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的作用
“一个伟大的丑角总是用一只眼睛在笑,而用另一只眼睛流泪。”
“一个丑角必须当心,他不能失去那只带笑的眼睛。”
至今都记得阿杰老师第一课时关于伟大喜剧演员的此岸彼岸说,那趟课颠覆了我对悲剧和喜剧的认识,也是那次之后我才得以对喜剧何以称为一种艺术有了一点点了解。
一直以来觉得很难理解星爷的电影,他对角色的定位应是可以称为丑角的,电影里的男女老少正派反派,想来似乎无一例外可以被看做丑角。然而在这样丑角云集花样百出的电影中,我从来都看得很压抑,虽然同时也笑得很无遮拦。
周的电影是讲小人物的电影,这一点也许是喜剧的沿革,用“小”的眼睛侧切入现实,在人生的无力和不平中塑造一个个幻梦,从而达到对现世的嘲讽,这是喜剧的先进性和意义所在。然而,不同于卓大师的电影,周电影的人物总是同时站在矛盾的两端,掺杂着极喜和极悲——这些个人物或身怀绝技而不被发现,抑或地位低下而灵魂高洁,但他们都如此孤独,痛苦于此而又不得不承受,并倔强地苦中作乐。大话里的那句“像不像条狗”,回魂夜里主角的光荣就义与被当做疯子的活下来的人的对比,(我以为百变星君中最后变成婆婆样子,被七仔所救的老爹却对七仔的献身毫不知情等等都带多少有一丝讽刺意味),这些无论如何令人笑不出来的情节不是因角色的命运而让人心痛,而是因他们的无奈和孤独。
我总感觉,周电影的结局不论是“好”是“坏”其实都是一样,区别仅在于这梦是醒了还是新一轮开始。周电影中人物都平凡而又有不凡之处,他们幸运的获得了自我实现,但无论怎样惊世骇俗过一把,最终又总要回归世俗的生活,带着对梦的回忆用更平和的态度接着过活。然而这态度终是这样虚幻的,像是一场终极的阿Q,有时我甚至怀疑连电影所讲的整个故事都是主角的编造(其实就是星爷的编造)——为的只是让自己更妥协于沉痛的现实。
于是我不喜欢看周的电影,感觉会难过的笑,感觉笑的苍白而悲哀,即使结局是喜乐的。
相比之下,卓大师的电影我百看不厌。我把这归结于“没有失去带笑的眼睛”。这笑可能指了讽刺的意味,也可能还指了积极的情绪。
同样是小人物,卓的小人物除了心地善良和狗屎运,似乎再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性。然而他们富有小聪明和一股痴气,生活那么单调和不幸,但他们正玩得酣畅淋漓。这些角色用一种天真烂漫的态度消融了现实的残酷和痛苦,他们并没有反复提醒观众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没有滥用击破幻想这种残忍的方式去强调对现实的讽刺,然而批判活在欢笑中——我们边看着边对那个时代构筑了认识,边看着边对阶级、贫穷等等加深了理解。卓的小人物并不意在激起我们对某个人或某类人的同情,进而自怜自艾,进而愤世嫉俗;卓的小人物让我们感受到各类人命运的时代必然,但却用欢笑的力量将种种丑恶对比的相形见绌,从而从更“大”的角度上呼唤了人性和社会进步。于是,即使是独自步步走远的小丑亦没有让我流泪,相反,正是他把坚强乐观的种子种在了观者心里,即使生活依然天天残酷地上映。
“一个丑角必须当心,他不能失去那只带笑的眼睛。”
至今都记得阿杰老师第一课时关于伟大喜剧演员的此岸彼岸说,那趟课颠覆了我对悲剧和喜剧的认识,也是那次之后我才得以对喜剧何以称为一种艺术有了一点点了解。
一直以来觉得很难理解星爷的电影,他对角色的定位应是可以称为丑角的,电影里的男女老少正派反派,想来似乎无一例外可以被看做丑角。然而在这样丑角云集花样百出的电影中,我从来都看得很压抑,虽然同时也笑得很无遮拦。
周的电影是讲小人物的电影,这一点也许是喜剧的沿革,用“小”的眼睛侧切入现实,在人生的无力和不平中塑造一个个幻梦,从而达到对现世的嘲讽,这是喜剧的先进性和意义所在。然而,不同于卓大师的电影,周电影的人物总是同时站在矛盾的两端,掺杂着极喜和极悲——这些个人物或身怀绝技而不被发现,抑或地位低下而灵魂高洁,但他们都如此孤独,痛苦于此而又不得不承受,并倔强地苦中作乐。大话里的那句“像不像条狗”,回魂夜里主角的光荣就义与被当做疯子的活下来的人的对比,(我以为百变星君中最后变成婆婆样子,被七仔所救的老爹却对七仔的献身毫不知情等等都带多少有一丝讽刺意味),这些无论如何令人笑不出来的情节不是因角色的命运而让人心痛,而是因他们的无奈和孤独。
我总感觉,周电影的结局不论是“好”是“坏”其实都是一样,区别仅在于这梦是醒了还是新一轮开始。周电影中人物都平凡而又有不凡之处,他们幸运的获得了自我实现,但无论怎样惊世骇俗过一把,最终又总要回归世俗的生活,带着对梦的回忆用更平和的态度接着过活。然而这态度终是这样虚幻的,像是一场终极的阿Q,有时我甚至怀疑连电影所讲的整个故事都是主角的编造(其实就是星爷的编造)——为的只是让自己更妥协于沉痛的现实。
于是我不喜欢看周的电影,感觉会难过的笑,感觉笑的苍白而悲哀,即使结局是喜乐的。
相比之下,卓大师的电影我百看不厌。我把这归结于“没有失去带笑的眼睛”。这笑可能指了讽刺的意味,也可能还指了积极的情绪。
同样是小人物,卓的小人物除了心地善良和狗屎运,似乎再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性。然而他们富有小聪明和一股痴气,生活那么单调和不幸,但他们正玩得酣畅淋漓。这些角色用一种天真烂漫的态度消融了现实的残酷和痛苦,他们并没有反复提醒观众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没有滥用击破幻想这种残忍的方式去强调对现实的讽刺,然而批判活在欢笑中——我们边看着边对那个时代构筑了认识,边看着边对阶级、贫穷等等加深了理解。卓的小人物并不意在激起我们对某个人或某类人的同情,进而自怜自艾,进而愤世嫉俗;卓的小人物让我们感受到各类人命运的时代必然,但却用欢笑的力量将种种丑恶对比的相形见绌,从而从更“大”的角度上呼唤了人性和社会进步。于是,即使是独自步步走远的小丑亦没有让我流泪,相反,正是他把坚强乐观的种子种在了观者心里,即使生活依然天天残酷地上映。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