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髻山古镇探幽观虫小记
去年六月下旬,时值盛夏,为了寻求避暑好去处,我们来到了韶关市新丰县的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据说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只有19℃,被誉为广东的“香格里拉”,更是广东省首个获评“国字号”岭南避暑胜地。讲得咁犀利,那必须去感受一下啦!

入住的民宿就在云髻山下,窗外是潺潺流水的溪流,水量充沛,发出连绵不断的“哗啦啦”白噪音,入眼都是绿色,让人感到十分舒服。



放下行李稍作休整,我们决定先去浅浅地爬一下山,顺便做一下自然观察。从民宿到登山径入口,只有几分钟车程,十分方便。


刚走几步,就遇到了一只拦路蜥蜴,原来是丽棘蜥,一身绿翠外搭十分好看。后来,在登山径两旁的树上也看到了不少,性格颇为胆大,不甚惧人。


随着海拔爬升,溪谷开始密布,清泉自山头而下,流经山间,高低落差处形成一座座瀑布。空气中布满的水汽冲走了周围热气,蓊蓊郁郁的林木遮蔽了阳光的照射,果然有凉爽之意!




在爬山之间路过几株野生黄皮,秉承着看到寄主就要翻的原则,果然在上面发现了大量美凤蝶幼虫。既有如小蛇般的末龄幼虫,也有似鸟粪的低龄幼虫,一时之间就实现了美凤蝶自由!


在一棵山茶科植物上,发现了聚成一团的茶蚕蛾幼虫。这类集群而居的幼虫主打一个“团结就是力量”。当遭遇天敌时,平均个体被捕食的概率就降低了,受到惊吓时还会全体疯狂抖动,威吓效果超级加倍。

在山上,我们还偶遇了好几只全身黑不溜秋的蜥蜴。开始我还以为要加新蜥蜴了,正激动呢!没想到请教了两爬达人@鹏仔,原来还是丽棘蜥。
查阅资料得知,丽棘蜥中雄性会更加艳丽,雌性则相对“黯淡”,只是没想到是暗黑的暗。还有一种说法是丽棘蜥在受到惊吓时,具有一定的变色能力,会将体色变暗以融入周围环境,不过我没有亲眼看到这个过程,不知道是否准确。
但根据我当时的实地观察,山下较低处都是绿色的丽棘蜥;山上较高处则是多见体色较暗的个体,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讲究,还是碰巧而已?

登山径的终点是一线天,再往前走则是由铁丝网和告示牌组成的路障。云髻山主峰——亚婆髻的徒步线路就是从这里开始继续走野路而上,有看到铁丝网被翻越的痕迹以及后面被人长期行走的土路迹。
由于没有登顶的计划,而且天色不早,于是我们就原路下山了。


在云髻山脚下,其实还隐藏着一座融合徽派建筑和吊脚楼的溪涧古镇。咦,这里明明是广东,怎么古镇的建筑样式是徽派的呢?
其实这个古镇是岭南地区最“年轻”的古镇。这里的建筑都是全国各地面临着拆迁的古建旧宅,经过细致修复后,保护性异地搬迁,运载到云髻山脚下,再依照山形地貌结构进行重新构筑。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徽派、福建厝式、广府、客家等风格独特的古建筑,还有民居、祠堂、书院、戏台等各种建筑类型,可以说简直是一个古建筑博物馆。



古镇内溪涧沟渠纵横,孕育出许多临水而生的绿萼凤仙花。当时正值花期,很好看~
此外,古镇内还野生着许多蝴蝶寄主植物,比如美眼蛱蝶爱吃的旱田草、苎麻珍蝶爱吃的糯米团以及满地都是的堇菜……





在云髻山古镇外面的空地上,还摆了好几个巨大的木头桩子,胸径至少都有一米以上,生前应该也是百年古树,不知道这里为什么摆了这么多?

仔细观察每根枯木,其实都是一个微型的小生态,上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菇菇以及地衣等真菌。


夜幕之下,不少菌食性的拟步甲科昆虫就会悄悄爬到枯木上,对着地衣和各种菌类东啃啃、西啃啃,开始它们的干饭大计。



如果再认真一点注视枯木,你会发现树干上零散地分布着许多圆形孔洞,洞里似乎还藏着一个黑色的东西,用手碰下,还会转动,就像树干上长出了很多黑色的眼珠子,我称之为“千眼之木”,有点诡异~

我十分好奇这些究竟是什么生物,是蛀干的甲虫吗?但是刚刚用手指戳了一下,软软的,手感不像。
正当我迷惑之际,突然发现地上躺着一具死亡的蜂尸体。咦,这不是木蜂吗?难道?!洞里面的是木蜂?!我刚刚戳的是它软软的腹部!?啊啊啊!好不容易用镊子从洞里抠出来一只,果然是它!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破解完真相,继续夜观,以这些大木头作为起点,四处走走。突然在公路上发现了一只蝉若虫,眼看它一步一步爬上了路边树干,然后开始羽化。
夜观结束时,它恰好把翅膀伸展完毕,柔嫩的双翅泛着幽幽的蓝光,胸板上的几个黄点说明它应该是一只黄蚱蝉。



路边种了不少乐昌含笑,随便看看就发现了好几条统帅青凤蝶幼虫。在保护区管理局门口,还种了很多木荷,木荷是绿裙蛱蝶的寄主植物,但一直没有找到过幼虫,没想到这次居然找到了!
扁扁的一条就趴在叶背下,翠绿的体色和木荷叶子基本融为一体,每一个棘刺、每一个眼纹都是那么的好看,可以说是这次行程的最好收获!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云髻山古镇的门口,只见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硕大的古镇人影都没一个,远处的街角只剩下漆黑笼罩。来都来了,当然要探险一番,没什么可怕滴~


在这些古建筑的墙壁上,我们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虫子趴在上面,既有窗檐下睡觉的蝴蝶,也有各种停息的飞蛾及杂虫。而最让人惊喜的是,居然发现了拟扁蛛,它们真的很扁!









古镇内的一棵鸡爪槭上,发现了一条肥美的广东银纹刺蛾末龄幼虫,采集之,次日就吐丝作茧了,但可惜后来都一直没羽化出来。

古建筑四周的植物上也趴了不少昆虫~





这里的海芋叶子上有很多洞洞,这是锚阿波萤叶甲的杰作。在水边的野芋叶子上,同样也发现了圆形洞洞,这种我之前在肇庆鼎湖后山也见过了,是另外一种阿波萤叶甲的杰作~




在探幽过程中,发现一些古宅是没有关门的,门口的柱子上刻印着以前小蠹蛀食留下的隧道痕迹。
在门口瞄了一眼,屋内蝙蝠横飞,随便拍几张算了,还被扑脸飞来的蝙蝠吓了一跳,囧rz。




最后,本文的物种鉴定获得了各个自然爱好者社群内不少的帮助和引导,在此再次感谢每一位不厌其烦地帮助我解答问题的老师大佬们。
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上述文章的部分物种鉴定可能存在错误,欢迎各位看官指正,感谢大家观看!

小句芒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深圳恩上湿地赏吊钟花 (1人喜欢)
- 鼎湖后山灯诱夜观速记丨完蛋,我被黄色小甲虫包围啦! (3人喜欢)
- 高明云勇自然观察记录:版纳鱼螈、裳凤蝶与它的朋友们
- 江西九连山自然观察速记 (2人喜欢)
- 一路向西之广东沿海小镇自然观察记录 (2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