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十多年前,我还是一名大学生,囊中羞涩,看戏时总是走那条专为学生开辟的局促通道。记忆中,常有许多年纪相仿的学生,和我一同在昏暗的旧楼梯上排队,等待入场。那座小剧场的学生座位,设在剧场的二层侧翼,仅是几把随意摆放的非固定椅子,陈设极为简单,甚至显得有些潦草。许多年过去了,不知今日,那些座位是否还在?
这种为学生票设置的座位是一种独特的视角观赏位置。
某次看《空中花园谋杀案》,我有个特别的体验——一位演员直接从我的座位旁边走过,过路狭窄,他的身影不得不引起人注意。当时我是个小小特别的观众(至少自己这么觉得)。那场演出在某个节假日的夜晚,我收到工作室赠的两张票,不知怎的,最后是一个人去的。写到这儿,仍想感谢当年那份款待。 我自己定义自己是一个半吊子业余者。我二十出头,见过的世面太有限。
那个从我身旁掠过、身着戏服露出脚踝的瘦高演员,他的那种状态,于他而言想必是种日常。他可能每晚都会那么走,步履匆匆,全神贯注, 脑海里只有既定的路线和即将登台的瞬间。 那样的舞台设计,简直像故意为难演员。 满舞台的演员,有的人可以一直躺着。有的人,比如他,就要奋力地满场跑。想到这里,我忍不住笑出了声儿。至于我,大部分时候,只是在自己的日记本里面记录下的他的日常和我的偶然、短暂的靠近。
这种感觉,恍若昨日。
当学生时看戏,许多内容都是似懂非懂,在半醉半醒间掠过。反倒是工作后,有一次在剧场的洗手间,看到身旁职业女性利用间隙利落地补妆, 那身影瞬间连接了舞台与现实,那匆忙的都市节奏, 忽然让我对戏剧有了实感。但说来可惜,也正是工作之后,加班成了常态,我去剧场的次数,便寥寥无几了——仿佛我刚懂得了它,却也失去了它。
至于多年后被被问到那时候上大学的你在干嘛?我的肉身在校园里穿梭上课、吃饭、睡觉。而我的心灵茫然则没人可知。
-
ivorldn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9-23 19: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