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cynthia的一篇文章,关于出国,关于异国。祝福HS 和jianye兄
申请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一直都想写个总结,但想来想去整个过程实在太过平淡,以致
于一点激情感动都没有(至少现在没有了,唉)。不过,尽可能的平淡叙述也许能够更客
观的表达吧。
我的材料:
化院,小本
GPA:87+
雅思:7.5(Speaking 7,Writing 7,Reading 8,Listening 8)
文章:一篇3座,一篇4座在投。
推荐信:南大老板 1封,英国老师 2封。
申请学校:Cambridge (MPhil. 剑桥化学不允许本科直接申请博士), Oxford(PhD),I
C (PhD),UCL(PhD),ICR
Rejection:ICR
Ad:Cam, Ox, IC, UCL
去向:Cam(给了很少一部分奖学金)
对于申请,我唯一一条经验就是,知己知彼。知己,是要清楚为什么选择这条路,凭什么
选择这条路。知道了为什么,才会有动力,才能无悔的一直走下去。知道凭什么,就是要
知道自己的特点在哪里,有了特点,才能围绕自己的优点包装自己,把自己“卖出去”。
而知彼,则是要从对方,也就是学校的角度考虑。人家想要怎样的学生,人家觉得什么样
的学生优秀,我们就要努力的把自己包装成这样。当然,所谓包装,是要建立在实力的基
础上。
拿我自己当例子。我出国的想法坚定,首先因为男友在英国很多年了。所以,我从高中开
始就告诉自己,要出国。其次,大二结束后的那次实习(后面会进一步说),我知道,我
喜欢这样的科研环境,我喜欢那里的老师同学和氛围,要接受这样的挑战和机会。
我自问,并不是那么努力学习的孩子,大学期间彷徨了很久。还有一门课重修了。从我的
gpa看,也是十分一般的成绩。我的成绩拿不出手,我觉得英语就是一个必要条件。经过了
解,文章这个东西不是能够保证的,跟老板跟学科都有关系。那么我能够“横扫英伦”,
就是因为我的推荐信比较出色。一个老师跟我说,他认识我的两个推荐信老师,所以我连
面试都没有就直接拿到ad了。(整个申请过程,除了ICR必要的面试活动,牛剑,ic,ucl
都没有面试。)也就是说,我的推荐信是亮点,其他的我觉得不算瘸腿,这就是我申请的
基本思路。
至于ps,cv等等,我觉得不要犯错误就好了。
重点说说我的两次实习吧。
第一次是大二结束后,前往帝国理工。这个其实有点阴差阳错。我男朋友首先跟我提这个
想法的时候,我十分反对。因为没有人吃过这个螃蟹嘛,加上我当时的状态非常的不好,
很怕去迈出这一步。很感谢他,逼着我发了邮件。直接联系帝国的化学系老板,发了大概
30封邮件,回了两个老师。其实我当时说要参加他们学校的本科生科研项目(UROP),也
就是很多学校都有的summer school。老板人很好,同意我去了,然后办手续才发现这项目
是给欧盟学生的。好在秘书很好,说既然老板答应你了,我们也就不阻止你过来了。所以
也没交学费(要不两个月要几千镑呢)。反正后面就是正常的手续,签证等等。历时半年
,我终于踏上了前往英伦的飞机。在那两个月里,一个印度的博士后带着我,从零开始学
习。真得,我当时一个单词都不会,也没什么理论基础,人家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语言不通,就少说话,多听,多记。干活慢,就多在实验室里待着。那两个月,我每天9点
多到实验室,干到七八点,甚至9点。基本上没有在office闲着。这个可以算是我的性格特
点吧,虽然平时比较散漫,但是有压力的时候就能玩命干活。那两个月,印度博士后告诉
我什么叫科研,什么叫严谨,什么叫安全保护自己……总之,在高压的学习过程中,我给
自己打下了很好的科研习惯和基础,更看到了世界顶尖学府的宽容大度,研究氛围。结束
后,我忐忑得提出请老师写推荐信。老板很nice,帮我写了一封十分具体,又满是溢美之
词的推荐信。至今,我对那两个月,那位老板和博士后都感激非常。顺便提一句,这次我
是自己cover生活费,大概3万块钱包括了所有的花销(两个月)。大家如果遇到正好有钱
的老板,岂不是更好?
