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来自罗马尼亚新浪潮的佳片电影推荐】
谁有权宣告一场“新浪潮”的诞生?又有谁能决定它何时开始或结束?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的导演们对于自己被(主要是媒体)归为一个所谓的运动一直持矛盾态度。但没有人能够忽视这个前共产主义国家所涌现出的才华横溢的电影人,以及他们这一系列电影所共有的特征,这些电影通常对齐奥塞斯库独裁统治时期的生活及其在当今自由市场罗马尼亚的遗留影响进行了诙谐的讽刺。
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有着明显的倾向,包括冷峻无情、毫不留情的黑色幽默以及以对话为主的最小主义自然主义风格。这些特点既被用于描绘社会政治上的功能紊乱,也被用于展现人际关系中更为私密的个人缺陷。
最近,罗马尼亚一些最令人兴奋、最大胆的导演开始涉足更为激进的实验性电影。他们秉持着一种具有政治紧迫性、包容性的理念,抵制着极右翼势力的复苏所带来的偏见。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阿迪娜·平蒂列和拉杜·裘德,他们的作品《不要碰我》(2018年)和《倒霉性爱,发狂黄片》(2021年)均荣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还有一些导演则退隐到了一个更为深奥、更具哲学意味的领域——比如普优那部充满智慧、极端而令人振奋的史诗巨作《马尔姆克罗格庄园》(2020年)。
随着罗马尼亚电影的质量和令人惊喜的能量依然保持在高水平,可以说新浪潮电影尚未结束。相反,它正在大胆地发展演变。
第十部——四月三周两天 4 luni, 3 săptămâni și 2 zile (2007)

新浪潮电影的导演们一直致力于讲述齐奥塞斯库统治下,日常生活中那些令人愤慨的真实人性故事,而非宣传所试图散布的虚假幻象。克里斯蒂安·蒙吉根据他听闻的那个时代一则关于非法堕胎的轶事,创作了这部冷峻、毫不妥协的金棕榈奖获奖影片《四月三周两天》。奥蒂莉亚(安娜玛丽亚·玛琳卡饰)帮助她大学宿舍的室友(劳拉·瓦西里乌饰)在一家酒店房间里,由一名黑市堕胎医生实施堕胎手术。这是一次创伤性的经历,它将个人之间情感忠诚的纽带,与国家对女性身体拥有巨大权力(若女性选择非法处理自己的事务,就会任由国家摆布、遭受剥削)的体制对立起来。
影片以冷峻的灰色和蓝色调拍摄,生动逼真地再现了1987年实行共产主义的罗马尼亚,那个需要排队购买食物、以物易物换取稀缺商品的时代。那个时代的绝望情绪被融入到了令人揪心的悬念之中。
第九部——加州梦 California Dreamin' (Nesfarsit) (2007)

一位美国上尉和他的部队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罗马尼亚村庄好几天,原因是那个腐败且满心怨恨的火车站站长扣下了他们的北约列车——这趟列车在1999年负责将军事装备运往科索沃——站长还要求他们出示文件。对其他当地人来说,包括那位对上尉心生爱慕的站长女儿,这些见多识广的外国人的出现似乎是这座小镇有史以来发生的最令人兴奋的事情(无论如何,这总比战争结束时俄罗斯人的到来要少些创伤)。
《加州梦》是一部充满活力的讽刺喜剧,它讽刺了地缘政治闹剧、愤世嫉俗的机会主义以及年轻人的情欲。这部电影以罗马尼亚为背景,描绘了这个国家在历史命运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境况。27岁的导演克里斯蒂安·内斯梅库不幸在布加勒斯特的一场车祸中丧生,电影的后期剪辑工作是在他去世后完成的。这部电影篇幅冗长、情节松散,片名后来加上了“无尽”一词,以此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导演,他的才华虽已消逝,却永远留存在每一帧画面之中。
第八部——警察,形容词 Polițist, adjectiv (2009)

