市在细节上的美感缺失,和秩序上的混乱令人叹息。
城市里最有气质和最值得一看的建筑,往往是百年前的老建筑。
今日大连人,似乎刚刚学会用建材和规模给自己贴上“大城市的标签”,却没有认真揣摩到百年前的建筑物们所传达的意味:典雅的气质和大方的气度,不是好大喜功地堆钱就可以堆出来的。
现象六:
大连人或者东北人的容忍度令人敬佩。
容忍混乱的城市交通;容忍细节上的脏乱和无序;容忍可能是平均工资十倍的高房价,他们为维持这样一个外表光鲜的城市付出的代价太大。
同时,在生活中,他们为了维持自己的表面上的光鲜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他们更在乎别人看自己活得够不够好,而不那么在乎自己活得真正够不够好,换句话说,他们爱自己的面子胜过爱自己。
总之,在“东三省第一强市”光芒掩盖下,大连低效而混乱的社会成本,朝气缺失的城市气质,还有坐井观天的心态,令这个城市在变得足够强壮之前,已现衰落之相。
青岛,大连,相似的纬度、地理位置、和省内地位,以及相似的出身,令两个城市犹如双生星座。
然而,大连在外界的声名显赫之下,与低调的青岛相比,市民购买力和表现的精气神远远不敌青岛;城市经济结构上,可持续发展性也明显不及青岛;最尴尬的是,作为旅游城市,高调的大连在城市美感上,也未必真的强过低调的青岛。
在未来,大连与青岛地位的消长,已是显而易见。
五年之前的朝气,抵不过五年之后的暮气。大连在五年前后的变化实在令人伤感。但是,这始终是我情结所在的城市,也是我曾经引以为傲的城市,anyway,希望它将来会好。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