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痕06之商喜關羽擒將圖與明代宮廷書畫展
北京。故宮武英殿。
肯定是今年最美麗的展覽。
光耀千秋,萬般欣喜!
大明風華絕代艷絕九州的無上之美盡在其中。
起因複雜但空前絕後的帝權與文官的對立,對大明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而藝術也不例外。這種對立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世人多重文人畫,而對宮廷畫或者院畫不加重視。其實就藝術水平、表現力、品味、色彩、意境、技巧等等各方面來看,明代宮廷繪畫都是文人畫無與爭鋒的。
擇銘心絕品以記之:
——王仲玉的陶淵明像
故友重逢,上次同樣在故宮。用筆簡略但飄逸灑脫,隱士形象躍然畫中。
——邊景昭的竹鶴圖軸
明代工筆花鳥的代表之作。用色濃麗但典雅,用筆工細。
——大明宣宗皇帝的山水人物扇面
垂柳描繪出色,搖曳生姿。有“宣德二年春日武英殿禦筆”落款。身處殿中,時空仿佛回轉,一切盡化唏噓。
——大明宣宗皇帝的松蔭蓮浦卷
有安喜宮寳。没骨畫法,源自孫隆。
——大明宣宗皇帝的武侯高臥圖
故友重逢,上次同樣在故宮。用筆簡率灑脫又不失帝王氣勢。兩次落款看應是信手之作,後又加款賜給臣下,希望君臣協力。
——戴進的三鷺圖頁
構圖空曠,有蕭瑟之氣。
——戴進的鍾馗夜遊圖
戴進人物畫的代表作。衣紋釘頭鼠尾,勁健有霸氣。圓睜雙目,炯炯有神,目光攝人心魄。
——中書舍人書大明英宗皇帝敕諭卷
天順三年,敕諭僧綱司都綱鎖南堅參。瀟灑的皇家文書。
——倪端的聘龐圖
故友重逢,上次在歷史博物館,國寶法蘭西之旅匯報展。明代典型的斧皴山水之下,人物衣紋釘頭鼠尾,觀之依然有君臣知遇之感。
——大明憲宗皇帝的一團和氣圖
構圖巧妙,寓意深刻。三教合一,圓滿和順。佛珠、儒巾點綴恰到好處。用筆簡率,但描繪精心。
——林良的蘆雁圖
奇絕的水波紋!構圖精彩,一雙大雁,飛勢向下,水波蕩漾。以曲綫勾出蕩漾的水波,看似隨意,但實則用心之至,使得整個畫面動感十足,如同身臨其境,具有點睛之妙。
——林良的灌木集禽圖長卷
花鳥畫長卷,設色淡雅,寫意為主,盡展所能。
——佚名的大明孝宗皇帝像
標準像。用筆工整,設色富麗,既有九五之尊威儀天下的普遍特點,眉宇間又有仁孝天下的個性特徵。
——吳偉的武陵春圖
白描繪人物。綫條自身婉轉流動,柔軟無力道,富有韻律感,盡展人物的柔美嫵媚。
——吳偉的灞橋風雪
雪景蕭瑟,畫面滿佈肅殺之氣。
——吳偉的樹下讀書圖
構圖深遠。樹枝根根垂下,以濃墨淡墨分遠近,但根根用筆遒勁,如長劍破空。
——史文的樹下老人
吳偉一門風格,頗得吳偉真諦。
——呂紀呂文英的竹園壽集圖卷
雅集之會。弘治一朝精英畢至,同科之中如此盛會再難復有。隨後個人境遇不同,身後功過迥異,引人遐想。細節描繪同樣精到,白鶴亮翅,松鹿銜芝,姿態曼妙,筆法細微。
