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蜜诗会|鲁米诗选:我阅读着奇异的篇章,在我所爱之人的门上

这是读蜜诗会推荐的第四十四个诗人
投稿、荐稿、朗读、进读蜜书友会
加读蜜君微信(dumi-reading)
暗号:读一页书,舔一口蜜

鲁米画像,选自《玛斯纳维》 诗人鲁米
贾拉尔·丁·鲁米(Jalal al-Din al-Rumi,1207~1273) ,少年时受家父传统的伊斯兰教育。13岁从父去麦加朝觐,途经内沙布尔时,拜访著名的苏菲派诗人伊本·阿塔尔,深受其神秘主义思想影响。后在巴格达、大马士革、阿勒颇等地求学,掌握了波斯语、阿拉伯语及文学知识。波斯伊斯兰教苏菲派著名学者、诗人,著有《玛斯纳维》等。
我阅读着奇异的篇章,在我所爱之人的门上
鲁米诗选8首(片段)
王学军 推荐
水车
和我待在一起,朋友。
不要走开或睡着。
我们的友谊,
是由警醒建立的。
水车接受水,
旋转,然后使他
泪流而出。
它就那样子待在花园里,
但另一个圆,
却在干涸的河床里旋转,
追寻它自以为的所欲。
留在这里,随水车的
每一下转动而颤动,
像滴水银。
——梁永安译
当你在寻索真主的时候,
他就存在于你张望的眼睛里,
存在于你寻索他的意念里。
他比你自己,
更接近你自己,
把你自己融化掉。
一朵白花在寂静中绽放。
让你的舌成为那朵花。
——梁永安译
像阳光般慈悲,怜悯,
像夜晚般遮蔽他人的过失,
像河流般慷慨,奉献,
像死去的人一样没有气恼与愤怒,
像土壤般谦虚和忘我。
你的外表是怎样的,
你的行为就是怎样的吧。
——谭卉颖译
到墓地去,
在那里静静地坐一会儿,
听一听寂静的声音。
——谭卉颖译
一个奇异的激情在我的头脑里移动着,
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鸟,
寻找着天空;
我的每一部分向着不同的方向走去。
难道真是这样吗?
我所爱的那人无所不知!
——康有玺译
一阵夜风吹下山来,
夜鸟在歌唱。
我阅读着奇异的篇章,
在我所爱之人的门上。
这些篇章说着相同的信息,
此刻在这个屋顶之上,大声宣读着。
——康有玺译
贤者的内心有许多乐章,
首先唱的是:摒弃一切虚妄。
快抛开你们头脑中的否定,
将那些无端妄念清除干净。
在生生灭灭中腐烂的众人,
你们垂死的身体不会再有身孕,
哪怕我只唱出乐章的片段,
墓中的僵尸也会探头观看。
——《玛斯纳维》1925-1928联,宋丕方译
他就在你面前,你还要找何人?
哪里还能找到更有遇见的人?
你若是思前想后犹豫不决,
等于你没有灵魂只有躯壳。
只有躯壳受制于上下前后之框,
纯洁灵魂的本质没有定向。
请用真主的纯光打开你的双眼,
不论看什么免得目光短浅。
啊,不要被凡人的悲欢所左右,
灵魂世界哪有什么前后。
今天是雨天,趁黑夜尚未来临,
去到真主的大雨里挨挨淋。
——《玛斯纳维》2006-2011联,宋丕方译
荐诗出处:
《心灵的泪滴》譚卉颖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
《爱的火焰》康有玺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
《在春天走进果园》梁永安译(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
《玛斯纳维》宋丕方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推荐人:王学军
王学军,男,回族,诗人,作家,目前以低压电工为职业,在祖国各地漂泊揽活养家。1982年出生于宁夏中部。11岁辍学回家牧羊至19岁,后多次返回家乡继续牧羊;2015年,伴随回族牧羊群体衰落,结束牧羊生涯。自小酷爱阅读,坚持自学,有一定回族史学与伊斯兰教汉语典籍阅读力。2014年春,始习诗歌、散文写作,作品在《民族文学》《诗选刊》《延河》《中国诗歌》《朔方》《回族文学》《辽河》《松花湖》等30多家期刊发表,入选《中国回族文学作品大系诗歌卷》《中国乡村诗选》《宁夏诗歌选》《温度》等。2015年获新月文学奖,2016年获宁夏吴忠市优秀作家奖。2016年鲁迅文学院第27期民族班学员,2017年加入宁夏作家协会。散文集《遗失的手稿》获中国作协全国少数民族重点作品扶持,2018年由鲁迅文学院组织,作家出版社出版。
