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假面与绿骑士 —— 西方千年文学ABC
文:包慧怡
“噢,骑士之花,您就这样在单独的一击中过早倒下!噢,拉曼查的全部荣光……”
Agon: “阿攻”,希腊文“冲突”——骑士文学最受欢迎、最本质的母题。多数情况下,一个永不长大、永不发展的主人公披荆斩棘,被卷入一又一场的阿攻, 直至他——或作者本人——精疲力竭,瘫软在地,再也攻不动为止。高潮部分总有神兽登场,毒龙或者巨蟒;在《高文爵士》中,终极阿攻发生在绿教堂(Green Chapel)中——别睡着了,凭着圣杯和亚瑟王郁郁葱葱的胡须,我发誓最后几页绝不会令您失望。
╚相关词条:Pearl Poet(珍珠诗人)——对十四世纪的中古英语诗人“珍珠”而言,高文爵士(Sir Gawvain)才是骑士界的奇葩。头韵体罗曼司《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中,高文的风韵盖过了亚瑟王,盖过了兰斯洛(Lancelot)和珀西华(Percival),更休提闲坐在圆桌旁唠家常的骑士众了。《高文爵士》成就了高文爵士和英语语言,败坏了骑士文学;对此心知肚明的塞万提斯不得不时常竖一根无名指,抹去嘴角的笑纹。
Beheading Game: 断头游戏——不,不,施洗者约翰可不是莎乐美断头游戏的受害者,他只是断头的受害者。如假包换的断头游戏须到《高文爵士》中去找。“让我一斧子砍了你的头吧,明年我让你砍我的”——迷人、慷慨、轻佻,这一建议可能首次出现于八或九世纪的爱尔兰史诗《布利克琉的盛宴》(Bricriu’s Feast),后来又在十二或十三世纪的法国罗曼司《卡拉多之书》(Le Livre de Caradoc)中回荡。我们的珍珠诗人对这些作品熟稔于心。
╚相关词条:Exchange of Winnings(交换猎物)——《高文爵士》所回应的另一经典母题。如“断头游戏”一样,它建立在公平交易的誓约之上,是对诚实的考验。波提拉克爵士(Sir Bertilak)保证把林中狩猎所得全部交给高文,来换取高文在城堡中的“狩猎”所得,高文将得自于波提拉克夫人的香吻如数还给她丈夫,却藏起了该夫人赠送的绿腰带——背誓的结果是高文落入了绿教堂,参见“地狱”。
Common Enemy of Man: 人类共同的大敌——麦克白给撒旦起的绰号。绿衣骑士是怎样一种敌人?是《贝奥武甫》中的格伦达尔、《尼伯龙人之歌》中的巨龙、《埃达》中的世界之蛇?凯尔特神话中毛茸茸的绿巨人?毛茛仙女(Morgan le Fay)造出来颠覆亚瑟王统治的弗兰肯斯坦?怎样的一种反派角色会考验人、嘲弄人、惩罚人、逼人忏悔、赦免人,最后又随便被发配去了“任何他高兴去的地方”(第2461行)?绿衣骑士究竟是人类共同的大敌还是人类共同的益友?他是不是良心本身?
╚近义词:Devil(魔鬼)——可怜的绿衣骑士!他既不是经典神棍,也不是经典恶魔。他是那种代替上帝诱惑人类的魔鬼,恰似《约伯记》中的撒旦。他不过是老实扮演自己的角色罢了,他额上的D像蜡烛背面的雕花一样忽暗忽明。可怜的人!他的位置是在塔罗牌里。
Decay of Lying: 谎言的衰朽——王尔德《意图集》的第一篇。“撒谎作为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和一种社会乐趣,毫无疑义地衰朽了。古代历史学家给予我们以事实形式出现的悦人的虚构;现代小说家则给予我们虚构外表下的阴暗事实。” 我们为修昔底德笔下伯罗奔尼撒半岛畔飞溅的浪花心旌神摇,为塔西佗笔下被尼禄烧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徒长吁短叹,然而“信”如修昔底德和塔西佗,两千多年前泛黄的残页究竟能给我们提供多少事实,不少史家已对此做出了礼貌但无情的论断,更不消提苏维托尼乌斯之类在当时就以八卦出了名的“贩卖轶事的古董商”了。然而我们依然为那个洁白的托加袍与染血的角斗场并存的时代着迷——如果罗马帝国真实的平庸和无聊寸寸厘厘地裸裎在我们面前,我们恐怕会吓一跳的。
╚相关词条:Masquerade (假面舞会)——没有假面舞会的罗曼司不是罗曼司。莎士比亚对此心知肚明,王尔德专门为它撰写了《面具的真理》(The Truth of Masks)。《高文爵士》中,在波提拉克爵士棋盘般的迷宫里,以波爵士夫妇为首的黑棋们来回奔波,殷勤招待,舞姿蹁跹;而身为唯一一枚白棋的高文却不知道,他是这场群舞中唯一没戴面具的人。
Euripides: 欧里庇得斯——欧里庇德斯的剧读得越多,就越是无法爱好他,索福克勒斯的只读了三出,却都很喜欢。欧里庇的世界如元夕灯节,银花火树,叫人看了好不快活,可那对一个悲剧家而言,总不好太引以为豪吧。人物对话过于拉拉杂杂,布局欠紧凑,高潮不是来得太早就是貌似没有,送神送得太唐突。
狄俄倪索斯是被欧里庇葬送掉的神。《酒神的伴侣》中,他做事不光明,趣味不高尚,手段太曲折,身为神祗却对一介凡人彭透斯连哄带骗,把他送给自己的母亲去撕裂,也太过残忍;虽说是彭透斯先冒犯他,但以狄俄倪的身份,似乎不需要搞得这么猥琐吧;况且又不时卖弄自己秀丽的鬈发。说到酒神,的确是需要加以特殊考虑,但这里的狄俄倪身上更多体现的是小人的清醒,而非伟人的疯狂。在某些时刻,观众会以为是在欣赏阿里斯托芬了。
但欧里庇也有他的魅力。他富于创新,改编素材时下手又快又狠,许多传说是因为他,而非埃巨头与索巨头,才流传下来的。此外,再没有比他更多情的人了。他的剧本很少能引起恐惧和怜悯,却并不是不能打动人。阿里斯托芬在《蛙》中待他如此刻薄,确乎过了头。
Femme Fatale: 致命的女性——或称“快活女郎”(Lady of Pleasure)。经典的女勾引家:苏美尔人的伊休塔(Ishtar)、希腊人的喀耳刻(Circe)或卡吕普索(Calypso)、希伯来人的莉莉丝(Lilith,亚当的第一任妻)——她们为了自己的情欲而施展媚术。波提拉克夫人不同。她勾引,却是为了自己丈夫的缘故,波提拉克两口子是考验“圆桌宫廷至高无上的名誉”(第2438行)这一使命的同谋。
╚反义词:Loathly Lady (“讨嫌女郎”)——“快活女郎”的镜相:“两位女士相貌迥然”;“一个是金枝玉叶,一个是枯荷败柳”(第950-951行)。珍珠诗人令毛茛仙女牵引波提拉克夫人的左手,暗示前者容貌虽丑,地位却至高无上。在这场针对亚瑟夫妇的大挑战中,毛茛仙女才是运筹帷幄的幕后黑手,老智者魔术师默林(Merlin)前情人的身份更赋予她几多神秘色彩。在不少中世纪传奇中,“讨嫌女郎”和“快活女郎”往往合二为一,丑妇常在主人公同意娶她或吻她后摇身变作窈窕淑女——参见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巴斯妇的故事”;约翰•高厄《情人的忏悔》(Confessio Amantis)中“弗洛伦的故事”;以及《高文爵士与拉格妮尔夫人的婚礼》。
Greenness: 绿色——没错,绿衣骑士真的是绿色的,从头到脚,从眼珠到毛发,从斧子到坐骑!如炼金术般尚未成为一门确切科学的中世纪色彩象征学在此登峰造极。绿色的积极内涵包括:春天与蔬果、年轻与精力、庄重与沉稳,永恒真理;对应的消极内涵包括:超自然性、死亡与腐败、欺骗与谋杀,不变的恶。这些特质绿衣骑士一件不缺。他是栖身于一个充满二元对立的绿色魔方之中,生有雅努斯(Janus)的面孔。
