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枢先生台大演讲摘记
杨国枢先生台大演讲
我学森林系,是想要到山上去,躺在厚厚的草地上看云,看累了,就拿出诗来读,中国的诗,外国的诗。后来学心理,是为了公的原因。中国人很惨,我们幸好到了台湾。中国近代史,中国受到列强的欺负,是因为太弱。我就想,为什么,应该研究中国人的问题出在哪里。可能问题出在很多思想观念上。我读了很多西方的小说,尤其是俄国的小说。俄国也受到很多欺负,青年人想要救国,共产主义这样的思想就是从这样的环境中出来的。蒋介石先生本来也是信仰这条路,只是后来当权后有所改变。我是山东人,来到台湾之后坐吃山空,老是觉得暂时逃难,很快就能回去了,后来发现不可能了。想要研究,日常生活中不能容忍,为什么中国人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争吵。想知道人怎么会这样子,于是就想要研究心理学。那个时候家里是反对学心理学的,觉得和算命什么的很类似。那个时候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后来找了门路让我去做学徒,但我做了几天就跑了。但是又不能回家,后来考了台大,我又有了肺病。但我喜欢活动,还参加剧社,叫枫叶剧社,喜欢化妆、演戏什么的,疯疯癫癫的。那个时候做什么都非常投入,病渐渐就好了。学心理学,学着学着就忘了自己本来是为了什么而学,忘了自己是想学人类心理学,跟着教授做了很久的动物心理学。后来到美国念书,念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我记得那个时候台大心理系女生很多,就觉得那个时候,在心理系是非常美好的经历。我从美国回来,就想系统的研究人的问题。但是后来不想做研究了,也不是没有兴趣,是觉得自己的研究没有意义。人类的研究我都是套西方的,做不下去。我就问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心理学,我想要建立华人自己的心理学。回国之后建立了民族心理学的体系。
我一直不把学术当做客观的东西,而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如梦,学术在我看来也是一个梦。这可以给我动力,让我追求攀登心理学之山。我的学术之路有几个转折,第一个是1959到1967,是尝试与摸索。在这个阶段,我还没见到“山”,只是读外国的东西,山在何方还不知道。还在研究大白鼠、研究猴子和幼儿的manipulative drive,只是在重复国外做过的东西。我就跳开这些,研究中国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这样?因为我对这些有兴趣。问中文系教授,为什么中国的古诗是五言,后来我查文献,发现古诗有三言,但那些教授都不知道。那时候我是无聊得很。那时候睡前我一定念几首诗,好像念旧诗可以睡觉,新诗佶屈聱牙,适合熬夜读。那个时候还研究了很多其他题目,每个题目都是浅尝辄止,缺乏系统性。
1968到1973,开始模仿阶段,看山是山。这个阶段研究的内容,角色行为的适当性,从跨文化研究的角度,中西方一定非常不一样。那个时候刚刚出来认知失调理论,同时研究权威性格,那时候在美国很轰动。我自己还研究人格形容词。中文因为是单字合成一个词,所以很难划分词。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收集了6000多词。我不相信所谓Big Five,我觉得中国人不是那个样子,但是国内很多人照抄照搬。我也找一些人来做,每一个词我都测出它的social deservability, scaling每个词本身代表的好的程度和不好的程度,还有意义度和熟悉度。第五是价值观,第六是national stereotype, 后来还研究了traditionality,等等。这个阶段有一点理论的想法,但还是很薄弱,还是停留在特质论。早期还停留在人格心理学的取向,觉得研究心理学必须通过人格特质的研究。
1974-1984,看山不是山,寻求转变。对心理学很多的发现产生疑惑,开始有比较有创意的想法,比如other-orientation, self-orientation.西方研究成就动机很多,但我觉得中国人和西方人很不一样,界定成就的方式不应该是个人化。中国的孩子都背负着家族的责任,因此对成就的内涵的理解必然也是与家族相关的。这方面我做了不少的工作。psy of chinese people, handbook of chinese psy. 社会取向,中国人的语言,华人性格变迁……都非常重要。这个阶段开始“中国化”,就是把西方的思想转换,更能适用于华人。但还是不够彻底。要开始自己想,不是靠西方人。那个时候受到人类学的影响,就使得敢于跳开心理学的影响。人景互动论,非常有意思。开始注意到中国人新旧性格的矛盾。一方面,中国传统社会培养出来的传统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受到西方社会的影响的新性格,bi-cultural self,不是一个中国人的自我,而是新旧两种力量共同作用。那时候我提倡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
1985-1995,解放开创,摆脱了西方心理学的影响,敢于开创。看山又是山了。之前看山不是山,因为那个是西方的山,不是中国的山。到了这个阶段,才觉得此山是真山。研究中国人的直觉,所谓内隐性格,perception of personality.价值观,个人取向、家族取向、社会取向。孝、诚信、本土类型、青少年不良行为、心理学史、清代狐狸精的故事、历史心理学……(好多研究)
