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婆的蚯蚓
神蛇能断而复续,而不能使人勿断也;神龟能见梦元王,而不能自出渔者之笼。
今本《淮南子•说山训》记录了神蛇、神龟的异闻。我们能查到神龟异闻出自《庄子•杂篇•外物》。神龟其实是圆五尺的白龟,落入了渔夫余且的渔网,后来托梦而求助于宋元君,倒是脱笼而出,却被宋元君的人杀掉而用来占卜。而神蛇异闻源于何处?我们检索不出来。 《搜神记》第12卷可能引用了《淮南子》的记录:千岁之蛇,断而复续。这种信息也不是我们需要的。也许古人也不知道神蛇异闻的出处,只好放弃。但是,他们又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故事,也就是《太平广记》第457卷所引《穷神秘苑》记录的故事: 隋炀帝派人到岭南,跑到大海边和大山深处,多次去寻找这种蛇,带到洛阳。得到的蛇,大约三尺长,黄黑色,蛇头上有锦绣花纹,全身像金子那样的颜色,不会害人,知道吃肉。如果想让它自己弄断自己的身子,就先撩拨让它发怒,使蛇愤怒得不能自制时,就会自己断成三四截。那断的地方,像刀割的一样,能看见它的皮、骨和肌肉的纹理,上面也有血。可是等时间一长愤怒过后,那三四段截断了的身子就稍微各自互相靠近而连接起来,身体又像从前一样,也像不曾断过一样。隋朝著作郎邓隆说,这是灵蛇一类,能自断身体,不一定是活了千年以上的。 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神蛇之断”不是“被人斩断”,而是“怒而自断为三四截”。我真想目睹这种奇事,可惜此生恐怕没有这个机会。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个奇闻发挥别的作用。 桂馥 《札朴》第10卷《滇游续笔》: 今顺宁有小蛇,见人则自断数节,人去,复成完体,俗谓之脆蛇,主疗骨伤。

云南的脆蛇见人则自断为几段。人走了,那几段又重新连接起来,小蛇重新变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种小蛇也许就是《淮南子》《搜神记》《穷神秘苑》里的那种蛇。但是,小蛇为什么见到人就要自断?《滇游续笔》没说。 而在《滇黔纪游》里面, 陈鼎也提到了脆蛇。

这里的脆蛇见人,辄跃起而跌为几段,不久又合为一体。我们仍然不知道脆蛇为什么见人则自断。 陈鼎的《蛇谱》倒是提了一下。

《蛇谱》说贵州也有脆蛇,它见人咳唾则断为十二段。这种脆蛇真是远胜云南的脆蛇。而它自断的原因是怕人类的“咳唾”。看来云南的脆蛇也怕这个。不过,它们为什么怕人类的咳唾?我们仍然不知道。 谈迁的《枣林杂俎》同样提到了脆蛇。

这里的脆蛇出自昆仑,仍然会自断为一寸一寸的。它们的自断原因是“听到人声”。这种说法跟“听到人的咳唾”属于一类,同样无法解释脆蛇自断的真实原因。我们该如何是好? 《枣林杂俎》在这个记录的末尾写了出处,也就是《玉镜新谭》。也许《玉镜新谭》里有解释?我们检索了一下,却发现《玉镜新谭》是明代朱长祚的书,讲的是魏忠贤和东林党的故事。这种书怎么可能讲云南、贵州、昆仑的脆蛇?为保险起见,我们找到了电子版,检索了一下,结果还是没找到脆蛇。 因此,我们怀疑《枣林杂俎》写错了书名。经过一番努力,我们发现正确的书名是《玉麈新谭》,同时发现《枣林杂俎》的引文实际是《玉麈新谭》的转述版。而我们细看原文之后,也幸运地找到了脆蛇怕“人、人声、咳唾”的原因。