在回望故乡的瞬间相逢鲁米
王学军
十年前的那个斋月,正逢秋天,生活的贫瘠让我在迷茫中徘徊,在与一位朋友交流后,忍受着饥渴和酷热,毅然坐上西去的列车,开始了而立之年后背负着孩子和生计的漂泊生涯。那一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激情向我奔来,我暗暗下定决心,从此,对生命与情感的体悟必须与路同行,逐渐抽离的青春必须与祖国的广袤相匹配。
于是,时光匆匆,十年时间,从开始的绿皮火车,到现在的自己驾车,从青海西部茫茫戈壁上的孤城格尔木,到细长的甘肃西部迷人的瓜州,广袤的内蒙古草原明珠锡林浩特,到一眼苍茫的山西大地上古老的朔州,生活不允许停摆,脚步就无法停歇,时间和脚步的堆积,形成了厚重的默然与疲惫。尤其是最近的三年,人生如雾,父母在老去,孩子们在长大,某一天,突然发现默默相守的妻子也满头华发!
这一刻,沉重的迷雾中投进了一丝光亮,沉睡的性灵被惊醒。生活的沉疴下,如线路途的开端,那个曾经的自己,那个最初的故乡,到底被我丢在了哪里?
悠扬的读经声,安静的诱人深思的长夜,很少的食物,不倦的远离名利的、只为求知的阅读,远离喧嚣,静藏在被世界遗忘的乡村清真寺,“人生当是一个远游的旅行者,疲惫中在一棵树下休息一会儿,然后离去,他不认识别人,别人也不认识他。”(先知穆罕默德)
那种理想主义的、深度修为的生活方式从什么时候开始居然被我弃如敝履,而自己居然茫然无知,浑浑噩噩,视为平常!?
整个青春时代,我都是一边忙于生计,一边在书海里遨游。纯粹地、单纯地活着,安心而快乐地生活曾是我的梦想,只是,这苦逼的生活,逼我十多年远离遍读伊斯兰教汉译书籍的快乐,离做一个皓首穷经的闲人的梦想越来越远。
“两种所得是一生的幸福,所学的知识,它可以提升你做人的境界,不管穷富。所养育的孩子,他们能促使你理解生命的真实,不管穷富。”(父亲在我年轻时的忠告。)
在奔波忙碌中,离曾经理想的生活越来越远,这种撕扯令我狼狈不堪。
迷失般的困倦无时无刻包围着我,使我在每一个放下事情的时间段里沉睡难醒。于是,每一次远行归来,我都会窝在书房里半个月,除了偶尔去探望父母,偶尔去看望女儿,除了读书与睡觉,对世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日子在慢慢的疗伤中度过,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妻子和孩子也不愿意打扰我仅有的清闲。岁月瞬息而过,奔波、阅读、迷茫中居然就跨过了不惑之年的门槛。
“人,一旦过了四十岁,他应该知道,自己来自哪里,最终将归向何方。当减轻现世的负担,奔忙他的归途。”(先知穆罕默德)
于是,追寻开始变得紧迫。
让自己虚空,好能像芦笛一样奏出妙韵,
让自己虚空,好能像芦笔一样写出奥秘。
——鲁米《心灵的泪滴》谭卉颖
散漫、没有方向的阅读中,波斯古典神秘主义诗人鲁米的诗歌与我不期而遇。那份对个体本真的哲思式书写为我打开了看待世界和回望自己的那双迷茫的眼睛。
在深陷经典阅读的那些难忘的青春岁月里,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唯一阅读的诗人,是与鲁米同处波斯古典时期的萨迪。因为我对伊斯兰经书汉典的热爱,萨迪的《花园》一度令我深深着迷。在迷人的清真寺传统教育课本中,除了那些深奥、厚重、神秘的文本外,唯一的文学读本就是这本跻身在阿拉伯语经典序列中的、唯一的波斯语读本《花园》,也因如此,《花园》传播最广的汉译本都出自阿訇之手,也因如此,它被翻译为《真境花园》。后来,我也找来萨迪的另一部传世名著《果园》。唯独的喜爱,送走了青春和感性的时代,那是成长旅途中一杯甘甜的水,珍贵又美好。
相对于阅读萨迪时的单纯与感性,在中年的十字路口相逢鲁米,却是阅读给我带来的另一份醇厚的恩典。
我死去,然后,我活过来,
我是一滴泪,然后,我变成一个微笑,
我进入了爱的海洋,
获得了永恒的幸福!
