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游记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张家界的名头自不用多说,大热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中一句“明年我们去张家界看落叶”再次提升了这座神奇之地的热度。

趁着清明与五一两大旅游高峰期的间隙,我毅然踏上了张家界之旅。
张家界的核心景区是武陵源。武陵源地处武陵山脉青岩山支脉,主要包括石英砂岩峰林和喀斯特两种地貌,拥有三千奇峰。武陵源划分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等景区。1982年9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此后顺理成章成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等,荣誉称号繁多。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又划分为黄石寨、琵琶溪、金鞭溪、鹞子寨、畲刀沟、袁家界等六个小景区。
鉴于武陵源景区较多,还必须算上地处市区的天门山景区,我便制定了充实的三天游览计划。
初到张家界,下了火车已是晚上七点,由于做足了准备工作,出站后我直接去了左手边的公交车站,登上了17路公交车(4路也能到),然后在武陵山珍馆下车,全程12公里,票价2元,用时约30分钟,中间要路过七十二奇楼,是近几年新建的旅游消费集聚区,为吊脚楼形态,样式颇为奇特,配上夜晚的灯光效果,更显炫目多彩。
武陵山珍馆距离天门山索道下站很近,因为天门山的门票分A、B、C线(A线是坐天门山索道上行、7级穿山扶梯下行、天门洞快线索道下行,B线与A线相反,C线是坐天门洞快线索道以及7级穿山扶梯上下行),全票278元,我选择了A线,就得坐天门山索道上山,所以直接在天门山索道下站附近找了个客栈,因为天门山索道下站地处市区,周围客栈、酒店密密麻麻,价钱也相对便宜。

来之前了解过临近几日的天气,知道出发日的晚间有强对流天气,大概第二天早上六点便会雨停,所以对大约21点开始的暴风雨并不担心,本想着可以安然入睡,没想到荷花国际机场就在不远,平均2-3小时便送上一阵强烈的轰鸣声,搞得我半睡半醒,万分不适。
DAY1:天门山
一早六点起床发现,雨并没有停,小雨淅淅沥沥,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预订门票连带也订了入园时段,这是所有热门景区为了限流采取的一致策略,我订的是7:30-8:00,所以顶着小雨也得上。
还好我带了雨伞,但去往索道站的路上不断有人推销雨衣雨鞋,我都摆手说我有伞,他们便说山上风大雨伞顶不住,我没有不相信,只是觉得这雨下不了多久。
索道站排队的人不多,很快我就坐进了轿厢,是8人一厢。天门山索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山客运索道,索道全长7454米(另说7455米),高差1277米(另说1279米),是国内为数不多高差超过千米的索道之一,其中站到上站之间的局部斜度更高达37度(另说38度),世界罕见,是国内局部斜度最大的索道,同时也是支架最多的索道。
在6m/s的运行速度下,我十分平静,诸多酒店、中心汽车站、火车站以及远处的机场都在目力所及之处,渐渐的城市在脚下远去,接着进入山林、农家,然后是厚厚的植被,周围有些石峰凸起,轿厢有了一定倾斜,然后到了中站,缓慢调整之后,继续上行,但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景色被浓雾完全遮盖,四周一片白茫茫,只能感觉到轿厢移动,但不知身在何处,我开始预感到计划的失败,这样到了山顶就跟瞎子一样,是看不到任何风景的。
全程28分钟可以说超过了我这么多年坐过的索道的时长总和,但后半程啥也看不清严重削弱了体验感。
不出所料,出了轿厢天气并没有好转,无奈我只能按计划走西线(在大索道上站是可以选择走东线、西线或者走隧洞坐电梯直达云梦仙顶的)。右转出索道站,需要下一段阶梯,然后到下山的排队区,这时候肯定空无一人,然后路过李娜别墅(不是网坛娜姐,而是歌手李娜,曾在此处归隐,后来选择出家),走不多远就到西线玻璃栈道的入口。
按要求进入玻璃栈道是要收取5元鞋套费的,但当日下雨,票正常买,但鞋套却不用穿,所谓的鞋套费当然也就名不副实。走在玻璃栈道,栏杆外和玻璃下都是雾,根本起不到玻璃栈道吓人的效果,只是雨天湿滑,走起来必须格外小心,但长度也就60米,还没迈开步子,就到了出口。
接着到了鬼谷栈道、野拂藏宝(此处能抬头看到森林观光缆车,下方还有一绿色板铺索桥)、悬索桥,都因为大雾看不出所以然,且风吹雨刮,总能看到前面游人的伞被吹翻,让我不自觉把伞压低,紧紧拽着伞骨,才没有也被吹翻,但冷风吹起,薄薄的外套根本不耐寒,我一面抖一面前行,委实难受。