从刘医士的叙述来看,脆蛇出自昆仑,无胆,因此见人则吓得自断。我猜云南、贵州的脆蛇也没胆,因而见人、人声、咳唾则自断。 而由于云南、贵州、昆仑都出现了类似的蛇,也就是脆蛇,但是它们自断而得到的段数有差别,我们可以认为这种蛇确实存在,只不过记录者见到的具体种类不一样,因而自断而得到的段数不一样。而自断而复合恐怕是一种夸张。脆蛇的身体断掉一部分之后,那些部分其实没法复合。复合的描述说的是脆蛇的伤口处重新生长,生长出来的部分跟断掉的那几段类似。换言之,脆蛇的行为跟断尾逃生的壁虎一样。壁虎属于蜥蜴,又叫四脚蛇。而脆蛇并没有脚,却有类似的行为,我们不妨称之为“无脚蜥蜴、蛇蜥”。 那么,这种无脚蜥蜴是云南、贵州、昆仑的特产吗?大概不是。缅甸的孟艮也有这种无脚蜥蜴,见于赵翼《檐曝杂记》第3卷,只不过其名称为“碎蛇”。 闻孟艮边外有碎蛇,每日必上树,跌而下,至地则散如粉,俄又合成一蛇,蜿蜒而去。盖其生气郁勃,必一散以泄之也,为接骨治伤之胜药。
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第四幕第一场提到了巫婆的蚯蚓,那种蚯蚓恐怕就是无脚蜥蜴。

这几条的原文是 Fillet of a fenny snake, In the cauldron boil and bake; Eye of newt and toe of frog, Wool of bat and tongue of dog, Adder's fork and blind-worm's sting, Lizard's leg and howlet's wing, For a charm of powerful trouble, Like a hell-broth boil and bubble. 所谓“蚯蚓”就是原文里的blind worm。blindworm就是slowworm,也就是无脚的蜥蜴。 slowworm A limbless lizard (Anguis fragilis) of Europe and western Asia, having a smooth snakelike body and feeding chiefly on slugs. Also called blindworm. https://www.thefreedictionary.com/slowworm slowworm也可以自主断尾。(https://encyclopedia.thefreedictionary.com/slowworm) 因此,blind worm、slowworm跟中国的“脆蛇”类似,我们可以译之为“脆蛇”。而且slowworm得拉丁语是Anguis fragilis,就是fragile snake,恰好是“脆蛇”。那么朱生豪为什么译之为“蚯蚓”?他可能认为蚯蚓没有眼睛,因此可以跟blind worm对应起来。又或者他知道blind worm就是slowworm,就去查了slowworm的词源。 slowworm [Alteration (influenced by slow) of Middle English slowurm, from Old English slāwyrm : slā-, earthworm, slowworm + wyrm, worm; see worm.] https://www.thefreedictionary.com/slowworm 他可能发现slowworm的词源意义是earthworm-worm,其中的earthworm就是蚯蚓,因而把slowworm译为蚯蚓,最终把blind worm译为蚯蚓。他明显搞错了,因为slowworm的词源意义是earthworm-worm,而非earthworm。而我们要是根据词源来翻译,可以翻译为蚓蛇,因为worm的词源意义是蛇。

但是,由于我们本身已经找到了脆蛇、碎蛇,蚓蛇就不是最佳选项了,而只能是备用译文。其他《麦克白》译本把blind worm译为盲蛇、蛇蜥,《英汉大词典》第2版的译文是“慢缺肢蜥、蛇蜥”,胡壮麟《新世纪英汉大词典》的译文是“蛇蜥”,我能怎么评价?我要是说相关人员没文化,不知道现成的“脆蛇、碎蛇”,因而只有利用生造的蛇蜥、慢缺肢蜥,恐怕又会招致各种利益集团的攻击吧, 明目张胆的攻击、背地里的攻击都会纷至沓来。他们甚至会狡辩:我们知道脆蛇,只是没用而已;我们要照顾最广大群体的需求。我能怎么回复?最广大群体的反应是什么?他们承认你们所谓的需求是他们的需求吗?你们的调查数据在哪里?摆出来吧。你们不可能有任何值得信赖的数据。你们只是掌握了权力、资源、话语权,爱胡扯,不知耻,爱代表别人,没文化,没逻辑,不会真正在乎别人的意见,自欺欺人,混日子。 另外,glass lizard、glass snake同样是无脚的蜥蜴,尾巴很长,可以断而复生。这两个说法同样可以译为脆蛇、碎蛇。 狄鞮,南充,2025年5月10日
dotchi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唾沫杂说 (2人喜欢)
- 印雪轩随笔 (3人喜欢)
- 九眼桥巨龟 (16人喜欢)
- 死不去,活不好,物是人的写照。
- 流注遍身浮肿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