╚相关词条:Ritual Object (仪式物)——波提拉克夫人从腰间解下赠与高文的绿腰带是暧昧的: 赠者有意,受者无心;确切地说,波夫人送出的是定情物,高文却将它作为护身符接受——也不看看腰带的颜色!后来该信物成了他永世背负的十字,时刻提醒他自己曾犯下的错误。
Hell: 地狱——绿教堂不是教堂,而是斜坡上一座笨重阴森的土冢,两端各开一孔,旁有泡沫奔流,中国人讲的土馒头。柏拉图的洞穴?凯尔特传说中的冥府入口?铀原子反应堆?作为高文的最后审判地它是完美的,与此同时,他也在这里得到了最后的赦免。珍珠诗人把一栋压根不像教堂的建筑称作教堂,到底安的什么心?绿教堂是地狱也是天堂,是一道开往两个方向的门,是中转站,或者,用原型批评之父诺斯罗普•弗莱的话讲,是“显现点”(point of epiphany)。想想它的类似物:杰克升入云层的豆茎;莴苣姑娘/长发妹(Rapunzel)垂下高塔的头发;把但丁送往伊甸园的炼狱山顶。
╚相关词条:Innocence(天真)——或称赤子之心,天真的丧失是地狱的通行证。假如狭义的天真指“贞洁”,那么直到最后高文都是天真的,他顶住了“快活女郎”的投怀送抱(那可是比骑士界第一美女、亚瑟王王后格温娜维尔更美的、美得不像人的波提拉克夫人!),成了唯一可以处子之身拯救亚瑟王朝的“骑士之花”。就广义而言,在高文背着波提拉克爵士留下波夫人的辟邪腰带,以期在与绿衣骑士的最后决斗中受到庇佑的那一刻,他的天真已经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了。他将信仰寄予巫术,而非上帝本身。《高文爵士》的第一、第二歌吟咏着布莱克《天真之歌》的调子,第三、四歌则是不折不扣的《经验之歌》。
Intertextuality: 互文性——这个词如今已不再时髦了。它的历史几乎和文学的历史一样长,它的花白胡须就像我们书架上的书那么密,它的指甲伸向四极八荒。它是宇宙的图书馆,是博尔赫斯笔下的环形废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它是开放,是无定形,是麻风病人的舞蹈,是混沌和混沌之中的微光,是节点和摧毁节点,是张开双臂的姿势,是墙上的手影。罗兰•巴特管它叫“文际关系”(inter-texte),“一种往复而现的记忆”,或许还是一座跳不脱的五指山,因为“于无限之文外生存,绝不可能”。
可以举出加拿大女诗人,2000年布克奖得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人称O.W.TOAD或“噢!蛤蟆”)。1992年出版的《好骨头》是一本高度互文的小品集,充斥着西方经典文学与流行文学文本间的互相指涉。要读懂《四小段》就要知道加缪,要赏析《格特鲁德的反驳》就要熟悉《哈姆雷特》的情节梗概,至少也要看过电影,要为《爱上雷蒙德•钱德勒》哈哈大笑就要知道雷蒙德•钱德勒是谁,要完全体会《罂粟花:三种变调》的妙趣——作为该书译者,以下这句话真是令我尴尬极啦——最好阅读原文。吊书袋是她最常为读者诟病的特点之一。不过,你能忍心责怪她吗?看看她的教育经历:多伦多大学英语文学学士(优等毕业生,副修哲学和法语),哈佛的硕士(拉德克里夫学院,伍德罗•威尔逊奖学金获得者),两次在哈佛攻读博士,终因没时间完成论文而放弃学位(原定博士论文标题:《论英语玄学派小说》)——她在多伦多大学的教授甚至包括诺斯罗普•弗莱本人! 好啦,她读了太多书,你们得原谅她。
Jester: 小丑——扑克中的大小怪(Joker);塔罗中的愚人(the Fool);宫廷弄臣(trickster);变形者(Spirit Mercurius, 一身红装的波提拉克爵士便是绿衣骑士的变身);魔术师(sleight-of-hand artist, 被高文砍了头的绿衣骑士高高兴兴地站在亚瑟的王宫里,一手提着自己正在说话的脑袋);恶作剧的小鬼(poltergeist)。“小丑”正是他所效忠的“国王”的影子,一如在双子座中,两者互为伴星,永不分离,同时又可以互相转换。除夕宴席上,亚瑟王刚开口要求“来点乐子”,绿衣骑士就粉墨登场,先把圆桌骑士们寒碜一顿,接着邀请亚瑟王陪他“玩个游戏”。珍珠诗人提到绿衣骑士时用得最多的是“gome”一词——中古英语中的“人”——与中古英语中“gomen”(game,“游戏”)一次发音甚近;尽管绿衣骑士是个“游戏”的“人”,却可以使国王于瞬间沦为小丑(make a fool of the king);有时候,国王所居住的不是金殿,而是愚人金(fool’s gold)建造的王宫。
Killing of the Impotent King: 杀死阳痿的国王——多数人熟悉这一母题是通过弗雷泽的人类学开山作《金枝》(The Golden Bough):内米湖畔的国王一旦显示出衰老的迹象,就必须被杀死并取而代之,如此王国方可延续,王土方能常青。亚瑟王的“假汨罗”宫(Camelot)正是这样的一片王土,因亚瑟的性无能和王后与兰斯洛的奸情而寸草不生,只有处子骑士能拯救它。绿衣骑士起先是冲着亚瑟来的,在“假汨罗”——他以为——除了国王本人,无人敢接受断头的挑战,换句话说,绿衣骑士是来加速王权更迭、新老交替的。不料半路杀出个高文爵士,夺了亚瑟王的斧子,砍了绿骑士的脑袋,自愿代替亚瑟王赴黄泉——一年后,通过一场仪式性的假死,高文既拯救了王国,也拯救了国王。参见“荒原”。
Lightness: 轻——我想说明阿特伍德的文字具有轻之美德。“像鸟儿那样轻,”保罗•瓦莱里如是说:“而不是像羽毛。”古埃及人的狼首神阿努比斯调整天平,左托盘盛着死者的心脏,右托盘盛着鸵鸟羽毛,以此决定死者灵魂的归宿。羽毛的重量等同于无负荷的良心,纯粹的公义,羽毛之轻是苛刻的,单一的,或者几乎——是无趣的。瓦莱里自然明白鸟儿正是由无数的羽毛组成,然而鸟儿并不仅仅倚仗风的浮力。每个黄昏擦过淡橘色、褚色和玫瑰紫色云块的那些鸟儿啊,它们在苍穹中绝非无所作为。
阿特伍德之轻便是这样一种忙碌的、充满变数的轻,我想到的是蜘蛛。那些悬在半空中的亮闪闪的刺绣看似吹弹可破,了无重心,其实却互相依附,彼此攀援,确凿而稳固地通往每个方向。她热衷于描绘那些具有轻盈形体的,在空间中不具有恒定位置的事物:天使、消息、蝙蝠、冷血蛾、外星人、垂死者的微笑。然而她的轻并不仅仅在于这些具有象征性价值的视觉形象。她的轻首先在于留白。
留白意味着意外的空间,这是一种邀请读者加入的写作。《好骨头》几乎没有讲述任何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的只是丰满的情境。《外星领土》的第六部分是对广为人知的“蓝胡子”童话的改写——“不管你信不信,这个妹妹其实是爱着蓝胡子的,尽管她知道他是个连环杀手。她在宫殿里四处游荡,对珠宝和丝绸衣裳不闻不问,成堆的金子看也不看。她翻检了药箱和厨房抽屉,想要找出通往他的怪癖的线索。因为她爱他,她想要理解他。她也想要治愈他。她觉得自己有医疗的天赋。”——抛弃了原先战战兢兢、惟求自保、满肚苦水的受害者形象,这个敢爱敢恨的崭新的妹妹结局如何?好奇心能杀死猫,她当然还是会打开那扇禁止之门——门里,阿特伍德说,门里是一个眼睛睁得圆圆的死孩子,蓝胡子的小孩——蓝胡子当然还是会发现这种背叛行径,此时天色突然暗下来,地板竟消失不见,而她却比往常更爱他了,“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她问,“更深处,”他答。