然后走到一个“大木桶”的地方,因为中间木板短了一截,还以为是要传授什么“木桶理论”,细看发现木板上刻有篆体,原来是把《鬼谷子》开篇的《捭阖》一文刻上去了,此设计遵循“天圆地方”,意在演示天道阴阳。接着路过求儿洞,只见围着此洞的栏杆上红绸满系,挂锁密密麻麻,那块大理石碑以及碑前的两小儿也没能幸免。
雨仍旧在下,过了求儿洞又是往下的阶梯,绕过天门山寺,很快就到了樱桃湾广场,也就是一个东西线的交汇点,此处有一株不小的梨树,梨花开得正盛。前方直行是森林观光缆车乘车处,票价25元,可以直到云梦仙顶,下雨天自然是没什么乘客,但偶尔也能看见几个穿雨衣的坐上去看雾。

右行下阶梯可以到达天门山寺的正门,正门前的广场樱花盛放,正门立于数级台阶之上,三门两窗,左入右出,中门紧闭,红墙绿瓦,在雨雾中更显佛门之清净。此处观云梦仙顶,也是雾气蒸腾,好在雨渐小,风吹过山顶,视线逐渐清晰,云梦仙顶若隐若现,当真是在云梦之中。进入天门山寺,左右钟鼓楼,先是天王殿,其后是大雄宝殿,左匾“仙山佛缘”,右匾“觉海慈航”,最让我喜爱的是大雄宝殿之后的观音阁,下匾“胜境莲池”,上匾“普度众生”,此阁设计精巧,上下三层,四角一分为三,总共十二檐角,一波三折,三层檐角齐飞,如神鸟展翅,美不胜收。


西线以及天门山寺游完,再回到樱桃湾广场,开始往东线进发。此时的雨已经基本不下,已然能够看清山下的水库,以及低矮的山的脉络,我收起雨伞,加快脚步,沿着栈道不多时就到了南俯视天门,其实就是从高处观看天门洞,能够清晰看到石壁、洞内的蓄水池、洞底滚落的砂石,此门洞之高,果然气势非凡。

再往前是东线玻璃栈道,天门山上一共有三处玻璃栈道,东西线各一,另一处在盘龙崖,当然没必要都去走,也可以选择栈道背后的步道,然后沿天门洞顶的边缘走到扣云关,过醉云亭,直上玉壶峰。玉壶峰有个两层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能够看到云梦仙顶、穿山自动扶梯入口、高空云廊以及一路上穿着各色雨衣的游人,游人渐多渐嘈杂,往下俯瞰,能够一览九十九道弯的全貌,也就是从天门洞快线索道下站所在的第一个弯起,一路蜿蜒而上至天门洞前广场的盘山公路,又称“通天大道”,弯弯相连,似玉带环绕,曾上演过多次漂移大赛,刺激惊险。天门山还是翼装飞行的圣地,相较汽车漂移,翼装飞行无疑是更惊险刺激的运动,我们依旧记得2020年那个在天门山完成最后一跳的痴迷极限运动的翼装女神。


沿玉壶峰而下,山间有个玉泉院,外联“为报五湖云外客,何妨来此老林泉”,内联“真武恩波保太平,灵泉功德进万家”,名为灵泉院,因为往下不远确有灵泉,泉水清澈,涓流不息。
又上行,然后右转下行,转眼来到玉壶峰的对面,此处为北俯视天门,能够更清楚看到玉壶峰顶,也能看到更远处的澧水、鸬鹚湾大桥以及贺龙体育馆。

前行是穿山自动扶梯入口的广场,很多游人在此歇息就餐,吵吵嚷嚷的,由于时间还早,我并没有马上乘扶梯下山,而是沿高空云廊走到了珙桐园。珙桐起源古老,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又因资源衰退严重,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还因珙桐花形似展翅飞翔的白鸽,故又名“鸽子花”,此春末夏初正是珙桐开花的季节,偶听导游介绍,此花还是张家界的市花,但珙桐园里的几株珙桐却光秃秃的,只有一株上挂了几颗干枯的果实,不知是树危还是未到春醒之日,其实我之前在峨眉山也见过珙桐,还尝了一下那像梨的果实,味道不太好,但这东西确实能吃,且富含维生素C。

大多数人走到珙桐园要么去盘龙崖玻璃栈道,要么直接去索道上站,只有我抄左路去往云梦仙顶,因为路上碰不到一个上行的人,下行的也寥寥无几,大家往来云梦仙顶都是乘坐电梯,这一点我一开始并不知道。我一鼓作气爬到山顶,进了云梦仙顶才发现有电梯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底楼右侧有餐厅,整个山顶建筑是个四层观景台,四周皆以玻璃为墙,我直接登到了四楼,然后整个天门山的东西线、天门山寺尽收眼底,山的另一端还有个气象观测站,紧挨天门山的右侧,还有一座轮廓分明的山,由平缓的山顶缓缓到达一个山尖,然后急速下落,配上山后的雾气,像一幅笔锋凌厉的水墨画。


