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男人也要缠足,它还会流行吗?
“缠足”是中国特有的民俗,也是近代以来让中国人抬不起头的文化现象。它给女性造成的直接伤害,它折射出的中国文化畸形,一直是后世学者批判的对象。裹脚布和小头鞋陈列在博物馆里,为中国“金莲文化”写下了现实的注脚,诉说着女性几百年来的伤痛。

小头鞋
什么是缠足
通俗地说,缠足就是裹小脚。古代女性没有太多的自由选择,无论是嫁人还是流落风尘,都需要一双小脚来博得男人的喜欢。这是古代社会以小脚为美的结果。但小脚不是天生的,需要长时间用布包裹着,其代价是折断脚趾骨并永久地限制脚的成长。
缠足的目的是获得小脚,因此女孩子开始缠足的年龄越早越好;但过早地缠足可能会影响走路,而且年纪太小的女孩承受不了缠足的痛苦,所以开始缠足的年龄一般在五岁左右。缠足需要在脚上裹着厚厚的布,导致脚部出汗发热,因此开始缠足的最佳时间是一年的秋天。
现代人提起“缠足”,往往有种全身骨骼为之震颤的感觉。大多数人对缠足的认识停留在小头鞋和裹脚布,但实际的缠足要复杂得多。
首先,缠足有一个重要的准备过程:用药水泡脚。药水泡脚主要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清洁脚掌,保持脚部干爽,防止感染和长鸡眼;二是可以软化骨骼,使后来缠足的过程不那么痛苦。
在正式缠足之前,还有“试缠”和“试紧”的步骤。刚开始缠的时候不能一下子收紧,而应该轻轻收拢,让双脚适应这种程度的约束,然后一次次慢慢加紧。这个过程叫做“试缠”,通常持续两个月左右。之后继续收紧,同时把脚趾向掌心拗,使双脚都变成弓形,每一次收紧的程度以双脚能忍受的疼痛为限,这个过程叫做“试紧”,通常也持续两个月左右。
正式缠的时候需要把裹脚布缠到最紧,然后用针线缝死,接着把双脚挤进事先准备好的小头鞋,让少女下地走动。这个过程进一步折弯了脚趾。缠到这个程度,女孩子双脚的骨骼已经彻底变形,皮肤会变得瘀紫,非常痛苦。夜晚睡觉的时候,女孩也不能把裹脚布解开,否则会受到责罚。据说,古代的夜间经常能听到缠足女孩的哭嚎声。

缠足对脚趾骨的影响
但缠足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最开始缠足的那几年,需要经常把裹脚布解开,然后不断地缠紧。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缠足也并不能说结束了,因为双脚需要经常保养。尤其是在中国南方。南方地热潮湿,妇女需要经常洗脚,这个过程很复杂。由于双脚会出汗,脚掌与裹布会粘在一起,解开的时候需要格外小心,否则有可能撕破脚上的皮肤。洗脚的过程需要清洗脚缝之间的污垢,并用石头磨掉脚趾上的硬皮。如果长了鸡眼,还需要用针挑掉或者用剪刀修理。一般来说,这个过程只能由妇女独自完成,因为女性的小脚不可以轻易示人。
关于缠足的过程,古代文献很少具体地描述,因此我们很难清楚地感受。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写过这么一个故事,男主人公林之洋被选为女儿国的贵妃,被迫缠足。这段情节是作者对男性酷爱小脚的绝佳讽刺,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视角,同时印证了前面谈到的内容。部分摘录如下:
又上来两个宫娥,都跪在地下,扶住“金莲”,把绫袜脱去。那黑须宫娥取了一个矮凳,坐在下面,将白绫从中撕开,先把林之洋右足放在自己膝盖上,用些白矾洒在脚缝内,将五个脚指紧紧靠在一处,又将脚面用力曲作弯弓一般,即用白绫缠裹;才缠了两层,就有宫娥拿著针线上来密密缝口:一面狠缠,一面密缝。林之洋身旁既有四个宫娥紧紧靠定,又被两个宫娥把脚扶住,丝毫不能转动。及至缠完,只觉脚上如炭火烧的一般,阵阵疼痛。
话说林之洋两只“金莲”,被众宫人今日也缠,明日也缠,并用药水熏洗,未及半月,已将脚面弯曲折作两段,十指俱已腐烂,日日鲜血淋漓。……手扶宫人,又走了几步,只觉疼的寸步难移。奔到床前,坐在上面,任凭众人解劝,口口声声只教保母去奏国王,情愿立刻处死,若要缠足,至死不能。一面说著,摔脱花鞋,将白绫用手乱扯。
这不禁让我想到,如果男人也要缠足,它还会流行吗?还有人提倡缠足吗?那些鼓励缠足的男人,真的应该好好体验一下林之洋的感受。
那么,缠足是如何产生的呢?