齐奥塞斯库政权令人窒息的统治岁月或许已成为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核心的腐朽,或那个施行日常羞辱与不公的腐败官僚体制的习惯会即刻改变。科尔内留·波鲁博尤曾凭借其带有讽刺意味的喜剧电影《布加勒斯特东12:08》(2006年)对扭曲了某些人对罗马尼亚革命记忆的选择性遗忘进行了揶揄,他以《警察,形容词》这部电影对警匪片进行了巧妙的改编,该片瞄准了执法部门虚伪的缺陷。
便衣警探克里斯蒂(德拉戈斯·布库尔饰)在跟踪一名吸食大麻的高中生时,内心被良知的煎熬所困扰,而举报这名高中生的正是他的朋友,举报的动机出于自私。就像许多新浪潮电影一样,语言本身也是这部电影的核心。这是极权主义遗留下来的问题之一,当现实与政权虚伪宣扬的所谓“真相”之间存在差距时,许多创伤便由此滋生。
第七部——想吹口哨我就吹 Eu când vreau să fluier, fluier (2010)

在《想吹口哨我就吹》中,监禁并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义。弗洛林·塞尔班的这部电影以粗粝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在经济压力下,家庭关系破裂、选择受限的生存状态。它表明,对于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来说,新罗马尼亚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幸福结局。
18岁的西尔维乌(乔治·皮斯特雷亚努饰)即将从他已被关押了四年的少年犯管教所获释。他对即将到来的自由感到喜悦,但这种喜悦却被对未来前景的绝望焦虑所掩盖。他的母亲在欧洲较富裕的国家做移民工人,她在情感上的缺席给西尔维乌留下了难以言说的空虚,而她短暂的现身(来接西尔维乌的弟弟去意大利)更是加剧了这种空虚感。一位实习社会工作者在西尔维乌心中激起了某种情感,而她的难以触及又进一步加深了他的焦虑。这部电影采用非专业演员、手持摄影机以及真实的教养所场景,呈现出一种粗粝、朴实的自然主义风格。
第六部——圣诞节后的星期二 Marţi, după Crăciun (2010)

新浪潮电影中经常出现一些男性角色,他们在家庭摇摇欲坠之际,质疑自己究竟是谁。拉杜·裘德在《我们全家人》(2012年)中出色地探讨了家庭功能障碍问题。而拉杜·蒙泰安的敏锐观察之作《圣诞节后的星期二》则聚焦于婚姻(和中年)危机。
银行家保罗(米米·布兰内斯库饰)必须在与妻子阿德里安娜(米雷拉·奥普里索尔饰,布兰内斯库现实生活中的妻子)及其九岁女儿继续同居,或者公开与女儿二十多岁的牙科技术员拉卢卡(玛丽亚·波皮斯塔苏饰)的婚外情之间做出选择。这是一部极具自然主义风格的作品,拒绝进行道德说教。它也没有美化不忠行为,在描绘保罗无意中造成的情感后果的全部严重性时毫不留情。
罗马尼亚向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转型未能兑现其承诺,这让公民们开始质疑自由的意义以及实现个人成就的最佳途径。以价值观考验为主题的家庭剧成为了一种表达这种更广泛焦虑的方式。
第五部——破晓时分 Aurora (2010)

许多人认为,克里斯蒂·普优通过他讽刺意味十足的公路片《无命钱》以及黑色喜剧《无医可靠》(2005年,此为更通用的译名,原意直译为“拉扎列斯库先生之死”)开启了他祖国的“新浪潮”电影运动。前者讲述的是阴暗的私人企业故事,后者则刻画了一位暴躁的市民被医院之间推来推去的遭遇。普优影片中的人物总是诸事不顺,这是系统性无能以及荒诞命运的无情捉弄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的杰作《破晓时分》展现了一种在他职业生涯中持续存在的倾向,即他开始转向对异化、暴力与死亡进行更为存在主义式的沉思,风格类似于俄罗斯思想家索洛维约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人们为何杀人?维奥雷尔(由普优本人饰演)的行为既包含平庸的逻辑,又蕴含着深邃的谜团。他是一名布加勒斯特工程师,正挣扎着接受自己刚刚离婚的事实,最终崩溃并犯下了谋杀罪。这部电影刻画了一个陷入崩溃的男性形象,也揭示了一种远比我们所被灌输的信念要脆弱得多的社会准则。
第四部——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自传 Autobiografia lui Nicolae Ceauşescu (2010)

