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批三国系列-猴子与杨修
“杀头了~杀头了~~快来看阿~~!!”
人群簇拥着,浪一般推向法场。法场围观的人有若蚂蚁啃噬尸体般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书生般的人站在一个高台上,旁边则是一个极不相称,扛着大刀的刽子手。
这书生般的人看了看四周,笑了笑,看了看远处坐在树枝上的那只猴子,然后昂首向日叹了口气。
“可知丞相因何故斩之?”
“不知,闻丞相爱才,怎忍斩之?”
“莫谈国事,莫谈国事。”
日已落,人群渐疏,高台尚在滴血。远处树枝上的那只猴子还在观望着,侍卫们在整理一个草席。
猴子跑过去看着空空的木台,用手摸了把地上的鲜血,用另一只手捡起地上散落的一条发带,缠了缠。便跑开了。
翌日,集市。
“你知道么?昨儿杨修让丞相给斩了,杀头了。”
“是吗?我刚回来,没赶上昨儿杀头,没看见啊。为什么杀头啊?”
“听说是他太聪明了,丞相才杀他的,说砍就砍了”
“丞相不是唯才是举么,怎么这么聪明的人还让丞相给杀头了呢”
“那谁知道啊,丞相杀头必定有他杀头的理由。”
“这事可深了去了,好比说吧,你能看这么远,我呢,能看那么远,丞相能看那么那么远。明白了么?”
“听说杨修活着的时候,总有只猴子跟着他,你知道么?”
“猴子?难道是他徒弟啊?你别逗了。”
“我也是听人说的啊。谁知道呢,我先走了啊,还有货没送呢,回来再说啊。”
5日后,曹营。
“喂,你看见杨主簿的那只猴子了么,自从主簿不在了,那猴子也不在了,以前主簿自己总在后花园下棋,也不知道跟谁下,就他自己一个人。”
“唉,算了,别提了,人都没了,还说什么啊,主簿死的真可惜啊。你还记得么,上次翻修花园。”
“记得,记得。丞相审工的时候,在花园门上写了 ‘活’ 字就走了。谁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丞相满意不满意,要不是杨主簿告诉他们把门改小点,还不知道丞相怎么处理那些工匠了。”
“嗯,嗯。丞相不还说过么,杨主簿胜他三十里什么的,那事你知道么,给我讲讲,什么三十里?”
“噢,那事啊。丞相他们路过蓝田那次,八个字,好像是什么‘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来着,那天丞相停马进庄,蔡邕他女儿蔡琰连忙出迎。丞相见墙壁上挂了一幅文图,便询问来历,蔡琰说那是十三岁的邯郸淳所作的曹娥碑。背后八字题词是他父亲所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丞相问其含意,蔡琰不知。再问手下谋士,也连连摇头。”
“这八字啥意思?快说啊。”
“你等会儿,我这不正说着了么。 那时候阿,杨主簿说他知道意思。丞相要他先别说,让自己再想想。然后便上马行了约三十里,忽然醒悟,让杨主簿说出答案。杨主簿说是那八个字是“绝妙好辞”的意思。丞相很吃惊,说杨主簿和他想的一样,且胜丞相三十里阿。”
“这八字怎么就成了四个字了?你知道么?”
“那当然,回来之后我问主簿了,主簿跟我说,这黄绢,乃色丝,合为‘绝’字。幼妇,少女,乃‘妙’字。外孙是女之子,乃‘好’字。齑臼是受辛之物,器皿,为‘辞’字。所以叫 ‘绝妙好辞’。知道了吧?”
“哎呀,真绝了,杨主簿真是奇人啊。丞相这次损失可大了。”
“那可不,不光少了一个平时能出谋划策的谋士,还少了个陪丞相消遣娱乐的知音阿。”
“嘘~~~,别说了,来人了,丞相听见要杀头的。”
10日后,村野。
“哎呀,这不是张军师么,你也。。。。?”
“啊,范先生您也。。。。?”
“哈哈,隐退,隐退啦。”
“回去前去看看杨兄么,离这里不远。”
“一同前去。”
“唉,天妒英才啊。才三十四岁。可惜,可惜啊。”
“如此聪敏正直之人,竟如此下场,你我还是及早还乡得好啊。”
“唉,非丞相在梦中,乃君在梦中耳。”
“杨兄应该也料到有此劫吧。惑乱军心之罪多少有些牵强啊。”
“皆以为“鸡肋”是丞相的借口,孰不知也是杨兄的借口啊。天才不能大用于世,不如回去,杨兄心中定已视死如归了吧。临走之前,都留下了这么意味深长的一笔。”
“是啊。杨兄此劫,送了丞相一顶“妒才”的帽子,丞相几天后才醒悟。只可惜人头已落地,仅能以厚葬弥补。但那顶帽子,千百年也。。。。。”
“是啊。是啊。”
“此处便是杨兄的。。。嗯?好像还有人来祭奠过杨兄啊。这花和水果,还是新鲜的。”
“这不是杨兄的发带么,还带着血。。。。。”
人群簇拥着,浪一般推向法场。法场围观的人有若蚂蚁啃噬尸体般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书生般的人站在一个高台上,旁边则是一个极不相称,扛着大刀的刽子手。
这书生般的人看了看四周,笑了笑,看了看远处坐在树枝上的那只猴子,然后昂首向日叹了口气。
“可知丞相因何故斩之?”
