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福柯集
《疯狂与非理性:古典时代的疯狂史》前言,1961
尼采曾经揭示,西方世界的历史由之发生的悲剧结构就是对悲剧的拒绝、忘却和默默的沉落。其他经验环绕着悲剧的结构,它是中心,因为在历史对悲剧的拒斥中,悲剧的结构已将悲剧性编入了历史的辩证法。
从最初的述说起,历史时间就是把沉默加在某些东西上面,随后他们就只能在沉默、空洞、无意义、子虚乌有的门类下被理解。历史只是在一种历史缺失的基础上,在巨大的喃喃低语的空间中才有可能,沉默把这缺失当作使命和真理来守候:“我把你建造的城堡称作荒芜,把这声音称作静夜,把你的面容称作缺失。”
历史的每一次诉说都伴随着缺失的发生。历史的丰富性只存在于空洞却遍布于非语言的词语的空间中,这些词语使倾听者听到历史下面低沉的噪音,听到自言自语的语言的低沉的絮叨——没有讲话主体,没有交谈者,自我积压,哽咽在喉,尚未充分表达便已消解,悄然回归它从未摆脱的沉寂。
《水与疯狂》,1963
由此水获得了四个功能:它能使人感到痛苦(由此是患者回到他试图回避的现实中来);它令人受挫,是患者清醒地面对自我;他打断患者的话,使其沉默;他对人进行惩罚。
《人死了吗?》,1966
人文主义始于19世纪末。其次,只要仔细地观察一下16、17、18世纪的文化,我们就会发现再次期间人根本没有任何位置。这期间的文化为上帝、世界、相似的物和空间的法则所占据,当然也少不了肉体、情感和想象。然而人本身并没有出现。
在《词与物》一书中,我说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人是由哪些部件和哪些碎片组成的。我觉得该书重在指出,人们之所以想要科学地认识人类并不是出于对人的伦理关注,恰恰相反,是因为人们首先把人构建成一门可能的学问对象,才使得现代人文主义的所有伦理主题得以发展。
我们可以说文学就是人不停地消亡并让为给语言的那个场所。在“语言说话”的地方,人就不再存在。
《尼采的真面目》,1966
无论如何,尼采构成了西方思想史上的一次断裂。哲学话语的方式因他而发生了改变。以前,哲学话语是一个匿名的“我”,《形而上学的沉思》就带有主观的特征,然而读者仍可以代替笛卡尔。代替尼采说”我“是不可能的,一次他才在当代西方的全部思想中凸显出来。
《知识分子与权力》,1972
任何没有碰过壁的理论都是不可能发展的,而实践就是用来凿穿这堵墙壁的。(德勒兹)
从事理论研究的知识分子已不再是某一主体,不再是某种典型的或者具有代表性的意识。对于那些正在行动和斗争的人们来说,一个窃取权力的政党或工会,虽然以他们的意识为圭臬,但已经不再能代表他们。我们都是些小团体,再也没有代表性了,只有行动,理论的行动和出于”驿站“或网络关系中的实践的行动。(德勒兹)
替他人说话的卑鄙性。我想说,人们不在乎代表,这一切似乎该结束了。但是,他们并没有从”理论“的转变中得出结论,并不知道要求有关的人士最终切实地为自己的利益说话。(德勒兹)
《关于小说的讨论》,1963
他睡着了,随后又醒来,农民们始终在那里,只不过多了一件事,极为农民将椅子转过来看着K,因此K的存在是双重的。他在那里,农民也在那里,此外,别人又看到他在那里。一次,这的确是“次在”的一种重复、增多。海德格尔的第一部著作《存在与时间》想可怕的映影一样反应了这一点,而这本书又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得到反映。《恶心》和《局外人》中有完全对应的东西:那里有栗树根,它存在那里,甚至是多余的;那里有《局外人》中的棺材螺钉。(法耶)
如果说其中有现实主义,那么这种现实主义一直在试图“摄下”画面上的一切。情景画面和小说取景中的个人也像事件、物或人一样,有它的背面。不停地摆来摆去,以便看看这个背面,同时又避免采取上帝的眼光——及萨特批评莫里亚特采取的非艺术家的眼光——这做得到吗?面对自己的世界,自命为天父上帝,这个办法轻而易举,但现在行不通了。(法耶)
《性与政治》,1978
革命运动与反对日常权力的斗争不同,其中一个不同之处真是前者不愿意取得成功 。“成功”的含义是什么?——一项要求被接受,任何一项要求,比如一次罢工。然而,如果要求被接受,这证明资本主义对手依然十分灵活,有多种战略,能继续生存下去。革命运动则不希望如此。其次,根据马克思本人早就有的一种战术观点,人们认为不满的人越多,革命力量就越大。如果要求被接受,也就是获得成功,那就意味着革命的潜在力量削弱了。总之,一切都是为了永不成功,这种理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相反地,反对日常权力的斗争则以成功为目的。
《康纪莱姆<正常与病理>一书引言》
在长时期内曾经落入死胡同的东西有一天竟有了出路;某种侧旁的实验竟成了其他问题环绕的中心问题;原先仅有分歧的做法竟成了根本性的决裂。总之,非连续性的历史并不是一劳永逸地写成的;这部历史本身就是“非持久的”、非连续的。
是否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科学每时每刻都在自发地造成和再造成自身的历史。康纪莱姆的方法的基本观点之一是:科学史在它所具有的特殊性中,只有考虑到纯史学家与学者本人之间的认识论观点时才能写成。这种观点正是主张穿过某种科学知识的各种插曲、使潜在有序的过程显示出来的观点。
