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旅居日记】打工物语:我遇到的那些,出生就在罗马的姑娘们
2023年因为一个偶然的工作机会,获得日本工签,我落地东京开始做旅游方面的内容策划工作。在这个之前,我因为身体原因休息了一年,寻找海外工作机会时,拿到这个非常匹配自己兴趣的岗位。这是一家在日本的小公司,但是它能满足我“不通过语言学校获得签证+发挥过往技能+在日本中转过渡”的愿望,对于我来说,已经是神仙工作了。没想到,这家公司里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让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阶层的千差万别。

花40万来日本的C桑——回国我是找不到工作的
C桑年纪比我小,脾气暴躁,我刚进这家公司时她一边热情帮助我一边和公司的老人呛声吵架:不管职级高低,我一定要吵赢!她身上还带着年轻人那种“非黑即白”的活力感,以及“自己认为对的就是对的”的标准感,和我年轻时一样不懂得圆滑。后来公司变动,她因为乐于助人敢作敢当,成为了小领导,但渐渐因为权力欲膨胀和身边的人关系恶化。然后她反而和不怎么说话的我亲近起来,一直找我聊天吃饭倾诉烦恼:“你有没有觉得我已经来日本了,还在中国人公司工作很奇怪?”我摇摇头:“每个人都有合适自己的方式,如果能在华人中间找到归属感,那么在华人公司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华人公司,日本人要看中国人的脸色行事,也是一种轻松。”

她打开了话匣子:“我过去就在日本人公司工作,他们骂我的时候我就装作听不懂。我身边不少来日本很多年的人都走了,我之所以没有离开是因为我只有国内的高中学历,我在这边读了两年语言学校和两年专门,不想再念书了,所以选择工作。和我一起读语校的朋友说,这么多年了,大家都走了,只有你还在日本。如果我有国内的学历,我也不会在日本的。”我听完想了想:“你们家是不是做生意的?你在日本读书这些年应该有40万人民币吧?”她点点头,说爸妈并不需要她操心,我心想,爸妈投入几十万你已经比很多人幸运很多了。哪里像我这种完全没有家庭支撑的小镇做题家呢?

30岁前没有工作过的P桑——人生下来就是要花爸妈钱的
P桑长得像是模特,她出生在上海,之前在韩国生活多年,在我之后入职公司。她是陪我最久的饭搭子,可能是年龄相近,加上我见到美女就走不动路,前期走的很近。P桑她比我小一岁,分析问题却格外透彻,情商很高——有的时候你明明感觉到她讨厌这个人,但是她就是有能力相处得很好。但她的经历让我惊讶,她说她只在上海实习过,32岁了这是她第一份正经的工作。为什么呢?我好奇。她大大咧咧地说:“没办法,在上海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我的学历不耀眼,人家问我不工作的时候干什么了?我就说家里养着啊,我家在上海xxx两套房,人事就不理我了。我后来在韩国读语校考大学,租房押金就要20万人民币。我妈总说,乖女儿,现在该找工作了吧?你不会明天又想去美国玩了吧。我因为之前总飞日本玩,所以申请了日本的语校,就找到了一份工作。工作啊,需要看运气!”我一边快被她说的话笑死,一边心里又有暗暗的羡慕,真好啊,有家里人托底的人生原来是这样的。我过去中国的朋友,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小镇做题家,拼命挤进大公司奋斗一生,可能都无法在上海或者北京拥有一套房子,而她生来就在罗马的起点。

后来她凭借高情商打败C桑成为了小主管,但是因为无法忍受奇葩客户愤怒离职。那接下来干什么呢?她坦然回答:“和家里人商量下拿点钱创业吧!我现在想通了,公司给我的钱还不够爸妈给的零花钱多,本来觉得花家里钱愧疚,现在想通了,人就应该花爸妈的钱。”我听完好佩服她这份“坦然当废物”的勇气,我一直享受自己奋斗的成就感,也困在“不允许自己停歇,不允许自己失败”的牢笼里。除非投胎,不然我永远无法拥有P桑这样坦然的心情,所以我有的时候觉得:人各有命,而我的是自强不息、屡败屡战版本。

