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如是读:第四十九讲
第四十九讲/修法编叁/§24妄分别篇第四十七
文 | 林大中
这一篇专说所谓“妄分别”,稍长,偈颂尤其长,请先看前面的长行:
尔时大慧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虚妄分别相。此虚妄分别云何而生(如何生的),是何而生(是什么生的),因何而生(为什么生的),谁之所生(谁生的),何故名为虚妄分别(为什么说是虚妄的分别)。佛言大慧,善哉善哉,汝为哀愍世间天人而问此义,多所利益多所安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言唯。佛言大慧,一切众生于种种境(面对种种外境),不能了达自心所现(不知道一切不过自心所现),计能所取虚妄执著(虚妄地执著为实有的能所),起诸分别堕有无见(从而堕于有无等分别二见),增长外道妄见习气(由是增长外道们抽象思辨有无问题的习气),心心所法相应起时(你的心心所法就会在这条轨道上这个平台上相应而起),执有外义种种可得(就会自然而然坚定地相信,一切外有都是实在的都是可以实实在在把握的),计著于我及以我所(从而形成我及我所的概念),是故名为虚妄分别(这种分别是从虚妄来的,所以叫作虚妄分别)。
大慧白言,若如是者(如果这么说的话),外种种义(种种外境外物外事所有实义)性离有无(其性虽离有无)起诸见相(众生却由之起各种见相),世尊,第一义谛亦复如是(第一义谛不也是这样),离诸根量宗因譬喻(是离诸根、量、宗因譬喻的)。世尊,何故于种种义言起分别(为什么说种种实义是起分别),第一义中不言起耶(第一义中却不言起),将无世尊所言乖理(岂不是您说的道理有所乖违),一处言起一不言故(一个说起一个不说起)。世尊又说虚妄分别堕有无见(您还说虚妄分别就是堕有无见),譬如幻事种种非实(就像幻事如变魔术那样不是实有),分别亦尔有无相离(不虚妄的分别则离有无相),云何而说堕二见耶(为什么要说也堕二见呢),此说岂不堕于世见(这样说岂不堕于世见,和世见有什么差别呢)。
佛言大慧,分别不生不灭(我说的分别是不生不灭的),何以故(为什么呢),不起有无分别相故(因为我说的分别不起有无之分别),所见外法皆无有故(因为所见外法皆无有故),了唯自心之所现故(因为已了一切皆唯自心之所现故),但以愚夫分别自心种种诸法种种相(只是因为愚夫的分别把自心所现一切著为种种法种种相),而作是说(才作以上这些说法,也就是关于虚妄分别的说。)。(是为了)令(那些愚夫)知所见皆是自心,(而)断我我所一切见著,(而)离作所作诸恶因缘,(而)觉唯心故转其意乐,(最终)善明诸地入佛境界,舍五法自性诸分别见。是故我说虚妄分别执著种种自心所现(才有所谓)诸境界生,如实了知(这一切)则得解脱。
以上是这一篇前面的长行,有些绕,相当地绕,关键在于把分别、虚妄分别和二见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就容易解了。分别是离二见超越二见的,虚妄分别则一定是依二见和执着二见的。二见就是一切相待见,最根本的相待是有无空有、自共一异、阴阳雌雄乃至男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所谓菩萨人的“女无女相”,不是说见女人认为不是女人,而是不起一切女人想。所以菩萨人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却可以穿山而过涉水而行,这个叫作分别,无虚妄的分别叫分别。
下面我们逐段作解,第一段需解的有两点。
1 大慧问“何故名为虚妄分别”,佛答“是故名为虚妄分别”,其间道理佛解了几层,其大义如我们在括弧中所总结的,因为“这种分别是从虚妄来的,所以叫做虚妄分别”。这个虚妄却从哪里来的呢,从法尔“二种自性相”,如唯识编壹/§7二自性篇第二十四所说,“谓执著言说自性相,执著诸法自性相。执著言说自性相者,以无始戏论执著言说习气故起,执著诸法自性相著,以不觉自心所现故起。”虚妄分别是一切众生从无始法尔的娘胎中带来的,诸佛菩萨则去其虚妄留尔分别,其实不过转二见为无二(却绝不是通常说的不二),转执著为无执,从而转颠倒为不倒,转法奴为法王。
2 “汝为哀愍世间天人”,为什么不哀愍世间一切众生只哀愍天人,因为其他众生虽也须哀愍却听不懂佛法。所以诸佛十号中有一个名号叫天人师,而不叫众生师。
第二段需解的只有一点。
“离诸根量宗因譬喻”,根者六根,在这里是泛指六根六境十二处十八界也即全体唯识,量者比量现量圣言量,从古印度因明三量(比量现量非量)脱化来的,指判定是非真伪的标准,宗因喻即因明三支,古印度时佛教和外教通的,系说理辨理的方法。第一义谛则把这一切全都离掉包括佛说的唯识,所以《心经》才说“以无所得故”,所以《金刚经》才说“无住”,《涅槃经》“梵行”才说,修完“第一义空”还要修“空空”和“大空”。
第三段需解的有两点。
1 “分别不生不灭,何以故,不起有无分别相故”一句,就把这里所说分别和五法中的分别和《深密经》中的无执全部打通了,必须高度赞叹实叉难陀大师的译文。
请看一下五法中的分别和《深密经》中的无执:
唯识编壹/§13五法自性诸识无我第六十三:
大慧,何等五法,一者名,二者相,三者分别,四者正智,五者真如...