——呂紀的桂菊山禽圖
兼工兼寫。樹石寫意,花鳥工筆。工筆重彩,設色雅艷。
——呂棠的花鳥鴛鴦圖
呂紀之侄,深得真傳。設色水墨,鴛鴦用色典雅,惜褪色嚴重。
——朱端的煙江遠眺圖
霧色沉沉,天水一色。有“辛酉征士”和“一樵圖書”印鑑。
——吳彬的文殊菩薩圖
典型的吳彬風格,人物拉長怪異,但不失風雅。文殊與白象綫條細勁綿長,設色濃麗。作於大明萬曆三十年,時1602年。
——計盛的宮廷貨郎圖
繪製精細到無以復加,架上假面木偶都栩栩如生。設色濃艷,富貴尊榮。旁邊的孩童典型明代風格,大大的腦袋,活潑可愛。
——繆輔的魚藻圖
群魚聚會一堂。一如計盛筆下的小孩,魚兒也是典型的明代風格,大大的腦袋:-)可作青花五彩瓷上的魚藻紋範本。
——孫隆的芙蓉游鵝圖
獨此一家的没骨法。怪異的游鵝:-)
——劉俊的雪夜訪普圖
與聘龐圖和三顧茅廬圖一樣均是明君賢臣類繪畫的代表之作。此次得觀其二,而三顧圖此前也已得見,無憾:-)。雪夜的環境渲染出色,屋内露出半邊的侍女則給畫作增加了生動感。
——大明太祖行書大軍帖
有朱字花押。
——大明仁宗行書敕諭
洪熙僅有一年,禦書當為罕見。
——大明宣宗敕諭卷
宣德元年正月初三日敕諭卷。當為宣宗初登大寳。
——大明思宗行書松風水月
此四字刻石於雲南安寧曹溪寺,已得見兩次,此番不意在出口處得見原作,緣來如此:-)另,展覽最後一幅作品即為此作,以思宗之作結尾,令人慨嘆。四字運筆如飛,用筆剛毅,但或許字中性格正是悲劇的源頭?
一如既往,最好的在最後。
刻骨銘心美麗無以復加的三件作品。
——呂紀的殘荷鷹鷺圖
水墨畫的經典。
宮廷品味來看,水墨向來難比精工細制的工筆。
但是,這次是一個例外。
蒼鷹轉身向下飛擊,一鳥攏翅衝下逃避,白鷺慌入葦叢,野鴨一隻向天驚叫,一隻頭扎入水,小鳥驚若木雞。
眾禽鳥一瞬間的動作凝固在此。
間中勁風吹過蘆葦殘荷,環境對此刻的渲染珠聯璧合。
畢竟是呂紀,水墨畫居然都能如此驚心動魄。
精彩的一刻,戲劇化的場景,動態花鳥畫的高潮。
面對佳作,如入畫中,一切盡在眼前發生,勁風似都拂過面龐。
人在畫中,畫在心中。
——佚名的宣宗行樂圖
設色精描長卷,佳人重會,上次同樣在故宮的宮廷書畫特展上。
此次猜到定能重遇佳人,全因若無此佳人,宮廷美色定難稱全璧。
一切依舊,栩栩如生的宣宗與内侍。五段行樂之戯:射箭、投壺、馬球、蹴鞠、捶丸。
捶丸,與洪洞水神廟捶丸圖壁畫一樣,無可置疑地明證,高爾夫源頭在此。宣宗的球具當真完備,手中之外,殿内桌架上尚有十數只。
馬球,上襲重屏會棋,球門都繪得巧奪天工。令旗上的帶翅飛虎好可愛:-)
皇座後的屏風中分別繪墨龍和山水,同樣纖毫畢現,精心繪製。
設色上互相掩映,配合默契,將典雅之美推向極致。
六段場景中,宣宗皇服分別為黃、紫(金龍)、墨綠、桔黃、暗紫、黃,顔色過渡諧調,首尾以皇家正色相呼應。
結尾一段是點睛之筆。宣宗乘輿回宮,回首相望,依依不捨。不知是意猶未盡還是回顧前塵。
而依依不捨的又何止宣宗?
時空如何轉換流逝,人事如何緣生緣滅,心已在畫中,不離不棄!