在巨大无比的生命日程表上,真理是最近期的错误。
尼采曾经揭示,西方世界的历史由之发生的悲剧结构就是对悲剧的拒绝、忘却和默默的沉落。其他经验环绕着悲剧的结构,它是中心,因为在历史对悲剧的拒斥中,悲剧的结构已将悲剧性编入了历史的辩证法。
从最初的述说起,历史时间就是把沉默加在某些东西上面,随后他们就只能在沉默、空洞、无意义、子虚乌有的门类下被理解。历史只是在一种历史缺失的基础上,在巨大的喃喃低语的空间中才有可能,沉默把这缺失当作使命和真理来守候:“我把你建造的城堡称作荒芜,把这声音称作静夜,把你的面容称作缺失。”
历史的每一次诉说都伴随着缺失的发生。历史的丰富性只存在于空洞却遍布于非语言的词语的空间中,这些词语使倾听者听到历史下面低沉的噪音,听到自言自语的语言的低沉的絮叨——没有讲话主体,没有交谈者,自我积压,哽咽在喉,尚未充分表达便已消解,悄然回归它从未摆脱的沉寂。
《水与疯狂》,1963
由此水获得了四个功能:它能使人感到痛苦(由此是患者回到他试图回避的现实中来);它令人受挫,是患者清醒地面对自我;他打断患者的话,使其沉默;他对人进行惩罚。
《人死了吗?》,1966
人文主义始于19世纪末。其次,只要仔细地观察一下16、17、18世纪的文化,我们就会发现再次期间人根本没有任何位置。这期间的文化为上帝、世界、相似的物和空间的法则所占据,当然也少不了肉体、情感和想象。然而人本身并没有出现。
在《词与物》一书中,我说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人是由哪些部件和哪些碎片组成的。我觉得该书重在指出,人们之所以想要科学地认识人类并不是出于对人的伦理关注,恰恰相反,是因为人们首先把人构建成一门可能的学问对象,才使得现代人文主义的所有伦理主题得以发展。
我们可以说文学就是人不停地消亡并让为给语言的那个场所。在“语言说话”的地方,人就不再存在。
《尼采的真面目》,1966
无论如何,尼采构成了西方思想史上的一次断裂。哲学话语的方式因他而发生了改变。以前,哲学话语是一个匿名的“我”,《形而上学的沉思》就带有主观的特征,然而读者仍可以代替笛卡尔。代替尼采说”我“是不可能的,一次他才在当代西方的全部思想中凸显出来。
《知识分子与权力》,1972
任何没有碰过壁的理论都是不可能发展的,而实践就是用来凿穿这堵墙壁的。(德勒兹)
从事理论研究的知识分子已不再是某一主体,不再是某种典型的或者具有代表性的意识。对于那些正在行动和斗争的人们来说,一个窃取权力的政党或工会,虽然以他们的意识为圭臬,但已经不再能代表他们。我们都是些小团体,再也没有代表性了,只有行动,理论的行动和出于”驿站“或网络关系中的实践的行动。(德勒兹)
替他人说话的卑鄙性。我想说,人们不在乎代表,这一切似乎该结束了。但是,他们并没有从”理论“的转变中得出结论,并不知道要求有关的人士最终切实地为自己的利益说话。(德勒兹)
《关于小说的讨论》,1963
他睡着了,随后又醒来,农民们始终在那里,只不过多了一件事,极为农民将椅子转过来看着K,因此K的存在是双重的。他在那里,农民也在那里,此外,别人又看到他在那里。一次,这的确是“次在”的一种重复、增多。海德格尔的第一部著作《存在与时间》想可怕的映影一样反应了这一点,而这本书又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得到反映。《恶心》和《局外人》中有完全对应的东西:那里有栗树根,它存在那里,甚至是多余的;那里有《局外人》中的棺材螺钉。(法耶)
如果说其中有现实主义,那么这种现实主义一直在试图“摄下”画面上的一切。情景画面和小说取景中的个人也像事件、物或人一样,有它的背面。不停地摆来摆去,以便看看这个背面,同时又避免采取上帝的眼光——及萨特批评莫里亚特采取的非艺术家的眼光——这做得到吗?面对自己的世界,自命为天父上帝,这个办法轻而易举,但现在行不通了。(法耶)
《性与政治》,1978
革命运动与反对日常权力的斗争不同,其中一个不同之处真是前者不愿意取得成功 。“成功”的含义是什么?——一项要求被接受,任何一项要求,比如一次罢工。然而,如果要求被接受,这证明资本主义对手依然十分灵活,有多种战略,能继续生存下去。革命运动则不希望如此。其次,根据马克思本人早就有的一种战术观点,人们认为不满的人越多,革命力量就越大。如果要求被接受,也就是获得成功,那就意味着革命的潜在力量削弱了。总之,一切都是为了永不成功,这种理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相反地,反对日常权力的斗争则以成功为目的。
《康纪莱姆<正常与病理>一书引言》
在长时期内曾经落入死胡同的东西有一天竟有了出路;某种侧旁的实验竟成了其他问题环绕的中心问题;原先仅有分歧的做法竟成了根本性的决裂。总之,非连续性的历史并不是一劳永逸地写成的;这部历史本身就是“非持久的”、非连续的。
是否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科学每时每刻都在自发地造成和再造成自身的历史。康纪莱姆的方法的基本观点之一是:科学史在它所具有的特殊性中,只有考虑到纯史学家与学者本人之间的认识论观点时才能写成。这种观点正是主张穿过某种科学知识的各种插曲、使潜在有序的过程显示出来的观点。
在巨大无比的生命日程表上,真理是最近期的错误。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