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ao,懒得和世界谈谈
![]() |
我们命该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莎士比亚
看《三联》的鄙视看《南周》的,看《南周》的鄙视看《读者》的,看《读者》的鄙视看《知音》的,看《知音》的没什么人可供他们鄙视了,只好自己创造出一本叫《最小说》的,塑造供鄙视人群。可终于有一天,《最小说》众也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了。
99年那会,我正在高中嗨嗨的追新番,说出来无比惭愧,一追就追了十几年,现在还是未能脱宅,彻底戒掉,《柯南》《海贼王》什么的,真是越追越起劲了。
那时还没什么文艺青年的概念,不过整天凑了一起编黄段子的高中生,正仿佛《十日谈》里的文艺复兴先驱,把无数渴求进步的种子埋在了大家心中,日后自有发芽开花那一天,只不过当时却是穷极无聊闲的蛋疼。
那时internet初兴,所谓网络文学虚无缥缈,倒是一个叫痞子蔡的YY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把一种叫聊天室的玩意普及到户,大家没事都喜欢到那里耍宝,周星星《大话西游》成为聊天室泡妞必备攻略,榕树下的写手们也正式登场,直到现在,那时的李寻欢、宁财神、安妮宝贝也依然走在娱乐时代的前沿,提供当下流行指南。
那时全国经济稳步增长,今天人皆唾骂的中石油、国家电网还属于国家机关,中国移动还不存在(这个我不太确定),压根没人知道有个玩意叫房地产,反正大家都还活在社会主义最初级阶段,或许也有先富起来的了,但好歹先富起来的此时还没打算消灭没富起来。也正因为此,纵使大家知道电视传媒能让一部叫《还珠格格》的戏红透大江南北,使得小燕子赵薇众人皆知,但根本没人知道什么叫““炒作”。
是的,就是那个年代,某上海杂志搞了一场叫“新概念”的作文大赛,时至今日,我都只能说这个比赛不比“超级女声”高明多少,选出人物制造话题媒体炒作,但勤劳智慧外加爱凑热闹的中国人民华丽丽的军团方阵路过围观还是让当时沉默已久的高中生找到了些许突破口。和“超级女声”一样,大多数年轻人总是渴望表现渴望成名的,绝不是张爱玲所说的“出名趁早”,根本没那么深刻的认识,只是辛德瑞拉求巫婆将自己变成公主,好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贪玩好奇而已。
你问我,我当时也很想去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因为貌似挺好玩的。但我们高中没这个福利,只组织我们参加根正苗红的征文活动,或者有高考加分的各类奥赛。况且我那时成绩差强人意,似乎最不济也可以混个二流大学,犯不上拿自己的前途冒险(这句话是扯淡,真实原因是我敢不考大学,我父母就敢活剐了我)反正我悠闲的看漫画,读高中,备考大学,看一票敢为天下先的同龄人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心中浅浅的流趟着一种时下被称作“羡慕嫉妒恨”的小情绪。
几个作文比赛冠军,毫无意外的出了书,韩寒是《三重门》,郭教主是《幻城》。第一次读《三重门》我无比崇拜韩寒,大家年纪差不多,我们只能在语文课上编“林冲史进阮小二”,人家直接“千山鸟飞绝”了,这就是差距啊。至于郭教主,拜托,虽然我那时还不知道什么算抄袭, 豆瓣那啥了14字 ,况且我多喜欢CLAMP的。
接着,我跌跌撞撞的混进了大学,终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在由一个四眼吐槽男转变为MADAO电车男的人生道路上突飞猛进。韩寒作为问题青少年大骂一通中国教育后退学开车去了,郭教主去了魔都,体会大都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大学初期,我还经常买那本叫做《萌芽》的杂志,坐在学校图书馆的自习室,晒着太阳看他们的小说,韩寒那时连载《长安乱》,郭教主呢,则是《梦里花落知多少》。当时心里还有种种小情绪,一边是反抗体制渴望自由,而另一边则是青春灿烂怅然若失。一边是为了部落勤勤恳恳的砍怪练级下副本刷战场,一边是45°望天空泪流满面。那时他们在我心目中确实是80后的代言人,粗糙而略显做作的语言,质朴而无比充盈的感情,真的代表了我们那群看《读者》《青年文摘》长大的人们的心声。让我们在看不起《新周刊》,压根不知道《南周》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声音。