缠足的起源
关于缠足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传说。
较早的说法是缠足始于商代。相传纣王的王妃妲己是狐狸精变成的,但变幻过程中脚没有完全变成人形,所以用布包着。妲己长得好看,得到了纣王的宠幸,因此纣王宫里的女人纷纷效仿,学她缠足。这个故事当然不足为信。
在有些民间传说里,缠足始于隋朝。相传隋炀帝杨广乘船出游,征集了一百名美女为他拉纤。其中有一个叫吴月娘的女子,她痛恨隋炀帝的暴虐,于是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小刀。她用长布把小刀裹在脚底,同时尽量把脚裹小。隋炀帝很喜欢,让她来到身边,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解开裹脚布,抽出小刀向隋炀帝刺去,但只是刺伤了手臂。吴月娘见行刺失败,便投河自尽。之后隋炀帝下旨,凡是裹脚的女子,选美时一律不选。民间女子为了避免被隋炀帝选中,纷纷开始缠足。这个解释当然也有些牵强。
现代人普遍接受的一个说法是,缠足始于五代。传说南唐后主李煜命人建造了金莲形状的六尺高台,让他的妃子窅娘用帛裹足,穿着白袜子在莲花台上起舞,“回旋有凌云之态”。这件事很可能是真的,但不足以说明它就是缠足的源头。我们前面说过南方地热潮湿,裹脚很不方便,而且五代十国战乱频繁,缠足也不利于逃难。

窅娘正在给自己缠足
我想,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真真假假的传说,唯一能说明的是,缠足的源头是不可考证的。事实上,唐代文物中有许多人偶,其中就有长着小脚、穿着弓鞋的男女,这说明缠足在唐朝就已经流行,而且男人也缠足。在此之前,秦汉时期也有关于缠足的记载。《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赵女郑姬……揄长袂,蹑利屣”,意思是“赵地、郑地的娼妓,扬着长袖,踩着尖鞋”。这说明秦汉时就有人缠足。《史记》是正史,比一般的笔记资料更可靠。
中国的缠足有悠久的历史,不过非常分散,完全是出自个人的喜好。缠足真正成为一种风尚,则是流行于唐宋,鼎盛于明清。
缠足的理由
所有人都知道缠足很痛苦,知道它会摧残身体,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效仿,以至于成了一种流行风尚?客观地说,缠足的确有一些实际功用。
比如说,缠足可以显示男女有别,突出男性的刚强和女性的柔弱,在此基础上也就有理由限制女性出行。缠足也可以凸显家庭地位,因为缠足的女性往往过着优渥的生活——它主要在豪门巨富、大家闺秀之间流行,农妇和婢女缠足的比例不高。明朝统治者推崇小脚,但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是著名的大脚皇后,这与马皇后出身贫寒有关。
但缠足能够流行,主要还是因为它满足了男性的一些畸形的审美和趣味。女性缠足之后,全身体重都落在残废的脚骨之上,走起路来显得轻盈婀娜,男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喜欢小脚的男人通常有恋足癖,他们会把女人的小脚放在掌中把玩,闻脚上的臭味,甚至把穿过的小头鞋当成酒杯喝酒。人体双脚有丰富的神经,对疼痛、瘙痒极其敏感,而压制着神经的裹脚布一旦解开,就会给女人一种舒畅的感觉,从而很容易激发性欲。
清代学者辜鸿铭是缠足最著名的拥护者。辜鸿铭曾经在海外留学十四年,会多国外语,清末之时常常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因此他关于缠足的高论流传甚广。他说,缠足可以使血液上流,导致女性的臀部变得丰腴性感。英国记者质疑说:“中国妇女缠足是否违背人体的生理?”辜鸿铭却把中国女人的小脚和英国的芭蕾舞相比较,认为“龙飞凤舞,回翔周旋,是女性美的最高表现。”而且芭蕾舞摆在台上供人观看,中国女人的小脚只供私下欣赏,这是各国志趣的不同。
事实上,辜鸿铭的妻子淑姑就是典型的小脚女人。据说,从结婚之日起,辜鸿铭就把妻子的小脚视为珍宝。闲暇时,辜鸿铭会脱掉妻子的绣鞋,解开妻子的裹脚布,把鼻子凑近她的小脚,闻它的味道。写作没有灵感的时候,辜鸿铭会把妻子叫到书房,把她的小脚放在身边的凳子上,右手执笔,左手抚弄小脚。每到这时他就会文思泉涌。
因为男人的喜欢,缠足很快成为一种社会规训。“以小脚为美”逐渐演变成“以小脚为荣”,甚至“以大脚为耻”,民间男人挑选妻子,除了看家世和容貌,最重要的就是看她是否有一对好看的小脚。大脚女人受到整个社会的歧视,连她自己也觉得耻辱,缠足的流行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缠足的流行与废止
前面提到的纣王、杨广和李煜,都是亡国之君,因此后人把提倡缠足的骂名强加给他们。这或许并不正确,因为缠足的责任并不能归罪给哪一个人。但我们要知道,历史上崇尚缠足的,绝不是民间愚昧无知的农夫农妇,而正是这些社会中的上流人士:庙堂之上的帝王将相,江湖之远的名士书生。
最著名和最早的一位可能是苏东坡,他在一首词中写道:“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迥风。都无行处踪。”极力赞颂小脚之美。苏东坡对小脚的喜爱到了什么程度,这一点我们不好胡乱评判,但他的确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宋代的文人、尤其是苏东坡门下的弟子,都有不少咏足的诗词。
