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经过我
秋日的阳光
一年的话早已说尽
用垂死前慈爱的目光
将大地上的一切静静收割
冬天 带着冰川时代的
遥远回忆
悄悄潜入我们的晨夕
能够看到春回大地的人
你的幸福无法言喻
从泰安往曲阜,车子颠簸在乡间公路上,如一叶飘摇的小舟。倚窗沉思,忽然忘我。窗外是成熟的田野,星星般散落的村庄,金黄的玉米晒在门前屋后。时间沉睡在宁静的秋日。真想车子就这样开下去,一直飘着,无尽的田野,无尽的梦。
在曲阜已无从觅见孔子遗风,小城正欣欣然奔向现代化。六艺馆不伦不类,纵然置身孔里亦无法遥想孔子当年事迹。最后坐在所谓秦始皇为焚书坑儒所挖的“断子绝孙”河畔,微风徐拂,河水轻漾,才依稀想见孔子几度去鲁返鲁的面影,风尘仆仆,无可奈何。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然而孔子忧心大道泯灭,终不甘为徒悬之瓠,满腔悲愤删诗书定礼乐。多少个春去秋来,风吹过鲁国的原野,三千弟子与七十二贤人流落何方?
叹人心不古是宿命的人文情结。所有的时代都是悲剧,我们只能心向一个或许从未存在过的古老时代,那时真的有这样的乌托邦,人们安居乐业,大道如日月经天,而现世总无法令人满意,然后寄理想于未来时代,希望道可以复来。这情结令人崇高而充满忧伤。
终于登上了泰山。一路期待的小天下之感,当真的站在山顶时,略略失望。心里默念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尤爱”青未了"。山南远远坐落着泰安市区,北面则郁郁群山,齐鲁二国如两翼分布在岱宗两侧。
虽说“造化钟神秀”失之夸张,然而泰山以其东岳独尊之历史地位,古往今来,倒是帝王将相,文人词客仰慕登临的必到之地。走在清代修缮多次的御道上,沿途题辞碑记多不胜数,今人读此便可知泰山人文历史梗概,又可以欣赏风采各异的书法作品。
泰山就像一座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历史于一体的纪念碑,以儒为主,兼有佛道,历代所修建的神龛寺庙里,供奉着儒释道三家的神像。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秦始皇当年避雨的五大夫松,那棵两千多年前的松树早已毁于一场暴风雨,后来依原址又载了一棵,就是如今这棵。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伫立遐想赫赫威武的秦始皇当年在松树下避雨,后不幸病死于回秦途中的凄惶场景,真令人心酸落泪。游客于此嬉笑嘲讽,一代伟人灰飞烟灭。
所有题辞留名于飞崖绝壁上的历代名人,和我们这些美滋滋地游览胜景指点江山的今人,终不免于化作历史的尘埃。唯有那些唐槐汉柏青青依旧,时代经过它们,如花开花落。
到泰安那个傍晚,走出站台便望见明月当空。那天是中秋节。没有南方人佳节出游全城空巷的盛况,街上有些落寞。我们住的驴友客栈在一条小巷,黑漆漆的闪着几盏足浴店的霓虹灯,几分诡异,几分阴森。饭后正愁赏月佳处,店家说我们房间推开卫生间另一扇门即是天台。本来住这家客栈既贵且地段暧昧,这为我独有的天台倒是不幸中之大幸了。
搬长木凳出去,天台上的风已经寒凉。月亮娇娇小小,清冷地散发着幽光,如泪眼美人。无端地想到黛玉的琴曲:“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低吟之后不禁伤感,至“人生斯世兮若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辍,素心何如天上月。”几令人断肠。
和好友裹着外套,在凄清的月光下闲话,有时望着不远处的灯火,在心里默默地想家,有时畅谈动情,不觉超然世外。冷风送来断续的歌声,飘飘渺渺,夜越来越静,彷佛世上就剩下我们二人,空荡荡的不见肉身,只有说话,轻轻地,如梦似幻。
北京的秋天总是匆匆忙忙。离去前一场雨忽地截断了徘徊流连的夏天,如飘风骤雨,秋天虽在意料之中,却来得每每令人惊叹。由北往南,我似行走在时间的逆旅,遥远地艰难地追着夏天奠祭。我记得走之前窗外的花椒树和槐树的叶子已经在枯黄,那晚经过我窗口的印度人的歌声也古老而忧伤。几天后再回去恐怕秋天已走远,那凋落的黄叶和流水的歌声,将永远逝去。只有冬天在静静地等候。
我渴望邂逅冬天的一场雪。渴望葬旧我于那纷纷扬扬的飘落,然后寂然地等待冰泮雪融,在春回大地时获得新生。
一年的话早已说尽
用垂死前慈爱的目光
将大地上的一切静静收割
冬天 带着冰川时代的
遥远回忆
悄悄潜入我们的晨夕
能够看到春回大地的人
你的幸福无法言喻
从泰安往曲阜,车子颠簸在乡间公路上,如一叶飘摇的小舟。倚窗沉思,忽然忘我。窗外是成熟的田野,星星般散落的村庄,金黄的玉米晒在门前屋后。时间沉睡在宁静的秋日。真想车子就这样开下去,一直飘着,无尽的田野,无尽的梦。
在曲阜已无从觅见孔子遗风,小城正欣欣然奔向现代化。六艺馆不伦不类,纵然置身孔里亦无法遥想孔子当年事迹。最后坐在所谓秦始皇为焚书坑儒所挖的“断子绝孙”河畔,微风徐拂,河水轻漾,才依稀想见孔子几度去鲁返鲁的面影,风尘仆仆,无可奈何。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然而孔子忧心大道泯灭,终不甘为徒悬之瓠,满腔悲愤删诗书定礼乐。多少个春去秋来,风吹过鲁国的原野,三千弟子与七十二贤人流落何方?
