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心里话:女性如何跳出困境,成为自己的掌局者
又到了密集谈论女性话题的月份,这几年来,我做咨询的案例以女性人群居多。我和她们一起探索个体对职业和人生发展的困惑,瓶颈的突破,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等等。 大学时,我就对女性成长的话题特别感兴趣,人家看《铁娘子》重点是在她的一生,我看这部电影时热血沸腾。 也让我明白了:生活本来就是自由选择——玛格丽特·撒切尔。她选择了做那样的人,最后她成为了那样的人。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虽然现在记不清剧情,但似乎有一颗种子在内心发芽了,不是称为铁娘子,而是成为我自己,选择更有意义的人生。 这里的有意义的人生,我把它们概括为:
- 主动掌握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做自己生活的舵手。
- 清楚内心真正想要的,并愿意付出努力去实现它。
- 无论在工作还是家庭中,都懂得爱自己,享受美好生活,用心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想谈点女性困境。 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这么狼狈:三天没洗头,不修边幅穿着一套睡裙,只为更方便喂奶。镜子里的自己正在拔掉不知何时冒出丝丝白发,整个人精神涣散,毛孔粗大,脸色蜡黄。 每次抱着宝宝的时候,总有一种感觉:这小家伙把我的精气神都吸光了。 不得不感慨岁月催人老。 01那些“拦不住”的岁月里,藏着女性最深的困境 有人说,女性这一生又是拦不住的。 20岁刚毕业时,拦不住父母的期待,一头扎进职场;30岁成家后,拦不住孩子的哭声,转身成为“超人妈妈”;40岁时,拦不住生活的琐碎,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反复摇摆…… 1958年,在美国加州的女子私立大学米尔斯学院(Mills College),142个女学生参与了一项关于“女性创造潜力”的研究,那一年,她们21岁。 这项“米尔斯研究”,后来发展为一项持续追踪女性五十年生活史的漫长研究。研究发现女性普遍在21-26岁和35岁左右经历迷茫期。 年轻时,我们为“被认可”而焦虑;中年时,又为“平衡家庭”而压抑自我。 我曾经一位妈妈(来访者)说:“孩子的作业、丈夫的衬衫、父母的体检单……我的需求,永远排在清单的最后一行。” 精英女性们则更有可能感受到这种压抑和迷茫。野千鹤子在《始于极限》中提到,精英女性的思维方式中隐藏着一个错误的逻辑:认为只有弱者才会被伤害,而自己不是弱者;女人普遍软弱,而自己和其他女人不一样。 她们把自己定义为优等生,好孩子,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一直希望由外界的认可来定义自己。这种想法会导致更加压抑自己的需求按照大众的价值观而活。 “我没法做自己热爱的事,我一定要选择光鲜体面,亮丽的身份标签。”“我是超人,我要兼顾家庭,事业和亲密关系。” 越是压抑就越会强烈爆发。 02跳出框架,掌握主动性在我们所看到的年轻女学员中,她们大多不缺能力,但往往缺乏的是自信。她们常常担心自己的能力是不是匹配,能不能把事情做圆满,能不能令他人满意。 这是因为我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规训”的社会中,“你要乖,要谦虚,不要争抢,要低调”,这些词慢慢刻进DNA,变成“我是好学生”的身份。 NLP逻辑层次模型,将思维拆分为六大层次——用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以及个人和组织的变革过程。

当你把自己当成是“好学生”的时候,它会指导你的行为,你所有呈现出来的都是一个好学生的样子。而这个社会不缺好学生,不需要你太听话。 接下来,你又觉醒了,你发现听话没办法争取到自己想要的身份,地位和物质条件。这时候你的“好学生”身份和你的酷飒行为发生了冲突,你又开始觉得拧巴了。 一个人最强大的力量就是让自己跟身份保持一致。 不要把自己当成好学生,你只需要好好爱自己。 03爱自己,是女性一生的必修课
20岁的你: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
不必为了“30岁前结婚”“35岁前升职”的模板焦虑。
- 试错权:我辅导的学员小雨辞掉不喜欢的会计工作,转行做插画师。她说:“父母说我任性,但我知道,妥协的代价是余生麻木。”
- 探索欲:我关注的一位旅行博主,利用gap year环游世界,她在日记里写:“看过沙漠星空后,我突然不怕‘落后于同龄人’了。”
青春的价值,在于允许自己“走弯路”。
30岁的你:完美是枷锁,真实才是力量
- “60分妈妈”哲学:放弃做辅食摆盘、绘本打卡的“满分执念”。心理学家李松蔚建议:“每天留1小时给自己,哪怕只是发呆。母亲的快乐,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 职场妈妈的“中场休息”:宝宝2-3个月的时候,我几乎留着全天的时间陪伴她。而现在慢慢调整,整个上午都是我的个人时间:“那是我和自己的约会,雷打不动。”
50岁+的你:年龄是勋章,不是倒计时
- 重启梦想的N种方式:一人一车看世界的苏敏阿姨,50岁考驾照买车自驾游。开启梦想的时间永远都不晚,在于你想不想,敢不敢。
- “自私”的勇气:我妈关注的一位阿姨做自媒体,粉丝有大几十万。她就聊聊日常自己的生活和感想。处处透露着人生智慧。偶尔跑去深圳帮小孩带娃,大部分时间自己一个人享受生活,去跳舞,去和姐妹淘度假。
正如那句温柔的提醒:“你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谁的妻子、母亲或女儿。” 写在最后:活出自我,不是为了被他人定义,而是为了提醒自己:“这一生,我才是自己生命里最珍贵的存在。”
3个行动,从今天开始练习“爱自己”
1️⃣ 每天30分钟“神圣时间”:读一首诗、泡一杯花茶、听一期播客……这些微小的愉悦,能抵御生活的千疮百孔。 2️⃣ 建立“能量守护清单”:写下让你疲惫的人与事,学会温柔而坚定地说:“抱歉,我的时间很宝贵。” 3️⃣ 给未来自己写一封信:52岁的你,会如何看待今天的挣扎?或许她会说:“谢谢你当年没放弃爱自己。” 亲爱的,年龄或许拦不住时光,但你可以拦住那个“总是忘记爱自己”的习惯。 愿你我都能活成自己的光,不慌不忙,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