清朝统治、光绪年间闻名全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是一个病态的小脚爱好者。据说他有一双小鞋,每次纳妾都要试一试这双鞋,穿得进的人才能入选。他还专门雇人为他的妻妾缠足,缠足勤奋者会有奖励,怠惰者会有惩罚。胡雪岩家的婢女也缠足,其他的有钱人会请他家的婢女为自己的妻子、女儿缠足。后来胡雪岩破产,家中的婢女纷纷离开,大多住在杭州的留下镇,一时间竟然引领了当地的风潮。
民国报人姚灵犀也是缠足的狂热爱好者,他有一段时间专门发表赞美缠足的文章,一度占了《天津日报》副刊的整个版面。他后来又专门出版了《采菲录》,收集与缠足有关的故事,销路非常广。虽然当时缠足之风已不再流行,但对缠足的嗜好仍然浓厚。
缠足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人的吹捧。而缠足的真正废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观念的进步。
满人入关之后,一再下令禁止妇女缠足,规定凡是缠足的女性,她的丈夫或父亲要受到惩罚。但缠足已经在民间流行得非常广,多年的封禁没有效果,到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只好放弃禁止。清代小说《红楼梦》描写了各式各样的女子,但几乎没有人缠足,可能是因为当时清政府对缠足仍然十分抵触。(如前所述,清代作家李汝珍的《镜花缘》包含了对“金莲文化”的讽刺。)
清代学者袁枚很早就认识到缠足的危害,对这种狂热的审美严厉地批判。他认为缠足有违天性,而对缠足的趋之若鹜更是可笑。他甚至认为,戕害儿女的手足,无异于损害父母的尸骨——在这古代是非常激进的观点。
但缠足的真正废止,是晚清之后的事情。抵制缠足的运动叫“天足运动”;所谓天足,就是天然的、自然的脚。一个代表人物是康有为,他在广东创立了“不缠足会”,还曾经公开上书请求禁止缠足。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康有为反对缠足的理由并不是爱护女性,而是为了富国强民、提高生产力,也是为了不再被外国人嘲笑。(因此,“天足运动”其实隐含着着对女性的敌视:认为女性是戕害国家发展的祸水。)
康有为在女儿达到缠足年龄之后拒绝为她缠足,遭到了家乡人的强烈反对,但康有为始终坚持,这在近代史上成为了一段佳话。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是中国最早的女权领袖之一,也是最早出国的中国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清末民初的革命者大多是不缠足的,最著名的当然是秋瑾。秋瑾少年时也被迫缠足,但她很快就接受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开始不顾别人的反对而放足,也让家里的仆人一起放足。她还公开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在当时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
民国以后,缠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则彻底消失。
结语
回看中国缠足的历史,我们感受到了太多的荒诞和伤痛,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获得一些教训。
身体上的缠足已经绝迹,但头脑中的缠足还在大行其道,摧残身体的文化氛围并没有消失。我们的流行文化仍然在追求极致的瘦和极致的骨感,有时不惜以牺牲身体为代价。我们的社会舆论还在把“柔美”当成女孩子的特质,喜欢指责那些“没有女孩子样”的女孩子。
我们应该追求独立、多元的审美。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追求审美,而不是追求流行。
主要参考资料:
1. 陈存仁:《被阉割的文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美] 高彦颐:《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江苏人民出版社
3. 柯基生:《性·歡欲·金蓮 : 解構纏足性文化》,时报文化
4. 高洪业:《缠足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野原新之助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年4月书单丨向往自由,人才会有不同的追求 (5人喜欢)
- 「双重思想」与「一流智力」 (1人喜欢)
- 公共说理不应该滥用情绪化的语言——从“跪”这个字想到 (17人喜欢)
- 碎片化读书丨不合时宜的问题是有害的 (5人喜欢)
- 从小米汽车事故想到一则希腊神话 (1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