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缺少梁叟吗
![]() |
当说起山东省新泰市博物馆的馆藏品,许多看过的人都会聚焦在翁方纲题铭玉杯上。《收藏》杂志第2006年第9期专门对此杯做了介绍。很多书上都很专业的描述了这个翁方纲题铭玉杯,说它:杯口呈长方形,口大底小,通长15.1厘米,口长12.1厘米,口宽6厘米,高7厘米,底长9厘米,壁厚0.6厘米。两侧有对称的双耳,造型端庄。白玉,玉质纯净无瑕,玉杯正面镌刻隶书铭文5行,楷书题款5行,文曰:“比于玉犹堂芥杯棬孔怀饱德歌既醉。铭奉衡斋先生雅鉴,常熟赵文毅公五世孙王槐造,北平翁方纲书。”
这个题铭玉杯是建馆之初从新泰市汶南镇类王庄征集来的。自从进馆,工作人员和一些文史爱好者就没有停止对它的研究,挖掘出了玉杯感人的传奇经历:明万历五年(1577年),常熟人赵用贤因弹劾张居正,被廷杖谪斥,同僚许国赠给他一个镌铭兕(sl)觥(犀牛角杯)。后几经辗转,该兕觥为曲阜颜衡斋所藏。赵的五世孙赵王槐得知此事,特制玉杯,请翁方纲题铭,另加一银船换回了这件祖上旧物兕觥。按说,此玉杯本应在曲阜颜家,然而,何时何故又到了新泰市汶南镇类王庄的,现在仍不得而知。历来不够完美的故事才诱人,而玉器恰恰相反,白玉微瑕,都让人觉得遗憾。而这件翁方纲题铭玉杯,却是几近完美,它器型好,玉质好,关键还有翁方纲的题铭好,书法好,我曾多次到新泰市博物馆欣赏此杯,有一次,还亲手摩挲一番,我要再加一条那就是手感好。
在玉杯的“五好”中,让玉杯更具吸引力,更有神秘感,更为人赏识的,是翁氏题铭。因为一直无人能通读释疑,让人在它面前不敢托大。直到前几年山东教育学院国光红老先生反复揣摩后,才释读为:玉堂杯棬,以比于芥。犹歌既醉,饱德孔怀。
这件题铭杯让汶南镇在新泰一夜成名,成为藏宝之地。当然从汶南征集的文物还远不止这些,还有乾隆御题的玉山子等其他玉器,还有公鼐夫子的画像等,件件都是稀世之珍。因此,引得一些民间商贩经常在汶南镇乡下转悠,以期收到珍贵的古董玩器,一些不法商贩出售新仿器物时,也多说出在汶南。汶南出宝物,成为了新泰人的共识。然而几年下来,汶南再没出现惊人的宝物,人们对汶南出宝物的看法也渐渐淡下来。
近日,乡间却又忽传汶南出现了大量何绍基的书画作品。说何绍基老家湖南,随父居京师,经常往来其间,且在山东待过。所以新泰成为他的必经之地,每此经过新泰,他都居住在汶南镇嶅阳旅店,嶅阳旅店在嶅山(又名青云山)之阳,景色迷人。店主梁大牙与何绍基关系很好,二人经常结伴爬山,如此新泰就有了何绍基一帮朋友。何绍基愿饮鲁酿,酒后必然挥毫泼墨,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一年前,有一位姓孙的老人,因为给儿子买房,出售几件家传老物,其中就有何绍基的条幅。这个传说一时沸沸扬扬,有板有眼,令人不得不信。让一些古董行的商贩又蠢蠢欲动,偷偷算记起来。
何绍基,出身名门,精通金石书画,书法著称于世,誉为清代第一。《隶书七言联》何绍基曾曰:“如写字用中锋然,一笔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韵?安得不雄浑?安得不淡远?”,看他对书法运笔的理解,不难看出他的书法功力。如果汶南真有何绍基的字画,那不啻又一重宝。所以半年来,我也一直留心,希望能一睹其真迹。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半年来毫无讯息。
其实,何绍基的诗名被书名所掩,他的诗在有清一代,也是屈指可数的。今日偶尔翻一本书,看到何绍基的一首诗《嶅阳旅店主人梁叟迎客曰三次住此矣喜赠一律》“岱色回头已渺茫,驱车鲁道问嶅阳。迎门乍喜轩庭熟,旧扇犹存水墨香。去住竟成桑下恋,炎凉都向酒边忘。相期新岁春风动,燕子飞来识画梁”。我不觉莞尔,原来是这首诗在作怪,它和好事者、古董行开了一个美丽的玩笑,引得多少人做了淘宝捡漏发财的白日梦。我突然觉得应该告诉大家,吵醒这个梦,又突然觉得叫醒大家有些残酷,好梦还是有一个的好。看,读书不仅长学问,还能辟谣呢!
可要完全说是没影的事,却也不尽然。如诗中所言,如果梁叟及梁叟后人真的藏着何绍基书写的扇子,藏着这首诗的原稿真迹,岂不真的就是宝物一件吗?我倒羡慕起梁叟来,开门迎客,宾至如归,何绍基三次住在他家,还约定明年从南方回来再住这家客店,梁叟何幸呀,得遇高人,留下好诗。
如今,新泰也有达官贵人不时来往,也有书法名家来兜售书画,可是又有几人留下名诗?又有几人遗留之物,百年之后成为宝物呢?看来是缺少梁叟呀!
2010年9月19日谷雨于拙书堂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