从这次经历里可以看出:1 要勇敢的去做,无论是怎样未知的事情。既然想了,就努力的
做,不要怕自己不行。2 在这个事情上,付出就得到了,而且得到的很多,其实这就是大
大的赚到了呢。
第二次去牛津,也是一个套路。有了第一次的基础和推荐信,一切都很好办了。牛津的那
次,我已经能够独立进行实验了,而且更多的是了解了牛津的特点。走之前,我跟很多老
师都当面谈过,选了自己喜欢的老师和课题,定了口头的offer。
关于英国
1. 英国和美国的比较
英国学制较短,博士3-4年,但是奖学金非常难。美国学制长,但是奖学金好拿。我认为,
美国的老板和学生,是雇佣关系,老板发钱,也可以决定“合同”的期限,所以大家要努
力工作,更要出成绩。而在英国,这个纯粹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老板会努力教给学生如
何科研,对成果的压力也不是很大。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美国的科研经费足,时间付出多
,那么得到的成果和训练程度也要好一些。
另一方面,英国申请相对比较简单。我能够申请到剑桥牛津,但是我并没有太大的把握能
够申请到美国同排名的学校。所以大家也不妨在申请美国的同时,试试牛剑,也算是名校
情节吧。
2. 英国选校
因为之前我去帝国和牛津都进行过两个多月的科研实习,对这两个风格不同,但都拥有英
国乃至世界顶尖水平的学校都有一定的了解。考虑到经济压力,我在申请的学校定位上是
:1 前5的学校 2 至少半奖的phd 3 mphil。所以我并没有去尝试综合排名再差一点学校的
申请。因为我知道我肯定不会去的。当然,我没有选择保底的学校是因为我当时已经有牛
津老师的承诺了。如果大家想以奖学金为基础申请,那么可以参看今年去杜伦的小姜的申
请总结,我觉得她的申请也是很成功,很有借鉴经验的。
名校情节,大家想必都有。而牛剑特殊的氛围,尤其吸引了我。有一位学姐曾经告诉我,
牛剑是上层白人的社会,为的是培养各学科的精英人才。在这样的教育导向之下,再加上
历史积淀的各种传统,使得牛剑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感染了我。这个等到我去了之后可以再
切实的向大家介绍,呵呵。
3. 关于奖学金
据我了解的学校(也就是我申请的),除了老板恰好有钱(非常少),一般的奖学金会很
看重发表的论文。也就是说,研究生会比本科生拿到奖学金的几率要大很多。另外,剑桥
的奖学金比较特殊,一是确实比别的学校多,尤其是那种几千镑的奖学金的机会多很多。
还有,牛剑除了科研,会很看重个人的综合素质。尤以剑桥为甚。剑桥要求三封推荐信,
其中一封必须是非科研类的推荐人。比如校外实习的老板,以证明你的领导力等方面的素
质。而且,剑桥的ps是给奖学金申请写的,是要表明我们如何为人类进步做贡献……从这
里,可以对剑桥的教育理念有所了解吧。
最后,说说异地恋吧。其实这部分不应该在ab road版里,但是一方面,出国留学的确会
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也就有感而发吧。
我和男友从高一开始谈恋爱,已经过去六年有余了。我们刚确定关系,他就只身前往英国
了。六年的异国恋,我想我还是有一定的资历来讲讲吧,呵呵。说的不对,请多指教。而
且,恋爱这个事情,确实跟个人很有关系,我只能多讲讲我的经历吧。
这六年里面,我和他经历的,远比一般的情侣多得多。我们有过低谷,有过不信任,有过
很严重的危机,有过彼此伤害的时候。但时至今日,当我们把这些不快都跨过的时候,当
我们终于要迎来相聚的时候,当我们已经对彼此熟悉和信任到密不可分的时候,我要说的
只是感激这一切。即使是不快,我也感激他们发生在我们的婚前,也让我和男友更加珍惜
彼此现在的信任,更让我们了解彼此,让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对异地恋,尤其是异国恋,我觉得一定不要低估这种痛苦。每个人其实都差不多,没有谁
比谁重要,比谁优秀。既然那么多的人都分手了,那么你我都不会是怎么轻松,靠着自以
为创造奇迹的信心就迎来曙光的。所以,因为不能低估,我更愿意不分开。能不分开,就
