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之声
这里的环境可以说非常寂静,除了半夜时候有两次火车经过,白天偶尔有拖拉机经过,鸟站在窗外的树杈上有一搭无一搭地说话,除了很少很少的时候有人在窗外走动,那脚步声,近得你以为是在你的床边。
除了这些,就再也没有别的声音了。
他十分喜欢这寂静。
曾经,他跟一个朋友在山里聊天,朋友受不了那极安静,他才感到自己的兴趣取向。“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寂静呢?”那次聊天之后,他这样问过自己,不过还是很快地他就不去分析了。喜欢寂静这并不是什么太大的毛病吧?也应该不会被人当做变态,所以,尽情地喜欢寂静吧。
他躲到这个寂静的地方来,目的是为了写一个“特别好特别好”的东西。这东西在他脑子里形成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当这东西经过几次大的叙述、结构上的调整之后,呈现出令人震惊的面貌。他不由得感慨:这东西居然这么好啊!他觉得需要找一个完整的时间把它写出来。
只是一入手,事情就变得非常扑朔迷离。明明那东西就在眼前,可他就是无法抓住,每一落笔,讲述就变得疙疙瘩瘩地,每写一行字,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它应该自己流出来,而不是我把它揪出来啊!
开着车,在没有一条直路的山里盘旋,有时候他会在天黑下来的时候,冒冒失失地闯进一个村庄,把车停在这个村子新建的公厕旁边,沿着有路灯的小路到处转,他发现虽然时代已经发展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今天,村庄里依旧如同他的童年一样,到了晚上七点多,全部都安静下来了,人们呆在没有窗帘的房间里,将电视对准小巷的尽头,寂寞地看着这寂静的一切。有时候,他会在居住的四合院的正北的房檐下,看对面的群山,那半山坡被一条铁路拦腰穿过,一条陡立的孤独的铁路桥被山洞吐了出来,火车就是午夜的时候从那山洞里猛地蹿出来。有时候,他把车停在某个村庄冷静而明亮的路灯下,把车左侧的窗子摇下来,听BWV1004,第十三首,有时候从第十二首开始,一直听到第十六首。海菲兹的小提琴从未找到过如此舒适的舞台,在呼吸的声音都被放大十倍的地方,在空旷的山谷里,在清冷的照耀下,海菲兹啊海菲兹,你还求什么呢?
明明呼之欲出了,为什么就写不下去?
他在想也许是讲述的语气出了问题,也许不应该用第一人称,而应该是第三人称。
他半躺在床上,有一搭无一搭地敲打着电脑。有时候突然之间意识到周遭的寂静。指头在键盘上敲击的声音如此之大,仿佛整个世界都震惊于这放肆的响动,而集体缄默无语。
可我就是喜欢这寂静,他想。
他想到十多年前,他在北方寒冷的冬天,独自跑到一个温泉疗养院。整幢楼层只有他一个人,大雪覆盖了一切生机,也吸收了一切的音响。有时候,偶尔搬动座椅,会发出巨大的动静。
他写了一星期的信。
阳光照耀的时候,他躺在绵软温厚的雪窝子里,晒太阳,晚上天一黑,雪就变蓝了,他踩在吱嘎吱嘎的雪地上到处巡视。那时候他还吸烟,没有月光的时候,烟头的光亮非常醒目,几乎能照亮整个空旷的房间。他来到一幢五十年代修建的疗养院的门外,这座疗养院好像是被废弃不用了,大门虚掩着。墙壁上还写着文革期间的标语。大雪将门堵住,奇怪的是大门没有锁,他用力地拉开门,月光就泄露进长长的走廊。走廊边的墙壁上,还有一些板报,借着月光,他看到板报上写着这个季度职工出勤的情况,但这个季度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字迹就很模糊了。他吹了口气,走廊的尽头似乎也有人跟着吹气。
那寂静——他每挪动一下身体,整个大楼就会跟着发出叹息。
除了这些,就再也没有别的声音了。
他十分喜欢这寂静。
曾经,他跟一个朋友在山里聊天,朋友受不了那极安静,他才感到自己的兴趣取向。“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寂静呢?”那次聊天之后,他这样问过自己,不过还是很快地他就不去分析了。喜欢寂静这并不是什么太大的毛病吧?也应该不会被人当做变态,所以,尽情地喜欢寂静吧。
他躲到这个寂静的地方来,目的是为了写一个“特别好特别好”的东西。这东西在他脑子里形成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当这东西经过几次大的叙述、结构上的调整之后,呈现出令人震惊的面貌。他不由得感慨:这东西居然这么好啊!他觉得需要找一个完整的时间把它写出来。
只是一入手,事情就变得非常扑朔迷离。明明那东西就在眼前,可他就是无法抓住,每一落笔,讲述就变得疙疙瘩瘩地,每写一行字,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它应该自己流出来,而不是我把它揪出来啊!
开着车,在没有一条直路的山里盘旋,有时候他会在天黑下来的时候,冒冒失失地闯进一个村庄,把车停在这个村子新建的公厕旁边,沿着有路灯的小路到处转,他发现虽然时代已经发展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今天,村庄里依旧如同他的童年一样,到了晚上七点多,全部都安静下来了,人们呆在没有窗帘的房间里,将电视对准小巷的尽头,寂寞地看着这寂静的一切。有时候,他会在居住的四合院的正北的房檐下,看对面的群山,那半山坡被一条铁路拦腰穿过,一条陡立的孤独的铁路桥被山洞吐了出来,火车就是午夜的时候从那山洞里猛地蹿出来。有时候,他把车停在某个村庄冷静而明亮的路灯下,把车左侧的窗子摇下来,听BWV1004,第十三首,有时候从第十二首开始,一直听到第十六首。海菲兹的小提琴从未找到过如此舒适的舞台,在呼吸的声音都被放大十倍的地方,在空旷的山谷里,在清冷的照耀下,海菲兹啊海菲兹,你还求什么呢?
明明呼之欲出了,为什么就写不下去?
他在想也许是讲述的语气出了问题,也许不应该用第一人称,而应该是第三人称。
他半躺在床上,有一搭无一搭地敲打着电脑。有时候突然之间意识到周遭的寂静。指头在键盘上敲击的声音如此之大,仿佛整个世界都震惊于这放肆的响动,而集体缄默无语。
可我就是喜欢这寂静,他想。
他想到十多年前,他在北方寒冷的冬天,独自跑到一个温泉疗养院。整幢楼层只有他一个人,大雪覆盖了一切生机,也吸收了一切的音响。有时候,偶尔搬动座椅,会发出巨大的动静。
他写了一星期的信。
阳光照耀的时候,他躺在绵软温厚的雪窝子里,晒太阳,晚上天一黑,雪就变蓝了,他踩在吱嘎吱嘎的雪地上到处巡视。那时候他还吸烟,没有月光的时候,烟头的光亮非常醒目,几乎能照亮整个空旷的房间。他来到一幢五十年代修建的疗养院的门外,这座疗养院好像是被废弃不用了,大门虚掩着。墙壁上还写着文革期间的标语。大雪将门堵住,奇怪的是大门没有锁,他用力地拉开门,月光就泄露进长长的走廊。走廊边的墙壁上,还有一些板报,借着月光,他看到板报上写着这个季度职工出勤的情况,但这个季度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字迹就很模糊了。他吹了口气,走廊的尽头似乎也有人跟着吹气。
那寂静——他每挪动一下身体,整个大楼就会跟着发出叹息。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