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几场戏
首先是一则寻物启事!下面是小昆虫的一个博文!博文上说的这个文化部的《中国昆曲》,如果谁能告知在哪儿能买到,多少钱,猴子拜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8cd4320100lesn.html
这套盘里基本上有我家门子除老旦外所有主演折子的剧照。本来我觉得我已经对她麻木了,本来我觉得我已经对她淡然了,本来我觉得我已经可以用关注别的人来分散这份注意力了,但是,当我早上打开小昆虫博客,看见这份东西的时候,那心跳加速百感交集的感觉真的是自己不能抑制的。我觉得,她这辈子难有本自己的画册之类的东西了,想要这套老外盘、册,我想给自己留点念想。
罢罢,不说了。
=========================================================
以下说说最近看的戏,无图,确实有些场次我照了,但是懒得弄了,想想不放也好。
10月16日国家大剧院《烂柯山》,李欣、刘馨鸿主演。本来没打算去看这个的,后来意外得到王兄的赠票,遂行。全剧印象最深的是《雪樵》,李欣很好。头有一天看《琵琶记》的时候就对他的张大公印象颇深,以至于现在让我回想这个《琵琶记》里的唱段,我只能记起张大公在《别坟》里的一段唱,就是边抖髯口边唱什么把她双亲埋葬的那段,感觉很给力。刘馨鸿感觉情绪上比原来好些了。我听完梨园戏的讲座,现在特想看梨园戏的《烂柯山》(梨园戏是叫这个么?),讲座的时候放了1分钟的视频,那个崔氏逼休,对那个朱买臣说,你就拿着你这个笔尖(尖读作jiang、jiang、jiang)……特别有意思,真想看看。
-----------------------------------------------------------------------------------------
10月17日大观园戏楼学术版《怜香伴》,周好璐、陈涓涓、张淼。没比关版好到哪儿去,这场我照相了,小声说一句,还摄像了,但是至今没激情去整理这些东西(嘛,其实也是没时间,这些天天天晚上都看戏听讲座),所以也就没啥呈现给大家看。这版服装挺传统的,形式模仿明朝家班。全剧没几个人,台上龙套来回串。周好璐太过色情,陈涓涓太木,俩人应该中和一些,张淼倒是让我很惊喜!我觉得他演这个范介夫特别合适,他的演绎解释了很多东西,真的很不错!还有就是,大观园戏楼的人要求演员最后主动跟观众说可以上台来合影,想把这个当做大观园戏楼的特色,这个做法实在太不明智,只有自重,别人才会尊重。我倒不是说不能合影,如果观众主动要求,那很好,但是演员主动说这个,我觉得很不好。
------------------------------------------------------------------------------------------
10月19日宣武门繁星戏剧村实验剧《罗生门》。这场戏是江大师请的,谢谢江大师!戏前听介绍说,全剧一共六个人,三个男的是国戏的京剧学生,三个女的是舞蹈学院的,全剧特别大胆的融入京剧、京剧锣鼓、舞蹈、话剧等诸多元素,演员要求很全面,既要会表演,还要会打击乐什么的,找了名家指导了两个月,头一个月只在练基本功,让学戏的学舞蹈话剧什么的。听了这些我心里很担心,怕看见一个四不像的玩意儿,让人坐不住。其结果是,这个剧很好看!确实很好看,各种东西融合借用的很好,虽然还需要打磨,比如删减些过满的东西,这点我和江大师还有他的朋友出来的时候交流过一两句,还有一点没交流过,但是不谋而合的,就是剧的结尾缠绿绸子的段落。我对那段戏的感觉是,很做作的为了升华而升华,没必要。这个戏120块钱一张票,连着演一个月,这是第二轮演了,我觉得有钱有闲的童鞋大可以去看看。看戏那天我午饭没吃好,之后吃了很多牛肉干,于是渴,喝了很多水,戏到中间偏后就很想去厕所了,但是舍不得走,于是忍着一直忍到结尾。能让我这样忍尿的剧不多啊~~~