在云梦仙顶稍作停留,我迅速沿原路返回,乘坐七级穿山自动扶梯下山。这就跟在重庆下至地铁站没差,或者菜园坝那个两块钱的皇冠大扶梯,只是级数多了点,坐完一个还得接着另一个,修建这个扶梯肯定不简单,要在山体里挖洞,像是一把刺刀直接插进了山的咽喉,坐前两级扶梯你也许会新奇,再坐两级就有点无聊了,全程十多分钟却觉得过了好久,好在一路的墙上都有各种美照、海报、广告什么的可供欣赏。
坐完最后一级扶梯,其实还在山洞里,再走一段路,终于看见自然光,路都是沿山壁搭建,山上的雨虽然停了,雨水仍旧沿山壁落下,滴滴答答,走在洞底路上,感觉雨依然没停,还一直在下,凭栏望去,远处的山林郁郁葱葱,在南俯视天门看到的山壁近在眼前,再走几步路就到了天门洞的正下方。由于雨后初晴,洞顶雾气萦绕,说是此处有神仙,我也是相信的。身处洞中,湿气扑面,听水滴入池之音,看洞开天际之美。
此洞据称是公元263年因山壁崩塌形成,位于海拔1260多米的绝壁之上,门洞高131.5米,宽57米,深60余米。细看洞顶会发现有一处偏白色的区域,应是近几年遗憾脱落的部分,但此洞经历上千年岁月依旧如此挺拔,意志之坚,已令人叹为观止。
出天门洞右手边有一块石牌,记载了2007年蜘蛛人阿兰·罗伯特徒手攀爬天门洞自然岩壁又攀回地面的惊人壮举,在左上方的岩壁上还有一座罗伯特的雕塑,一头飘逸的长发,正以攀爬之姿,迎接挑战。
左手边有登天门扶梯可供选择,票价32元,但一般人是不会错过尝试一下999级天梯的。我轻松地沿天梯而下,一路上看着那些艰难上行的人,心里边暗自庆幸没有选择B、C线。天梯分5条道,有5处可供喘气暂歇,右手边有一股小小的瀑布,击石壁而落,另一边是“天门胜境”的石牌,由书法大师侯德昌题写,只是绿植遮挡,只能看见“天门”二字,阶梯起首平台设香坛,左右小屋各一,两边各有折梯向下,方至天门洞前广场,对称折梯之间的墙上,有清朝永定知县俞良模所写《上天梯》的两句诗“莫谓山高空仰止,此中真有上天梯”,由后来的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

来到天门洞前广场,回头再看天门洞,洞口呈一个不规则的梯形,像是巍峨的两座山在掰手腕,999级天梯就像一条巨龙匍匐在洞口,确有接地通天之势,此番盛景也难怪李娜会顿悟。

广场是游人的聚集地,拍照打卡者络绎不绝,只是还没到摩肩接踵的程度,各种旅游团吵吵嚷嚷,我略作停留便往天门洞快线索道而去。检票过后其实还有520米的福缘栈道要走,栈道下就是还在维修的九十九道弯,更远处能看到《天门狐仙》的表演场地。快线索道的轿厢可乘坐26人,大多数时候坐不满,就算人多的时候,轿厢转得太快,后边的人也来不及上车。
快线索道仅需几分钟到达下站,然后走过长长的走廊,走廊外是为《天门狐仙》搭的景,传统的吊脚楼,房顶上的白狐,有一只白狐还能眨眼,然后是观众看台,这是天门山重金打造的全球首台大型高山峡谷山水实景音乐剧,取材自民间传说《刘海砍樵》,讲述了白狐与樵夫之恋,类同于《牛郎织女》。

走廊尽头,再坐一级扶梯,从池边步道行至景区入口,回头再看整个天门山,整个玉壶峰、盘龙崖、快线索道一览无余,天门洞还能看到一个小口,双拱桥上有“天门山 武陵之魂”几个大字,其后的扶梯屋顶,屋檐层层叠叠,双向并列,也颇为好看,至此天门山之行宣告结束。

出景区左手边乘坐免费摆渡车可回到大索道下站,下车后我步行至张家界中心汽车站(仅几分钟路程),然后购票至武陵源,票价13元,38公里,大约1小时到达。
在武陵源汽车站外下车后,我找到了入住的客栈,休息一阵,傍晚在武陵源区闲逛,先是去东门探探路,到处都是从景区出来的游客,各式旅游大巴充斥街道,目测比天门山要多,照此情形,我决定明天还是稍早过来排队。接着我去了军邸路的夜市,周围一堆的客栈民宿,路边各式饭店层出不穷,到处都是当地特色“下三锅”,道路两旁紧密排列着路边摊,卖特产的,主要是莓茶、黑茶、葛根酥,卖水果的,卖饰品玩物的,卖小吃的就更多了,臭豆腐味儿四处乱窜。最后我又走到了武陵路那个转盘,索溪对面是大夫第文博园,夜晚的灯光整得很闪亮,从标志门那个塔一直蔓延到昨日重现,而武陵路也十分炫目,行道树上都挂满了黄色灯牌以及发光的蝴蝶。

