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与不去
随着小周前往加拿大的日期日益临近,我内心充满纠结,对是否做出这个选择犹豫不决,各种复杂的思绪与担忧不断涌现: 一、对国外生活的疑虑 通过国内自媒体了解到,国外生活环境、基础设施相比国内存在较大差距,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一样也有诸多弊端。这让我不禁思考,自己所追求的自由和平等平权,是否真如想象般有价值,能否达到预期?而且从谷歌地图和实景图来看,当地地广人稀、环境荒凉,配套设施一般,路面状况不佳,垃圾随处可见,这一切都让我对未来的生活环境感到担忧。同时,我也担心她去到那边会过于孤独。 二、对国内生活的不舍与疲惫 国内生活十分便利,这让我难以割舍。但目前在北京周边居住,每天通勤都要经过检查站堪比海关入关,占用很多时间。而工作一天后,回家还要照顾孩子、她需要上网课赚钱,我们都疲惫不堪,交流甚少,根本无暇顾及彼此感受和家庭情感维系,这种“牛马夫妻百事哀”的生活状态让人十分无奈。 三、对未来伴侣关系和家庭生活的担忧 即便前往国外,初期大概率也需要从底层做起,从事辛苦工作来积累生活物资。在这种极度忙碌、疲惫的状态下,该如何维持夫妻感情的新鲜感,又该如何照顾孩子?预计两个孩子过去时都快五六岁了,即将步入小学,教育问题也让人头疼。虽然据说那边推行快乐教育,但有人认为这实则是“贫穷教育”,这更增添了我的焦虑。 四、对选择风险的焦虑 我害怕实际情况与预期落差过大,无论是最差的预期还是好的预期,都可能不如想象。同时,也担心在未来三年时间里,我们无法承受各种压力,比如因移民政策变化做出巨大牺牲,可能最终落得钱、时间都没了,社保也受影响,孩子上学等问题接踵而至。 五、个人观念与认知 我认可“人权与主权一样重要,谁给予自由、人权和真正尊重,哪里才是家”的观点,相较于“大家”,我更注重“小家”。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给予我情感和记忆,但现在我却感觉自己处于精神牢笼之中,身体虽安全,精神却不安,除非麻木自我、安于现状。此外,我与周围的大多数人(国企的同事)在精神追求上存在本质区别。他们大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不注重孩子和自身的精神需求,认为过好基本生活、满足车房,养大孩子即可,不要考虑与生活无关的权利和法律等问题,而我认为人必须有思想和精神追求,否则与动物无异。 以上种种我一直没有坚定的答案,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