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陈寅恪《柳传》四二六——《有美诗》(七)、2025-02-06



(5)更有可论者,14句“容华及丽娟”,遵王注本已引《汉武帝别国洞冥记 四 帝所幸宫人名丽娟》条之古典为释,固甚正确,但颇疑牧斋于此句尚有今典。前第二章推测河东君原来之名或是“云娟”二字。当日名媛往往喜用“云”字为称,盖自附于苏东坡之朝云。如徐佛称“云翾”,杨慧林称“云友”,皆其例证。且河东君与徐氏关系尤为密切,其取“云”字为行第之称,亦于事理适合,况河东君夙有“美人”之称,则与“丽”字之义又相符也。然欤?否欤?姑识此疑,以俟更考。
或谓“容华及丽娟”之“容华”亦与“丽娟”同为专名。《唐诗纪事八杨氏女》条云:“盈川(炯)侄女曰容华,有《新妆》诗。”此诗收入《全唐诗第一一函》,字句间有不同。颇疑此诗“妆似临池出,人疑向月来。自怜终不见,欲去复裴回”之语,“向月”即牧斋诗“向月衣方空”句所从出。《新妆诗》作者既是杨姓,“自怜终不见”之“怜”字,又与河东君“影怜”之名,取义于玉溪生诗《碧城》三首之二“对影闻声已可怜”句者相同,然则牧斋实以“容华及丽娟”之句,暗寓河东君之姓名也。斯说殊巧,未知确否?俟考。
(三)49-58句。
1、诗曰:文赋传乡国,词章述祖先①。採萍新藻丽,种柳旧风烟。字脚元和样②,文心乐曲骈。千番云母纸,小幅浣花笺。吟咏朱楼遍,封题赤牍遄。
2、典故:①曾注:词章述祖先,《汉书外戚传》:班婕妤退处深宫,作赋曰:承祖考之遗德兮,何灵性之淑美。 ②曾注:字脚元和样,柳柳州《酬家鸡之赠》:柳家新样元和脚。韩醇曰:指柳公权也,公权在元和间有书名。
3、是节牧斋之目的,先生以为是排比柳氏大家家族,以衬托河东君之尊贵。寅恪案:牧斋既故作狡狯,认河东君真为柳姓,遂列举柳家故实以夸誉之。
4、笺释: (1)51、52句“採蘋新藻丽,种柳旧风烟”,上句用《乐府诗集二六柳恽江南曲》云:“汀洲採白蘋,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后四句胡引: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及《全唐诗第六函柳宗元三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云:“(前两句,胡引: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下句用《全唐诗第六函柳宗元三种柳戏题》诗云:“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后四句胡引: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综合言之,即谓河东君今日之新篇源出于旧日之家学,读之令人失笑。文章游戏,固无不可也。
胡案,先生之失笑,乃是因为河东君之出身卑微,而牧斋故作夸耀,所谓中不中必行于外者也。前几年讲家风,有无耻之人,谈及东北二人转之皇帝,此公自小父母双亡,跟随叔父卖艺,何来家风?先生如知,当默默不语也。
© 本文版权归 豆友kmSQ_dsJi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