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可变现价值/情感价值)
忘记了是闲鱼主页推送,还是我自己心血来潮的搜索,总之我发现自己收藏了26年的小浣熊明星卡现在价值不菲。究竟不菲到什么程度呢?单张闪卡200-500不等,单张普卡20-30不等,成套的未拆封普卡标价500-1500不等,成套的闪卡最高标价5555(据卖家说他的是碎闪而非格闪,所以更值钱)。
我赶紧看了看自己的藏品,闪卡5张,普卡可以凑成一套,剩余普卡还有20多张,似乎是能卖个千八百块。交易过程必然是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倒也算有趣,在经历了我的一次反悔(对方出价太低),一次被别人批评(有卖家看到我的交易记录跑来说我漏价,可能就是批评我扰乱行情吧),以800元五张闪卡,300元一套普卡的价格,最终成交。当然,故事还没完。我又在闲鱼上购入了二手黑胶唱片,1030元,16张小泉今日子的黑胶唱片。基本上实现了收支平衡。
交易过程中,脑海中不停的出现两个关键词,价值、价格。我不打算用经济学术语来谈这两个词,当然它们也确实属于经济学相关的词汇。对我来说,收在袋子里那几十张明星小卡,没有什么价值,它们即代表不了我的青春,也没有唤起我对青春的回忆,我现在甚至不愿意花1元钱去买它,但我却在讨价还价中卖了800。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异?对于买卡的人来说,花800元买五张卡片,是拿来回忆青春,还是想要组成全套卖个好价钱,我也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价值来自心理,价格则是具体的数字。价格反应价值,价值影响价格。
我想,或许在买小卡、黑胶这件事上,价值应该分为预期可变现价值和情感价值。当购入时,预期可变现价值占上风的时候,风险来源于泡沫。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炒,就像击鼓传花那样,卡片在每个人手里待不了多久,就会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买是为了卖。当所有的参与者(买卖双方)中没有人想要珍藏这些卡片,大家积极地交易只是为了卖出更高的价格,那么泡沫必有破灭的那天。哪一天呢?比如,经济下行,有人以稍低的价格卖了手里的卡片,换来的钱去买生活必需品,那么卡片市场里资金的流动性就会下降,买卖双方发现,最近交易量下滑,价格也有小幅缩水,所以买涨不买跌,都赶紧抛售自己手中的卡片,结果可想而知,价格一路下跌,最后的价格会回归理性。那什么是理性价格呢?我猜,就是那些有情怀,以收藏为目的的人愿意出手的价格吧。那么,那些以情感价值为主的购买者,他们的风险在哪呢?自然在情感啊,哈哈哈。也就是上头的风险。今天喜欢,高价买入,明天不喜欢了,低价卖出,反正就是图个高兴。
那么,我属于哪种呢?我肯定是属于轻度情感价值导向型。我用对自己来说没有情感价值的小卡(1100元)换取了有情感价值的黑胶唱片(1030元),拿别人喜欢的换取自己喜欢的,并且保持了收支平衡,简直是完美。并且,黑胶唱片比起小卡,商品本身的技术含量(理性价值)要更高,并没有小卡那么多咋咋呼呼的泡沫。
如今,二手市场对我而言,是一个越来又有魅力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