DAY2:袁家界-杨家界-天子山
第二天起早,大概6:40我就去东门排队等待入场(武陵源景区总共有5个门票站,分别是东门武陵源、西门杨家界、南门森林公园、北门天子山、中门梓木岗,任何一个门票站都可以进入,就方便性来说,最好选择东门和南门),我预约的是7:00-8:00(景区规定,森林公园门票228元,可游玩4天,第一天游玩必须按照预约的入口和时间段入园,后三天不限制入口和时间段),提前20分钟刚好,入口排了两队,早起的人并不多,旅游团也没有大量涌入,左边是前往天子山方向,右边是前往百龙天梯方向(即袁家界),我排在了右边,决定先顺时针游览山上景观。

准时7点,入口开始检票。检完票的老大爷老奶奶一窝蜂奔向环保车,这阵仗让后面的年轻人看傻了眼,这年头老年人的精神都这么好了吗?我大概是被推攘着上了环保车,环保车跟普通公交差不多,可坐可站,武陵源景区内各景点相距较远,如果不坐环保车,估计4天都走不完,基本上所有景点都可以乘坐环保车和索道到达,环保车包括在大门票里,索道、百龙天梯、十里画廊小火车要单独收费。

环保车沿着山路蜿蜒而行,中途有个岔路,左边到百龙天梯,右边到天子山,到百龙天梯之前要停靠两个站,十里画廊和水绕四门。
大约半小时在百龙天梯下车,一抬头就能看到直冲云霄的百龙天梯,电梯依山壁而建,与山合为一体,2002年竣工投入使用,垂直高差335米,运行高度326米,由154米山体内坚井和172米贴山钢结构井架等组成,采用三台双层全暴露观光电梯并列分体运行,每台次载客50人次,运行速度5米/秒,是世界上最高户外电梯。

百龙天梯其实是在半山腰,从地面上去要么走阶梯,要么还得先坐一次底下的电梯,底下的电梯两面都可以进入,也是有三部,任选其一坐到半山腰,出电梯再走几步阶梯来到百步天梯的检票口,检票后还要走一段隧道,走到尽头分两列排队,一列往楼上,一列直接走楼下,我选择了楼下。电梯门开,大家一拥而入,人挤人,毫无缝隙,然后电梯启动,跟普通电梯别无二致,并且由于人多,根本看不到外边的风景,历时一分多钟,你的65元就奉献给了景区。
出电梯上行,一侧有个观景台,说是能看到将军列队,虽然天气晴好,但灰蒙蒙的不太干净,所以观景效果欠佳。沿有分界栏杆的步道走好长一段路到了环保车站,上车直达迷魂台。
下车从迷魂台开始游览,置身观景台,不远处石峰林立,高矮胖瘦,形态不一,峰顶或尖或圆,皆有青绿点缀,其中松树居多,生命强劲,不止在峰顶生存,石壁之上的微小空隙,皆是它们的容身之所。这些石峰大多以形状被起名,但都是“三分形状,七分想象”,如果一次性看得太多,只会觉得它们大同小异,而迷魂台以其迷惑游人神魂而得名,景色之间的差异就更加无从分辨了。

游完迷魂台,下一站乾坤柱,也就是袁家界最出名的地方。乾坤柱又叫南天一柱,自2009年卡神的《阿凡达》在此取景之后,2010年正式更名为哈利路亚悬浮山,《阿凡达》至今稳坐全球票房头把交椅,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乾坤柱因此而名声大噪,成了张家界的一张名片。此柱垂直高度约150米,顶部松树苍翠竖立,如石柱之发,其垂直节理切割明显,仿若刀劈斧削,有顶天立地之势。

走过乾坤柱不远有个双龙泉,两头龙首并没有泉水流出,再走两步是神龟潭,又叫千年放生池,主打只放不捞,池中石龟五只,相貌平凡,另有一龙首之龟,必是神龟无疑,此龟背壳及颈部纹路细致,昂龙首而吟,池中设有一喷泉,众多小锦鲤游得正欢。
接下来路过的景点叫做百元大钞,对面有座石峰粗略一看确有几分像是第四套人民币百元大钞上的四大伟人头像。

告别百元大钞,迎来又一个袁家界的重头戏——天下第一桥。此桥为居于两山之间形成的一座天然石桥,高350米,跨度50米,顶长12米,宽4米,厚5米,横架于天崭之上,两山原为一体,由桥身连接,但因中间石质较为薄弱,由于风化、崩塌,又经过日晒雨淋、水冲洪击,久而久之形成,是世界迄今为止所发现落差最高的天然石桥。大致一看,跟天门洞有些相像,站在桥上向下望,如临万丈深渊。桥之形成,甚是奇妙,历岁月而尚存,渐成地久天长的象征,于是桥的两侧栏杆之上,挂了不少的锁,系满了祈福带,桥对面于是乎成为了锁山,锁山上的步道两侧,同样由锁和祈福带占据,甚至一些树干上也缠满了红色,一篇锁记的上方还有曾经到访的吴邦国的题字“天地合一,万物和谐”,走在锁山的步道上,怎么说也能沾上一点儿福气吧。


