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要自觉规范“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2025年3月,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没有休止符。“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不仅要发挥好体察党情民情、贯彻国家政策、维护党群干群关系作用,更要在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让思想“充满电”、精神“补足钙”,更好服务群众、服务基层。
作风建设不能抓大放小,要防微杜渐、审慎始终。“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当前,一些干部思想上还存在松松土、透透风的侥幸心理,对待群众、对待工作行动少、不上心,对待亲友、身边人约束少、“闭只眼”,小事小节但求无过、不求有功,极少数甚至盘算群众“钱袋子”、项目“生意经”等,对这些作风顽疾必须防微杜渐、坚决纠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党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带头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到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等8个方面、短短600多字的八项规定,为作风建设立下铁规矩、硬杠杠。身为基层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自觉参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从遏制餐桌上的浪费、节俭办公用纸,到抵制“天价”月饼、舌尖上的腐败等身边事做起,用好身边“活教材”教育引导亲友子女严守规矩和底线,培育良好家风家教,自觉规范“生活圈”“朋友圈”。
作风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要开门迎客、发动群众。作风建设不仅仅是党员干部的内务事,更是关系群众的天下事。推进党的建设,基层党员干部是实践者、答卷人,群众是参与者、监督者、阅卷人。当前,广东正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自觉树立良好作风,敢于与不正作风作斗争,积极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一线建设中,推动作风建设与乡村建设持续向好。在学习教育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三个务必”,注重群众参与,乐于开门听取群众批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自觉抵制和防范“高级黑”、“低级红”,更好地改进作风、推进工作。
作风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徒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十二年来,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中国,从党中央率先垂范,一级带一级,到基层落实“最后一公里”,脱贫攻坚、纠治“四风”、基层减负、服务型政府等一件件实事落地惠民,作风建设得到根本转变、干群关系得到根本改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聚焦此次学习主题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注重实践历练,防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觉涵养新风正气,确保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 本文版权归 XIANGPINGZHE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