不要分开。如果真的爱了,我相信会愿意去为了这份感情付出的,为了这份感情妥协的。
当年的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异地恋的事实,但是我想,大学里的情侣,很多人是能够妥
协,能够避免分开的。如今的情侣,当然背负了太多责任和压力,也都不能像少时的初恋
那般单纯。因为有了责任压力,因为长大了会自私,会不信任对方,因为爱情不再那么纯粹
,会包含很多功利的因素,所以大家都很难为了对方妥协。这个我觉得都是很正常的。看
自己对感情的要求和期望吧。不过,如果真得选择了,那么就不要轻言放弃,也不要后悔
,更不要埋怨对方。两个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感情,不要将来指着对方鼻子骂道:都是你
……
异地,女孩子要学会独立,要学会自己扛孤单。男孩子要学会包容,要学会抵制诱惑。
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交流,懂得彼此。我的六年里,每天打电话都在一个小时以上。很久
很久以前,就已经没有太多新鲜的话题了。每天的一个小时算下来,只有不超过十分钟真
正的内容,其他时间都是在重复,都是在无聊的八卦,甚至不说话静静的腻着。也许很多
人觉得实在无聊,但我想,正是这中无聊让我们一直坚持。异地的过程中,信息的交流太
少了。如果不坚持打电话,连这最最可怜的交流都没有的话,那么总有一天会淡漠的。另
外,我觉得态度很重要。异地一定会有交流不畅的痛苦。但是,努力坚持,会得到胜利的
。
爱情永远是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两个人相爱,一定会经历很多酸甜苦辣。如果真的那么爱
,那么也一定能冲破世俗,冲破压力,迎来爱的曙光。我觉得,选择另一半一定要慎重。
如果选择了,如果我们想要的是一辈子,那么就不要去贪恋轰轰烈烈或者短暂的激情,不
要去在乎对方的经济等等,不要去埋怨自己走过的路,不要去把责任推给别人。还是那句
话,既然选择了,都是一种经历,都是一笔财富,那么就不要再埋怨什么,不要推卸责任
。
说了这么多废话,希望对大家有用吧^&^
于一点激情感动都没有(至少现在没有了,唉)。不过,尽可能的平淡叙述也许能够更客
观的表达吧。
我的材料:
化院,小本
GPA:87+
雅思:7.5(Speaking 7,Writing 7,Reading 8,Listening 8)
文章:一篇3座,一篇4座在投。
推荐信:南大老板 1封,英国老师 2封。
申请学校:Cambridge (MPhil. 剑桥化学不允许本科直接申请博士), Oxford(PhD),I
C (PhD),UCL(PhD),ICR
Rejection:ICR
Ad:Cam, Ox, IC, UCL
去向:Cam(给了很少一部分奖学金)
对于申请,我唯一一条经验就是,知己知彼。知己,是要清楚为什么选择这条路,凭什么
选择这条路。知道了为什么,才会有动力,才能无悔的一直走下去。知道凭什么,就是要
知道自己的特点在哪里,有了特点,才能围绕自己的优点包装自己,把自己“卖出去”。
而知彼,则是要从对方,也就是学校的角度考虑。人家想要怎样的学生,人家觉得什么样
的学生优秀,我们就要努力的把自己包装成这样。当然,所谓包装,是要建立在实力的基
础上。
拿我自己当例子。我出国的想法坚定,首先因为男友在英国很多年了。所以,我从高中开
始就告诉自己,要出国。其次,大二结束后的那次实习(后面会进一步说),我知道,我
喜欢这样的科研环境,我喜欢那里的老师同学和氛围,要接受这样的挑战和机会。
我自问,并不是那么努力学习的孩子,大学期间彷徨了很久。还有一门课重修了。从我的
gpa看,也是十分一般的成绩。我的成绩拿不出手,我觉得英语就是一个必要条件。经过了
解,文章这个东西不是能够保证的,跟老板跟学科都有关系。那么我能够“横扫英伦”,
就是因为我的推荐信比较出色。一个老师跟我说,他认识我的两个推荐信老师,所以我连
面试都没有就直接拿到ad了。(整个申请过程,除了ICR必要的面试活动,牛剑,ic,ucl
都没有面试。)也就是说,我的推荐信是亮点,其他的我觉得不算瘸腿,这就是我申请的