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我喜欢这月蚀般的结局。可以为它补上一千种可能性,但我疑心这么做徒劳无益。阿特伍德疏松的叙事和恰到好处的停顿使我在那一刻——不偏不倚,就在短短九百字终止的地方——几乎有一点爱上这个崭新的蓝胡子:隐忍、安宁、疲倦,一团正在耗尽自己的蓝色火焰。
Moriality:道德—— 一些人说《道连•葛雷的肖像》不道德(immoral),另一些人说它非道德(amoral)。其实,王尔德唯一的这部长篇小说,通篇谈论的都是道德。全书最关键的线索——贝泽尔为道连画的肖像——本身就是一面道德的镜子,是王尔德用来试验灵魂的无限多种可能性的道具。鸦片麻醉人的道德感,药物催眠人的道德感,而道连面前却时刻有着看得见的堕落的标记。道连对“把作恶看成实现他美感理想的一种方式”不是没有产生过怀疑:“为了追求既新鲜又愉快、同时含有奇异这一罗曼蒂克情调的要素的感觉,他常常迷恋明知同自己的秉性格格不入的各种思想,沉湎于它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旦领略了它们的精髓,满足了自己理智上的好奇心,便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道连意识到他所歆享的恶之美中饱含着游戏因素,一种由优越感以及智力与感官上的饥渴催生的对谬见的倾慕,一旦感官生腻,这种倾慕就彻底完蛋。道连的不确定同时也是作者本人的不确定,王尔德借着笔下人物的发展揣测自己的艺术人生的结局,“在盘弄唯美主义的恶之花时又对它投去深表怀疑的一瞥”。
用艺术谈道德,本非平庸之辈可为。另一个成功的例子可举埃里克•侯麦。
New Year’s Day: 元旦——《高文爵士》始于元旦,发生在“一年零一天”而不是“一年”内,征途漫漫,旧轮回被新季节替代,圆规舞完一周,并拢双腿。《高文爵士》共有一百零一个而不是一百个诗节,珍珠诗人用心良苦。(除《高文》外,珍珠诗人另有长诗《珍珠》(Pearl)、《清洁》(Cleanness)和《耐心》(Patience)传世,数字101亦在其中挑了大梁。)
╚相关词条:Threefold Rhythm of…Practically Everything (万物的三步曲)——“三”是第一个纯阳数,代表光、精神上的觉醒和统合,在《高文爵士》中——在一切罗曼司中——“三”是举足轻重的数字:高文在波提拉克的城堡里住了三夜、波夫人三次向他求欢、与波爵士进行了三次猎物交换、绿衣骑士砍了他三斧子……甚至在他祈求上帝赐予他庇护之所并连叹三口气后,波提拉克的城堡就拔地而起了。骑士们生活在一个多么单调的世界里啊。
Old Wise Man: 老智者——救主、宗师、精神律的化身,代表了“智识、反思、洞察力、智慧、聪明和直觉,另一方面也代表道德品质,比如慈悲和乐善好施”,荣格在《原型与集体无意识》中如,是,说。一直以来我心中都有一个脚步颤巍巍,拄桃花心木拐杖,美髯飘飘,动辄爱抚晚辈脑袋,说话微言大义的慈祥老爷爷形象,但《高文爵士》中的老法师默林彻底颠覆了我的预设——他压根就没有登场。
╚相关词条:Pentangle(五角星)——又名五芒星、无穷结(Endless Knot)、德鲁伊祭司的脚丫。可以一笔不断地画下它,它是炼金术师、巫师、毕达哥拉斯主义者和诺斯替派教徒的最爱,也是高文盾牌上的唯一指定纹章。《高文爵士》是关于高文的五种美德、五种智慧、五根指头、基督的五处伤口、圣母的五种纯乐(第28节)的故事,这么赤裸裸的象征,着实叫人不好意思称之为象征。
Purpose of Art: 艺术的目的——老生常谈,天方夜谭,百家讲坛。丹纳:“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表现事物的某个凸出而显著的属性。” 王尔德:“撒谎——讲述美而不真实的故事,乃是艺术的真正目的。”亚里士多德:——我们还是不提亚里士多德吧。
王尔德和丹纳同样认为:正确的模仿并非艺术的目的,有些艺术恰恰是有心要与实物不符的——雕塑通常只有一个色调,雕像的眼睛没有眼珠——而正是色调的单纯和表情的淡薄成就了雕像静穆的美。不过,丹纳所谓“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与其说是种目的,莫如说这是种方法。那么目的,采用这种方法所要达到的神圣的、崇高的、最高的目的是啥!?尼采会管它叫狄俄尼索斯的醉狂,王尔德则打个响指说美——除了实现其本身之外没有任何意图的纯粹的美——如果那种东西确实存在的话。
Quest:探险——在中世纪以流浪或朝圣的形式呈现,一般可以划分为三部分:让英雄热身的小战斗、终极决战、大团圆/英雄的身份得到认可。对应的希腊文:阿攻、怕瘦死(pathos,“大苦痛”)、唉那个奴隶先死(anagnorisis,“发现”)。《高文爵士》在结构上血肉匀停,无懈可击。
Rhythm: 节奏——诗歌倚靠分行和韵律获得节奏,散文和小说亦有自己获得节奏的秘诀。精神速度是高度主观和抽象之物——沙漏和座钟无法记录它,小手鼓和三角铁无法为它打拍子——但对之敏感的人可以在时间的维度上获得逐渐加强的快乐。它就像跳房子游戏,或是银指环套着银指环,第五个连着金指环。
或许你也注意到了,宜人的节奏离不开重复,像策马轻驰过卵石广场,或是夜晚火车轧过铁轨与铁轨的结点。但不是单纯的重复,更像变奏曲,呼应之中有异样之处。读读阿特伍德的《猎树桩》。它以“枯树桩是野生动物最青睐的伪装术”开始,以“躺在溪底的鹅卵石是鱼类最青睐的伪装术”收尾,沿途你乘坐摩托艇、划起小木舟、射击、操锯子、开车招摇过市、剁肉、冷藏、接受挖苦、烤肉——你太过忙碌和专注,以至于没有察觉到时光流逝。有人说:不知所云。当然,当然。然而艺术本没有球门,传球的妙处即是一切,阿特伍德固有攻不破的从容和轻快——正如那句古老的拉丁文格言:“慢慢地赶”——她传球的姿势好看。
Sparagmos: 死怕啦哥莫死,希腊文“肢解”——复活或重生前须经历的仪式性死亡。希腊天神乌拉诺斯(Uranus)和吟游琴手俄尔甫斯(Orpheus)的命运、欧里庇得斯《酒神的伴侣》一剧中国王彭透斯(Pentheus)的结局、埃及冥神奥西里斯(Osiris)重生的故事、圣餐礼……都是对“肢解”母题的回应。找到被切下的男根对于主人公的复活至关重要,在乌拉诺斯和奥西里斯的传说中尤其如此,文学传统中,“断头”不过是阉割的一种司空见惯的婉辞。正如莎乐美一心想得到施洗者约翰的头颅,绿衣骑士索要的正是亚瑟王的首级——老国王日渐式微的性能力的象征(头颅被认为是一种退化的男根)。
╚相关词条:Veni, Vidi, Vici(“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适用于任何骑士文学主人公的完美墓志铭。愿他们安息。
Tinge: 点染——阿特伍德之轻亦在于点染。她从来不是一位工笔画大师,她所擅长的是暗示:把语言变得轻逸,通过似乎是失了重的文字肌理来传达意义,让被遮住的色彩缓慢而曲折地浮现。她因此也是宏大叙事的能手,她的羽笔没有被宏大叙事的美杜莎之眼石化,在处理高度抽象而意义非凡的主题时,她自有举重若轻的从容。比如《历险记》中对人类终极追求的描写:
“此时在他们前方,那颗人人向往爱慕的、硕大的、通体晶莹的行星泳动着扑入了眼帘,像一枚月亮,一颗太阳,一幅上帝的肖像,圆满,完美。那是目标……胜利者进入了行星的巨大圆周,被天堂柔软的粉红色大气吞没了。他下沉、深入、蜕去了那层束缚人的“自我”之壳,融化,消失……世界缓慢地爆炸着、成倍增加着、旋转着、永不停息地变幻着。就在那里,在那沙漠天堂中,一颗新孵出的恒星闪耀着,既是流亡所,又是希望之乡;是新秩序、新生的预告者;或许还是神圣的——而动物们则将重新被命名。”
点染是一场围堵,从概念的外围向内侵入。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根手指开出花朵,有迷迭香、波斯菊和鸢尾,而在探索花萼和重瓣奥秘的同时,我们对“手指”这一概念也有了了解,围堵的过程就是概念的可能性展开的过程。轻的作者必然要求轻的读者,跟上我,跟上我——但别跟得太紧;轻之读者的纹章是一头眼眸闪烁、吃两口树叶喝一口湖水的麝鹿。
Uncertainty Principle: “测不准定律”——唯一适用于一切文学杰作的、无条件的、毋庸置疑的终极真理。忘了我至今为止的唧唧歪歪吧。
Vikings: 维京人——维京人对海盗这种说法大概不太会动感情,你就是这么叫了,他也会像从大胡子上抖掉细雪一样嘭嘭抖掉它,不是怀着厌恶,只有骄傲者身上才有这种真正的阔气。他们管大海叫作“鲸鱼之路”,船只叫作“大海的骏马”,鲸鱼叫作“海猪”,火焰叫作“椴树的毁灭者”或“苏尔特的家族”;武士是“持利器的槭树”和“能战斗的苹果树”,剑是“裎亮的青葱”,马是“咬嚼的舟”,蛇是“荒原上的鱼”,狼是“奥丁的猛犬”或“女巫的坐骑”,黄金是“河上的火焰”或“巨蟒的火焰”,慷慨的人是“黄金戒指的破坏者”;他们说,能流血获得的决不肯流汗去获得。
基督教刚传入斯堪的纳维亚时,他们讥笑这是世界上最无用的信仰,因为它只教人唱歌。维京人不希冀外邦的天堂,哪怕那里提供可以用来擦屁股的小天使。只要在沙场上勇敢地阵亡,瓦尔基里氏仙女就会亲自前来提携他们的奥德(灵魂),去到瓦尔哈拉宫英灵殿,同奥丁一起享用对武士的最高褒奖:蜜酒和野猪肉。在野猪不常出没和被捕获的冰岛,逃兵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在冰岛,亡灵大多很安分,除了托梦以外就不大出现;他们的造物主先造出女人再造男人,并且两人立即在神面前一丝不挂地抱在一起;他们的雷神乘坐两头公羊拉的战车外出,沿途宰羊充饥,只要用羊皮将羊骨覆盖严实,再用米奥尔尼尔魔锤敲一敲,羊又会起来拉车;他们的丰饶之神乘坐会飞的金鬃野猪出门;他们的神后弗丽嘉偷了丈夫奥丁的黄金去买项链,气得奥丁离家出走了七个月;他们寸土不生的荒岛上,断了腿的侏儒王日夜不停地为众神打造首饰,到了世界末日又一声不吭地陪众神赴死;他们的火神比其他神再要荒淫一点点,于是诞下了一匹狼和一条巨蟒。
维京人大概是极讨厌扭捏,极精明,却又极光明磊落的,所以他们的史诗只可能是《埃达》,而不会是《尼伯龙人之歌》。“埃达”的意思是太婆婆。
Waste Land: 《荒原》——在《高文爵士》第一节中,诗人就把亚瑟王的英格兰称作被“战争、世仇和奇迹”(war, feud and wonder)统治的、“狂欢与错误”(bliss and blunder)并行的土地,王国已经从内部开始衰朽了,“假汨罗”宫中的喜宴不过是装点门面的泡沫繁荣。耶教中也可找到这种“荒原”类比:主人公基督——高文爵士,大魔头撒旦——绿衣骑士,老迈无能的亚当——亚瑟王,亚当是基督之祖——亚瑟是高文的叔叔(在传奇故事中,叔叔和养父一样,不过是父亲的变体),教会是被(基督)拯救的新娘——英格兰是(通过高文)重又变得肥沃的瘠土。
Xantippe: 臧第普——苏格拉底之妻,著名悍妇。柏拉图开创了两千五百年的厌女文学(misogynist literature)传统,近一点的例子可举波德莱尔。阿特伍德发出了回应之声。她本人拒绝被归为女性主义作家,不过在这种事情上,本人的意见通常不管用。
而且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反映女性真实处境一事上,她是做得最聪明的当代作家之一。摇旗呐喊和条分缕析都不是她的选择。歇斯底里她不会,绝对清醒她不要,昏明不定她是。她为自己选定的角色是一面带锈的、略微浑浊的镜子。
“女体的基本饰件如下:吊袜带、底裤带、衬裙、背心、裙撑、乳搭、三角肚兜、宽内衣、三角裤、细高跟、鼻环、面纱、小山羊皮手套、网眼长筒袜、三角披肩、束发带、‘快乐的寡妇’、服丧用的黑纱、颈饰、条状发夹、手镯、串珠、长柄望远镜、皮围巾、常用黑色衣物、小粉盒、镶有低调的杂色布条的合成弹力纤维连衣裙、品牌浴衣、法兰绒睡衣、蕾丝泰迪熊、床、脑袋。”(——《女体》)
脑袋是最后一项。这简直是一定的。谁知道呢,或许也不算太坏。
欲望欲望欲望,赶早装饰自己——武装到牙齿不是修辞手法——赶早把自己打点成欲望的对象;诱惑诱惑诱惑,在能够诱惑的时候,不去诱惑是违法犯罪;青春并不稀罕,青春可以被批量生产,阿特伍德自己也说了:“她是一种自然资源,幸运的是,她是可再生的,因为这类东西损耗得实在太快。如今厂家的生产质量已经今非昔比。次品。”
悲哀么?还有更悲哀的。读读《不受欢迎的女孩》,读读《现在,让我们赞颂傻女人》。
从夏娃到霹雳娇娃,没有傻女人就没有故事,没有缪斯,没有史诗和十四行诗,没有文学史。至于聪明女人,她们“睿智的微笑太过洞烛先机,对我们和我们的愚蠢太过了解”,她们“不具备可供叙事用的缺陷”,她们聪明得“对我们不太有利”,从而丧失了身为潜在被征服者的魅力。傻女人的魅力无人可敌,傻女人是全人类的珍宝;而傻男人——好吧,把《现在》中的“傻女”全部替换成“傻男”,文章就会分崩离析。
男人们傻不起。
在波德莱尔那里,女人被诗人物化,理想化到危险的地步;到了阿特伍德那里,女诗人冷眼旁观,看男人如何物化她。看清实情亦是对实情的一种克服。
╚反义词:Male Body (男体)——情况如何?《外星领土》是《女体》的姐妹篇:
“我们也可以说,男人根本不具备身体。看看那些杂志吧!女性杂志的封面上是女人的身体,男性杂志的封面上也是女人的身体。男人只出现在关于钱和世界新闻的杂志封面上——侵略战争、火箭发射、政变、利率、选举、医学上取得的新突破——现实,而非娱乐。这类杂志只展示男人的脑袋:面无微笑的脑袋、说话的脑袋、做决定的脑袋——顶多只能瞥见西服一角羞怯的一闪。我们如何能知道,在那些谨小细微的斜条纹衣物下藏着身体?我们不能。或许那下面没有身体。
这将把我们引向何方?女人是附带一个脑袋的身体,男人是附带一个身体的脑袋?或许不是。得看情况。”
或许不是。而情况是:虽然有着种种约定俗成的不公,男体和女体毕竟互相需要。男体同样具备女体的商品性,而女体也分享男体的虚弱。在笼罩世界的、遍及一切的虚空中,男体和女体处境类似,被同样的恐怖和无望浸透。《外星领土》的第七部分是二十世纪勾勒两性关系的最了不起的篇章之一。
Yo-yo: 溜溜球——在任何一本中世纪文学词典中翻到“交错法”(interlace)或“叙事技巧”——珍珠诗人在叙述高文在波提拉克城堡中的历险时严格遵照了交错法:从床上到森林,从森林到床上,往复不已,乐此不疲。
Zoo: 动物园——和迷失在密林深处的但丁一样,高文爵士在征途中遇见了各色各样的传统中世纪寓言兽:龙、狼、公牛、熊、野猪、食人妖(第720-723行)。我们是否能相信,对高文而言,波提拉克爵士三次狩猎所得(鹿、野猪和狐狸)恰恰对应中古寓言系统中的三种恶(肉体、恶魔和世界),需要被一一克服?不妨抛硬币决定吧,正面我赢,反面你输。
