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25年最后一次股东大会精选
巴菲特股东大会号称投资界的春晚,这是巴菲特最后一次股东大会,以下是部分精华总结,希望对价值投资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令人唏嘘的是巴菲特多次喊到查理。
1、关税怎么看?
贸易保护主义是错误的,美国应该专注于自身的竞争优势,美国的经济实力建立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限制贸易最终会损害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
2、苹果公司
库克帮伯克希尔赚的钱,比我帮伯克希尔赚的钱多得多。巴菲特一直回避科技股,当苹果公司从科技公司成为消费垄断公司是巴菲特买入的理由,最多苹果持仓40%,是一生中最赚钱的投资,投入360多亿,总收益在1000亿以上。
3、现金+美国短债3477亿美元,怎么处理?
现金确实很多,好的机会不是每一天都出现,投资要做谨慎的考虑,必须有吸引力,不正确的投资会损害股东的利益,每年都一定去投资是愚蠢的事情,市场的趋势是在跟踪和讨论的,在寻找珍宝的过程中,可能5年、15年才会找到。
4、房地产与股票的看法?
房地产比股票投资更难,更耗时且吸引力低,这类投资存在更多不确定性,需要更多的沟通,同房地产比有更多其他更好的机会。股票几秒就可以交易,房地产交易甚至需要好几年。
5、AI怎么看?
人花很多钱去追求新的东西,我们还没有投入很多在AI,有机会就立刻跳入进行投资。
6、美国会不会面临政治变革?
美国不会经历革命性巨变,美国之前是农业国,之后也做了很多变换,之前是男性时代,之后也做了公平性变革,我们也立定宪法,美国经历过二战、大萧条,出生在美国是幸运的。
7、投资中是否可以打破耐心原则?
一个关键投资原则,就是耐心很重要,当绝佳机会来临时,必须快速行动,这种机会转瞬即逝,当事情对你有利,不要耐心,要立即把握。长期的成功来源于少数几次重大的正确决策。
8、关于美元的货币风险
担忧美国财政政策,货币贬值让人担忧,包括财政决策机制及其背后的政治动机,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要警惕。
9、新兴市场的投资想法:比如蒙古?
不会轻易去国外投资,特别很多人认为去通胀的国家赚钱,并不要想这么做,如果要去蒙古投资20年前就去了。
解读:看来巴菲特希望在强大的国家投资,不确定性的环境让资本没有安全感。
10、对年轻人投资的建议?
不要期待你做的每一个决定是正确的,如果你的人生有一个方向,那你就要努力让那些你尊敬、渴望成为的人成为你的朋友,而最快的成功路径就是找到真正优秀的人,并与之同行。
11、最近美股市场巨震是否看到投资机会?
美股最近的走势不算什么重大波动,这还不是一场剧烈的熊市,市场短期的波动是政策的,长期投资者不应该被短期噪音干扰。
12、如何应对人生低点?
回看历史,你已经非常幸运,专注于那些美好的事情,而不是糟糕的事情。
13、从芒格身上学到什么?
查理本身不会看一些肤浅的东西,他要了解一样东西会真正进行了解,而且不会有主观立场,不会针对反对的理由进行反驳,
14、如何看待公司?
评估一家公司的时候,先看八年的资产负债表,因为它比利润表更难操纵,财务健康比短期盈利更重要。
15、货币投资
不会投资贬值的货币,日元持仓在增加,财政赤字问题是全球普遍现象,在日本的投资是基于对日元长期价值的判断,而非短期汇率的波动,投资日本五大商社是50年战略,股息收益远超利息成本,投资日本五大商社: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丸红、住友商事、伊藤忠商事,总持仓超235亿美元。
16、关于伯克希尔
如果哪天伯克希尔股价下跌一半,对我来说反而是个机会,不是说我没有情绪,而是股价的波动不会左右我理性的判断,它不会影响我对价值的评估。博客希尔的盈利在一段时间内仍会持续增长。
最后95岁的巴菲特宣布退休,阿贝尔成为接班人。

前十大持仓占比89%,分板块看金融占比34%,消费13%,能源11%,科技28%,其中苹果减仓后还是第一大股,占比28%,美国运通第二大股占比16.8%,持有34年不动,美国银行为第三大持仓,可口可乐第四大股占比9%,持有40年不动,增持西方石油能源板块。
可以看出持仓周期通常超过5年以上,从消费到金融,再到科技,核心逻辑是围绕护城河+现金流,守正出奇的投资策略,深度价值投资框架值得我们参考。
历史上大危机爆发前巴菲特现金比例都会很高,本次现金比例超过30%,还在持续增加。比如2000年科网泡沫持有现金20%,2008年金融危机持有现金31%,2020年疫情持有现金 28%,然后等待危机后大型出手收购的机会,伯克希尔80%的收益来自于危机的10次投资。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等待最佳击球区的机会,现金的价值在于机会成本,而非利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