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新音乐的那些事
发表于《焦作日报·青周刊》文化版。电子版:
http://epaper.jzrb.com/jzrb/html/2010-09/27/content_208970.htm
若说起焦作的新音乐,大概走得最远的音乐人要数歇斯了。歇斯,原名杨长勇,十三四岁时即走出焦作,追寻音乐之梦,1990年4月组建以硬式摇滚为主的“黄种人”乐队,并成为中国早期摇滚乐队代表;96年录制第一张唱片《我不会忘记最初》;12月,为《再见张炬》纪念专辑录制单曲《生日与祭日的问候》,成为这张专辑最感人的歌曲之一。2001年又出版国内第一张纯吉他音乐的唱片《舞指如歌》。这些不仅仅是焦作乐迷们津津乐道的,而是已成为一代中国摇滚乐迷的记忆。许多焦作的乐迷是先知道并喜欢歇斯,后来才知道他是焦作人的。
与歇斯相比,更多的焦作原创音乐人的道路并不顺利。1986年,崔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世界和平年”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上首唱了《一无所有》之后,90年代中国新音乐达到了一个高潮,唐朝、黑豹、魔岩三杰等等乐队、音乐人成为新一代青年人的偶象。摇滚狂潮席卷中国,受这股狂潮影响的年轻人组起了自己的乐队。焦作这片土地上,也逐渐涌现出一些乐队来。1996年,尚在化校读书的李冰松受同学影响,开始接触摇滚乐。从小学习美术的他,对这种形式和内容新颖的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刚开始的大量的听,到以不固定成员的身份加入了同学组建的指纹乐队,参加排练。这是焦作最早的乐队之一,同一时期的焦作本土乐队还有左轮、极限、幽浮、混血、乌鸦、圣桐兰等。98年,冰松从化校毕业,为了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到了一家有吉它弹唱的酒吧工作。在这里他碰到了自己的吉它老师。一直照着书本练习的他,得到了优秀吉它手的亲自指导,并且也逐渐熟悉了各种音响工程。2000年,他到了一家琴行上班。由于白天在琴行,晚上有时还在酒吧工作,当时的他对焦作原创音乐圈子并不熟悉。直到一天,极限乐队的吉它手来找到他。极限乐队听说他弹琴不错,而他们正要参加河南省首届原创音乐节,缺一把吉它,就让他当了吉它手。一起排练了几次之后,冰松和极限乐队一起去安阳参加了这届音乐节。这是冰松第一次参加大型音乐演出,上场前他兴奋地脱去了上衣,演出时对着电吉它唱出变音的歌声。虽然疯狂,但在他的回忆里,这却是最初也最自然的激情,以后再演出他再没有找到这种感觉,虽然仍然“疯狂”过,但他多少觉得有点做作。安阳演出后,他和极限乐队合作了一年,曾经在没有劳务费的情况下,自己打车去歌厅演出。这时虽然对焦作本土乐队来说,生存仍是问题,但一个涌动的高潮也慢慢来临。2001年,左轮乐队主唱张琳产生了做一张本土原创音乐专辑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经历了重重困难,一年之后,这个想法成真了。这张在小录音棚里诞生的专辑,虽然音质并不算太好,但作为首次尝试,显得弥足珍贵。张琳把它命名为《左轮唱片1》,它汇集了张琳、极限、幽浮、混血、乌鸦、圣桐兰等焦作本土乐队的作品,还有两支外地乐队的作品。有摄影师朋友为唱片封面拍了几十卷照片,诗人朋友为唱片写了序,歇斯专门为唱片题了词:扬我中原摇滚精神。
随后《左轮唱片2》也出来了,除了一些老乐队的经典曲目外,有一个名为“魔幻指纹”的乐队,以新疆风格的歌曲《望》让人耳目一新。这是冰松的新乐队。和极限乐队合作一年后,因为创作思想的不同,他选择了离开,继续摸索自己的音乐之路。2003年,他在自己曾经待过的“指纹”乐队名字前加了魔幻两个字,组建了魔幻指纹乐队,有着浓郁民族风的《望》即是那时的代表作品。乐队成立后,冰松希望得到更多的人认可,在当时的教育学院大食堂内办了一场演出,几个本土乐队悉数登场,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这次成功之后,冰松萌生了举办原创音乐节的想法。