----------------------------------------------------------------------------------------------
10月20日梨园戏讲座,曾静萍主讲,真是太见功夫了,透着那么细腻那么美,也让我对梨园戏的认识深了很多。还有那只压脚鼓,这样打鼓太有范儿了!最后是观众提问环节,场子里埋伏着黄梅戏演员古典舞演员,都是慕曾静萍的大名而来。其实我挺想问问,那只压脚鼓如果不压脚,打出来会是什么声音的,特想让鼓师给敲下听听。还有其实梨园戏的别的很多乐器也很有意思,自从上次看了董李之后,每次想起梨园戏,我耳边就能响起清脆的叮叮的一段打击乐旋律,除去好听以外,还从声音上给人幽默有趣的感觉。但是遗憾的是这场讲座没介绍这些打击乐器。
------------------------------------------------------------------------------------------------
10月21日蜂巢剧场话剧《恋爱的犀牛》。说句实话,很好看,但是没我预期的那样好。还有,里面演红红的那个演员长得好像媛媛呀!!!真的像!一开始我就发现了,我跟昔兄说,你看那个人多像媛媛!后来事实证明人痴在这个时候一点都没痴!就是像,越看越像,到后来昔兄基本上情不自禁的念叨着:太像了!太像了!之后发现另一个女配角在演的时候中间有一段,她一亮相,然后穿着一寸厚的坡跟鞋,在台上连着5个串翻!结束的时候又稳又美,我跟昔兄一起小声惊呼:她是学过戏的!!!全然忘记了当时那个场景,两个男配角是走到观众席上,正好坐在我身边呢。。。顺便说一句,这个话剧演员经常会出现在观众席的某个位置上。我这人挺诚实的,回家后看见我姨在家里,就实话说去看话剧回来,所以晚了点,看的是《恋爱的犀牛》。我姨很淡定的说,哦!你申非爷爷的孙女儿的作品,她老公孟京辉导的,写的挺好的。说起来也挺有意思,有一天孟京辉夫妇都比较闷,俩人坐在饭馆里吃饭,边吃边说这个剧,之后旁边有个人搭话说,你们排吧,我给你们投资!于是就这么排了,于是就火了。确实挺有意思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8cd4320100lesn.html
这套盘里基本上有我家门子除老旦外所有主演折子的剧照。本来我觉得我已经对她麻木了,本来我觉得我已经对她淡然了,本来我觉得我已经可以用关注别的人来分散这份注意力了,但是,当我早上打开小昆虫博客,看见这份东西的时候,那心跳加速百感交集的感觉真的是自己不能抑制的。我觉得,她这辈子难有本自己的画册之类的东西了,想要这套老外盘、册,我想给自己留点念想。
罢罢,不说了。
=========================================================
以下说说最近看的戏,无图,确实有些场次我照了,但是懒得弄了,想想不放也好。
10月16日国家大剧院《烂柯山》,李欣、刘馨鸿主演。本来没打算去看这个的,后来意外得到王兄的赠票,遂行。全剧印象最深的是《雪樵》,李欣很好。头有一天看《琵琶记》的时候就对他的张大公印象颇深,以至于现在让我回想这个《琵琶记》里的唱段,我只能记起张大公在《别坟》里的一段唱,就是边抖髯口边唱什么把她双亲埋葬的那段,感觉很给力。刘馨鸿感觉情绪上比原来好些了。我听完梨园戏的讲座,现在特想看梨园戏的《烂柯山》(梨园戏是叫这个么?),讲座的时候放了1分钟的视频,那个崔氏逼休,对那个朱买臣说,你就拿着你这个笔尖(尖读作jiang、jiang、jiang)……特别有意思,真想看看。
-----------------------------------------------------------------------------------------