载于《上海文化》2010年一月刊
“噢,骑士之花,您就这样在单独的一击中过早倒下!噢,拉曼查的全部荣光……”
Agon: “阿攻”,希腊文“冲突”——骑士文学最受欢迎、最本质的母题。多数情况下,一个永不长大、永不发展的主人公披荆斩棘,被卷入一又一场的阿攻, 直至他——或作者本人——精疲力竭,瘫软在地,再也攻不动为止。高潮部分总有神兽登场,毒龙或者巨蟒;在《高文爵士》中,终极阿攻发生在绿教堂(Green Chapel)中——别睡着了,凭着圣杯和亚瑟王郁郁葱葱的胡须,我发誓最后几页绝不会令您失望。
╚相关词条:Pearl Poet(珍珠诗人)——对十四世纪的中古英语诗人“珍珠”而言,高文爵士(Sir Gawvain)才是骑士界的奇葩。头韵体罗曼司《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中,高文的风韵盖过了亚瑟王,盖过了兰斯洛(Lancelot)和珀西华(Percival),更休提闲坐在圆桌旁唠家常的骑士众了。《高文爵士》成就了高文爵士和英语语言,败坏了骑士文学;对此心知肚明的塞万提斯不得不时常竖一根无名指,抹去嘴角的笑纹。
Beheading Game: 断头游戏——不,不,施洗者约翰可不是莎乐美断头游戏的受害者,他只是断头的受害者。如假包换的断头游戏须到《高文爵士》中去找。“让我一斧子砍了你的头吧,明年我让你砍我的”——迷人、慷慨、轻佻,这一建议可能首次出现于八或九世纪的爱尔兰史诗《布利克琉的盛宴》(Bricriu’s Feast),后来又在十二或十三世纪的法国罗曼司《卡拉多之书》(Le Livre de Caradoc)中回荡。我们的珍珠诗人对这些作品熟稔于心。
╚相关词条:Exchange of Winnings(交换猎物)——《高文爵士》所回应的另一经典母题。如“断头游戏”一样,它建立在公平交易的誓约之上,是对诚实的考验。波提拉克爵士(Sir Bertilak)保证把林中狩猎所得全部交给高文,来换取高文在城堡中的“狩猎”所得,高文将得自于波提拉克夫人的香吻如数还给她丈夫,却藏起了该夫人赠送的绿腰带——背誓的结果是高文落入了绿教堂,参见“地狱”。
Common Enemy of Man: 人类共同的大敌——麦克白给撒旦起的绰号。绿衣骑士是怎样一种敌人?是《贝奥武甫》中的格伦达尔、《尼伯龙人之歌》中的巨龙、《埃达》中的世界之蛇?凯尔特神话中毛茸茸的绿巨人?毛茛仙女(Morgan le Fay)造出来颠覆亚瑟王统治的弗兰肯斯坦?怎样的一种反派角色会考验人、嘲弄人、惩罚人、逼人忏悔、赦免人,最后又随便被发配去了“任何他高兴去的地方”(第2461行)?绿衣骑士究竟是人类共同的大敌还是人类共同的益友?他是不是良心本身?
╚近义词:Devil(魔鬼)——可怜的绿衣骑士!他既不是经典神棍,也不是经典恶魔。他是那种代替上帝诱惑人类的魔鬼,恰似《约伯记》中的撒旦。他不过是老实扮演自己的角色罢了,他额上的D像蜡烛背面的雕花一样忽暗忽明。可怜的人!他的位置是在塔罗牌里。
Decay of Lying: 谎言的衰朽——王尔德《意图集》的第一篇。“撒谎作为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和一种社会乐趣,毫无疑义地衰朽了。古代历史学家给予我们以事实形式出现的悦人的虚构;现代小说家则给予我们虚构外表下的阴暗事实。” 我们为修昔底德笔下伯罗奔尼撒半岛畔飞溅的浪花心旌神摇,为塔西佗笔下被尼禄烧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徒长吁短叹,然而“信”如修昔底德和塔西佗,两千多年前泛黄的残页究竟能给我们提供多少事实,不少史家已对此做出了礼貌但无情的论断,更不消提苏维托尼乌斯之类在当时就以八卦出了名的“贩卖轶事的古董商”了。然而我们依然为那个洁白的托加袍与染血的角斗场并存的时代着迷——如果罗马帝国真实的平庸和无聊寸寸厘厘地裸裎在我们面前,我们恐怕会吓一跳的。
╚相关词条:Masquerade (假面舞会)——没有假面舞会的罗曼司不是罗曼司。莎士比亚对此心知肚明,王尔德专门为它撰写了《面具的真理》(The Truth of Masks)。《高文爵士》中,在波提拉克爵士棋盘般的迷宫里,以波爵士夫妇为首的黑棋们来回奔波,殷勤招待,舞姿蹁跹;而身为唯一一枚白棋的高文却不知道,他是这场群舞中唯一没戴面具的人。
Euripides: 欧里庇得斯——欧里庇德斯的剧读得越多,就越是无法爱好他,索福克勒斯的只读了三出,却都很喜欢。欧里庇的世界如元夕灯节,银花火树,叫人看了好不快活,可那对一个悲剧家而言,总不好太引以为豪吧。人物对话过于拉拉杂杂,布局欠紧凑,高潮不是来得太早就是貌似没有,送神送得太唐突。
狄俄倪索斯是被欧里庇葬送掉的神。《酒神的伴侣》中,他做事不光明,趣味不高尚,手段太曲折,身为神祗却对一介凡人彭透斯连哄带骗,把他送给自己的母亲去撕裂,也太过残忍;虽说是彭透斯先冒犯他,但以狄俄倪的身份,似乎不需要搞得这么猥琐吧;况且又不时卖弄自己秀丽的鬈发。说到酒神,的确是需要加以特殊考虑,但这里的狄俄倪身上更多体现的是小人的清醒,而非伟人的疯狂。在某些时刻,观众会以为是在欣赏阿里斯托芬了。
但欧里庇也有他的魅力。他富于创新,改编素材时下手又快又狠,许多传说是因为他,而非埃巨头与索巨头,才流传下来的。此外,再没有比他更多情的人了。他的剧本很少能引起恐惧和怜悯,却并不是不能打动人。阿里斯托芬在《蛙》中待他如此刻薄,确乎过了头。
Femme Fatale: 致命的女性——或称“快活女郎”(Lady of Pleasure)。经典的女勾引家:苏美尔人的伊休塔(Ishtar)、希腊人的喀耳刻(Circe)或卡吕普索(Calypso)、希伯来人的莉莉丝(Lilith,亚当的第一任妻)——她们为了自己的情欲而施展媚术。波提拉克夫人不同。她勾引,却是为了自己丈夫的缘故,波提拉克两口子是考验“圆桌宫廷至高无上的名誉”(第2438行)这一使命的同谋。
╚反义词:Loathly Lady (“讨嫌女郎”)——“快活女郎”的镜相:“两位女士相貌迥然”;“一个是金枝玉叶,一个是枯荷败柳”(第950-951行)。珍珠诗人令毛茛仙女牵引波提拉克夫人的左手,暗示前者容貌虽丑,地位却至高无上。在这场针对亚瑟夫妇的大挑战中,毛茛仙女才是运筹帷幄的幕后黑手,老智者魔术师默林(Merlin)前情人的身份更赋予她几多神秘色彩。在不少中世纪传奇中,“讨嫌女郎”和“快活女郎”往往合二为一,丑妇常在主人公同意娶她或吻她后摇身变作窈窕淑女——参见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巴斯妇的故事”;约翰•高厄《情人的忏悔》(Confessio Amantis)中“弗洛伦的故事”;以及《高文爵士与拉格妮尔夫人的婚礼》。
Greenness: 绿色——没错,绿衣骑士真的是绿色的,从头到脚,从眼珠到毛发,从斧子到坐骑!如炼金术般尚未成为一门确切科学的中世纪色彩象征学在此登峰造极。绿色的积极内涵包括:春天与蔬果、年轻与精力、庄重与沉稳,永恒真理;对应的消极内涵包括:超自然性、死亡与腐败、欺骗与谋杀,不变的恶。这些特质绿衣骑士一件不缺。他是栖身于一个充满二元对立的绿色魔方之中,生有雅努斯(Janus)的面孔。
╚相关词条:Ritual Object (仪式物)——波提拉克夫人从腰间解下赠与高文的绿腰带是暧昧的: 赠者有意,受者无心;确切地说,波夫人送出的是定情物,高文却将它作为护身符接受——也不看看腰带的颜色!后来该信物成了他永世背负的十字,时刻提醒他自己曾犯下的错误。
