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9岁的我,要上桌了。
读《无暇他顾》
看《180天重启计划》
听《99》LÜCY
-
最近发现脑子里装满了对工作的怨气,处理同事关系的过程也费掉了我好多精气神,昨天把事情都处理完之后,发现还是脑袋空空好啊,不装事情的脑子,觉也睡得好了,皮肤状态也好了,还能挪点脑子,输出我的一月一更的书影音。
我再啰嗦几句哈哈哈。今年1-3月真的看不下书,可能是因为我对于阅读陷入一种虚无的状态(说来搞笑,我才读这么几本书就陷入这种状态,说白了还是太懒。但是好在,四月初,我读了杨本芬老师的《我本芬芳》,杨老师还是厉害,写得又通俗易懂又酣畅淋漓。一个下午就读完了。让我找回了那种久违的沉浸式阅读的滋味。于是我的看不下书症就被治愈了。感谢感恩。
1。
目前状态:无暇他顾。
读《无暇他顾》
是看到博主推荐的这本书,当时觉得“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写下的关于生活感悟的一本书”,对这个卖点很好奇,想知道当人进入暮年时期,生活上、身体上、思想上、心态上,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首先说说这个书名,我太爱了。无暇他顾。四个字简单表达了80岁迟暮老人对生活态度。“什么他妈的世俗的烦恼,老娘根本没有时间理会。”很美丽的精神状态


关于她的日常生活,她说,「我的时间被睡眠、白日梦、经营...阅读、写诗、思考...见朋友、同丈夫聊天、出门购买杂货、散步...所占据。所有这些都不是空闲时间。我无法拨冗。...下周我就八十一岁了。我可没有什么空闲时间。」
80岁了,有这精力,干什么不能成功啊?!我30岁不到,周末的一天仅仅被睡眠这件事就占用了50%的时间,刷手机又占用了我剩余50%的时间,好羞愧!
关于写作这回事,她说,「 写作是一种冒险的尝试,没有保证。你必须接受冒险。而我很高兴冒险,我钟爱冒险。所以我的作品会被曲解、误读产生分歧--那又怎样呢?如果它是真正的作品,就几乎能在任何唾沫星子中生存下来,除非被忽视、消失或无人问津。」
关于写作这个点,我想偏个题。最近看的2本书,《我本芬芳》和《无暇他顾》的作者都是80多岁的老人,她们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让我好生羡慕。我也在想,如果我一直写,一直写,一直写到40岁、60岁、80岁(能活到这个岁数的话),应该能出一部属于我自己的代表作吧。
就在此许个小愿吧。

2。
重新拾起作家梦的契机。
看《180天重启计划》
看国产剧《180天重启计划》,看哭了很多次。一个人盯着屏幕,留了很多次眼泪。流泪的时候我想到上次刷到一个视频,说人在伤心流泪的时候,身体上的细胞也在发生着变化。吓得我都不敢哭了。后面看到撞击我泪点的片段都在忍着。忍地可难受了。
这部剧展现了2条主线,一个是女主顾云苏的28岁无业无车无房无存款的生活,一个是女主的妈妈吴俪梅48岁怀孕决定生产的故事,两个人的矛盾因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愈演愈烈,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交锋、磨合、相爱相杀,最后互相治愈的故事。

