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送你一句话,破万难!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想一想,人生的本质是什么?如果从历史长河的维度看,我们每个人都是在验证范仲淹《书扇示门人》中所说: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永远是在吐故纳新,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行业和市场发展的情况,包括企业的成长过程,新陈代谢从来是永恒的主题。
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四十不惑: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好,你都走到了舞台的中央。
我是在40岁后慢慢有了这种觉悟的,40岁之前还觉得自己还年轻,在长辈面前还是个孩子一样,而一旦过了这条年龄线,一切就不一样了。
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也遵循了新陈代谢的自然法则。当你猛然发现老一辈的亲人陆续离世,叔伯们也都六七十岁了,那所有人都会把你当成主力去看了。
同时养家糊口的压力,孩子教育的压力,赡养老人的压力,以及工作、事业、婚姻、健康等等,当一切汇集到你这一个点上,你才知道成年人不好当,长大不好玩。
真的是水深火热,无路可退,欲说还休。
但换个角度看,这个世界终于轮到你接管了,你不仅是家庭的一家之主,是家族的骨干,你还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在世界这个舞台上,你从配角混成了主演。

世界永远属于年轻人,但也永远是中老年人说了算。
年轻人有活力,学习东西快,有创新思维,还特别勇敢,有改变世界的梦想,他们生机勃勃,他们充满希望,世界属于他们。
但在他们步入中年人的位置之前,这个世界主要还是由中老年人说了算。必须承认,自然规律才是最强大的力量,如乔布斯所说,死亡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否则世界就很快走向熵增,让社会变得僵化,成为一潭死水。
所以是死亡在推动世界的发展,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也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法则。
适者生存。大多数人到了一定年龄后会成为家庭、企业和社会的阻碍,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从而遭到世界的排斥。
古代多少帝王将相都想富贵绵延不绝,可最后都逃不掉一句“天命难违”。
不过问题在于,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年人,如何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呢?

中年人有资格抱怨,但没有权利抱怨。
因为你是承担责任的那个人,很多事都是责无旁贷,是好是坏都在于你的选择和努力,你做得好还是不好,迟早会有人给你公正的评价。
年轻时候你有权利抱怨,可到了40岁后你没有别的路可走,你就是要一门心思把事情干好才行。
当你意识到在20年后会有晚辈来评判你的时候,你也许会想到自己当年也曾这样对长辈做过,那你会明白在正事上容不得一点逃避和自欺欺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你贡献了多少价值,做对了多少事,其实几句话就能说清楚。
要知道,这个时候你如何看自己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如何看你。一想到这点,我就生出了敬畏之心。
想一想你现在还有20年,十年弹指一挥间,在这两个弹指之间,你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是你必须要想明白的问题。

人到中年:送你一句话,破万难!
不知你相不相信命运这回事,反正我是信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你的能力和条件决定了你的选择,而命运决定了你选择的结果。
很多人以为成功或得到了什么是靠自己聪明、能力的结果,他们不承认,或不太认同外在的因素。这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以为所有人和世界都是围着自己转的。
这种人往往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定胜天”这套,他们认为只要足够勤奋和聪明,就一定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他们喜欢“胜天半子”,他们忽视了自己本身渺小的事实,这其实就是一种莫大的局限,是对自我认识的巨大偏差。
当他们终于被迫接受现实之后,反而容易走向过去的反面,变得随波逐流、听天由命起来。也就是说,他们只能是在顺境之中,而在遭遇困难、逆境的时候就容易一蹶不振。那么,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我们遭遇困难的时候怎么破呢?送你一句话:
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就是说,我们既要知道尽心尽力,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和放下。一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一方面也要有世界离开谁都一样转的觉悟。人生的本质是借假修真,结果很重要,但意义在于过程。所以说,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