看过天下第一桥,我便走得相对快了,一路上有杜鹃盛放,还有山矾花,花香浓郁,树林中还看到一只端坐的猕猴,仅此一只,是我此次张家界之行看到的第一只,它就那样呆呆地坐着。

我快步到了天下第一桥车站,继续乘坐环保车去往杨家界。
下车后往左走,沿一条公路上行,路边有各式小卖部,走到一个岔路,右转往上到了索道上站,我未计划坐索道,因为杨家界的风景都在山顶不远。右侧步道上行不多远,有个观景台,叫做天然长城,当然没有长城那么壮观,不过是层峦叠嶂,如一排排石墙。

沿原路返回索道上站,走阶梯下行,又回到公路,沿公路走到下山的入口,立一牌,说是乌龙寨、天波府维修暂不开放,这就很尴尬,于是我又折返,跟着其他几名游客走了半路的一条小路。这条路是新修,路上也有“正在施工”的牌子,有一处直接拉了警戒线,也大概是禁止通行,但我看前面的人都越过了警戒线,我于是效仿,好在路上的修路工人说这条路能到“一步登天”,我于是放心前行。
超过了前面的游客,我走得飞快,一会儿下坡一会儿上坡,不多时到了“一步登天”的指示牌,很意外那里还有个小卖部。所谓“一步登天”,其实在观景台的对面,为一发育在中山峰顶上的独立砂岩峰柱,两侧陡峭,顶部较平坦,远观石柱直冲云霄,故称一步登天。但登上这个观景台稍微有点不太容易,因为有一定高度,左侧铁梯上,右侧下,左侧横梯为圆钢条,且笔直,踩上去感觉空空的,受力面积偏小,扶着栏杆的手一点儿也不敢放松,右侧的横梯换成了三棱锥形,踩上去更宽阔,所以下来相对更容易。

观景台上有几株不大的松树,也有其它植株,都被缠上了祈福带,新旧夹杂,满眼红色飘飘。
下了观景台,我继续往前走,前方又开始下坡,没走多远,看到刚刚走在我前面的两位外国游客正往回走,我纳闷前方是不是没路了,但没有停下脚步,接着又有两位说日语的游客也在往回走,向来我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于是接着下,到了一个岔路,一石面上显示沿石壁向西有一羊肠小道,南侧悬崖峭壁深不见底,北侧石壁高耸入云,此小道便称之为空中走廊。

我当然不会放过体验空中走廊的机会,沿山壁而行,路面宽约1米,基本上铺了石板,有些地方较窄,因为时有粗壮的松树立在路中央,需要绕过,这些松树是张家界特有的武陵松,因身材矮小、耐旱生长在武陵山脉一带而得名,有“武陵源里三千峰,峰有十万八千松”之誉。走在小道上,透过浓密的树枝能看到对面石峰的一角,姿态各异,有几株樱桃树,正开着粉色的花。大约300米走到尽头,是一处绝佳的观景台,眼前两座石峰矗立,一高一低,低的只有高的一半,远处还能看见杨家界索道下站。
返回岔路口,一般人都会原路上山,我却决定继续下行,大不了到了索道下站坐索道上山。下山路绕过好几座石峰,当先经过了一个叫做“灵石咬树”的地方,其实就是石壁上长出的一棵树,往前再走两步,又名“龙虎风云”,不知是何来历。
再往下有个“小猫钓鱼”景点,从对面的峰顶来看,确实有几分相似。逐渐下到山底,鸟叫声多了起来,欢快的鸟儿们在树枝间飞来飞去,接着有了水声,一条小溪出现了,水声清脆,溪水透明,各种花在水边开放,有灯台莲、柔毛堇菜、龙头草等等。

由于昨天刚下过雨,山底的步道还有些湿滑,我走得相对慢了些,这时被两个年轻人赶上了,从空中走廊下山到山底溪流好长一段路我都是独行,路上一个人也没看见,此时看见两个活人让我十分意外。
溪流就是上好的水源,沿途看到了蓄水池和水管,有一根粗管不幸爆裂,当地人只是用石头压着,并未更换,于是爆裂处水花四溅,形成了一处人为的喷泉,行至此处,阵阵凉意来袭。
快到索道下站了,有一座桥,名“瑞英桥”,看起来有点儿年代了,为单拱桥,过桥往下是索道下站,另有阶梯往上,是上行步道。我正犹豫走路还是坐索道之时,两个年轻人走上了步道,我也就打消了坐索道的念头。
观赏过溪流对岸花开如海洋的桐子花之后,我开始沿步道上行。两个年轻人在路上歇息,我佩服他们的选择,然后很快就把他们甩在了身后,上行路相对平缓,都是几步阶梯一个平面,相比我以前爬的山,是太容易不过了。一路歇息了几次,爬这种上坡切忌长时间休息,也不要大量补水,一般休息1-2分钟、每次喝水两小口为宜,不然节奏就连不上,身体和意志都会示弱。
上山步道与索道的路线基本上是重叠的,总能看见索道划过头顶,听见轿厢内游客的说话声。