这部剧探讨了现阶段关于亲密关系、自我关系里大家疑惑的问题。至少在我看来很有共鸣。
比如,锋芒毕露的两代人应该如何更好地相处?离异重组家庭的异母异父的孩子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当弟弟被霸凌,作为姐姐或者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如何与前男友保持工作上的合作关系?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不是编制内?如何治愈自己内心的敏感小孩。等等。
过程中笑点和泪点交替迭出,反矫情达人别杠,不建议您看。对于我这种矫情达人来说,火候和尺度,刚刚好。
这部剧里,女主28岁,工作丢了,也没有地方住,灰溜溜拉个行李箱回家投靠父母,未来的路一片迷茫。在妈妈的鼓励下,重新执笔写小说,以编剧的角色,重新出发。就这个点也激发了我想写小说的想法。
偏个题。
我从初中开始,就知道自己干啥啥不行,唯独蛮喜欢写作文,我的作文被高年级的老师拿去在课堂上作为范文朗读。有些情绪价值高的老师,会在我的作文本上批注“小才女”。高中的时候也稀里糊涂拿过市里的现场作文比赛第一名。我当时还小,傻傻的,我真的想问,写得有这么好吗?就那样吧。我爸爸妈妈都没夸过我。
还有一个老师,是我的初一的语文老师小李老师,我印象特别深刻。有一天小李老师在课堂上公布一个写作比赛,说接下来有一个校级的作文大赛,我们班要派5位同学参加,说完,就在黑板上画5个框,转头对着同学们说:“有兴趣参加的同学,课间可以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咱们明天上课,再确定最后5名参赛人员。”
我非常想参加!但是12岁时的我是一个古怪敏感又拧巴的小孩,心里想参加,但是我却羞于上台写下自己的名字,我不想同学们知道我内心的渴望,不喜欢被人看穿了。那一天非常难熬,一到课间我就看着名额少一个,少一个心里咯噔一下。
直到第二天上语文课前,还有一个小框框是空白的,很开心!也许还有我的位置!我心里的小人还在打架,非常纠结,这时铃声响了,消极小人还是打败了积极小人。我垂下头,放弃了。
小李老师走进课堂,发现黑板上还剩一个框,询问还有没有人要主动请缨。我心里担心有人回应,又担心无人回应。啊,无人回应。小李老师这时开口说:“既然没有人主动申请参加,那剩下1个名额,就由老师来决定人选。”
小李老师转头,在框框里写下一个名字。
黄加恩。
我怔住了。有人看见我了。
那一刻,那个12岁的小孩好像在发光。
在我眼里,小李老师也在发光。
17年后。看看现在29岁的自己,真的是很羞愧啊。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挣着勉强能养活自己和家人的钱,生活过得随意而潦草。跟写作的最大的关系,可以说是只剩下每周末下午5点坐在书桌前敲敲字,发发牢骚。
杂志投稿没有回应。没有个人账号。没有作品。没有入行的机会。
真是抱歉。辜负了那个12岁的小孩的热烈和期待,也辜负了小李老师的期望。
想要重新写起来,是因为,我看到很多人,都在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180天重启计划》这部剧的小说原著是豆瓣的连载小说,作者是楚棠老师,笔下敲出来的每个字,变成了电视剧展现出来的每一帧,我想,作为一个创作者来说,一定是梦想成真的一刻。
所以,我也渴望被人看见。
还有前面提到的80岁都还在厨房一角写作的杨本芬老师,以及勒古恩老师在83岁高龄还在博客通过写作,记录生活琐事。现在是出击的时候了。
我不应当被“我要赚钱,没时间搞文艺”、 “写了也没人看” 、“每天很多琐事需要处理,无法静下心来写写敲敲”、“写了也没人看”等等的声音给打败。
2025年,写下来就好了。2025年,29岁的我,要上桌了。

3。
听她的歌像是在海里游。
听《99》LÜCY
喜欢LÜCY两年了。起初喜欢她的《电线杆上的鸟》,第一次听,莫名其妙地被那句“养了一只电线杆上的鸟。希望它只对我一个人叫”和“给你看我刚涂的指甲油”撞击到。然后就单曲循环听了100遍。
接着就是EYE(S)和CACTUS这两首,是那种很迷幻的旋律,配合着她的独特声线,好像步入了仙境。
3月抢到了她的livehouse的票,又被她那首现场的比较小众的《99》给征服了。旋律很简单,没有和声,只是清唱,但是就是让你投入了,沉浸式地在她打造的场域里漫游。
在她的声音里,你好像变成了一条鱼。周围都是海水,没有阻碍,你可以往任何一个方向游。往任何一个方向游,你都是对的。

-
最近的牢骚比较多,希望大家多多担待。
好了,这期写了满满3000字,写了4个小时,占用了2天时间。如果喜欢看的话,点个赞让我知道下,你喜欢看,我就更。(我的公主号名称是:加恩的5pm,感谢感恩关注
下期再见!!!!
-
黄加恩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4-13 23: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