分别者,施设众名显示诸相,谓以象马车步男女等名而显其相,此事如是决定不异,是名分别。
正智者,谓观其相互为客,识心不起不断不常,不随外道二乘之地,是名正智。
大慧,菩萨摩诃萨以其正智观察名相,非有非无远离损益二边恶见,名相及识本来不起,我说此法名为如如。
解深密经重作品秩本/胜义谛相品第二/演圆成实遍计依他六:
复次德本,相名相应以为缘故,遍计所执相而可了知。依他起相上遍计所执相,执以为缘故,依他起相而可了知。依他起相上遍计所执相,无执以为缘故,圆成实相而可了知。
很显然,五法中所说分别,就是这里的“虚妄分别”,《深密经》所说无执,则是这里的“分别”,《深密经》所说“远离损益二边恶见”,离的就是这里的“二见”。
2 “舍五法自性诸分别见”,五法者名相分别正智真如包括正智真如,自性者遍计依他圆成包括圆成,舍五法自性诸分别见就是说,善明诸地入佛境界者,是要把所有这些虚妄的分别和不虚妄的分别全部舍去。这种完全彻底六亲不认的舍,才是《心经》说的那个“以无所得故”,《金刚经》说的“无住”,《涅槃经》“梵行”篇说的“空空”和“大空”,才是之前第二段所说的“第一义谛亦复如是,离诸根量宗因譬喻”。必须再次赞叹难陀大师,虽然这些都是空门义,但佛确实是这么说的,虽然佛又在私底下悄悄说了一句,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只是为了随顺众生,言外之意不这么说的话谁听我的,而不真实那句,“此空无生无自性无二相,悉入一切诸佛所说修多罗中...随顺一切众生心说,而非真实在于言中”,恰恰也是难陀大师译的,必须再再再次赞叹感谢难陀大师。
下面,我们可以把这三段串一下了。
第一段因菩萨问佛答所谓虚妄分别相也即众生愚痴的思想心理状态,为什么会这样是怎么形成的,其实是一部简明的“唯识发生学”。其“发生”过程共七步:1 面对种种外境,不知道一切不过自心所现,这是从法尔娘胎里带来的;2 虚妄地将一切执为实有的能所自它;3从而生起有无等分别二见;4乃至增长外道们抽象思辨有无问题的习气;5 你的全部思维心理就会在这条轨道上这个平台上相应而起;6就会自然而然毫不怀疑地相信,一切外有都是实在的都是可以实实在在把握的;7从而形成我及我所的坚定信念。
第二段全体都是大慧菩萨发问,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为什么于性无处起有相见名起分别,第一义谛离诸根量宗因譬喻却不名起,这里的分别应当指虚妄分别。第二个问题问,虚妄分别堕有无,分别离有无,云何堕二见,岂不堕世见,似乎不很好理解,四层之间的关系却即世法和佛法的本质关系。
虚妄分别堕有无,所以众生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女是女。
分别离有无却堕二见堕世见,所以圣人见女非女却不是认为女人不是女人,而只是不起女人想,见山还是山却可穿山而过,见水还是水却可涉水而行,甚至变山为水变水为山,却不是认为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虚妄分别堕有无,分别离有无却也堕二见堕世见,所以《涅槃经》才说,“于是世法,心无颠倒,如实而知,名第一义谛”,离有无才能心无颠倒,如实而知即名分别,无虚妄的分别,而不是不分别,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那岂不修成傻子了。