大约40分钟走到乌龙寨的岔路口,当然是去不了乌龙寨的,去了的人都悻悻而归,我只能跟在悻悻而归的人后面,往山顶而去。
返回山顶,再返回环保车站,进站排队等车前往天子山。时间已至下午,排队的人多了起来,环保车有点儿供应不上,等了大约10分钟。去往天子山的环保车与其它车不同,是卡其色中客,载客量应该小一些,其它车基本都是紫色的公交车。
往天子山路程相对较远,车子途经三岔口(坐观光电车观空中田园)、大观台,大约30分钟到达天子山主景区。
此时的天子山人满为患,我大略看了一眼导览图,主体景点都在贺龙公园附近,便直奔贺龙公园,当先走到了仙女献花,看台上挤满了人,只见远方细小的石峰如雨后春笋,散乱如被随意丢弃,而所谓的仙女献花我半天没看出来,偷听某导游讲解后方才在很远的地方窥见真容,像是一仙女手捧花篮,逼真谈不上,有点儿像而已。

仙女献花不怎么样,倒是在此处发现了一株珙桐,正是鸽子翻飞的季节,叶脉分明,白色苞片如翅膀,轻盈地倒挂枝头。
接着走到了天子阁,此阁1996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捐建,三层红色阁楼十分气派,是一处不错的观景台。

绕天子阁一周,接着欣赏到了御笔峰。此峰是这次张家界之行我的最爱,就像是一条一条石柱聚拢而成,方正如削,上细下粗,形如笔杆。线条、棱角清晰可见,柱石纤细,瘦削高峻,石缝割而不裂,散而不乱,石柱相依,翠松点缀其间,更添石柱之俊美。相比袁家界、杨家界的石峰,天子山的石峰更秀气,有种脱胎换骨的美,仿佛去掉皮肤与肌肉,露出骨骼,遒劲有力,坚不可摧。据专业资料,杨家界处于峰林演化史的幼年期,袁家界、黄石寨处于青年期,索溪峪处于晚年期,而天子山处于壮年期,故有此差异。

沿天子阁往下,是通往十里画廊的步道,由于时间关系,我决定还是坐索道下山,所以又从御笔峰走回贺龙公园。
进入贺龙公园,当先看到贺龙之墓,有贺元帅叼着烟斗的头像,墓四周摆放了不少花篮。再往下走,贺龙铜像便立在眼前,头部塑造逼真,肩以下为岩石状,正如武陵奇峰,巍然屹立于石台之上,身姿刚毅,挺胸远视,手握烟斗,神情安详,正气凛然,一匹战马紧依在侧。
铜像下方还有一些观景台,石峰散落各处,峰貌与御笔峰相仿,刚强坚毅,如铮铮铁骨。远处还能看到西海峰林,优美的石峰千姿百态,与葱茏茂密的林木一道,幻化成绮丽的海洋。近处的武陵松姿态万千,以石柱为壤,如一株株精致的盆景。一只橘猫不知从哪里窜出来,在观景台的栏杆外悠闲踱步,完全不把万丈悬崖放在眼里。有一处墙壁,片状石块堆叠,如砖砌的墙,像是有人一片一片叠上去的,名为水平层理,是长时间自然形成于平静的或微弱流动的水中。

至此,大略游览了天子山,第二天的行程告一段落,我便往天子山索道乘车处走去,去往索道还要坐几分钟环保车,然后在索道站排队,人多已经习惯,如果大家都讲秩序,排队十来分钟都是小事。天子山索道每轿厢6人,用时也就几分钟,坐在轿厢里,石峰近在眼前,渐次退往身后,下索道后继续排队,回东门的人比去十里画廊方向的要多,一见车到,大家蜂拥而上。
回到客栈休整,为第三天蓄力。
DAY3:十里画廊-金鞭溪-黄石寨
第三天我稍微晚起半小时,到了东门排队,等不多时上车继续往百龙天梯方向,这一次我在十里画廊下了车。
十里画廊隶属于索溪峪景区,是一道天然峡谷,全长5.8公里,峡谷两岸林木葱茏,奇峰异石,次第拔地而起,像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悬挂于峡谷之间,秀美绝伦。
游十里画廊,可以乘坐特色小火车,不仅有可爱的十二生肖主题,也有回忆拉满的东风号,小火车龟速行驶于峡谷间,可以饱览沿途风景。

当然,也就5公里的路程,走走也就到了,左边是步道,两侧有栏杆,右边是两条电车轨道,左进右出。行走在步道上,一边欣赏十里峰丛,一边目视小火车来来往往。看介绍一路有寿星迎宾、采药老人、夫妻抱子、食指峰、向王观书、三姐妹峰等景点,但我迷失在一座又一座的山峰之间,很难看得真切,只是采药老人、向王观书和三姐妹峰还能辨认。
向王观书处在步道的正前方,远观确如一个人捧着一本书在读,读了这么多年,手不释卷,足见其认真刻苦。采药老人处在步道的左侧,在两座高峰之间的更远处,侧身而立,活象一位腰身佝楼老人,头戴方巾,身着长衫,背着满满一篓草药。而三姐妹峰最是显眼,在十里画廊的终点对面,三根石峰并排矗立,活脱脱就是三个姐妹并排而立,左边的是大姐,中间的是二姐,右边的是小妹,一个背着孩子,一个抱着孩子,一个怀着孩子。



