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人生
2025年3月17日 天气 晴 星期一 艺术是人生的形而上,这话将艺术提到了宗教的位置。若说什么可以代替信仰,艺术是绝望者们的避风港。但它又与宗教不同,宗教否定现实,即它依靠诋毁人类来提升帮助他们通往来世或彼岸的神秘力量。且这股力量非凡人可以做到。就算风华绝代若亚历山大,若凯撒,若拿破仑。都不过是神的棋子。在东方,自封神榜后,中国人便爱将死后的英雄人物塑造成神的形象,所以中国的宗教力量并没有欧洲来得强烈。凡人皆可成圣贤。与古希腊的悲剧艺术不谋而合,神与人的界限并不分明。事实上,成圣成王是对生活的肯定。一如艺术的创造条件,是人通向奥林帕斯宫殿的唯一道路。我们绝无可能否认自我的同时闯入艺术的梦乡。那种对自我的认知,或说是自信,才是艺术的根本。相信自我的力量,来自最原始的本能的渴望,来自对不满足的躁动,爱而不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一个故事一旦圆满便意味着进入了尾声。事实上谁都知道这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圆满只是暂时的,永久是虚无的梦。艺术家自有摩西,他不再作为一名引路者。在艺术家的世界中,摩西就是手中的笔,喉咙口的旋律,脚尖的舞蹈。摩西是他们自己。只是摩西毕竟是来拯救众生的,艺术家也是拯救者。对世界的虚无的失望引起的后果,叔本华让我们逆来顺受。但这些并不能满足生而为人的你我。没有上帝就无人来拯救自己吗。希腊英雄就算是神也逃不过命运的审判,更不啻弱小的人类。可偏偏还是对生命拥有渴望,可偏偏还有欣赏美的需求。那些美是源源不断的生息,是一个又一个圈,是绵延了几千年的人类历史。浪漫主义者逃回古代寻求帮助,乐观的科学家即便给人类打造出神的体格,却无法还原出神的品格。众神济济,或梦或醉,这是精神胜利法,也看你愿不愿意在清醒中将自己溺死,一如伟大的李白。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