Hell: 地狱——绿教堂不是教堂,而是斜坡上一座笨重阴森的土冢,两端各开一孔,旁有泡沫奔流,中国人讲的土馒头。柏拉图的洞穴?凯尔特传说中的冥府入口?铀原子反应堆?作为高文的最后审判地它是完美的,与此同时,他也在这里得到了最后的赦免。珍珠诗人把一栋压根不像教堂的建筑称作教堂,到底安的什么心?绿教堂是地狱也是天堂,是一道开往两个方向的门,是中转站,或者,用原型批评之父诺斯罗普•弗莱的话讲,是“显现点”(point of epiphany)。想想它的类似物:杰克升入云层的豆茎;莴苣姑娘/长发妹(Rapunzel)垂下高塔的头发;把但丁送往伊甸园的炼狱山顶。
╚相关词条:Innocence(天真)——或称赤子之心,天真的丧失是地狱的通行证。假如狭义的天真指“贞洁”,那么直到最后高文都是天真的,他顶住了“快活女郎”的投怀送抱(那可是比骑士界第一美女、亚瑟王王后格温娜维尔更美的、美得不像人的波提拉克夫人!),成了唯一可以处子之身拯救亚瑟王朝的“骑士之花”。就广义而言,在高文背着波提拉克爵士留下波夫人的辟邪腰带,以期在与绿衣骑士的最后决斗中受到庇佑的那一刻,他的天真已经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了。他将信仰寄予巫术,而非上帝本身。《高文爵士》的第一、第二歌吟咏着布莱克《天真之歌》的调子,第三、四歌则是不折不扣的《经验之歌》。
Intertextuality: 互文性——这个词如今已不再时髦了。它的历史几乎和文学的历史一样长,它的花白胡须就像我们书架上的书那么密,它的指甲伸向四极八荒。它是宇宙的图书馆,是博尔赫斯笔下的环形废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它是开放,是无定形,是麻风病人的舞蹈,是混沌和混沌之中的微光,是节点和摧毁节点,是张开双臂的姿势,是墙上的手影。罗兰•巴特管它叫“文际关系”(inter-texte),“一种往复而现的记忆”,或许还是一座跳不脱的五指山,因为“于无限之文外生存,绝不可能”。
可以举出加拿大女诗人,2000年布克奖得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人称O.W.TOAD或“噢!蛤蟆”)。1992年出版的《好骨头》是一本高度互文的小品集,充斥着西方经典文学与流行文学文本间的互相指涉。要读懂《四小段》就要知道加缪,要赏析《格特鲁德的反驳》就要熟悉《哈姆雷特》的情节梗概,至少也要看过电影,要为《爱上雷蒙德•钱德勒》哈哈大笑就要知道雷蒙德•钱德勒是谁,要完全体会《罂粟花:三种变调》的妙趣——作为该书译者,以下这句话真是令我尴尬极啦——最好阅读原文。吊书袋是她最常为读者诟病的特点之一。不过,你能忍心责怪她吗?看看她的教育经历:多伦多大学英语文学学士(优等毕业生,副修哲学和法语),哈佛的硕士(拉德克里夫学院,伍德罗•威尔逊奖学金获得者),两次在哈佛攻读博士,终因没时间完成论文而放弃学位(原定博士论文标题:《论英语玄学派小说》)——她在多伦多大学的教授甚至包括诺斯罗普•弗莱本人! 好啦,她读了太多书,你们得原谅她。
Jester: 小丑——扑克中的大小怪(Joker);塔罗中的愚人(the Fool);宫廷弄臣(trickster);变形者(Spirit Mercurius, 一身红装的波提拉克爵士便是绿衣骑士的变身);魔术师(sleight-of-hand artist, 被高文砍了头的绿衣骑士高高兴兴地站在亚瑟的王宫里,一手提着自己正在说话的脑袋);恶作剧的小鬼(poltergeist)。“小丑”正是他所效忠的“国王”的影子,一如在双子座中,两者互为伴星,永不分离,同时又可以互相转换。除夕宴席上,亚瑟王刚开口要求“来点乐子”,绿衣骑士就粉墨登场,先把圆桌骑士们寒碜一顿,接着邀请亚瑟王陪他“玩个游戏”。珍珠诗人提到绿衣骑士时用得最多的是“gome”一词——中古英语中的“人”——与中古英语中“gomen”(game,“游戏”)一次发音甚近;尽管绿衣骑士是个“游戏”的“人”,却可以使国王于瞬间沦为小丑(make a fool of the king);有时候,国王所居住的不是金殿,而是愚人金(fool’s gold)建造的王宫。
Killing of the Impotent King: 杀死阳痿的国王——多数人熟悉这一母题是通过弗雷泽的人类学开山作《金枝》(The Golden Bough):内米湖畔的国王一旦显示出衰老的迹象,就必须被杀死并取而代之,如此王国方可延续,王土方能常青。亚瑟王的“假汨罗”宫(Camelot)正是这样的一片王土,因亚瑟的性无能和王后与兰斯洛的奸情而寸草不生,只有处子骑士能拯救它。绿衣骑士起先是冲着亚瑟来的,在“假汨罗”——他以为——除了国王本人,无人敢接受断头的挑战,换句话说,绿衣骑士是来加速王权更迭、新老交替的。不料半路杀出个高文爵士,夺了亚瑟王的斧子,砍了绿骑士的脑袋,自愿代替亚瑟王赴黄泉——一年后,通过一场仪式性的假死,高文既拯救了王国,也拯救了国王。参见“荒原”。
Lightness: 轻——我想说明阿特伍德的文字具有轻之美德。“像鸟儿那样轻,”保罗•瓦莱里如是说:“而不是像羽毛。”古埃及人的狼首神阿努比斯调整天平,左托盘盛着死者的心脏,右托盘盛着鸵鸟羽毛,以此决定死者灵魂的归宿。羽毛的重量等同于无负荷的良心,纯粹的公义,羽毛之轻是苛刻的,单一的,或者几乎——是无趣的。瓦莱里自然明白鸟儿正是由无数的羽毛组成,然而鸟儿并不仅仅倚仗风的浮力。每个黄昏擦过淡橘色、褚色和玫瑰紫色云块的那些鸟儿啊,它们在苍穹中绝非无所作为。
阿特伍德之轻便是这样一种忙碌的、充满变数的轻,我想到的是蜘蛛。那些悬在半空中的亮闪闪的刺绣看似吹弹可破,了无重心,其实却互相依附,彼此攀援,确凿而稳固地通往每个方向。她热衷于描绘那些具有轻盈形体的,在空间中不具有恒定位置的事物:天使、消息、蝙蝠、冷血蛾、外星人、垂死者的微笑。然而她的轻并不仅仅在于这些具有象征性价值的视觉形象。她的轻首先在于留白。
留白意味着意外的空间,这是一种邀请读者加入的写作。《好骨头》几乎没有讲述任何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的只是丰满的情境。《外星领土》的第六部分是对广为人知的“蓝胡子”童话的改写——“不管你信不信,这个妹妹其实是爱着蓝胡子的,尽管她知道他是个连环杀手。她在宫殿里四处游荡,对珠宝和丝绸衣裳不闻不问,成堆的金子看也不看。她翻检了药箱和厨房抽屉,想要找出通往他的怪癖的线索。因为她爱他,她想要理解他。她也想要治愈他。她觉得自己有医疗的天赋。”——抛弃了原先战战兢兢、惟求自保、满肚苦水的受害者形象,这个敢爱敢恨的崭新的妹妹结局如何?好奇心能杀死猫,她当然还是会打开那扇禁止之门——门里,阿特伍德说,门里是一个眼睛睁得圆圆的死孩子,蓝胡子的小孩——蓝胡子当然还是会发现这种背叛行径,此时天色突然暗下来,地板竟消失不见,而她却比往常更爱他了,“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她问,“更深处,”他答。