小火车终点有很多小卖部,左边一条路到猴园,右边一条路是上天子山的步道,我远眺猴园,并没有发现猴子的踪影,然后开始折返,到入口处乘坐环保车前往水绕四门。
水绕四门地处武陵源中心,也隶属于索溪峪景区,因金鞭溪、矿洞溪、鸳鸯溪、龙尾溪四溪汇流而得名。此处有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展览馆、张良墓和将军列队等景点。
在水绕四门小转一圈之后,我开始徒步金鞭溪。
金鞭溪是一条曲折幽深的峡谷,东起水绕四门,西至森林公园门票站,全长7.5公里,峡谷内皆为步道,穿行在峰峦幽谷之间,溪水明净,跌宕多姿,小鱼游弋其中,溪畔花草鲜美,鸟鸣莺啼,人沿清溪行,胜似画中游。沿途主要景点有跳鱼潭、千里相会、紫草潭、劈山救母、《西游记》取景地、神鹰护鞭、金鞭岩等。
初入金鞭溪,有一人工修筑的斜坡,坡上整齐排列着水泥墩子,方便游客行至溪的对面,斜坡形成的落差也就形成了小的瀑布。过了执勤点,眼前出现一石峰,其上之石如随手堆叠,其中下部有竖排“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刻字,底下还修有折梯可登至刻字的高度,构成一个观景之处。走不多远有个楠木坪,森林公园里植物繁多,金鞭溪沿路有较多楠木,以宜昌润楠和利川润楠为主。步道平坦宽阔,走在清澈清凉的溪水边,抬头还能看到不少形状各异的石峰,血水草花、龙头草花、蝴蝶花在路边盛放。

行近跳鱼潭时,一只母猕猴领着一只小猕猴在步道上出现,母猕猴三两下爬上了一棵大树,在树桠上不知道看些什么,我正观察那只母猕猴时,路上又出现了更多的猕猴,竞相追逐或打量游人,到了跳鱼潭的桥上,猕猴就更多了,在桥的栏杆上走来走去的,在桥下的大石头上晒太阳的,或者攀上树枝上蹿下跳,这些猕猴想必是平时被游人投喂惯了,一看到游人便在路边等待,或者耍各种猴戏,全凭各位看官高兴,若是赏点儿吃的喝的那就更好了,果然有些游客拿出了面包,栏杆上的猕猴迅速接过,熟练地撕开包装,吃得津津有味,也有游客朝猕猴抛花生,猕猴一一接住,仿佛装了定位器。

说完了猴,再说在溪流中清晰可见的鱼,偶有几条锦鲤,在水中泛着红光,而更多的鱼,是金鞭鱼,活蹦乱跳,此鱼是金鞭溪特色,颜色亮丽,身体半透明,再怎么长,也长不过五寸,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行过跳鱼潭,是U型谷,然后是千里相会,此处有通往袁家界的步道。所谓千里相会,是一个石柱两个峰顶,远看似久别重逢的夫妻,泪眼相看,互诉离情。
接着到了紫草潭,此处有桥两座,适宜拍照打卡,且有通往畲刀沟的步道。浅潭中再观金鞭鱼,鱼鳞混着波光,活泼灵动,欲逆流而上,却屡被冲退,似与溪流嬉戏,不知疲倦。
我继续往前走,有一长寿泉,很多游客在此接水,传说喝一口能活九十九,当然不可能,只是某些人的美好愿望,在溪流的一些石头上,层层堆叠了很多小石头,就像一座又一座塔,与石缝里撑树枝一样,同样传达了某些人的愿望。
再走不多远,就到了金鞭溪的一个热闹景点了,那就是86版《西游记》的取景地。站在此处回头看,还能看到劈山救母,是一座高耸的山峰,底部连成一体,顶部分成两半,如被斧子从中劈开,相传是沉香以为这里是华山,劈到一半才发现劈错了地方,所以没有彻底劈开。

至于《西游记》取景地,看看右侧的大屏幕循环播放的《三打白骨精》的片段就一目了然了,其实这一版西游记不止这一集有张家界的取景,花果山的一些镜头也出自金鞭溪。不断有导游讲解对面的几座石峰像是师徒四人,我看了看,觉得很勉强。于是继续往前走,到了金鞭岩和神鹰护鞭,我只是匆匆一瞥,因为还有黄石寨等着我游览。
然后到了大氧吧广场附近,过一小桥有上黄石寨的步道,走公路往上是环保车站。我在环保车站乘车前往索道站,因为我计划索道上步道下。乘车不足两分钟就到了索道站,上楼排队,继续乘坐索道,黄石寨索道也是8人轿厢,几分钟到达山顶,在快到山顶时,几座石峰近在眼前,索道如从两座石峰的缝隙间穿过,能切实感受到绝壁的压迫感。

