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我该怎么表达,那些羞于启齿的需求和怯懦的话
小时候,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内向小孩儿。
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一呆就是一天,当亲朋好友聚会时,我是那个藏躲在大人身后的小孩,畏首畏尾。如果给童年的我画一幅像,我可能像个佝偻着背,丧眉耷拉眼的小狗。还记得那次,大人带着去买衣服,我明明喜欢那件衣服,但是死死咬着嘴唇,就是不说话 ,直到家人以为没我喜欢的衣服,带我空手回来。我会因为这个事情而闷闷不乐好几天,也不会说出“我喜欢那件衣服”。
小时候经常见到的画面就是,我在一个劲儿的哭,母亲问我怎么了,我就是不说,反而越哭越厉害。她经常形容我是“茶壶煮饺子”、“噙着冰块倒不出水”。我也不明白,当时的我心里是怎么想的,我可能是在潜意识里,害怕说出来也得不到满足,或者,说出来会被大人责怪“不懂事”。
小时候,母亲对家庭生活、婚姻生活以及对父亲的抱怨充斥着我的周遭,总是喋喋不休,将自己的不如意和无尽的愤怒、苦闷诉诸一气,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且无止无休。
那时,我只想赶紧长大,好逃离这个家。
骨子里的自卑感,和低人一等的无助感,让我在遭受校园欺凌时,也不会说一句话,只是默默的一晚一晚地咬着被角哭,和白天不住地叹气。末了只是对母亲说:“我不想上学了”。后来我甚至已经忘了我是如何度过那段难捱的时间,和如何说服自己过去的。
小时候的成长路上,我对大多数长辈都无感,唯独最喜欢三妗子,记不清楚几岁时了,那时正月初十,所有亲戚都去二舅家,他家住平光路(旧人行家属院),逛完庙会,我们一群人沿着路往回走,所有人都走在地台上(马路牙子),只有我,在马路牙子下面走,三妗子看出了我的局促,把我拉了上来,那一刻,我真的好喜欢她。
直到现在她都是受小孩子喜欢的长辈,她会去看摇滚音乐节、会和我们讨论八卦和明星综艺,会融入孩子们,对年轻的、朝气的、新鲜的一切充满好奇。也会支持她女儿的梦想,张悦也在她的支持下越发优秀,导演了自己的电影《少女悟空》。很多时候我都在羡慕别人的家庭,和别人父母亲的包容。
长大后啊,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退去少年时代的那些害羞、怯懦和不自信。随着经历的丰富、知识增加以及自我的Refresh。可以演讲、可以主持、当了老师,滔滔不绝。很多时候,昂着头,仿佛自信、勇敢、无所畏。我也甚至一度觉得,我已经蜕变成了,我喜欢的我。
但是有一天呢,我遇到了喜欢和在意的人。
我会陷入内耗的循环,我开始在意我的体重,于是偷偷的减肥,很快的,我达成了预期目标,瘦了下来。然后呢?就...满意了吗? 也没有,我又开始挑剔我的长相,我怕我不够美,不够年轻,不够让人喜欢。虽然女权主义和相貌羞耻的思想也占据了部分主导,但我依然控制不住的挑剔自己。
我从来不敢对他提出任何要求,甚至很简单的一句“我想让你陪我吃饭”都说不出口。我怕他会拒绝我。当然,他有时候会对我提出的要求视而不见,或者委婉的拒绝,每一次,我都会哭,那些时候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所有的不配得感、无助感与自卑都会如洪水猛兽般地朝我袭来,让我一次次地、更深刻地否定自己。“你看吧,你就是没人爱”、“就知道会这样,还不如不说”......
有人说,人在亲密关系中就会投射内心的内在小孩。
我确实在亲密关系中,回到了那个小时候的自己。畏首畏尾的、怯懦且自卑的小孩。
好矛盾啊,我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去表达我的担心我的害怕,那些滴落在眼角又偷偷拭去的泪,和藏在心底掩于唇齿的爱。说出来这些,就像小时候说出“我喜欢那件衣服”一样难。
直到今天 我尝试着表达了我的担忧、我的害怕,
那个人告诉我,“以后这些话,你都可以跟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