我学森林系,是想要到山上去,躺在厚厚的草地上看云,看累了,就拿出诗来读,中国的诗,外国的诗。后来学心理,是为了公的原因。中国人很惨,我们幸好到了台湾。中国近代史,中国受到列强的欺负,是因为太弱。我就想,为什么,应该研究中国人的问题出在哪里。可能问题出在很多思想观念上。我读了很多西方的小说,尤其是俄国的小说。俄国也受到很多欺负,青年人想要救国,共产主义这样的思想就是从这样的环境中出来的。蒋介石先生本来也是信仰这条路,只是后来当权后有所改变。我是山东人,来到台湾之后坐吃山空,老是觉得暂时逃难,很快就能回去了,后来发现不可能了。想要研究,日常生活中不能容忍,为什么中国人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争吵。想知道人怎么会这样子,于是就想要研究心理学。那个时候家里是反对学心理学的,觉得和算命什么的很类似。那个时候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后来找了门路让我去做学徒,但我做了几天就跑了。但是又不能回家,后来考了台大,我又有了肺病。但我喜欢活动,还参加剧社,叫枫叶剧社,喜欢化妆、演戏什么的,疯疯癫癫的。那个时候做什么都非常投入,病渐渐就好了。学心理学,学着学着就忘了自己本来是为了什么而学,忘了自己是想学人类心理学,跟着教授做了很久的动物心理学。后来到美国念书,念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我记得那个时候台大心理系女生很多,就觉得那个时候,在心理系是非常美好的经历。我从美国回来,就想系统的研究人的问题。但是后来不想做研究了,也不是没有兴趣,是觉得自己的研究没有意义。人类的研究我都是套西方的,做不下去。我就问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心理学,我想要建立华人自己的心理学。回国之后建立了民族心理学的体系。
我一直不把学术当做客观的东西,而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如梦,学术在我看来也是一个梦。这可以给我动力,让我追求攀登心理学之山。我的学术之路有几个转折,第一个是1959到1967,是尝试与摸索。在这个阶段,我还没见到“山”,只是读外国的东西,山在何方还不知道。还在研究大白鼠、研究猴子和幼儿的manipulative drive,只是在重复国外做过的东西。我就跳开这些,研究中国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这样?因为我对这些有兴趣。问中文系教授,为什么中国的古诗是五言,后来我查文献,发现古诗有三言,但那些教授都不知道。那时候我是无聊得很。那时候睡前我一定念几首诗,好像念旧诗可以睡觉,新诗佶屈聱牙,适合熬夜读。那个时候还研究了很多其他题目,每个题目都是浅尝辄止,缺乏系统性。
1968到1973,开始模仿阶段,看山是山。这个阶段研究的内容,角色行为的适当性,从跨文化研究的角度,中西方一定非常不一样。那个时候刚刚出来认知失调理论,同时研究权威性格,那时候在美国很轰动。我自己还研究人格形容词。中文因为是单字合成一个词,所以很难划分词。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收集了6000多词。我不相信所谓Big Five,我觉得中国人不是那个样子,但是国内很多人照抄照搬。我也找一些人来做,每一个词我都测出它的social deservability, scaling每个词本身代表的好的程度和不好的程度,还有意义度和熟悉度。第五是价值观,第六是national stereotype, 后来还研究了traditionality,等等。这个阶段有一点理论的想法,但还是很薄弱,还是停留在特质论。早期还停留在人格心理学的取向,觉得研究心理学必须通过人格特质的研究。
1974-1984,看山不是山,寻求转变。对心理学很多的发现产生疑惑,开始有比较有创意的想法,比如other-orientation, self-orientation.西方研究成就动机很多,但我觉得中国人和西方人很不一样,界定成就的方式不应该是个人化。中国的孩子都背负着家族的责任,因此对成就的内涵的理解必然也是与家族相关的。这方面我做了不少的工作。psy of chinese people, handbook of chinese psy. 社会取向,中国人的语言,华人性格变迁……都非常重要。这个阶段开始“中国化”,就是把西方的思想转换,更能适用于华人。但还是不够彻底。要开始自己想,不是靠西方人。那个时候受到人类学的影响,就使得敢于跳开心理学的影响。人景互动论,非常有意思。开始注意到中国人新旧性格的矛盾。一方面,中国传统社会培养出来的传统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受到西方社会的影响的新性格,bi-cultural self,不是一个中国人的自我,而是新旧两种力量共同作用。那时候我提倡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
1985-1995,解放开创,摆脱了西方心理学的影响,敢于开创。看山又是山了。之前看山不是山,因为那个是西方的山,不是中国的山。到了这个阶段,才觉得此山是真山。研究中国人的直觉,所谓内隐性格,perception of personality.价值观,个人取向、家族取向、社会取向。孝、诚信、本土类型、青少年不良行为、心理学史、清代狐狸精的故事、历史心理学……(好多研究)
-
夜尽希芒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18 00: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