叹人心不古是宿命的人文情结。所有的时代都是悲剧,我们只能心向一个或许从未存在过的古老时代,那时真的有这样的乌托邦,人们安居乐业,大道如日月经天,而现世总无法令人满意,然后寄理想于未来时代,希望道可以复来。这情结令人崇高而充满忧伤。
终于登上了泰山。一路期待的小天下之感,当真的站在山顶时,略略失望。心里默念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尤爱”青未了"。山南远远坐落着泰安市区,北面则郁郁群山,齐鲁二国如两翼分布在岱宗两侧。
虽说“造化钟神秀”失之夸张,然而泰山以其东岳独尊之历史地位,古往今来,倒是帝王将相,文人词客仰慕登临的必到之地。走在清代修缮多次的御道上,沿途题辞碑记多不胜数,今人读此便可知泰山人文历史梗概,又可以欣赏风采各异的书法作品。
泰山就像一座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历史于一体的纪念碑,以儒为主,兼有佛道,历代所修建的神龛寺庙里,供奉着儒释道三家的神像。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秦始皇当年避雨的五大夫松,那棵两千多年前的松树早已毁于一场暴风雨,后来依原址又载了一棵,就是如今这棵。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伫立遐想赫赫威武的秦始皇当年在松树下避雨,后不幸病死于回秦途中的凄惶场景,真令人心酸落泪。游客于此嬉笑嘲讽,一代伟人灰飞烟灭。
所有题辞留名于飞崖绝壁上的历代名人,和我们这些美滋滋地游览胜景指点江山的今人,终不免于化作历史的尘埃。唯有那些唐槐汉柏青青依旧,时代经过它们,如花开花落。
到泰安那个傍晚,走出站台便望见明月当空。那天是中秋节。没有南方人佳节出游全城空巷的盛况,街上有些落寞。我们住的驴友客栈在一条小巷,黑漆漆的闪着几盏足浴店的霓虹灯,几分诡异,几分阴森。饭后正愁赏月佳处,店家说我们房间推开卫生间另一扇门即是天台。本来住这家客栈既贵且地段暧昧,这为我独有的天台倒是不幸中之大幸了。
搬长木凳出去,天台上的风已经寒凉。月亮娇娇小小,清冷地散发着幽光,如泪眼美人。无端地想到黛玉的琴曲:“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低吟之后不禁伤感,至“人生斯世兮若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辍,素心何如天上月。”几令人断肠。
和好友裹着外套,在凄清的月光下闲话,有时望着不远处的灯火,在心里默默地想家,有时畅谈动情,不觉超然世外。冷风送来断续的歌声,飘飘渺渺,夜越来越静,彷佛世上就剩下我们二人,空荡荡的不见肉身,只有说话,轻轻地,如梦似幻。
北京的秋天总是匆匆忙忙。离去前一场雨忽地截断了徘徊流连的夏天,如飘风骤雨,秋天虽在意料之中,却来得每每令人惊叹。由北往南,我似行走在时间的逆旅,遥远地艰难地追着夏天奠祭。我记得走之前窗外的花椒树和槐树的叶子已经在枯黄,那晚经过我窗口的印度人的歌声也古老而忧伤。几天后再回去恐怕秋天已走远,那凋落的黄叶和流水的歌声,将永远逝去。只有冬天在静静地等候。
我渴望邂逅冬天的一场雪。渴望葬旧我于那纷纷扬扬的飘落,然后寂然地等待冰泮雪融,在春回大地时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