黄石寨的宣传语“不上黄石寨,枉到张家界”随处可见,就景点的密集与雄伟来看,这样讲丝毫没有问题,虽然我更喜欢天子山。
黄石寨是张家界开发最早,景点最集中的景区,为一巨大方山台地,寨顶面积16.5公顷,是张家界峰林中最大的凌空观景台,其四周皆绝壁,又四周皆景,数不清的石峰石柱,各展雄姿,美丽与神奇尽收眼底,被称为“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
出索道站后,我选择了逆时针的大环线,从右手边的临崖栈道开始,走在栈道上能看到索道支架与线路,轿厢往返于石峰之间,近处的石峰皆雄壮威武,接着来到六奇阁下,所谓六奇,乃指山、水、云、石、植物、动物之奇,登上六奇阁,可观远景,包括附近的几个大的景区。六奇阁下观景台的栏杆之上,一只不小的猕猴端坐,游客皆以其为背景拍照,很奇怪它没有捣乱,也没有走开,一直安安静静,真是一只成人之美的好猴子。

过六奇阁,又有几个观景台,然后是摘星台,此台在高处,需攀铁梯上下,皓月当空之夜,想必可以卧摘星辰。就在摘星台附近,也就是前山步道上山的登顶处,猕猴多到离谱,随处可见,感觉它们在此开会,要聚众闹事,三五成群,在地面上你追我赶,在树上也没有闲着,吱吱喳喳,跳来跳去,猴子之间似乎产生了摩擦,叫声凶狠,大打出手,游客看得直愣,都不敢太靠近,切身感受到猴子的顽劣,若是游客拿出零食,它们会飞也似的来抢,翻垃圾桶是它们的强项,所以景区一般都设置那种全封闭的垃圾桶。
看过群猴,开始正式进入大环线,路边也有几株珙桐,微风吹拂,白花如翅膀扇动。然后经过双门迎宾、张良挂印、五指峰、情人峰、天然壁画、御花园,各种形状的石峰被赋予了一定含义,接着到了剑指苍穹,此处有个以玻璃为地板的小观景台,游客皆以前方的一堵石墙为背景拍照留念。
再绕两个弯,有一座桥,桥上一拱门,钢索架在拱门上拉到另一侧固定,桥面铺设木板,中间设了几块铁网格,可以看到桥下深处,栏杆上另设防坠网,此桥为2021年竣工。再过一个观景处,便来到了天桥遗墩,好几根石柱基本等高,一字排开,如天桥遗留下来的石墩。天桥遗墩的旁边,是飞云洞,一宽厚的石峰右侧生出一个洞,穿洞呈锤状,顶部大,中间及下部窄,每逢雨后天晴,云雾穿洞而过,故称飞云洞。接下去基本是一条直的栈道,然后又到了一处仙女献花,与天子山不同的是,这一处的方向是相反的。继续直走到了后山下山步道的起点,那里有个景点叫雾海金龟,平坦的石面上,果然像一只乌龟停驻其上。


至此,我的黄石寨大环线走完,用时1.5小时,也只能算是走马观花,然后马不停蹄开始从前山步道下山。
前山步道沿路也有一些景点,比如南天门、定海神针、天书宝匣、点将台、大岩屋等等,我都没有细细研究,走到杉树林歇息的时候,阶梯上好几只猕猴悠闲地或卧或坐,母猴在给小猴捉虱子,另有一只呆呆地看着,它们也算是卸下了一天的疲惫,懒散地倒在那里,旁若无人,管它饥饿与忧愁。

大约1.5小时慢步走下山,过大氧吧广场,准备从南门出景区,而大氧吧广场,也有大量猕猴出没,小学生旅游团的孩子们大胆逗猴,真以为猴子好欺负,若是猕猴发起狂来,他们就知道厉害了。往南门的大路边有很多石碑石墙,名家书法镌刻其上,如吴冠中的“张家界”、华国锋的“天下第一奇山”、刘志坚的“绝妙奇景”以及无从辨识谁人的“翠松碧云”、“湘西瑰宝”。

出南门有直到市区的汽车,终点是中心汽车站,我要往张家界西站,票价12元,大约40分钟到达西站。我买的是第二天的票,当晚必须在西站找个住处,而宁邦广场提供了这种便利,从公交站直走第一个十字路口,斜对面就是小区,抬眼一看,21、22栋各楼层都贴满了民宿的招牌,不断有招揽住客的大姐问你是否住宿,我随便选了一家,住进去发现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窗大床大,卫生也极好,住宿费一百以内,让人十分满意,该小区将自家闲置房屋改作名宿,方便了西站旅客,且提供舒适的服务态度,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创收方式。
第二天我便离开了张家界,至此,为期三天的游览在精确的计划之下圆满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