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我喜欢这月蚀般的结局。可以为它补上一千种可能性,但我疑心这么做徒劳无益。阿特伍德疏松的叙事和恰到好处的停顿使我在那一刻——不偏不倚,就在短短九百字终止的地方——几乎有一点爱上这个崭新的蓝胡子:隐忍、安宁、疲倦,一团正在耗尽自己的蓝色火焰。
Moriality:道德—— 一些人说《道连•葛雷的肖像》不道德(immoral),另一些人说它非道德(amoral)。其实,王尔德唯一的这部长篇小说,通篇谈论的都是道德。全书最关键的线索——贝泽尔为道连画的肖像——本身就是一面道德的镜子,是王尔德用来试验灵魂的无限多种可能性的道具。鸦片麻醉人的道德感,药物催眠人的道德感,而道连面前却时刻有着看得见的堕落的标记。道连对“把作恶看成实现他美感理想的一种方式”不是没有产生过怀疑:“为了追求既新鲜又愉快、同时含有奇异这一罗曼蒂克情调的要素的感觉,他常常迷恋明知同自己的秉性格格不入的各种思想,沉湎于它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旦领略了它们的精髓,满足了自己理智上的好奇心,便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道连意识到他所歆享的恶之美中饱含着游戏因素,一种由优越感以及智力与感官上的饥渴催生的对谬见的倾慕,一旦感官生腻,这种倾慕就彻底完蛋。道连的不确定同时也是作者本人的不确定,王尔德借着笔下人物的发展揣测自己的艺术人生的结局,“在盘弄唯美主义的恶之花时又对它投去深表怀疑的一瞥”。
用艺术谈道德,本非平庸之辈可为。另一个成功的例子可举埃里克•侯麦。
New Year’s Day: 元旦——《高文爵士》始于元旦,发生在“一年零一天”而不是“一年”内,征途漫漫,旧轮回被新季节替代,圆规舞完一周,并拢双腿。《高文爵士》共有一百零一个而不是一百个诗节,珍珠诗人用心良苦。(除《高文》外,珍珠诗人另有长诗《珍珠》(Pearl)、《清洁》(Cleanness)和《耐心》(Patience)传世,数字101亦在其中挑了大梁。)
╚相关词条:Threefold Rhythm of…Practically Everything (万物的三步曲)——“三”是第一个纯阳数,代表光、精神上的觉醒和统合,在《高文爵士》中——在一切罗曼司中——“三”是举足轻重的数字:高文在波提拉克的城堡里住了三夜、波夫人三次向他求欢、与波爵士进行了三次猎物交换、绿衣骑士砍了他三斧子……甚至在他祈求上帝赐予他庇护之所并连叹三口气后,波提拉克的城堡就拔地而起了。骑士们生活在一个多么单调的世界里啊。
Old Wise Man: 老智者——救主、宗师、精神律的化身,代表了“智识、反思、洞察力、智慧、聪明和直觉,另一方面也代表道德品质,比如慈悲和乐善好施”,荣格在《原型与集体无意识》中如,是,说。一直以来我心中都有一个脚步颤巍巍,拄桃花心木拐杖,美髯飘飘,动辄爱抚晚辈脑袋,说话微言大义的慈祥老爷爷形象,但《高文爵士》中的老法师默林彻底颠覆了我的预设——他压根就没有登场。
╚相关词条:Pentangle(五角星)——又名五芒星、无穷结(Endless Knot)、德鲁伊祭司的脚丫。可以一笔不断地画下它,它是炼金术师、巫师、毕达哥拉斯主义者和诺斯替派教徒的最爱,也是高文盾牌上的唯一指定纹章。《高文爵士》是关于高文的五种美德、五种智慧、五根指头、基督的五处伤口、圣母的五种纯乐(第28节)的故事,这么赤裸裸的象征,着实叫人不好意思称之为象征。
Purpose of Art: 艺术的目的——老生常谈,天方夜谭,百家讲坛。丹纳:“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表现事物的某个凸出而显著的属性。” 王尔德:“撒谎——讲述美而不真实的故事,乃是艺术的真正目的。”亚里士多德:——我们还是不提亚里士多德吧。
王尔德和丹纳同样认为:正确的模仿并非艺术的目的,有些艺术恰恰是有心要与实物不符的——雕塑通常只有一个色调,雕像的眼睛没有眼珠——而正是色调的单纯和表情的淡薄成就了雕像静穆的美。不过,丹纳所谓“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与其说是种目的,莫如说这是种方法。那么目的,采用这种方法所要达到的神圣的、崇高的、最高的目的是啥!?尼采会管它叫狄俄尼索斯的醉狂,王尔德则打个响指说美——除了实现其本身之外没有任何意图的纯粹的美——如果那种东西确实存在的话。
Quest:探险——在中世纪以流浪或朝圣的形式呈现,一般可以划分为三部分:让英雄热身的小战斗、终极决战、大团圆/英雄的身份得到认可。对应的希腊文:阿攻、怕瘦死(pathos,“大苦痛”)、唉那个奴隶先死(anagnorisis,“发现”)。《高文爵士》在结构上血肉匀停,无懈可击。
Rhythm: 节奏——诗歌倚靠分行和韵律获得节奏,散文和小说亦有自己获得节奏的秘诀。精神速度是高度主观和抽象之物——沙漏和座钟无法记录它,小手鼓和三角铁无法为它打拍子——但对之敏感的人可以在时间的维度上获得逐渐加强的快乐。它就像跳房子游戏,或是银指环套着银指环,第五个连着金指环。
或许你也注意到了,宜人的节奏离不开重复,像策马轻驰过卵石广场,或是夜晚火车轧过铁轨与铁轨的结点。但不是单纯的重复,更像变奏曲,呼应之中有异样之处。读读阿特伍德的《猎树桩》。它以“枯树桩是野生动物最青睐的伪装术”开始,以“躺在溪底的鹅卵石是鱼类最青睐的伪装术”收尾,沿途你乘坐摩托艇、划起小木舟、射击、操锯子、开车招摇过市、剁肉、冷藏、接受挖苦、烤肉——你太过忙碌和专注,以至于没有察觉到时光流逝。有人说:不知所云。当然,当然。然而艺术本没有球门,传球的妙处即是一切,阿特伍德固有攻不破的从容和轻快——正如那句古老的拉丁文格言:“慢慢地赶”——她传球的姿势好看。
Sparagmos: 死怕啦哥莫死,希腊文“肢解”——复活或重生前须经历的仪式性死亡。希腊天神乌拉诺斯(Uranus)和吟游琴手俄尔甫斯(Orpheus)的命运、欧里庇得斯《酒神的伴侣》一剧中国王彭透斯(Pentheus)的结局、埃及冥神奥西里斯(Osiris)重生的故事、圣餐礼……都是对“肢解”母题的回应。找到被切下的男根对于主人公的复活至关重要,在乌拉诺斯和奥西里斯的传说中尤其如此,文学传统中,“断头”不过是阉割的一种司空见惯的婉辞。正如莎乐美一心想得到施洗者约翰的头颅,绿衣骑士索要的正是亚瑟王的首级——老国王日渐式微的性能力的象征(头颅被认为是一种退化的男根)。
╚相关词条:Veni, Vidi, Vici(“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适用于任何骑士文学主人公的完美墓志铭。愿他们安息。
Tinge: 点染——阿特伍德之轻亦在于点染。她从来不是一位工笔画大师,她所擅长的是暗示:把语言变得轻逸,通过似乎是失了重的文字肌理来传达意义,让被遮住的色彩缓慢而曲折地浮现。她因此也是宏大叙事的能手,她的羽笔没有被宏大叙事的美杜莎之眼石化,在处理高度抽象而意义非凡的主题时,她自有举重若轻的从容。比如《历险记》中对人类终极追求的描写:
“此时在他们前方,那颗人人向往爱慕的、硕大的、通体晶莹的行星泳动着扑入了眼帘,像一枚月亮,一颗太阳,一幅上帝的肖像,圆满,完美。那是目标……胜利者进入了行星的巨大圆周,被天堂柔软的粉红色大气吞没了。他下沉、深入、蜕去了那层束缚人的“自我”之壳,融化,消失……世界缓慢地爆炸着、成倍增加着、旋转着、永不停息地变幻着。就在那里,在那沙漠天堂中,一颗新孵出的恒星闪耀着,既是流亡所,又是希望之乡;是新秩序、新生的预告者;或许还是神圣的——而动物们则将重新被命名。”