机灵的00后U酱——在中国找不到这么坦然摸鱼的工作
U酱是个小机灵鬼,不光人长得像是明星嘴巴甜,而且非常会讨好所有的上级,来了办公室后就给所有人发零食。她总被老板训斥,干活不走心,如果是别的公司遇到这样的员工早就被开了。但是她却凭借着高情商,挨过了所有办公室震荡,成为活下来最久的人。U酱见到谁上任了,就和谁很自然地拉近关系,就算偶尔被严肃地训斥,也笑笑不介意。但是工作中却能靠着撒娇摸鱼,不准时上班。

有此老板给她安排重活的时候,她一边吐槽:接了这个以后都是我的了,我就故意搞砸,说自己做不了好了。她简直小红书教科书级的表演式摆烂!有次聊到大学经历,她说哎呀,我读的是交换项目,高中只要学好日语+英语就好了,来日本读了大学,拿到这份工作只是为了换签证。有时我们一起吃饭,她精准吐槽:“在这家公司的人都不是为了赚钱,正常人早就走了,留下的人各有所求。”我笑着回她:“不要这样讲好不好,说的我们都不是正常人一样。”
她笑说:“我就是这样啊,每当我想回国的时候,爸妈就说,你看看,在中国哪里还能找到10点30上班,18点30下班,不加班126天年休的工作。赚的少点就少点吧!”

尾声
我来了日本后,从来不和别人提我在中国的经历,我觉得那都是过去了——从小镇做题家杀入名牌大学,然后进入顶级互联网公司,渐渐走向自由职业者的道路,因为工作机会阴差阳错来到日本。很多人可能觉得我在堕落走下坡路,距离世俗的成功越来越远,但是我却觉得,钱呀没有健康重要,给我个实现年轻时梦想的机会比一切光环都重要。不过,面对这些同事,我也常常怀疑自己,别人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轻松跨过的障碍可能需要我拼尽全力都拿不到,我是不是很失败呢?却又想起一个学哲学朋友说过的话:人啊,要多看看自己得到的东西,不要看那些自己没有得到的,幸福来源于不比较。

来到日本后,我意识到不少梦想和现实的差距。但是我却觉得我学习日语并且写日本攻略多年,让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日本人总问我喜欢日本的理由。我说日本是中国的一面镜子,它映照出中国的未来,也映照出另一种可能性,帮助我做决策。年轻时我在大家都去考研时却选择去工作,是因为我当时的日语老师说——日本经历过学历贬值,人的价值不应该仅仅被学历定义。我就做梦一样,坐上了互联网快速增长的赛道!但我心里一直有个想要去日本留学弥补人生遗憾的机会,多少年后,互联网崩盘后我获得了赴日的机会,虽然现实总是不能尽如人意,但我依旧感念这个机会。年轻时可能还会因为事情不如意而悲伤,但是后来啊,觉得人生但凡根据自己的梦想的轨迹走过,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人不要美化自己没有走过的那条路,每条路都有其中的快乐与不幸。

2025年4月4日,我在自己的朋友圈写下这段话:
-为什么要写日本呢?
-我想要把自己喜欢的事做成事业(。・ω・。)ノ
-那假如我是投资人,你怎么说服我?
-?@!:;¥(各种卡壳)
-你这样没有逻辑地做事是不行的,而且人又天真。但是假如你一直做坚持做,不着急,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迷茫的时候,总想起5年前北京咖啡馆的那个下午,每当我妥协的时候,就会被“幸运彩蛋砸中”,阴差阳错推着我往前走,就这样来到了东京。年轻的时候,以为达到世俗的标准答案就是成功;读了无数历史故事后,觉得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才是成功;后来发现,在漫漫人生中,我也许没办法成为我崇拜的人,也没办法成为想象中的自己;但是,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鲜活地活过,那些瞬间比结果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