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会
小时候看小人书,就记得这一篇:渑池会。
秦赵战争多年,为求停战,秦赵两国会盟于渑池。秦国势大,秦王要求赵王弹琴,且要史官记载:"赵王于渑池为秦王弹琴"以侮辱赵国。蔺相如则靠近亲王,以自身武力要求秦王击缶,又命赵国史官记载:"秦王为赵王击缶"。
赵国多豪杰,由此开始有许多故事:渑池会是开篇,完璧归赵是小高潮,将相和则是圆满结局。《渑池会》也成为了著名的京剧篇章。
对于渑池,我只记得这个故事。
然而本地还有比渑池更有名的地名——仰韶。仰韶只是渑池以北的一个小村落。20世纪初,有人在这里发现一些彩陶,消息传到北京,时任中国地质调查所顾问的瑞典学者安特生和国内许多学者都注意到这件事,专门组成了考古队由安特生担任队长,对仰韶村周围的古文化遗址进行发掘,最终出土大量特色彩陶,而这就是著名的仰韶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考古学上常用一句话叫"漫天星斗"。每个省都有大量的史前文化遗址,但是无论是良渚、屈家岭、马家窑,没有谁能够与仰韶文化相媲美。哪怕是世界范围内,也是这样。仰韶文化出土的相关遗址不是几处、几十处、几百处,而是成千上万处。这一文化形成了中华文明的主脉,再融合其他文化,中原大地才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


如今这里建设有仰韶考古遗址公园,同时还有仰韶文化博物馆。考古公园可看处不多,大雪纷飞,只有讲述曾经考古过程的雕塑,据说从空中也可俯瞰出古老的城壕形状。



博物馆则比较有特色,展出大量仰韶相关的文物,以本地出土的彩陶为主。那些最著名的、上过历史课本的文物,现在主要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和河南省博物馆,本地存有的并不是太多,但是各种彩陶片和一些不那么典型的彩陶仍在此有大量遗存。




仰韶的彩陶最具特色的一种纹路——花纹。花通华,有人认为,三门峡到渭南一带是最早的文明起源地,华山也是因此而得名,而中华民族的"华"字也是因此而得名。几千年前仰韶先民的选择,至今仍是我们民族的称呼。




从仰韶开始,这一文明逐渐向周围扩散:向西在渭南一带、关中一带,逐渐与马家窑文化相融合;向北进入晋南,影响到陶寺遗址;在三门峡本地,庙底沟遗址有着更发达的彩陶文明;在豫西黄河台地发源的仰韶文明向东,发展为双槐树、二里头,最后成为我们常说的夏王朝。





另一个特色文物是尖底瓶,这一类器具在很长的时间内被认为是用于汲水,而在后期才被认定为酿酒器具。





本地人很以此为傲。渑池最著名的特产即是仰韶酒。

在此地完成考古挖掘后,安特生将文物带回北京。根据前期的协议,计划把所有的文物带回瑞典。后经协商保留了一半在中国,如今主要保留在北京国博,另一半他带回了瑞典,成立了东方博物馆,由他担任首任馆长。目前在博物馆的北边,还有当年安特生的旧居。

从近代的民族感情来说,安特生这个行为并不能被完全接受,但仰韶考古实则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行为。通过与西方考古方式的学习,中国考古学也从此开始。仰韶发掘过程中培养出的人才,后来逐渐成长,建立起中国人自己的考古队伍。百年考古从此拉开序幕,中国上古历史也因此被我们所探知、所证实。
仰韶确实值得来,但这里距离市区实在太远,交通很是不便。

渑池县城曾有渑池博物馆,如今并不开放。据说展品已并入仰韶文化博物馆。

老城中,还有近代的渑池八路军兵站纪念馆,分为三个部分。纪念馆主要展示抗战前期通过渑池向华北前线输送兵员、确保物资运输以及人员交流的历史。整体规模虽然不大,但在抗战前期起到过重要作用。

另一处则是隐蔽的刘少奇故居。抗日战争期间,刘少奇经过渑池时,在此居住,写出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大纲及初稿,并于此最早宣讲。渑池人民将这条路改名为"修养路"。


如今的渑池经济并不算好。老城的东关、西关都很破败,没能留下许多历史遗存。曾经有矿的区域独立成立了义马市,而渑池的老城显得有些衰败,虽然不至于说是像80年代,但感觉还未完全进入21世纪。



离开之前,还是去到了秦赵会盟处——其实就是很矮的土丘,上面有石碑写明"秦赵会盟"。这是清代考证出来的地点,并不一定是历史上渑池会盟所在。不过既然来了,总要来看一看。


新丰美酒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很小很小的义马 (1人喜欢)
- 南京,南京城墙博物馆 (6人喜欢)
- 高淳,陶瓷博物馆
- 武汉旅游攻略(2025新版) (1人喜欢)
- 不起眼的鹤壁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