10月17日大观园戏楼学术版《怜香伴》,周好璐、陈涓涓、张淼。没比关版好到哪儿去,这场我照相了,小声说一句,还摄像了,但是至今没激情去整理这些东西(嘛,其实也是没时间,这些天天天晚上都看戏听讲座),所以也就没啥呈现给大家看。这版服装挺传统的,形式模仿明朝家班。全剧没几个人,台上龙套来回串。周好璐太过色情,陈涓涓太木,俩人应该中和一些,张淼倒是让我很惊喜!我觉得他演这个范介夫特别合适,他的演绎解释了很多东西,真的很不错!还有就是,大观园戏楼的人要求演员最后主动跟观众说可以上台来合影,想把这个当做大观园戏楼的特色,这个做法实在太不明智,只有自重,别人才会尊重。我倒不是说不能合影,如果观众主动要求,那很好,但是演员主动说这个,我觉得很不好。
------------------------------------------------------------------------------------------
10月19日宣武门繁星戏剧村实验剧《罗生门》。这场戏是江大师请的,谢谢江大师!戏前听介绍说,全剧一共六个人,三个男的是国戏的京剧学生,三个女的是舞蹈学院的,全剧特别大胆的融入京剧、京剧锣鼓、舞蹈、话剧等诸多元素,演员要求很全面,既要会表演,还要会打击乐什么的,找了名家指导了两个月,头一个月只在练基本功,让学戏的学舞蹈话剧什么的。听了这些我心里很担心,怕看见一个四不像的玩意儿,让人坐不住。其结果是,这个剧很好看!确实很好看,各种东西融合借用的很好,虽然还需要打磨,比如删减些过满的东西,这点我和江大师还有他的朋友出来的时候交流过一两句,还有一点没交流过,但是不谋而合的,就是剧的结尾缠绿绸子的段落。我对那段戏的感觉是,很做作的为了升华而升华,没必要。这个戏120块钱一张票,连着演一个月,这是第二轮演了,我觉得有钱有闲的童鞋大可以去看看。看戏那天我午饭没吃好,之后吃了很多牛肉干,于是渴,喝了很多水,戏到中间偏后就很想去厕所了,但是舍不得走,于是忍着一直忍到结尾。能让我这样忍尿的剧不多啊~~~
----------------------------------------------------------------------------------------------
10月20日梨园戏讲座,曾静萍主讲,真是太见功夫了,透着那么细腻那么美,也让我对梨园戏的认识深了很多。还有那只压脚鼓,这样打鼓太有范儿了!最后是观众提问环节,场子里埋伏着黄梅戏演员古典舞演员,都是慕曾静萍的大名而来。其实我挺想问问,那只压脚鼓如果不压脚,打出来会是什么声音的,特想让鼓师给敲下听听。还有其实梨园戏的别的很多乐器也很有意思,自从上次看了董李之后,每次想起梨园戏,我耳边就能响起清脆的叮叮的一段打击乐旋律,除去好听以外,还从声音上给人幽默有趣的感觉。但是遗憾的是这场讲座没介绍这些打击乐器。
------------------------------------------------------------------------------------------------
10月21日蜂巢剧场话剧《恋爱的犀牛》。说句实话,很好看,但是没我预期的那样好。还有,里面演红红的那个演员长得好像媛媛呀!!!真的像!一开始我就发现了,我跟昔兄说,你看那个人多像媛媛!后来事实证明人痴在这个时候一点都没痴!就是像,越看越像,到后来昔兄基本上情不自禁的念叨着:太像了!太像了!之后发现另一个女配角在演的时候中间有一段,她一亮相,然后穿着一寸厚的坡跟鞋,在台上连着5个串翻!结束的时候又稳又美,我跟昔兄一起小声惊呼:她是学过戏的!!!全然忘记了当时那个场景,两个男配角是走到观众席上,正好坐在我身边呢。。。顺便说一句,这个话剧演员经常会出现在观众席的某个位置上。我这人挺诚实的,回家后看见我姨在家里,就实话说去看话剧回来,所以晚了点,看的是《恋爱的犀牛》。我姨很淡定的说,哦!你申非爷爷的孙女儿的作品,她老公孟京辉导的,写的挺好的。说起来也挺有意思,有一天孟京辉夫妇都比较闷,俩人坐在饭馆里吃饭,边吃边说这个剧,之后旁边有个人搭话说,你们排吧,我给你们投资!于是就这么排了,于是就火了。确实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