基本思路。
至于ps,cv等等,我觉得不要犯错误就好了。
重点说说我的两次实习吧。
第一次是大二结束后,前往帝国理工。这个其实有点阴差阳错。我男朋友首先跟我提这个
想法的时候,我十分反对。因为没有人吃过这个螃蟹嘛,加上我当时的状态非常的不好,
很怕去迈出这一步。很感谢他,逼着我发了邮件。直接联系帝国的化学系老板,发了大概
30封邮件,回了两个老师。其实我当时说要参加他们学校的本科生科研项目(UROP),也
就是很多学校都有的summer school。老板人很好,同意我去了,然后办手续才发现这项目
是给欧盟学生的。好在秘书很好,说既然老板答应你了,我们也就不阻止你过来了。所以
也没交学费(要不两个月要几千镑呢)。反正后面就是正常的手续,签证等等。历时半年
,我终于踏上了前往英伦的飞机。在那两个月里,一个印度的博士后带着我,从零开始学
习。真得,我当时一个单词都不会,也没什么理论基础,人家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语言不通,就少说话,多听,多记。干活慢,就多在实验室里待着。那两个月,我每天9点
多到实验室,干到七八点,甚至9点。基本上没有在office闲着。这个可以算是我的性格特
点吧,虽然平时比较散漫,但是有压力的时候就能玩命干活。那两个月,印度博士后告诉
我什么叫科研,什么叫严谨,什么叫安全保护自己……总之,在高压的学习过程中,我给
自己打下了很好的科研习惯和基础,更看到了世界顶尖学府的宽容大度,研究氛围。结束
后,我忐忑得提出请老师写推荐信。老板很nice,帮我写了一封十分具体,又满是溢美之
词的推荐信。至今,我对那两个月,那位老板和博士后都感激非常。顺便提一句,这次我
是自己cover生活费,大概3万块钱包括了所有的花销(两个月)。大家如果遇到正好有钱
的老板,岂不是更好?
从这次经历里可以看出:1 要勇敢的去做,无论是怎样未知的事情。既然想了,就努力的
做,不要怕自己不行。2 在这个事情上,付出就得到了,而且得到的很多,其实这就是大
大的赚到了呢。
第二次去牛津,也是一个套路。有了第一次的基础和推荐信,一切都很好办了。牛津的那
次,我已经能够独立进行实验了,而且更多的是了解了牛津的特点。走之前,我跟很多老
师都当面谈过,选了自己喜欢的老师和课题,定了口头的offer。
关于英国
1. 英国和美国的比较
英国学制较短,博士3-4年,但是奖学金非常难。美国学制长,但是奖学金好拿。我认为,
美国的老板和学生,是雇佣关系,老板发钱,也可以决定“合同”的期限,所以大家要努
力工作,更要出成绩。而在英国,这个纯粹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老板会努力教给学生如
何科研,对成果的压力也不是很大。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美国的科研经费足,时间付出多
,那么得到的成果和训练程度也要好一些。
另一方面,英国申请相对比较简单。我能够申请到剑桥牛津,但是我并没有太大的把握能
够申请到美国同排名的学校。所以大家也不妨在申请美国的同时,试试牛剑,也算是名校
情节吧。
2. 英国选校
因为之前我去帝国和牛津都进行过两个多月的科研实习,对这两个风格不同,但都拥有英
国乃至世界顶尖水平的学校都有一定的了解。考虑到经济压力,我在申请的学校定位上是
:1 前5的学校 2 至少半奖的phd 3 mphil。所以我并没有去尝试综合排名再差一点学校的
申请。因为我知道我肯定不会去的。当然,我没有选择保底的学校是因为我当时已经有牛
津老师的承诺了。如果大家想以奖学金为基础申请,那么可以参看今年去杜伦的小姜的申
请总结,我觉得她的申请也是很成功,很有借鉴经验的。
名校情节,大家想必都有。而牛剑特殊的氛围,尤其吸引了我。有一位学姐曾经告诉我,
牛剑是上层白人的社会,为的是培养各学科的精英人才。在这样的教育导向之下,再加上
历史积淀的各种传统,使得牛剑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感染了我。这个等到我去了之后可以再
切实的向大家介绍,呵呵。
3. 关于奖学金