再會佳人相行樂
五戲重溫情脈脈
輿中回首難離別
再遇何期共落寞
——商喜的關羽擒將圖
工筆重彩畫的王者。
尺幅巨大,應為明代宮廷壁畫式的貼落。
上次故宮宮廷特展閱盡天下美色,佳麗雲集,連伯遠兩希都無暇細看。
但是,唯獨缺少了你!而這一缺陷也使得上次展覽白玉微瑕。
這次終於得償所願,終得一睹佳人傾國容顔。
就在一進門不遠處,靜靜在那裡,但卻艷光四射,熠熠生煇。
美艷的顔色。大紅大綠,但默契和諧,典雅中至高無上的境界。
當世之中,以紅綠為主色而又盡顯雅致的,也惟有法海寺壁畫能與之相比。不過,法海寺壁畫有絲絲精細的綫條相映襯,而商喜此圖則在綫條勾勒之中運用大範圍紅色與綠色,難度更大,可見作者對顔色的品位與運用已入化境。
勁健的綫條。勾勒有力,瀟灑飄逸。鉄綫描和蘭葉描的精妙結合。
磅礴的氣勢。擒將的一幕。關羽的不怒自威,龐德的怒目掙扎,靜動結合,以靜制動。氣氛的營造非常成功,畫作中顯露出戲劇化的張力,令人身臨其境,融入其中。
攝人的神情。關羽雖靜而威,平和中彌漫威嚴之氣;周倉雖靜而暴,僅執刀而立,但眼睛神態難掩暴躁的性格;關平既靜且順,扶劍而立,眉宇間既顯冷靜又露順從;兩名軍士雖順而喜,雖然押住龐德,全力釘鎖,但神色之中仍透出絲絲得意,勝者的志得意滿;而龐德則雖怒而敗,怒目圓睜,盡力掙扎,但難以掙脫鏈鎖,難以挽回敗局。
完美的構圖。遠景的點綴恰到好處。斧劈皴的山石顯露出鮮明的明代風格。深遠的小河似靜止一般,表現出戰後的寧和。近景中的六人以兩個三角形相對應,主角關羽與龐德恰好連成對角綫,穿越整個畫面。不但突出了主角,也加強了戲劇的衝突。同時,不但關羽與龐德是靜動相對,兩組人物同樣動靜相對。關羽關平周倉均似凝固在一瞬,而那邊的龐德則披髮擰首,奮力掙扎,兩軍士則按伏與釘鎖,具有鮮明的動感。動靜兩組人物相對之時,微風拂過,吹起關羽等人的衣袍。這一處妙到毫巔無與倫比的牽引,將動與靜結合成美妙絕倫的一體。看到此處,完全能感到那絲絲清風,牽引著畫面,也牽引著我與佳人之心。
如此美麗的畫作,除了完美二字,再難想出她詞能夠形容。
公元2006年,每憶這一年必將與初見佳人相伴始終,而這一年的艷麗,常銘我心!
初遇佳人驚豔羨
一見傾心情無間
縱是難得長相守
但求別後夢中見
肯定是今年最美麗的展覽。
光耀千秋,萬般欣喜!
大明風華絕代艷絕九州的無上之美盡在其中。
起因複雜但空前絕後的帝權與文官的對立,對大明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而藝術也不例外。這種對立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世人多重文人畫,而對宮廷畫或者院畫不加重視。其實就藝術水平、表現力、品味、色彩、意境、技巧等等各方面來看,明代宮廷繪畫都是文人畫無與爭鋒的。
擇銘心絕品以記之:
——王仲玉的陶淵明像
故友重逢,上次同樣在故宮。用筆簡略但飄逸灑脫,隱士形象躍然畫中。
——邊景昭的竹鶴圖軸
明代工筆花鳥的代表之作。用色濃麗但典雅,用筆工細。
——大明宣宗皇帝的山水人物扇面
垂柳描繪出色,搖曳生姿。有“宣德二年春日武英殿禦筆”落款。身處殿中,時空仿佛回轉,一切盡化唏噓。
——大明宣宗皇帝的松蔭蓮浦卷