一方面他自己想做演出,也想提供机会给一些新乐队。于是第一届原创音乐节在他当时工作的喜多郎酒吧举办了。这是第一届焦作本土的原创音乐节,所有乐队和乐迷都期待已久。在200多观众的现场,乐队们尽情表演,乐迷们尽情欢呼,结束之后,音乐人们聚到一起喝酒聊天。多年之后,在冰松的回忆里,是一届热情火爆的音乐节,同时又是一届温馨的音乐节。此后,音乐节每年举办一届,已举办了八届。新乐队不断涌现:重返袖珍时光、格子道、叶子、Dirty evil……音乐风格也不断多样化:后摇、英伦、民谣、新金……这期间冰松的音乐风格也不断改变,将更多的民族元素融入其中。2006年,他成立了魔幻指纹音乐工作室,为第七届全国青少年艺术节焦作赛区的太极操配乐《悠絮》,一曲纯音乐的乐曲里融合了琵琶、古筝、大鼓等中国元素和电声乐器,体现了他音乐创作方面的多元化。而他创作的《飞翔的三维》也成为了三维商业广场的形象歌曲,音乐之路不再是一条羊肠小道,而是越来越宽广。与此同时,对本土原创音乐的支持从来没有停过,工作室成立以来,他就在策划着做一张纯粹焦作制作的原创音乐专辑。而原创音乐节的规模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虽然每年冰松都要为音乐节的举办辛苦忙碌,有时甚至有过不再办下去的想法,但每次结束之后,朋友们在一起喝酒聊音乐的愉快气氛又给了他继续办下去的决心。为新乐队提供平台的想法已经实现,而他最享受的就是老朋友们的团聚。2008年举办第六届时,歇斯也来到了现场。2010年,主要成员都在北京的极极乐队参加了音乐节,这时他们已经不再是几个喜欢音乐的毛头小伙,而是经历了太多次考验的成熟的音乐人。并演唱了为汶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写的歌曲《瞬间》。音乐响起,人群中许多人打出了象征“爱”的手势,在音乐中轻轻挥舞。
这次演出之后,冰松邀请了焦作众多音乐人参加演唱了《瞬间》,并制成了MV,表达焦作音乐人对 灾区同胞的祝福,MV以一行小字结束:仅以此歌,慰藉那些逝去的灵魂。在冰松心里,他对新音乐的探索已经有了答案:追求内心的真实,批判假恶丑,歌颂爱,歌颂美好的一切。
http://epaper.jzrb.com/jzrb/html/2010-09/27/content_208970.htm
若说起焦作的新音乐,大概走得最远的音乐人要数歇斯了。歇斯,原名杨长勇,十三四岁时即走出焦作,追寻音乐之梦,1990年4月组建以硬式摇滚为主的“黄种人”乐队,并成为中国早期摇滚乐队代表;96年录制第一张唱片《我不会忘记最初》;12月,为《再见张炬》纪念专辑录制单曲《生日与祭日的问候》,成为这张专辑最感人的歌曲之一。2001年又出版国内第一张纯吉他音乐的唱片《舞指如歌》。这些不仅仅是焦作乐迷们津津乐道的,而是已成为一代中国摇滚乐迷的记忆。许多焦作的乐迷是先知道并喜欢歇斯,后来才知道他是焦作人的。
与歇斯相比,更多的焦作原创音乐人的道路并不顺利。1986年,崔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世界和平年”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上首唱了《一无所有》之后,90年代中国新音乐达到了一个高潮,唐朝、黑豹、魔岩三杰等等乐队、音乐人成为新一代青年人的偶象。摇滚狂潮席卷中国,受这股狂潮影响的年轻人组起了自己的乐队。焦作这片土地上,也逐渐涌现出一些乐队来。1996年,尚在化校读书的李冰松受同学影响,开始接触摇滚乐。从小学习美术的他,对这种形式和内容新颖的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刚开始的大量的听,到以不固定成员的身份加入了同学组建的指纹乐队,参加排练。这是焦作最早的乐队之一,同一时期的焦作本土乐队还有左轮、极限、幽浮、混血、乌鸦、圣桐兰等。98年,冰松从化校毕业,为了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到了一家有吉它弹唱的酒吧工作。在这里他碰到了自己的吉它老师。一直照着书本练习的他,得到了优秀吉它手的亲自指导,并且也逐渐熟悉了各种音响工程。2000年,他到了一家琴行上班。