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有书读完就会忘记,你还会保持阅读习惯吗?
就算所有读过的书都会忘记,我觉得还是应该保持阅读习惯。阅读的对象不仅是指落在白纸上记录人类文明进程的文字,更应指人生这部大书。毕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无止境,并非夸张。

阅读本就无所谓尽头,阅读不是目的,而应该是一种状态,一种持续保持学习的旺盛求知欲望。
求学时代的阅读仅为“应试”而生,当你进入社会大学,自主阅读才真正开始。五花八门的考验接踵而来,难道你以为不学习不准备,就能轻易通过各种考验?
不要年纪轻轻就死去,不要囿于眼前的琐碎。志当存高远不是一句空话,任何年纪都应该继续勇敢追梦,保持学习力和上进心。
记忆力有限不是问题,刚刚读完的书转身就忘记也确实客观存在。
只要你读书时足够专注,阅读过程就是陶冶情操的高级享受。
当你看完最后一个章节合上书页的那一刻,就要学会忘记。以“空杯心态”继续跋涉书山,邂逅下一本精彩的书籍,开启下一段奇妙旅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真的饱读诗书,阅读一定会带给你正向回馈。你看过的每一本书都会变成你个人气质的一部分。

1、
你以为的忘记,
其实不是真的忘记
我以为长久不阅读,会把工作之前读过的书全部忘记。
事实上,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但是并不代表真的忘记。
我曾经逐字读完《安娜·卡列宁娜》,在看的过程中还做了许多笔记,不仅抄写精彩段落,还时时记录自己阅读的感想。
不过看过那一遍之后,这部书在归还给学校图书馆的那一刻起,我就没有再重读过,似乎是彻底忘记了。

后来在经历一些人和事时,脑海里却突然记起安娜复杂的矛盾心态。原来安娜的困境并不是只存在于书本,而是活生生的在人间上演着。
所以也开始明白,认认真真看过的书其实没那么容易忘记,它只是会在合适的时间再次出现,给你某种启示或者回应。
也可以说这是文学作品模糊了虚构和现实界限的艺术魅力。在对于人类心灵困境的描述上,其实文学作品早已有各种探讨存在,你不妨提前了解下。
2、
保持阅读习惯真的不容易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太容易被带偏,从而忘记自己出发的理由。
阅读习惯的养成和保持,意味着你每天都需要拨出一些时间,放弃无意义的消遣娱乐,与人类的睿智心灵代表们进行交谈。

尽管我们每天要和不同人有交集,但是你也终会发现:路只能自己走,决定只能自己做。而阅读能够培养你的专注力和判断力。
阅读是为你提供一条了解自己心灵动态的途径。你越了解你自己,也能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作出判断和选择,从而保持一种纯粹简单而容易满足的状态。
专注阅读能培养你的稳定情绪,帮助你对工作和生活进行有序安排,不断收到自己对当下状态的正向反馈。
3、
离开阅读以后,
依然不顾一切爱它
如果生活赠你一场空欢喜,你是否选择热爱生活?
如果明知道相亲相爱的人终会走散,你是否依然义无反顾去付出?
纯粹的阅读可能很难带给你符合世俗评判标准的名和利,你是否依然会对“无用之用”怀抱热忱?
世界残酷,人心脆弱。在世俗评判标准之外,也许,我们可试图借助阅读拥有一个心灵过渡地带,在每一次狂风巨浪袭来之时,更加从容淡定。
愿阅读为你提供充足的精神养料,在人生的旷野里永远保持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不后退,不妥协。不卑不亢,不惧亦不忧,尽你最大的能量,活出精彩。

我从浩瀚书山中小心翼翼取下的书本,只是我日常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既不安排每天的阅读页数,也不考核任何知识点。如果读着读着困意来袭,就合上书自然睡去,也不会责备自己。
我今天所读的每一本书,我都不去问它会为我带来什么。而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终会重逢。
翻篇也是一种洒脱,不纠结过往,随时都可以准备开始阅读一本新书,接受别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