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保曼质构仪测试药片刚性
刚性与药片的崩解和溶出特性密切相关,进而影响药物释放。对于普通片剂,合适的刚性可保证药片在胃肠道中以预期速率崩解,使药物逐步释放并被人体吸收。刚性过高,药片崩解过慢,药物不能及时释放,影响疗效;刚性过低,药片过早崩解,药物可能在未到达有效吸收部位前就大量释放,导致药效降低或引发不良反应。对于缓释、控释片剂,刚性更是精准控制药物释放速率的关键因素。这类片剂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来实现药物的缓慢、稳定释放,刚性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药物能否按照预设的时间和速率释放,从而确保药物在体内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发挥持久、稳定的治疗作用。

使用苏州保曼质构仪测试药片刚性,关键在于合理准备样品、精准设置仪器参数以及规范开展测试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1. 样品准备
1. 选取样品:从待检测的药片中随机抽取至少 10 片作为测试样品,以确保测试结果能代表该批次药品的整体质量。
2. 预处理:若药片表面有包衣,需根据研究目的决定是否去除。如需研究包衣对刚性的影响,则保留完整药片;若关注药片内核刚性,可采用合适方法小心去除包衣,且确保去除过程不损伤药片本体。

2. 苏州保曼质构仪参数设置
1. 选择探头:依据药片形状与尺寸,挑选适配探头。对于圆形药片,可选直径略小于药片直径的圆柱形探头;对于异形药片,考虑使用平面探头。例如,对于直径 10mm 的圆形药片,可选用直径 8mm 的圆柱形探头。
2. 测试模式:采用压缩测试模式,此模式能模拟外界压力作用于药片,从而获取刚性相关数据。
3. 设置参数:设定测试前速度,一般为 1 - 2mm/s,使探头平稳靠近药片;测试速度设为 0.5 - 1mm/s,保证压缩过程缓慢且稳定,以准确反映药片刚性;测试后速度设为 2 - 3mm/s,方便探头快速退回。压缩目标可设为药片初始厚度的 20% - 30%,触发力设为 5 - 10g,此触发力能确保探头准确感知与药片接触。

3. 测试过程
1. 固定样品:将药片水平放置在质构仪的测试平台中心位置,确保药片稳定,不会在测试过程中发生位移或晃动。若药片形状不规则,可使用辅助夹具固定,但要注意夹具不能对药片产生额外压力。
2. 启动测试:启动质构仪,探头按照设定参数下降并接触药片,开始压缩。在压缩过程中,质构仪实时记录探头施加的力与位移数据。当达到预设的压缩目标后,探头停止压缩并按设定速度退回。

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 计算刚性:药片刚性通常以应力 - 应变曲线中弹性阶段的斜率来表示。通过质构仪配套软件,导出力与位移数据,将力值除以探头与药片接触面积得到应力值,位移值除以药片初始厚度得到应变值,进而绘制应力 - 应变曲线,计算曲线弹性阶段斜率,该斜率即为药片刚性。
2. 重复测试与统计分析:对每个样品重复测试 3 次,取平均值作为该药片的刚性数据。对所有抽取的样品刚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
3. 结果判断:将测试得到的刚性数据与药品质量标准或研发预期值对比。若刚性值在标准范围内,说明药片刚性符合要求;若超出范围,需进一步分析原因,如是否因原料质量、生产工艺等因素导致刚性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