由于白天在琴行,晚上有时还在酒吧工作,当时的他对焦作原创音乐圈子并不熟悉。直到一天,极限乐队的吉它手来找到他。极限乐队听说他弹琴不错,而他们正要参加河南省首届原创音乐节,缺一把吉它,就让他当了吉它手。一起排练了几次之后,冰松和极限乐队一起去安阳参加了这届音乐节。这是冰松第一次参加大型音乐演出,上场前他兴奋地脱去了上衣,演出时对着电吉它唱出变音的歌声。虽然疯狂,但在他的回忆里,这却是最初也最自然的激情,以后再演出他再没有找到这种感觉,虽然仍然“疯狂”过,但他多少觉得有点做作。安阳演出后,他和极限乐队合作了一年,曾经在没有劳务费的情况下,自己打车去歌厅演出。这时虽然对焦作本土乐队来说,生存仍是问题,但一个涌动的高潮也慢慢来临。2001年,左轮乐队主唱张琳产生了做一张本土原创音乐专辑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经历了重重困难,一年之后,这个想法成真了。这张在小录音棚里诞生的专辑,虽然音质并不算太好,但作为首次尝试,显得弥足珍贵。张琳把它命名为《左轮唱片1》,它汇集了张琳、极限、幽浮、混血、乌鸦、圣桐兰等焦作本土乐队的作品,还有两支外地乐队的作品。有摄影师朋友为唱片封面拍了几十卷照片,诗人朋友为唱片写了序,歇斯专门为唱片题了词:扬我中原摇滚精神。
随后《左轮唱片2》也出来了,除了一些老乐队的经典曲目外,有一个名为“魔幻指纹”的乐队,以新疆风格的歌曲《望》让人耳目一新。这是冰松的新乐队。和极限乐队合作一年后,因为创作思想的不同,他选择了离开,继续摸索自己的音乐之路。2003年,他在自己曾经待过的“指纹”乐队名字前加了魔幻两个字,组建了魔幻指纹乐队,有着浓郁民族风的《望》即是那时的代表作品。乐队成立后,冰松希望得到更多的人认可,在当时的教育学院大食堂内办了一场演出,几个本土乐队悉数登场,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这次成功之后,冰松萌生了举办原创音乐节的想法。一方面他自己想做演出,也想提供机会给一些新乐队。于是第一届原创音乐节在他当时工作的喜多郎酒吧举办了。这是第一届焦作本土的原创音乐节,所有乐队和乐迷都期待已久。在200多观众的现场,乐队们尽情表演,乐迷们尽情欢呼,结束之后,音乐人们聚到一起喝酒聊天。多年之后,在冰松的回忆里,是一届热情火爆的音乐节,同时又是一届温馨的音乐节。此后,音乐节每年举办一届,已举办了八届。新乐队不断涌现:重返袖珍时光、格子道、叶子、Dirty evil……音乐风格也不断多样化:后摇、英伦、民谣、新金……这期间冰松的音乐风格也不断改变,将更多的民族元素融入其中。2006年,他成立了魔幻指纹音乐工作室,为第七届全国青少年艺术节焦作赛区的太极操配乐《悠絮》,一曲纯音乐的乐曲里融合了琵琶、古筝、大鼓等中国元素和电声乐器,体现了他音乐创作方面的多元化。而他创作的《飞翔的三维》也成为了三维商业广场的形象歌曲,音乐之路不再是一条羊肠小道,而是越来越宽广。与此同时,对本土原创音乐的支持从来没有停过,工作室成立以来,他就在策划着做一张纯粹焦作制作的原创音乐专辑。而原创音乐节的规模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虽然每年冰松都要为音乐节的举办辛苦忙碌,有时甚至有过不再办下去的想法,但每次结束之后,朋友们在一起喝酒聊音乐的愉快气氛又给了他继续办下去的决心。为新乐队提供平台的想法已经实现,而他最享受的就是老朋友们的团聚。2008年举办第六届时,歇斯也来到了现场。2010年,主要成员都在北京的极极乐队参加了音乐节,这时他们已经不再是几个喜欢音乐的毛头小伙,而是经历了太多次考验的成熟的音乐人。并演唱了为汶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写的歌曲《瞬间》。音乐响起,人群中许多人打出了象征“爱”的手势,在音乐中轻轻挥舞。
这次演出之后,冰松邀请了焦作众多音乐人参加演唱了《瞬间》,并制成了MV,表达焦作音乐人对 灾区同胞的祝福,MV以一行小字结束:仅以此歌,慰藉那些逝去的灵魂。在冰松心里,他对新音乐的探索已经有了答案:追求内心的真实,批判假恶丑,歌颂爱,歌颂美好的一切。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