据我了解的学校(也就是我申请的),除了老板恰好有钱(非常少),一般的奖学金会很
看重发表的论文。也就是说,研究生会比本科生拿到奖学金的几率要大很多。另外,剑桥
的奖学金比较特殊,一是确实比别的学校多,尤其是那种几千镑的奖学金的机会多很多。
还有,牛剑除了科研,会很看重个人的综合素质。尤以剑桥为甚。剑桥要求三封推荐信,
其中一封必须是非科研类的推荐人。比如校外实习的老板,以证明你的领导力等方面的素
质。而且,剑桥的ps是给奖学金申请写的,是要表明我们如何为人类进步做贡献……从这
里,可以对剑桥的教育理念有所了解吧。
最后,说说异地恋吧。其实这部分不应该在ab road版里,但是一方面,出国留学的确会
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也就有感而发吧。
我和男友从高一开始谈恋爱,已经过去六年有余了。我们刚确定关系,他就只身前往英国
了。六年的异国恋,我想我还是有一定的资历来讲讲吧,呵呵。说的不对,请多指教。而
且,恋爱这个事情,确实跟个人很有关系,我只能多讲讲我的经历吧。
这六年里面,我和他经历的,远比一般的情侣多得多。我们有过低谷,有过不信任,有过
很严重的危机,有过彼此伤害的时候。但时至今日,当我们把这些不快都跨过的时候,当
我们终于要迎来相聚的时候,当我们已经对彼此熟悉和信任到密不可分的时候,我要说的
只是感激这一切。即使是不快,我也感激他们发生在我们的婚前,也让我和男友更加珍惜
彼此现在的信任,更让我们了解彼此,让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对异地恋,尤其是异国恋,我觉得一定不要低估这种痛苦。每个人其实都差不多,没有谁
比谁重要,比谁优秀。既然那么多的人都分手了,那么你我都不会是怎么轻松,靠着自以
为创造奇迹的信心就迎来曙光的。所以,因为不能低估,我更愿意不分开。能不分开,就
不要分开。如果真的爱了,我相信会愿意去为了这份感情付出的,为了这份感情妥协的。
当年的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异地恋的事实,但是我想,大学里的情侣,很多人是能够妥
协,能够避免分开的。如今的情侣,当然背负了太多责任和压力,也都不能像少时的初恋
那般单纯。因为有了责任压力,因为长大了会自私,会不信任对方,因为爱情不再那么纯粹
,会包含很多功利的因素,所以大家都很难为了对方妥协。这个我觉得都是很正常的。看
自己对感情的要求和期望吧。不过,如果真得选择了,那么就不要轻言放弃,也不要后悔
,更不要埋怨对方。两个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感情,不要将来指着对方鼻子骂道:都是你
……
异地,女孩子要学会独立,要学会自己扛孤单。男孩子要学会包容,要学会抵制诱惑。
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交流,懂得彼此。我的六年里,每天打电话都在一个小时以上。很久
很久以前,就已经没有太多新鲜的话题了。每天的一个小时算下来,只有不超过十分钟真
正的内容,其他时间都是在重复,都是在无聊的八卦,甚至不说话静静的腻着。也许很多
人觉得实在无聊,但我想,正是这中无聊让我们一直坚持。异地的过程中,信息的交流太
少了。如果不坚持打电话,连这最最可怜的交流都没有的话,那么总有一天会淡漠的。另
外,我觉得态度很重要。异地一定会有交流不畅的痛苦。但是,努力坚持,会得到胜利的
。
爱情永远是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两个人相爱,一定会经历很多酸甜苦辣。如果真的那么爱
,那么也一定能冲破世俗,冲破压力,迎来爱的曙光。我觉得,选择另一半一定要慎重。
如果选择了,如果我们想要的是一辈子,那么就不要去贪恋轰轰烈烈或者短暂的激情,不
要去在乎对方的经济等等,不要去埋怨自己走过的路,不要去把责任推给别人。还是那句
话,既然选择了,都是一种经历,都是一笔财富,那么就不要再埋怨什么,不要推卸责任
。
说了这么多废话,希望对大家有用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