1989年,共产主义独裁者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及其妻子埃列娜被推翻并处决,此前,齐奥塞斯库统治罗马尼亚近四分之一个世纪。那是一个许多公民都希望忘却的时代,充斥着残酷的政治压迫和艰难的困苦生活。
然而,新浪潮电影人坚持认为,那段时期的恐怖不应被遗忘,官方版本也不应被全盘接受。在其他导演讲述国家宣传所掩盖的日常现实故事的同时,实录影片导演安德烈·乌日卡则转向档案资料,从一千多个小时的现有素材中挑选出内容,创作了《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自传》这部对这对权势夫妇毫不留情的讽刺性传记片。他这部伟大的抵抗之作引导我们关注何处以及如何去观察,揭示出魔鬼藏在细节之中——对于那些愿意看见真相的人来说,真相是无法被压抑的。
第三部——孩童姿势 Poziţia copilului (2013)

卡林·彼得·内策凭借《孩童姿势》荣获柏林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这表明,到2010年代,全球观众对新浪潮电影辛辣讽刺社会弊病的热情并未消退。影片背景设定在当代的布加勒斯特,在这个城市里,对于精英阶层和有权有势的人来说,一切都是可以商量的,玩忽职守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可以被轻松避开或掩盖。
专横跋扈的母亲兼医生之妻科尔内利娅(卢米尼察·盖奥尔基乌饰)坚决认为,没有什么能阻挡她那娇生惯养、永远长不大的儿子巴尔布(博格丹·杜米特拉凯饰)过上令人艳羡的生活,哪怕巴尔布在酒后驾驶奥迪车撞死了一个孩子。在这个充斥着贿赂、对道德漠不关心的腐败权力系统中,各方势力开始暗中勾结。科尔内利娅请来律师和医生,试图隐藏或掩盖证据,上演了一场新富阶层用老方法掩盖罪行的恐怖闹剧。
第二部——不要碰我 Nu mă atinge-mă (2018)

阿迪娜·平蒂列的导演处女作《不要碰我》在柏林斩获金熊奖时,几乎引发了一场风波。一些人不知道该如何接受这部与他们舒适区相去甚远的电影;另一些人则对其勇于冒险的情感表达和激进精神表示欢迎。但所有人都一致认为,这部电影与近年来罗马尼亚电影中以男性为主导的家庭纷争题材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该片融合了纪录片和剧情片的元素,与其说是一部戏剧,不如说是一个实验空间——一个治疗实验室。劳拉·本森饰演一名女子,她试图找到摆脱自己身体接触不适感的方法,为此她向那些对所谓“不同身体”更为自在的人寻求建议,这些人包括一位慕尼黑的变性人以及一位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已婚男子。这部电影在罗马尼亚保守派媒体中引发了强烈抗议,但它也表明,新浪潮电影在拥抱边缘化故事方面的坦率,其包容性潜力还远未耗尽。
第一部——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Babardeală cu bucluc sau porno balamuc (2021)

拉杜·裘德是新浪潮电影中涉猎范围最广的导演之一,如今已发展成为该运动中政治异议最无畏的声音以及历史见证者。他也曾探讨齐奥塞斯库时代的暴行,但更多时候,他直面罗马尼亚在大屠杀中的共谋行为,以及如今极右翼势力抬头背后所滋生的种族仇恨遗毒。例如,他的影片《我们不会以野蛮人的身份载入史册》(2018年)就利用公众重演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对过去暴行的态度。
狂野而喧闹的《倒霉性爱,发狂黄片》为罗马尼亚赢得了近十年来的第三座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影片讲述了新冠疫情期间布加勒斯特发生的一起网络色情丑闻后,女教师艾米(卡蒂娅·帕斯卡留饰)被公开诋毁的故事。影片乐于撕开社会体面的假面,揭露了罗马尼亚民众的伪善:他们乐于对女性的性生活评头论足,却对教会和国家数十年来的血腥罪行保持沉默。
稀有电影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稀有电影:记录一次完整的资源搜索过程】 (54人喜欢)
- 【10部关于露营的佳片电影推荐】 (8人喜欢)
- 【10部关于“一人分饰双角”的佳片电影推荐】 (5人喜欢)
- 【50个世界上优秀的搜索引擎推荐(2025年)】 (15人喜欢)
- 【20个世界最佳电影字幕下载站点推荐(2025年)】 (5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