有安喜宮寳。没骨畫法,源自孫隆。
——大明宣宗皇帝的武侯高臥圖
故友重逢,上次同樣在故宮。用筆簡率灑脫又不失帝王氣勢。兩次落款看應是信手之作,後又加款賜給臣下,希望君臣協力。
——戴進的三鷺圖頁
構圖空曠,有蕭瑟之氣。
——戴進的鍾馗夜遊圖
戴進人物畫的代表作。衣紋釘頭鼠尾,勁健有霸氣。圓睜雙目,炯炯有神,目光攝人心魄。
——中書舍人書大明英宗皇帝敕諭卷
天順三年,敕諭僧綱司都綱鎖南堅參。瀟灑的皇家文書。
——倪端的聘龐圖
故友重逢,上次在歷史博物館,國寶法蘭西之旅匯報展。明代典型的斧皴山水之下,人物衣紋釘頭鼠尾,觀之依然有君臣知遇之感。
——大明憲宗皇帝的一團和氣圖
構圖巧妙,寓意深刻。三教合一,圓滿和順。佛珠、儒巾點綴恰到好處。用筆簡率,但描繪精心。
——林良的蘆雁圖
奇絕的水波紋!構圖精彩,一雙大雁,飛勢向下,水波蕩漾。以曲綫勾出蕩漾的水波,看似隨意,但實則用心之至,使得整個畫面動感十足,如同身臨其境,具有點睛之妙。
——林良的灌木集禽圖長卷
花鳥畫長卷,設色淡雅,寫意為主,盡展所能。
——佚名的大明孝宗皇帝像
標準像。用筆工整,設色富麗,既有九五之尊威儀天下的普遍特點,眉宇間又有仁孝天下的個性特徵。
——吳偉的武陵春圖
白描繪人物。綫條自身婉轉流動,柔軟無力道,富有韻律感,盡展人物的柔美嫵媚。
——吳偉的灞橋風雪
雪景蕭瑟,畫面滿佈肅殺之氣。
——吳偉的樹下讀書圖
構圖深遠。樹枝根根垂下,以濃墨淡墨分遠近,但根根用筆遒勁,如長劍破空。
——史文的樹下老人
吳偉一門風格,頗得吳偉真諦。
——呂紀呂文英的竹園壽集圖卷
雅集之會。弘治一朝精英畢至,同科之中如此盛會再難復有。隨後個人境遇不同,身後功過迥異,引人遐想。細節描繪同樣精到,白鶴亮翅,松鹿銜芝,姿態曼妙,筆法細微。
——呂紀的桂菊山禽圖
兼工兼寫。樹石寫意,花鳥工筆。工筆重彩,設色雅艷。
——呂棠的花鳥鴛鴦圖
呂紀之侄,深得真傳。設色水墨,鴛鴦用色典雅,惜褪色嚴重。
——朱端的煙江遠眺圖
霧色沉沉,天水一色。有“辛酉征士”和“一樵圖書”印鑑。
——吳彬的文殊菩薩圖
典型的吳彬風格,人物拉長怪異,但不失風雅。文殊與白象綫條細勁綿長,設色濃麗。作於大明萬曆三十年,時1602年。
——計盛的宮廷貨郎圖
繪製精細到無以復加,架上假面木偶都栩栩如生。設色濃艷,富貴尊榮。旁邊的孩童典型明代風格,大大的腦袋,活潑可愛。
——繆輔的魚藻圖
群魚聚會一堂。一如計盛筆下的小孩,魚兒也是典型的明代風格,大大的腦袋:-)可作青花五彩瓷上的魚藻紋範本。
——孫隆的芙蓉游鵝圖
獨此一家的没骨法。怪異的游鵝:-)
——劉俊的雪夜訪普圖
與聘龐圖和三顧茅廬圖一樣均是明君賢臣類繪畫的代表之作。此次得觀其二,而三顧圖此前也已得見,無憾:-)。雪夜的環境渲染出色,屋内露出半邊的侍女則給畫作增加了生動感。
——大明太祖行書大軍帖
有朱字花押。
——大明仁宗行書敕諭
洪熙僅有一年,禦書當為罕見。
——大明宣宗敕諭卷
宣德元年正月初三日敕諭卷。當為宣宗初登大寳。
——大明思宗行書松風水月
此四字刻石於雲南安寧曹溪寺,已得見兩次,此番不意在出口處得見原作,緣來如此:-)另,展覽最後一幅作品即為此作,以思宗之作結尾,令人慨嘆。四字運筆如飛,用筆剛毅,但或許字中性格正是悲劇的源頭?