第三段全体都是佛答,文字虽不十分顺畅,意思却很清楚,也有两层,却不是直接针对第二段菩萨的两问。第一层先说,了一切唯心,见外法皆无,不起有无分别,分别自不生灭,先说的是佛法。第二层再说,但以愚夫分别自心现种种相,才说所谓虚妄分别,也就是先告诉众生,先向他们大喊一句你们错了,大错特错了,你们以为真实的一切不过是你们自己虚幻出来的,想出来的,然后引导他们知一切唯心,断我我所一切见著,离作所作诸恶因缘,转其意乐也就是回头是岸,归我佛门修习佛法善明诸地作大菩萨最终入佛境界。最后则总结说,是故我说虚妄分别执著种种自心所现才有所谓诸境界生,如实了知这一切则得解脱,总地回答了菩萨最初所问,为什么要说所谓虚妄分别,是要大家如实了知虚妄就不虚妄了,而不是不分别了。
最后来看偈颂。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诸因及与缘 从此生世间(因为有很多的因和很多的缘,才生出所谓世间)
非有亦非无 亦复非有无(既不是简单的有也不是简单的无,也不是所谓非有非无)
一切性不生 以从缘生故(我说一切性不生,因为一切从缘生)
一切缘所作 所作非自有(一切都是因缘所作,因缘所作就不是自有)
观诸有为法 离能缘所缘(离能缘所缘,而观有为法)
决定唯是心 故我说唯心(一切唯是心,故我说唯心)
假名世谛我 彼则无实事(世谛假名我,彼我无实事)
诸阴阴假名 无事亦复然(诸阴亦假名,无实亦复然)
有四种平等 相因生无我(有四种平等,即佛佛四平等,有这等样貌,即名为无我)
如是四平等 是修行者法(这样的四种平等,是修行者们的专利)
离一切诸见 及离想所想(离一切见地认识,亦离所有能想所想)
无得亦无生 我说为唯心(我既无所得彼亦无所生,我说这个名为唯心)
非性非非性 性非性悉离(一切非性非非性,性非性一切悉离)
谓彼心解脱 我说为唯心(此即所谓心解脱,我说这个名唯心)
如如与空际 涅槃及法界(如如而与空际等,亦等涅槃及法界)
种种意生身 我说为唯心(种种意生身自在,我说这个名唯心)
分别依熏缚 心依诸境生(分别依无始熏习法尔缠缚,心才会依诸境自然生起)
众生见外境 故我说唯心(众生才会见有一切外境,所以我才会说所谓唯心)
可见外法无 而心种种现(可以见到的外法其实无有,不过尔心的种种变现)
身资及所住 故我说唯心(身资及所住一切亦然,所以我才会说所谓唯心)
之前第二十二讲/法相编贰/§9四大造色篇第三十五我们曾说,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流行说法,不是佛说的,佛从没说过类似的话,这里佛却说了这么多的唯心,怎么解释。
这个唯心不是那个唯心。
这里说的是,佛之所以成佛依的是唯心,众生所以为众生依的也是唯心,都是主观能边“唯心地”的意思,强调的是谁去唯心,唯什么心,才会有不同的“唯心地”。
那里说的是,三界所以为三界,万法所以为万法,依的都是唯心,则是所边“唯心的”的意思,实则是楚汉不分地把唯心归到了客观的所边,说三界和万法都是“唯心的”。
这能是同一件事,是同一个唯心吗。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强调的是三界、万法本身如何;
“分别依熏缚/心依诸境生/众生见外境/故我说唯心”,强调的是众生唯心唯成了三界的囚徒;
“如如与空际/涅槃及法界/种种意生身/我说为唯心”,强调的是诸佛菩萨唯心唯成了万法的法王。
佛说的唯心和他们说的唯心是一样的吗。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等于说万法心生,实际上还是一种因生论,是一种披着佛法名义的外道论,是从佛门内部对佛法根本理论因缘生法学说的最大伤害,包括马鸣菩萨“一心二门”说,将来我们一定会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是说妄分别篇。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