说到这里,我很想问问那些整天骂《最小说》*&……%¥(本想多列举点,但就知道这一本)的80后,你们10几岁的时候看的啥杂志呀。照我说,读《读者》《青年文摘》《科幻世界》什么的,也就不要出来摆了,虽然你没无比忧郁的菊花一紧风中凌乱过,但你那饱斥着心灵鸡汤精神鸭肠的青葱岁月纵不敢傲娇了凤姐,也拿游荡于北大清华边缘的芙蓉姐姐没啥脾气。大家都是那时候混出来的,中国的杂志是个啥品相我们心知肚明。好歹着,我假想(没看过)《最小说》的作者中还有不少追《JUMP》的,那就有一种力量,属于青少年的力量,比不温不火催人疲软的心灵鸡汤好多了。话说回来了,我还是建议直接追《JUMP》,虽然郭教主抄袭,他的杂志难保不抄袭,但直接读原版确实更有效率。当然,你要是十几岁就读《读库》《文史知识》什么的,现在还来看我的日记,我那是相当欣慰了。
十几年光阴肉包子打狗了,韩寒从作为80后的形象代表敌视体制,到作为一个时代的形象代表敌视体制,和块腊肉一样,永远高高挂在墙上,不对,是网上,风干晾晒。古有曹操望梅止渴,今有韩寒挂肉引唾。同样来源于心理暗示,曹操那时的唾液分泌只是一种生理需要,韩寒引导出这个唾沫是一种精神需要。韩寒新办的杂志,新出的小说,无一不展示出一种强烈的引发声音的渴望。《独唱团》《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当然不只是自己的声音,他渴望的是一个时代的声音。
郭教主呢,我行我素的做着自己的文化生意,该办杂志办杂志,该出小说出小说,该做美容做美容,该去扫货去扫货。。。抄袭什么的完全不在乎了,反正有人出版有人买,盖起寺庙赚香火,管你基督真主佛。人家就是今后抄了圣经,你也变不出个宗教裁判庭烧死他啊。况且真金白银的真家伙在手,你再吵,再吵拿钱堵你的嘴,有良心,拿钱全都给你盖住。你敢不敢扪心自问,自己的良心会被多少钱盖住。
追忆那么久,只是想说,时至今日,重头返回去再看,总觉得80后完全被人涮了,也不是被人,压根是被时代涮了。韩寒给架上了名为“叛逆”的战车,乐此不疲的奔袭多年,从文艺青年变成愤青领袖。书是越读越少,网是越上越多。当年尚能写点古文拽拽诗词,现在就是网络桥段大汇编。《一座城市》里那个“我吐我吐就习惯了的段子”真的是差点吐死我。至于现在的《1988我想和世界谈谈》,只能说,1988那会,王小波同志引领着沉默的大多数懒得搭理你,剩下的和海子一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最好还是去谢谢你的爱1999找谢霆锋吧,你们比较搭。换句话说,韩寒,你1999年出《三重门》时,时代就给你身上盖了一戳,上书四个大字“奉旨吐槽”,你以为是自己的个性唆使你去骂时代 豆瓣那啥了9个字 ,其实,都是那时的编辑、出版商安排的,只是一个炒作而已,“信春哥,得永生”和“拜韩寒,豆瓣那啥3个字 ”一样,都是60后70后迎合时代的口味设计的菜谱而已。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没看透吗?
郭教主也一样,被编辑和出版社架上了一个恶趣味的时代餐盘,或许还很美好很纯真的做了几年文学梦,直到被捧上偶像路线,然后又被丑闻炒作彻底抹去了良知,化为了一个称职的赚钱机器。贪慕虚荣,向往奢华的心理,哪个青年没有,但要和病毒一样肆虐繁衍,绝对少不了一干幕后黑手的辛勤劳作,当时带郭教主走入那个糜烂大大圈子,又把毒草植入他心中的,当然不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今天,郭教主所瞄准的,当然也不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这种传销精神,在我们这个混乱的时代迅速蔓延。
作为时代培养的大多数-----MADAO废柴男,我现在气喘吁吁的面对天价房和永不自由的身心,上班没事就到豆瓣上发骚吐槽,下班没事就宅在窝里,补旧番打游戏。世界什么的,时代什么的,没那么好,也不太坏,虽然有大量的吐槽点,但依然有值得坚持值得守护的小快乐-----比如,这个月《生活大爆炸》第四季开播了,下个月《海贼王》又开始连载了,恩,挺好的。
-
Hanabi 赞了这篇日记 2010-10-06 18:39:58
-
豆友25381857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9-29 17:31:4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9-29 13:55:31
-
404 page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9-29 1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