——鲁米《心灵的泪滴》谭卉颖译
那些从父辈的耳提面命中,在后来的阅读与经历中得到加持的恒久价值,在阅读鲁米短诗时如同闪电,瞬间闪亮久久麻木的感触,惊醒认知,激活激情。是啊,之所以疲倦,是因为我们把生活以及生命物化,使那些本该激动人心的生活场景失去了烟火与乐趣,本该快意满满的日子,也被平庸的价值认同所稀释,使生活本该秉持的一切价值变得面目全非。而那些最初的美好愿景也被遗忘,麻木成了主流,道路也已迷失。
碾碎你自己,拆开你自己,
成为静默中爱的瞎子。
待在那里,直到你看见。
盯着那束光,
那是它自己久远的眼睛。
——鲁米《爱的火焰》康有玺译
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于在奔波的间隙里淡出人们的视野,沉入书海。在单调、乏味、主流话语如洪流的世界里,凭借阅读来拓展认知、开拓眼界。植根于异域的自己,如何不被主流价值裹挟?生活是无处不在的烟尘,久久地忙碌后,认知的镜面会被模糊、被污染,使本有的灵感失去光芒。
你的苦难原是信差,
留心听取它们,甘之如饴。
黑暗的长夜已将尽。
你以前曾经年轻,又感到满足,
现在却为了钱,而惶惶终日。
——《在春天走进果园》梁永安译
“认识你自己,你就不会迷失,认识你自己,你才能理解世界万物。”(先知穆罕默德)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物质来衡量一切的时代,在传统价值里成长起来的我们,突然就陷入追逐物质、一切都必须为之让路的迷思里。所以,我们迷失,我们困顿,我们渴望曾经的自己,而眼前的现实却让奔波已久的灵魂找不到回家的归途。于是,生命只剩下喘息,那暗夜里的微弱灯火,失去寂静,也丢失了光芒。
人眼比两迪拉姆还要轻,
而精神之光照亮整个天空。
精神之光没有眼,其光如炬,
眼没有精神之光,啥也不是。
灵魂脱离躯体,可独来独往,
躯体离开了灵魂,一具尸骸。
世间浮华虚荣只属于动物,
人的灵魂精神才值得瞩目。
——鲁米《玛斯纳维》宋丕方译
心,在久久地迷茫后终于安静了下来,疲倦感开始慢慢消失。激情归来的时刻,厚厚的六卷本《玛斯纳维》放在了书桌上。艰涩的文字能体味出翻译的艰难,古老的叙事诗歌相对当下对诗歌语言的要求也显得拖拉,但是,古老哲人的那份透彻却令我着迷。好友李阿訇曾跟我说,他的恩师旁通波斯语,晚年痴迷于对《玛斯纳维》的背诵,老人独处的时候总是在吟唱一种大家都不懂的语言,如泣如诉。青年时期,我也曾因不能阅读《花园》的原文,为没有机缘学习波斯语遗憾不已。谁知,不惑之年,面对《玛斯纳维》的两个汉译本的各说各话又开始困顿,于是,遗憾变成了感叹,变成了缺憾,成了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黑洞。
只是,跨越千年,跨越遥远的大陆,跨越陌生文字的这份心有灵犀已是恩典,关于阅读的收获,还敢有多余的祈求吗?
2025年1月30日于吴忠红寺堡
今 日 荐 书
《山行水上:加里·斯奈德作品集外集》
(美国)加里·斯奈德 著 李晖 译
读蜜文化策划出品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24年12月
《迷宫》
残雪 著
读蜜文化策划出品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2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