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山水
今天看到要乐老师的推荐:眉山话是四川最优美的方言……不禁发笑,这个帖子我老早就看过了,大家纷纷的攀缘附会,还有眉山方言里最俚俗最鄙陋的部分,真实可爱。
在万能的网络上认识了几位家乡的“文化人”,考古的,作文的,在他们那里才发现另外一番情意的故乡山水,而他们这些人无论带着何种目的,笔下都是对眉山或者乐山的深情厚意,对家乡往昔风俗民情的深深追怀。
以前的人说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岷江中游的眉山乐山自古有“小成都”之称,而这些传统山水如今已经被消解了,一句“看山要看极高山”,于是一提四川,人都夸好山水——山是什么稻城亚丁之类,水是九寨黄龙,最多再来一个成都青城都江堰,便再不知其他,要说出第二个四川城市都难(如今汶川大概知名度可以排在第二)。
可我却独爱嘉州山水,也许是因自己家乡的缘故,每个人看自己的故乡,不免爱之深责之切,但依旧是独一无二的,是自己长于斯歌于斯的地方。半个家在乐山,打小是跟川南文化亲近,再加上方言差得有点远,总觉得跟成都及其以北地区有隔阂,只有川南山水来得亲近自然。川南藏在深闺不为人知的古镇,沿岷江各条支流分布的崖墓,雄奇秀绝的大渡河峡谷,还有最被我们那里的汉族诟病的“彝胞”,他们的家园大小凉山,这里的山、水、坝、洞,美妙之处不足为外人道。
如果看林语堂的那本《苏东坡传》,第一章就有对眉山乐山的描写。记得他是说,从成都沿岷江往下,便可见……之类,我肯定林语堂没有到过四川,只凭流传的片纸碎言来胡诌,但也不见得全无可取之处。他笔下的小城枕山临河,茂林修竹,遍地荷塘,一城山水半城花,清新古朴。每次去三苏祠,我都对着宋代眉山城的复原图想半天,时常想要是现在的小城就是林语堂笔下的那个样子,该多么好。只可惜,我们小时候的记忆,桂香街,纱觳行,那些老木板房,高高的木门槛,都随着新城的一点点改造而远去了。
这是我抄来的《嘉定县志》:“岷江从北来绕出郡背,青衣凉山诸水自西来会之。萦回冲激,郡宛中央。凭高属目,豁然大观。九峰秀如芙蓉,屏拥其左。三峨翠若列眉,鼎峙其右。控西南夷之襟喉,为东北路之要会。明秀雄胜,果甲全蜀。”青衣江大渡河岷江交汇于乐山,乐山大佛就是唐代和尚为了给来往船只指航而修建的,这是我从小就听说了的故事。从来嘉州就是水路纵横交错之地,码头密集,渡口繁忙,近世逐渐废弃,只余河川流逝不舍昼夜,岸边坐佛任逝者如斯自岿然不动,笑看人世变化。
岷江在蜿蜒曲折到乐山之前,先是流入平羌小三峡,便是李白说的“影入平羌江水流”的那地方。几千里岷峨雪浪奔来眼底,半轮山月在佛寺的日日梵音里西升东落,我真愿再能一处处去访这样的山水,这样的钟灵毓秀。
苏轼生平只去过两次嘉州,却一个劲儿地说,生平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生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大佛旁边的凌云寺,是小时候常去玩的地方,趴在山崖边的亭子里,可以清楚看见三江交汇的地方。
天晴看峨嵋,如向波上浮。
暴雨前走到岷江大堤上,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所有图片均盗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速联系,过时不候……)
在万能的网络上认识了几位家乡的“文化人”,考古的,作文的,在他们那里才发现另外一番情意的故乡山水,而他们这些人无论带着何种目的,笔下都是对眉山或者乐山的深情厚意,对家乡往昔风俗民情的深深追怀。
以前的人说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岷江中游的眉山乐山自古有“小成都”之称,而这些传统山水如今已经被消解了,一句“看山要看极高山”,于是一提四川,人都夸好山水——山是什么稻城亚丁之类,水是九寨黄龙,最多再来一个成都青城都江堰,便再不知其他,要说出第二个四川城市都难(如今汶川大概知名度可以排在第二)。
可我却独爱嘉州山水,也许是因自己家乡的缘故,每个人看自己的故乡,不免爱之深责之切,但依旧是独一无二的,是自己长于斯歌于斯的地方。半个家在乐山,打小是跟川南文化亲近,再加上方言差得有点远,总觉得跟成都及其以北地区有隔阂,只有川南山水来得亲近自然。川南藏在深闺不为人知的古镇,沿岷江各条支流分布的崖墓,雄奇秀绝的大渡河峡谷,还有最被我们那里的汉族诟病的“彝胞”,他们的家园大小凉山,这里的山、水、坝、洞,美妙之处不足为外人道。
如果看林语堂的那本《苏东坡传》,第一章就有对眉山乐山的描写。记得他是说,从成都沿岷江往下,便可见……之类,我肯定林语堂没有到过四川,只凭流传的片纸碎言来胡诌,但也不见得全无可取之处。他笔下的小城枕山临河,茂林修竹,遍地荷塘,一城山水半城花,清新古朴。每次去三苏祠,我都对着宋代眉山城的复原图想半天,时常想要是现在的小城就是林语堂笔下的那个样子,该多么好。只可惜,我们小时候的记忆,桂香街,纱觳行,那些老木板房,高高的木门槛,都随着新城的一点点改造而远去了。
这是我抄来的《嘉定县志》:“岷江从北来绕出郡背,青衣凉山诸水自西来会之。萦回冲激,郡宛中央。凭高属目,豁然大观。九峰秀如芙蓉,屏拥其左。三峨翠若列眉,鼎峙其右。控西南夷之襟喉,为东北路之要会。明秀雄胜,果甲全蜀。”青衣江大渡河岷江交汇于乐山,乐山大佛就是唐代和尚为了给来往船只指航而修建的,这是我从小就听说了的故事。从来嘉州就是水路纵横交错之地,码头密集,渡口繁忙,近世逐渐废弃,只余河川流逝不舍昼夜,岸边坐佛任逝者如斯自岿然不动,笑看人世变化。
岷江在蜿蜒曲折到乐山之前,先是流入平羌小三峡,便是李白说的“影入平羌江水流”的那地方。几千里岷峨雪浪奔来眼底,半轮山月在佛寺的日日梵音里西升东落,我真愿再能一处处去访这样的山水,这样的钟灵毓秀。
![]() |
苏轼生平只去过两次嘉州,却一个劲儿地说,生平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生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大佛旁边的凌云寺,是小时候常去玩的地方,趴在山崖边的亭子里,可以清楚看见三江交汇的地方。
![]() |
天晴看峨嵋,如向波上浮。
![]() |
暴雨前走到岷江大堤上,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
(所有图片均盗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速联系,过时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