点染是一场围堵,从概念的外围向内侵入。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根手指开出花朵,有迷迭香、波斯菊和鸢尾,而在探索花萼和重瓣奥秘的同时,我们对“手指”这一概念也有了了解,围堵的过程就是概念的可能性展开的过程。轻的作者必然要求轻的读者,跟上我,跟上我——但别跟得太紧;轻之读者的纹章是一头眼眸闪烁、吃两口树叶喝一口湖水的麝鹿。
Uncertainty Principle: “测不准定律”——唯一适用于一切文学杰作的、无条件的、毋庸置疑的终极真理。忘了我至今为止的唧唧歪歪吧。
Vikings: 维京人——维京人对海盗这种说法大概不太会动感情,你就是这么叫了,他也会像从大胡子上抖掉细雪一样嘭嘭抖掉它,不是怀着厌恶,只有骄傲者身上才有这种真正的阔气。他们管大海叫作“鲸鱼之路”,船只叫作“大海的骏马”,鲸鱼叫作“海猪”,火焰叫作“椴树的毁灭者”或“苏尔特的家族”;武士是“持利器的槭树”和“能战斗的苹果树”,剑是“裎亮的青葱”,马是“咬嚼的舟”,蛇是“荒原上的鱼”,狼是“奥丁的猛犬”或“女巫的坐骑”,黄金是“河上的火焰”或“巨蟒的火焰”,慷慨的人是“黄金戒指的破坏者”;他们说,能流血获得的决不肯流汗去获得。
基督教刚传入斯堪的纳维亚时,他们讥笑这是世界上最无用的信仰,因为它只教人唱歌。维京人不希冀外邦的天堂,哪怕那里提供可以用来擦屁股的小天使。只要在沙场上勇敢地阵亡,瓦尔基里氏仙女就会亲自前来提携他们的奥德(灵魂),去到瓦尔哈拉宫英灵殿,同奥丁一起享用对武士的最高褒奖:蜜酒和野猪肉。在野猪不常出没和被捕获的冰岛,逃兵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在冰岛,亡灵大多很安分,除了托梦以外就不大出现;他们的造物主先造出女人再造男人,并且两人立即在神面前一丝不挂地抱在一起;他们的雷神乘坐两头公羊拉的战车外出,沿途宰羊充饥,只要用羊皮将羊骨覆盖严实,再用米奥尔尼尔魔锤敲一敲,羊又会起来拉车;他们的丰饶之神乘坐会飞的金鬃野猪出门;他们的神后弗丽嘉偷了丈夫奥丁的黄金去买项链,气得奥丁离家出走了七个月;他们寸土不生的荒岛上,断了腿的侏儒王日夜不停地为众神打造首饰,到了世界末日又一声不吭地陪众神赴死;他们的火神比其他神再要荒淫一点点,于是诞下了一匹狼和一条巨蟒。
维京人大概是极讨厌扭捏,极精明,却又极光明磊落的,所以他们的史诗只可能是《埃达》,而不会是《尼伯龙人之歌》。“埃达”的意思是太婆婆。
Waste Land: 《荒原》——在《高文爵士》第一节中,诗人就把亚瑟王的英格兰称作被“战争、世仇和奇迹”(war, feud and wonder)统治的、“狂欢与错误”(bliss and blunder)并行的土地,王国已经从内部开始衰朽了,“假汨罗”宫中的喜宴不过是装点门面的泡沫繁荣。耶教中也可找到这种“荒原”类比:主人公基督——高文爵士,大魔头撒旦——绿衣骑士,老迈无能的亚当——亚瑟王,亚当是基督之祖——亚瑟是高文的叔叔(在传奇故事中,叔叔和养父一样,不过是父亲的变体),教会是被(基督)拯救的新娘——英格兰是(通过高文)重又变得肥沃的瘠土。
Xantippe: 臧第普——苏格拉底之妻,著名悍妇。柏拉图开创了两千五百年的厌女文学(misogynist literature)传统,近一点的例子可举波德莱尔。阿特伍德发出了回应之声。她本人拒绝被归为女性主义作家,不过在这种事情上,本人的意见通常不管用。
而且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反映女性真实处境一事上,她是做得最聪明的当代作家之一。摇旗呐喊和条分缕析都不是她的选择。歇斯底里她不会,绝对清醒她不要,昏明不定她是。她为自己选定的角色是一面带锈的、略微浑浊的镜子。
“女体的基本饰件如下:吊袜带、底裤带、衬裙、背心、裙撑、乳搭、三角肚兜、宽内衣、三角裤、细高跟、鼻环、面纱、小山羊皮手套、网眼长筒袜、三角披肩、束发带、‘快乐的寡妇’、服丧用的黑纱、颈饰、条状发夹、手镯、串珠、长柄望远镜、皮围巾、常用黑色衣物、小粉盒、镶有低调的杂色布条的合成弹力纤维连衣裙、品牌浴衣、法兰绒睡衣、蕾丝泰迪熊、床、脑袋。”(——《女体》)
脑袋是最后一项。这简直是一定的。谁知道呢,或许也不算太坏。
欲望欲望欲望,赶早装饰自己——武装到牙齿不是修辞手法——赶早把自己打点成欲望的对象;诱惑诱惑诱惑,在能够诱惑的时候,不去诱惑是违法犯罪;青春并不稀罕,青春可以被批量生产,阿特伍德自己也说了:“她是一种自然资源,幸运的是,她是可再生的,因为这类东西损耗得实在太快。如今厂家的生产质量已经今非昔比。次品。”
悲哀么?还有更悲哀的。读读《不受欢迎的女孩》,读读《现在,让我们赞颂傻女人》。
从夏娃到霹雳娇娃,没有傻女人就没有故事,没有缪斯,没有史诗和十四行诗,没有文学史。至于聪明女人,她们“睿智的微笑太过洞烛先机,对我们和我们的愚蠢太过了解”,她们“不具备可供叙事用的缺陷”,她们聪明得“对我们不太有利”,从而丧失了身为潜在被征服者的魅力。傻女人的魅力无人可敌,傻女人是全人类的珍宝;而傻男人——好吧,把《现在》中的“傻女”全部替换成“傻男”,文章就会分崩离析。
男人们傻不起。
在波德莱尔那里,女人被诗人物化,理想化到危险的地步;到了阿特伍德那里,女诗人冷眼旁观,看男人如何物化她。看清实情亦是对实情的一种克服。
╚反义词:Male Body (男体)——情况如何?《外星领土》是《女体》的姐妹篇:
“我们也可以说,男人根本不具备身体。看看那些杂志吧!女性杂志的封面上是女人的身体,男性杂志的封面上也是女人的身体。男人只出现在关于钱和世界新闻的杂志封面上——侵略战争、火箭发射、政变、利率、选举、医学上取得的新突破——现实,而非娱乐。这类杂志只展示男人的脑袋:面无微笑的脑袋、说话的脑袋、做决定的脑袋——顶多只能瞥见西服一角羞怯的一闪。我们如何能知道,在那些谨小细微的斜条纹衣物下藏着身体?我们不能。或许那下面没有身体。
这将把我们引向何方?女人是附带一个脑袋的身体,男人是附带一个身体的脑袋?或许不是。得看情况。”
或许不是。而情况是:虽然有着种种约定俗成的不公,男体和女体毕竟互相需要。男体同样具备女体的商品性,而女体也分享男体的虚弱。在笼罩世界的、遍及一切的虚空中,男体和女体处境类似,被同样的恐怖和无望浸透。《外星领土》的第七部分是二十世纪勾勒两性关系的最了不起的篇章之一。
Yo-yo: 溜溜球——在任何一本中世纪文学词典中翻到“交错法”(interlace)或“叙事技巧”——珍珠诗人在叙述高文在波提拉克城堡中的历险时严格遵照了交错法:从床上到森林,从森林到床上,往复不已,乐此不疲。
Zoo: 动物园——和迷失在密林深处的但丁一样,高文爵士在征途中遇见了各色各样的传统中世纪寓言兽:龙、狼、公牛、熊、野猪、食人妖(第720-723行)。我们是否能相信,对高文而言,波提拉克爵士三次狩猎所得(鹿、野猪和狐狸)恰恰对应中古寓言系统中的三种恶(肉体、恶魔和世界),需要被一一克服?不妨抛硬币决定吧,正面我赢,反面你输。
载于《上海文化》2010年一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