一如既往,最好的在最後。
刻骨銘心美麗無以復加的三件作品。
——呂紀的殘荷鷹鷺圖
水墨畫的經典。
宮廷品味來看,水墨向來難比精工細制的工筆。
但是,這次是一個例外。
蒼鷹轉身向下飛擊,一鳥攏翅衝下逃避,白鷺慌入葦叢,野鴨一隻向天驚叫,一隻頭扎入水,小鳥驚若木雞。
眾禽鳥一瞬間的動作凝固在此。
間中勁風吹過蘆葦殘荷,環境對此刻的渲染珠聯璧合。
畢竟是呂紀,水墨畫居然都能如此驚心動魄。
精彩的一刻,戲劇化的場景,動態花鳥畫的高潮。
面對佳作,如入畫中,一切盡在眼前發生,勁風似都拂過面龐。
人在畫中,畫在心中。
——佚名的宣宗行樂圖
設色精描長卷,佳人重會,上次同樣在故宮的宮廷書畫特展上。
此次猜到定能重遇佳人,全因若無此佳人,宮廷美色定難稱全璧。
一切依舊,栩栩如生的宣宗與内侍。五段行樂之戯:射箭、投壺、馬球、蹴鞠、捶丸。
捶丸,與洪洞水神廟捶丸圖壁畫一樣,無可置疑地明證,高爾夫源頭在此。宣宗的球具當真完備,手中之外,殿内桌架上尚有十數只。
馬球,上襲重屏會棋,球門都繪得巧奪天工。令旗上的帶翅飛虎好可愛:-)
皇座後的屏風中分別繪墨龍和山水,同樣纖毫畢現,精心繪製。
設色上互相掩映,配合默契,將典雅之美推向極致。
六段場景中,宣宗皇服分別為黃、紫(金龍)、墨綠、桔黃、暗紫、黃,顔色過渡諧調,首尾以皇家正色相呼應。
結尾一段是點睛之筆。宣宗乘輿回宮,回首相望,依依不捨。不知是意猶未盡還是回顧前塵。
而依依不捨的又何止宣宗?
時空如何轉換流逝,人事如何緣生緣滅,心已在畫中,不離不棄!
再會佳人相行樂
五戲重溫情脈脈
輿中回首難離別
再遇何期共落寞
——商喜的關羽擒將圖
工筆重彩畫的王者。
尺幅巨大,應為明代宮廷壁畫式的貼落。
上次故宮宮廷特展閱盡天下美色,佳麗雲集,連伯遠兩希都無暇細看。
但是,唯獨缺少了你!而這一缺陷也使得上次展覽白玉微瑕。
這次終於得償所願,終得一睹佳人傾國容顔。
就在一進門不遠處,靜靜在那裡,但卻艷光四射,熠熠生煇。
美艷的顔色。大紅大綠,但默契和諧,典雅中至高無上的境界。
當世之中,以紅綠為主色而又盡顯雅致的,也惟有法海寺壁畫能與之相比。不過,法海寺壁畫有絲絲精細的綫條相映襯,而商喜此圖則在綫條勾勒之中運用大範圍紅色與綠色,難度更大,可見作者對顔色的品位與運用已入化境。
勁健的綫條。勾勒有力,瀟灑飄逸。鉄綫描和蘭葉描的精妙結合。
磅礴的氣勢。擒將的一幕。關羽的不怒自威,龐德的怒目掙扎,靜動結合,以靜制動。氣氛的營造非常成功,畫作中顯露出戲劇化的張力,令人身臨其境,融入其中。
攝人的神情。關羽雖靜而威,平和中彌漫威嚴之氣;周倉雖靜而暴,僅執刀而立,但眼睛神態難掩暴躁的性格;關平既靜且順,扶劍而立,眉宇間既顯冷靜又露順從;兩名軍士雖順而喜,雖然押住龐德,全力釘鎖,但神色之中仍透出絲絲得意,勝者的志得意滿;而龐德則雖怒而敗,怒目圓睜,盡力掙扎,但難以掙脫鏈鎖,難以挽回敗局。
完美的構圖。遠景的點綴恰到好處。斧劈皴的山石顯露出鮮明的明代風格。深遠的小河似靜止一般,表現出戰後的寧和。近景中的六人以兩個三角形相對應,主角關羽與龐德恰好連成對角綫,穿越整個畫面。不但突出了主角,也加強了戲劇的衝突。同時,不但關羽與龐德是靜動相對,兩組人物同樣動靜相對。關羽關平周倉均似凝固在一瞬,而那邊的龐德則披髮擰首,奮力掙扎,兩軍士則按伏與釘鎖,具有鮮明的動感。動靜兩組人物相對之時,微風拂過,吹起關羽等人的衣袍。這一處妙到毫巔無與倫比的牽引,將動與靜結合成美妙絕倫的一體。看到此處,完全能感到那絲絲清風,牽引著畫面,也牽引著我與佳人之心。
如此美麗的畫作,除了完美二字,再難想出她詞能夠形容。
公元2006年,每憶這一年必將與初見佳人相伴始終,而這一年的艷麗,常銘我心!
初遇佳人驚豔羨
一見傾心情無間
縱是難得長相守
但求別後夢中見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