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推荐非新书书单(社科类)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知名思想史学者葛兆光先生最重要的三卷本代表作,也是个人时隔十四年之后的又一次重读,主要感悟有三——一是政治史意义上的“盛世”与思想史意义上的多元并存、精彩纷呈之间的难以并存与内在张力;二是中国思想主体的孕育与变异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的内外文明的碰撞与交流互鉴作用;三是作者所言的“一般意义上的思想史”跟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史观与西方新史学语境下的社会史观之间的异同。常读常新的当代学术经典,开卷自然有益。

耿云志《胡适年谱》(福建教育出版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最早从事胡适研究、同时也是大陆胡适研究最重要的学者之一耿云志先生作的胡适年谱距离198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大陆初版二十多年之后、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推出的第二个版本,名为修订再版,实际上增补和修改的内容很少,大致保留了初版时的内容原貌。在海内外已经出现多个版本的胡适年谱长编的今天,再来看这部胡适年谱,可能失之相对简略,也可能存在不少细节性错误和特定年代的主观评判色彩,然而至少仍然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参考价值——一是将胡适的政治言行、学术动向与家庭情感私生活交织在一起对照编排,从知行合一与内外张力的角度,呈现这位秉承自由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学术翘楚相对完整的生命状态;二是作者作为共产党员,能相对超越政治偏见与时代氛围限制,在辩证法的思想牵引下,采取让一手史料自己说话的方式,为曾经长时间在大陆被遮蔽、误读与丑化的胡适正名,之于大陆如今的胡适研究,有开山之重要贡献;三是作者在这部年谱中之于材料的选与隐、材料来源的突破与盲点、以及那些主观评判的超越与局限,本身也已经成为胡适研究史和当代中国学术史的重要材料文本,比之当下,可以明鉴我们的胡适研究和人文历史研究,在技术上和空间上,有何等之进退与得失。

张慧瑜《以电影为媒介》(团结出版社):供职于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张慧瑜老师以当代中国电影背后的政治、文化、情感与共同体认同研究为主题的一部优质论著。在戴锦华老师的学生当中,如果说刘岩是区域文化研究的代表,滕威是以拉美为中心的南方国家文化研究的代表的话,那么张慧瑜就是电影文化研究当仁不让的代表。在本书当中,作者承继其老师戴锦华的衣钵,将当代中国电影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的直接承载性文本,以认同研究为中心,展开基于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的丰富而深入的解读分析。跟戴老师的研究相比,作者的电影解读,既承继了老师点面结合、理论素养丰厚与学科知识征引多元的特点,在电影文本的细读深度、理论积淀融汇于流畅的批评式笔法、以及广泛参考包括网络影评与网络社区舆论在内的多元文献等方面,又有着自己“青出于蓝”的主体性与鲜明特色。非常值得推荐。

许小青《诚朴雄伟 泱泱大风》(山东教育出版社):知名历史学者章开沅先生领衔主编的“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中的作品之一。尽管传主的身份界定是“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但全书实际上只是把罗就任中央大学校长期间的履历、作为内容重心进行讲述,而同时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地涵盖了罗家伦的完整生平与功业贡献。在两所民国时期的中国顶级高校——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就任校长期间的履历与贡献,构成全书着墨最多的内容。本书基于大量一手史料文献,相对客观、全面而形象地呈现罗家伦在高等教育家、学者、诗人、国民党党人等各个身份标签下的多元面向,既清晰交待其人格闪光点与功业、贡献,也如实呈现其过于浪漫、好大喜功、崇拜权力等性格的另一面。正基于此,本书其实不只是一部罗家伦就任中央大学校长期间的阶段性研究作品,也堪称一部品质良好的罗家伦传记,值得推荐。
(本书单所收书目,全部来自蓑翁在一、二月份读过、出版时间距今在三个月以上、并且个人评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思想历史社科类书籍,点评为蓑翁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书友们参考。)
江海一蓑翁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年3月音乐分享 (1人喜欢)
- 2025年3月电影分享 (1人喜欢)
- 2025年3月推荐非新书书单 (1人喜欢)
- 2025年3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2人喜欢)
- 2025年3月推荐新书书单(人文类)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