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略萨:我决不承认最好的岁月可能已经逝去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诗人、“最后一位‘拉美文学大爆炸’的主将”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于当地时间4月13日逝世,享年89岁。
这位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的文学巨匠,终其一生以笔为剑,深刻剖析权力、社会与人性,留下了跨越半个世纪的文学遗产。其代表作有《绿房子》《酒吧长谈》《公羊的节日》和《城市与狗》《世界末日之战》等。随着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逝世,拉美文学被视为最辉煌的时代也随之落下帷幕。

4月13日,略萨的家人在社交媒体发文称:
我们怀着深切的悲痛宣布,我们的父亲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今日在利马平静地离世,家人陪伴在侧。他的离去将令亲人、朋友以及世界各地的读者感到悲痛,但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像我们一样,从他曾度过的一段漫长、充满冒险与丰盛的人生中获得安慰。他留下了一部将超越他生命的作品。
略萨一生的文学活动甚广,他创作小说、剧本、随笔、诗歌、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我们编选了他对于文学、写作和人类精神事业的若干精彩发言,以纪念和缅怀其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以及“他对权力结构描绘,以及他那反抗、起义、失败的犀利印象”。

1.谈“完全献身文学”
文学对我一直很重要,从小时候起就是这样。但即便求学时读了不少书,也写了挺多东西,我也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完全投身文学,因为那时候,专事写作对一个拉美人来说是很奢侈的事,对一个秘鲁人尤甚。
那时我还有其他目标:想从事法律工作,或者当个教授、记者。那时我接受了,虽然写作对个人是根本性的事,但我可以把它放在不重要的位置上。但读完大学,我拿着奖学金到了欧洲之后,我认识到假如今后还这么定位,那我就永远也成不了作家;唯一的办法,就是下定决心,不止把文学当成嗜好,而是当成自己的主业。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决定完全献身文学。
2.写作的自由
写作时要享有充分的自由,让你能够改造现实,变换人物,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行动,将个人要素引入叙事,引入纯粹的自出心裁的东西——这些很重要,绝对必不可少。这就是所谓创造。
3.关于作为一个作家,最大的优点和缺陷
我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是持之以恒:我能够极其勤奋地工作,取得原先以为自己无法企及的成果。至于最大的缺陷,我想是缺乏自信吧,这件事把我折磨得苦不堪言。我需要用三到四年时间,才能写出一部小说——而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自我怀疑当中。
时光过去了,但情况并没有改善;相反,我觉得自己越发自我批判、缺少信心。或许这就是我没变得自负起来的原因:愧疚之心太强了。但我知道,我会一直写下去,直到死亡降临那一天。写作是我的天性。我的工作是我生活的基准。
4.期待“胜过以往的更有趣、更精彩的冒险”
我想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我想尝试胜过以往的更有趣、更精彩的冒险。我决不承认最好的岁月可能已经逝去了,我决不承认,哪怕证据摆在眼前。
5.从事件到语言,要经历一番深刻的变动
小说是写出来的,不是靠生活生出来的;小说是用语言造出来的,不是用具体的经验制成的。事件转化为语言的时候要经历一番深刻的变动。具体那个事实是一个,而描写这一事件的语言符号可以是千万个。小说家在选择某些符号和排除另一些符号时,他优惠了一种描写或说明的可能,而枪毙了其他成千上万的可能。
6.写作意味着良好的生活方式
谈及怎样成为作家这个振奋又苦恼的话题:我觉得文学抱负是必要的起点。当然,这是个神秘的题目,它被裹在不确定性和主观性之中。但是,这并不构成用一种理性的方式加以说明的障碍;只要避免虚荣心,只要不带迷信和狂妄的神话色彩就可以进行。
7.虚构的意义
文字的产生,使这个从未间断的奋斗过程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故事可以听,还可以读,文学赋予了故事永恒的生命。正因如此,我们应当不断地向后代重复这一点,直到说服他们为止,那便是:虚构绝不只是一种消遣,也不只是一种让感觉变得敏锐、唤醒批判精神的心智操练。
虚构是让文明得以继续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人性之精神得以常新、得以长久地留存于我们内心的必要条件;虚构也是让我们不至退回到无法沟通的野蛮状态的必要条件,是让生活不至简化到专业人士的实用主义的必要条件,那些专业人士能够深刻地看清事物,却看不到其周边环境及其前因后果;虚构还是让我们不至沦为我们自己发明出来的机器的佣人和奴隶的必要条件。因为,一个没有文学的世界,将是一个没有愿望、没有理想、没有胆量挑战权威的世界,将是一个机器人的世界,因为人被剥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走出自我的能力,用梦想的黏土将自己塑造为另一个人甚至是另一些人的能力。
8.文学对我而言是激情而非职业
文学对我而言是激情而非职业。当然,它也是一份工作,因为我以此为生。可即使写作不能糊口,我也会继续写下去。文学不只是稻梁之谋。我相信,如果某一个作家决心把一切献给这份职业,那就要倾其所有为文学服务,而不是以文学服务于其他,这一点是至为关键的。
有些人志不在此,只把文学当补充或点缀,甚至是一种博取声名和权力的手段。倘若是这样情况,他们在创作中将碰到阻碍,文学会反身报复,这样的人也无法自由、大胆、原创地写作。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强调,投身文学必须毫无保留。我的情况是个奇特的例证,下决心从事文学时,我本以为我选择了一条艰难的生活道路,从没想过凭着文学可以养活自己,更别说过上富足的日子。
9.略萨如何评价自己?
我无法描述自己。正如博尔赫斯所说,当你在镜中审视自己时,你不知道自己的脸长什么样,只有别人才知道。这么说吧,我本人总是觉得觉察到我天命背后隐藏的秘密。这就是对这个世界的某种排斥,对另一个世界和生活的某种渴望。我认为,如果没有这种感觉,或者说没有这种对现存世界和生活的批判态度,我就不可能成为作家。
鲤NEWRITI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仅凭3页小说,就能赢取7.5万英镑?
- 《纽约客》创刊百年的变与不变——独家采访《纽约客》编辑 (11人喜欢)
- 我渴望将这份锥心之痛镌刻在小说的核心 (1人喜欢)
- 在生活的重重挑战中,他的诗句是求生索 (1人喜欢)
- 写作为生的“怪”女人说:不要轻易尝试写作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