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正处于历史变革期
一、历史变革期
从2020年初到现在不持有任何个股。一方面是宏观看空,康波萧条。另一方面是没有心怡、有信仰的个股。
起初只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功力不够,阅历洞见不够。后来觉得,也跟投资本身处于历史变革期有关。
比如,康波萧条周期和地缘格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广大第二产业都受《不是产业升级,是产业降级》所描述的威胁;消费领域的认知重塑,电商时代对消费模式和习惯的重塑;互联网行业的新阶段等等。
价值投资是基本原理,不能套公式、教条化。
二、展开
第一产业,典型的如巴菲特、比尔盖茨等投资第一产业(石油、能源、矿产、农业等),巴菲特投资日本五大商社。这些垄断的第一产业布局确实有抗通胀的功效。巴菲特等价投派投资加拿大美国的铁路公司,也算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制造业、工业体系,包括通信、电子、自动化类。都面临严重的内卷,先发者的护城河受威胁。之前写了《不是产业升级,是产业降级》。这也是我前几年茫然的地方,之前在芯片投资方向工作,都是芯片适合投资,但也看到中国厂商的内卷冲击,比如大热的SiC龙头CREE(wolfspeed),被中国厂商卷哭。现在第二产业有价投护城河的模范,是苹果、大疆这样,持续创新、综合运营的厂商。但也被各种后发者小米紧随其后。整个IC行业,似乎只有卖铲子的:foundry台积电、EDA的synopsys能够静享护城河。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类以外的各类实业。
消费类、餐饮、商业零售等等,一向是价值投资的重点。也创造了很多长期持有百年企业的财富神话。但是,这背后有时代红利因素,二战后,尤其是80年代后,美国与欧洲的消费品牌在全球化浪潮、电视时代中享受巨大品牌效应和时代红利,比如可口可乐、麦当劳、宝洁,这类最典型,可口可乐和耐克是其中的典型。但这些企业的增长已经暂缓,一是欧美和新兴经济体发展暂缓,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认知在重塑,品牌意识、健康意识、消费习惯等等在重塑。比如对星巴克认同的减弱,比如日本人探索自己独特的消费品味,远离崇美。
零售方面,大超市、仓储式超市、中型超市(盒马、ole等)、便利店在竞争、内卷,寻找自己的定位,不断应变新的消费趋势,尤其是电商的挑战。
金融行业,巴菲特很看重,尤其是银行和保险。不过我不是很认可金融行业。金融行业的卖铲子公司,比如visa这些年稳步增长,是很多价投派的压仓股。
第三产业中的IT业,分为互联网和软件。互联网的七姐妹、七朵金花之类,这些年为很多“长期持有的新价投”创造了财富神话。但还能继续走多远。AI能为这些大厂延续神话吗。未来持续关注新的互联网公司的崛起,小红书的崛起就是典型。
软件方面倒是有点沙漠金花的意思。用户粘性、护城河,另外毕竟行业没有太大的利润和“想象”空间,不会吸引狂热的新资金新人前来内卷。比如salesforce,sap,工业软件如达索这类。
苏霍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拼多多评论区文学”和“菜市场疗愈” (2人喜欢)
- 拼多多的农村包围城市 (2人喜欢)
- 不是产业升级,而是世界产业降级 (1人喜欢)
- 人口结构:大学生红利、工程师内卷红利才刚刚开始 (1人喜欢)
- 建议写日记记录自己开心、有内驱力、积极、高能量、宁静的时候。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