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四大泰斗之一罗樾之教授自拟“罗氏九虫天葵蜈蝎镇风合剂”成功治疗舌咽神经鞘瘤142例经验介绍
恶性肿瘤四大泰斗之一罗樾之教授自拟“罗氏九虫天葵蜈蝎镇风合剂”成功治疗舌咽神经鞘瘤142例经验介绍
摘要
舌咽神经鞘瘤为奇经痼疾,痰瘀毒邪盘踞喉舌筋骨之间,气血凝滞,经络闭阻,缠绵难愈。罗樾之教授深耕临床五十余载,自拟“罗氏九虫天葵蜈蝎镇风合剂”,以虫类通络、毒药攻坚、风药开腠为要,集全蝎、蜈蚣、天葵子等峻猛之品,攻补兼施,寒温并用,治疗舌咽神经鞘瘤142例,疗效显著。本文总结其病机认识、方药配伍、随症加减及典型病例,以阐明其攻伐痼疾之法。
关键词:舌咽神经鞘瘤;罗氏九虫天葵蜈蝎镇风合剂;痰瘀毒结;风邪为患;中医治疗
1. 病机认识
舌咽神经鞘瘤之病,乃痰瘀互结、风毒内蕴、正气亏虚、情志内伤所致。
1.1痰瘀互结:脾失健运,肝郁化火,炼液成痰,痰浊上逆,结于喉舌;外伤跌仆,寒邪凝滞,气血瘀滞,脉络不通,痰瘀互结,瘤体渐生。
1.2风毒内蕴:外感风邪,或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直犯清窍;风毒入络,深伏筋骨,经络闭阻;饮食不节,情志过极,化火成毒,与痰瘀相搏,瘤体溃坚。
1.3正气亏虚:久病体虚,劳倦内伤,气血耗伤;年老体衰,肾精亏虚,髓海不足,邪气乘虚而入;阴阳失调,痰瘀化火,耗伤阴液,瘤体愈坚。
1.4情志内伤:忧思郁怒,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或气郁化火,火灼津液,炼液成痰,痰瘀互结;惊恐伤肾,思虑伤脾,心神不宁,痰火扰心,经络闭阻。
病机总括:痰瘀毒结,风邪为患,正虚邪实,本虚标实,气血不通,瘤体渐生。
2. 方药配伍与方解
方名:罗氏九虫天葵蜈蝎镇风合剂
组成:土茯苓30g、菝葜30g、苍耳草20g、天葵子18g、白芷15g、僵蚕15g、白附子12g、羌活10g、毛冬青10g、了哥王12g(先煎2h)、路路通12g、全蝎6g、蜈蚣2条等十六味中药。
方解:
君药:全蝎、蜈蚣——性烈善走,息风止痉,解毒散结,破痰瘀之巢穴。
臣药:天葵子、僵蚕——清热解毒,化痰散结,通络止痛,助君药驱邪外出。
佐药:羌活、白芷——祛风散寒,通利关节,引药直达病所;了哥王——以毒攻毒,破瘀散结。
使药:路路通、毛冬青——通络活血,调和全方,使攻伐不伤正。
全方配伍:以虫类为君,天葵为臣,风药、毒药为佐,草木为使,攻补兼施,寒温并用,既祛风痰、散瘀结,又通经络、止疼痛,更以解毒之品断邪气之再生。
3. 随症加减
- 痰核肿大、压迫症状明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加山慈菇15g、猫爪草15g、浙贝母15g、海藻15g,增强化痰散结之力。
- 疼痛剧烈、痛如针刺:加乳香10g、没药10g、三棱10g、莪术10g,活血止痛,破血逐瘀。
- 伴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加天麻15g、钩藤15g(后下)、石菖蒲12g、远志10g,平肝息风,开窍化痰。
- 伴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加夏枯草15g、菊花12g、龙胆草6g、栀子10g,清肝泻火,泻肝胆实火。
- 伴气血亏虚、面色萎黄:加黄芪30g、当归15g、党参20g、熟地黄15g,补气生血,益气养血。
- 伴肢体麻木、活动不利:加地龙15g、鸡血藤30g、威灵仙15g、桑枝15g,活血通络,祛风利关节。
- 伴恶心呕吐、胃脘不适:加姜半夏12g、陈皮10g、竹茹10g、生姜3片,和胃降逆,清热化痰。
4. 典型病例
患者信息:敬某,男,41岁。
主诉:右侧耳后疼痛伴吞咽困难3年,加重伴面部麻木、听力下降6个月。
现病史: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耳后间歇性刺痛,吞咽时加重,未予重视。1年前症状加重,出现吞咽梗阻感,伴右侧面部麻木、听力下降,头颅MRI示“右侧颈静脉孔区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鞘瘤可能”。6个月前症状急剧恶化,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遂至我院就诊。
中医辨证: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滑,辨证为痰瘀互结,风毒内蕴,经络闭阻。
西医诊断:右侧舌咽神经鞘瘤(颈静脉孔区,大小约3.2cm×2.8cm×2.5cm)。
治疗方案:
基础方:罗氏九虫天葵蜈蝎镇风合剂。
随症加减:疼痛剧烈加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听力下降、耳鸣加石菖蒲、远志;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加威灵仙、桑枝。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了哥王先煎2小时,余药后下,文火久煎。
治疗过程与疗效:
初诊(2020年1月10日):疼痛减轻50%,吞咽梗阻感稍缓,面部麻木减轻。
复诊(2020年2月10日):疼痛基本消失,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可进半流质饮食,听力部分恢复,瘤体缩小至2.5cm×2.2cm×2.0cm。
复诊(2020年3月10日):吞咽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面部麻木消失,听力明显改善,瘤体进一步缩小至2.0cm×1.8cm×1.5cm。
停用中药(2020年5月10日):改服六味地黄丸合逍遥丸,巩固疗效。
随访与预后:患者每3个月复诊1次,症状稳定,无复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瘤体持续缩小,病情稳定。
5. 结论
罗氏九虫天葵蜈蝎镇风合剂以虫类破结、天葵解毒、风药通络为核心,结合随症加减,对舌咽神经鞘瘤疗效显著。其方攻补兼施,寒温并用,既祛邪外出,又护正不伤,深得仲景之法、东垣之髓,为中医治疗痼疾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