“不知,闻丞相爱才,怎忍斩之?”
“莫谈国事,莫谈国事。”
日已落,人群渐疏,高台尚在滴血。远处树枝上的那只猴子还在观望着,侍卫们在整理一个草席。
猴子跑过去看着空空的木台,用手摸了把地上的鲜血,用另一只手捡起地上散落的一条发带,缠了缠。便跑开了。
翌日,集市。
“你知道么?昨儿杨修让丞相给斩了,杀头了。”
“是吗?我刚回来,没赶上昨儿杀头,没看见啊。为什么杀头啊?”
“听说是他太聪明了,丞相才杀他的,说砍就砍了”
“丞相不是唯才是举么,怎么这么聪明的人还让丞相给杀头了呢”
“那谁知道啊,丞相杀头必定有他杀头的理由。”
“这事可深了去了,好比说吧,你能看这么远,我呢,能看那么远,丞相能看那么那么远。明白了么?”
“听说杨修活着的时候,总有只猴子跟着他,你知道么?”
“猴子?难道是他徒弟啊?你别逗了。”
“我也是听人说的啊。谁知道呢,我先走了啊,还有货没送呢,回来再说啊。”
5日后,曹营。
“喂,你看见杨主簿的那只猴子了么,自从主簿不在了,那猴子也不在了,以前主簿自己总在后花园下棋,也不知道跟谁下,就他自己一个人。”
“唉,算了,别提了,人都没了,还说什么啊,主簿死的真可惜啊。你还记得么,上次翻修花园。”
“记得,记得。丞相审工的时候,在花园门上写了 ‘活’ 字就走了。谁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丞相满意不满意,要不是杨主簿告诉他们把门改小点,还不知道丞相怎么处理那些工匠了。”
“嗯,嗯。丞相不还说过么,杨主簿胜他三十里什么的,那事你知道么,给我讲讲,什么三十里?”
“噢,那事啊。丞相他们路过蓝田那次,八个字,好像是什么‘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来着,那天丞相停马进庄,蔡邕他女儿蔡琰连忙出迎。丞相见墙壁上挂了一幅文图,便询问来历,蔡琰说那是十三岁的邯郸淳所作的曹娥碑。背后八字题词是他父亲所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丞相问其含意,蔡琰不知。再问手下谋士,也连连摇头。”
“这八字啥意思?快说啊。”
“你等会儿,我这不正说着了么。 那时候阿,杨主簿说他知道意思。丞相要他先别说,让自己再想想。然后便上马行了约三十里,忽然醒悟,让杨主簿说出答案。杨主簿说是那八个字是“绝妙好辞”的意思。丞相很吃惊,说杨主簿和他想的一样,且胜丞相三十里阿。”
“这八字怎么就成了四个字了?你知道么?”
“那当然,回来之后我问主簿了,主簿跟我说,这黄绢,乃色丝,合为‘绝’字。幼妇,少女,乃‘妙’字。外孙是女之子,乃‘好’字。齑臼是受辛之物,器皿,为‘辞’字。所以叫 ‘绝妙好辞’。知道了吧?”
“哎呀,真绝了,杨主簿真是奇人啊。丞相这次损失可大了。”
“那可不,不光少了一个平时能出谋划策的谋士,还少了个陪丞相消遣娱乐的知音阿。”
“嘘~~~,别说了,来人了,丞相听见要杀头的。”
10日后,村野。
“哎呀,这不是张军师么,你也。。。。?”
“啊,范先生您也。。。。?”
“哈哈,隐退,隐退啦。”
“回去前去看看杨兄么,离这里不远。”
“一同前去。”
“唉,天妒英才啊。才三十四岁。可惜,可惜啊。”
“如此聪敏正直之人,竟如此下场,你我还是及早还乡得好啊。”
“唉,非丞相在梦中,乃君在梦中耳。”
“杨兄应该也料到有此劫吧。惑乱军心之罪多少有些牵强啊。”
“皆以为“鸡肋”是丞相的借口,孰不知也是杨兄的借口啊。天才不能大用于世,不如回去,杨兄心中定已视死如归了吧。临走之前,都留下了这么意味深长的一笔。”
“是啊。杨兄此劫,送了丞相一顶“妒才”的帽子,丞相几天后才醒悟。只可惜人头已落地,仅能以厚葬弥补。但那顶帽子,千百年也。。。。。”
“是啊。是啊。”
“此处便是杨兄的。。。嗯?好像还有人来祭奠过杨兄啊。这花和水果,还是新鲜的。”
“这不是杨兄的发带么,还带着血。。。。。”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