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陈寅恪《柳传》三九八—忐忑(一)、2024-12-26



如同童话,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种幸福,对牧斋、河东君而言,就是饮酒赋诗,游水观花。如同现代人的婚姻恐惧症,往往是在结婚之前发生,河东君在住进我闻室后,忽然感觉到哀怜。对以前生活的哀怨,对今后生活的怀疑,既是怀疑这种幸福的真实性,也有怀疑其长久性。恰如一个小女孩,忽然拿到一个梦寐以求的玩具,即想要,又不敢要,唯恐破坏了这个美梦。这种忐忑不安的心理,陈寅恪先生笺释的极为精妙,实在是一篇好文章啊。
《东山酬和集》第十二——十五首诗歌,实际上是分为两部分的,先生大概以为是同一时间段的作品,以时间来合在一起了。十二、十三首,实际上是牧斋、河东君炫耀自己的幸福生活——饮酒、探春。十四、十五两首,是河东君怀疑生活,而牧斋安慰。在前两首诗,先生不过是泛泛而谈。后两种,显示出先生以诗证史的深厚功底。
《东山酬和集一》牧翁《迎春日偕河东君泛舟东郊作》(寅恪案:迎春日之问题可参前论牧斋《冬至日感述示孙爱》诗节)云:罨画山城画舫开,春人春日探春来。帘前宿晕犹眠柳,镜里新妆欲笑梅。花信早随簪鬓发,岁华徐逐荡舟回。绿尊红烛残年事,传语东风莫漫催。
河东君《次韵》云:珠帘从此不须开,又是兰闺梦景来。画舫欲移先傍柳,游衫才拂已惊梅。东郊金弹形相逐,南陌琼辀度几回。最是新诗如玉琯,春风舞袖一时催。(寅恪案:此首《初学集》未载。)
河东君《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寅恪案:郑氏近世中西史日表:崇祯十三年庚辰正月十三日立春,十二月廿四日又立春。河东君诗题之“春日”乃指自十二月立春至除夕间之节候也。)云: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珍重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牧翁《河东春日诗有梦里愁端之句,怜其作憔悴之语,聊广其意》云:芳颜淑景思漫漫,南国何人更倚阑。已借铅华催曙色,更裁红碧助春盘。早梅半面留残腊,新柳全身耐晓寒。从此风光长九十,莫将花月等闲看。
然后,先生就现存二人之诗集《东山酬和集》与牧斋《初学集 东山集》两书诗歌之存删,进行了比较,以为是河东君好强,把自己诗歌中不是那么精妙的,尽行删去。这在先生看来,是争强好胜,细绎之,还是河东君小家子气了,保留有如何?
先生对比两书,曰:寅恪案:钱柳二人同在一处时,酬和往复,一日之间一人所作往往不止一首。如上录四诗,皆属于迎春日者。但《初学集》未载河东君次韵牧斋此日同游东郊之作,又《东山酬和集一》牧斋《新正日偕河东君过拂水山庄,梅花半开,春条乍放,喜而有作》后附河东君次韵诗,《初学集》亦未载。二人不在一处时,诗简来往,互相酬和,亦有仅载一方之作品者,如《东山酬和集二》牧斋《西溪永兴寺看绿蕚梅有怀》及《二月十二春分日横山晚归作》,《初学集》皆未载河东君和作。
© 本文版权归 豆友kmSQ_dsJi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