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模考第一题第一问 助老改造痛点堵点如何解决
试卷下载地址: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星华2025第二届模考大赛试卷及评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K2cLkYqIGI5DfRxrvRfww?pwd=7788 提取码: 7788
第一题 材料1:
2024年10月10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习 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 向全国的老年人致以诚挚问候。
习近平强调,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 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 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政策举措,营造良 好社会环境,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
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 康委、银保监会、扶贫办、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 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引导有实际需要的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 让老人生活更便利。 (银铃的一些背景)
材料2:N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东南沿海,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 港城市。截至今年,全市下辖5个区、2个县,总面积3582平方千米,常 住人口454.2万人。据统计,N市65周岁及以上人口约73.58万,占N市 总人口的16.2%,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为20.79万人。N市已进入超 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持续提高,尤其高龄化特征突出。
为落实《指导意见》,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与舒适性, 2024 年N市民政局在全市部分街道试点开展了面向老年人家庭的居室环境 以及社区公共区域的适老化改造,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作为下属单位协助民政局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截至今年11月初,适老化改造试点的工作取 得初步成效,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面临重重困难。
在适老化改造工作开展的前期,工作人员收集到的数据显示试点街道 中老年人对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参与热情并不高,仅有不足一半的受访老年 人愿意参与适老化改造的意见征集。很多老人一辈子生活节俭,较少为自 己考虑。所以当老年人被问到“是否需要居家适老化改造”时,很多都是 拒绝的。适老宜居环境对老年人来说本该是刚性需求,结果在大部分家庭 的老人观念中却成了“奢侈品”。工作人员分析后,发现实施改造的资金和 改造期间的临时安置问题是受访老人的最大顾虑,如果改动太大势必对生 活造成较大影响,大部分老年人也缺少在施工期间的临时安置去处。
在居室环境改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有居民向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的 担忧,“这个改造的过程有没有专人进行监督呀?我觉得应该有专业人员来 做适老化改造的验收等方面的工作。比如房子盖完了,有专门的单位负责 工程验收,适老化改造也应该这样,不然扶手安装完成过一两年就坏了, 责任谁负,维保工作谁来做,维护费用谁出呢?还有那些适老产品质量能 不能保证呀,假如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导致老人出了事情怎么办呀?” (担心质量问题,担心后续维保问题)
适老化改造不能只考虑居民的室内改造,小区内也要同步进行适老化 改造,如加装电梯轮椅通道、加设休息座椅等。这样才能让老人更安全地 出入家门。但对于小区内公共区域的适老化改造并不容易,因为它在一定 程度上会降低小区整体环境的美观性,还会给没有老人的家庭带来一定程 度的影响。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例,住在一、二层或者家里没有老人的 住户,往往不会同意改造,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爬楼的困难,许多人觉得加装电梯会占用更多的公共空间,有的怕挡光、怕电梯噪声,还有人 觉得安装电梯影响视线。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诸如电梯改造等工程需征 得单元楼甚至社区院落全体居民的同意,这让试点街道的很多小区的公共 区域改造陷入“公地悲剧”的尴尬。 (需求无法统一)
在单元楼内的所有居民都同意改造后,随着施工工程的开展,也仍然 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在公共空间的改造工程上,居民存在 分歧。例如,W小区5栋就是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因为这里的楼门口台阶比 较高,对坡道放在哪一边居民意见不一。在意见征集中许多社区代表发表 了自己的意见:
社区代表A:楼道内安全了扶手,但是在楼门口下坡的扶手没有安。 社区代表B:这个楼道很窄,你再安装扶手不就更窄了?现在买东西都 是大件的,真的搬不上来。
社区代表C:扶手里面有没有加钢?因为我们看不见里边,如果说出现 什么问题,我们有没有一些相关保障制度?
对于居民提出的各种意见,工作人员也感到很为难。
为了进一步了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适老化改造工作进行了3 个月后,工作人员对试点街道的居民进行了满意度调查。 大部分居民都对试点工作表示认同,认为改造项目的确改善了老年人 群体的居住环境,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舒心。但是也有部分居民觉得改 造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好,例如其他小区适老化改造项目中为居民提供了一 些助老服务项目如便民理发店、老年餐桌、便民商店、助洁服务等等,但 是自己所在小区的服务项目不够齐全,希望提供的服务能够更丰富一些,满足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有居民提出,我家在这栋住了近20年,这老楼 里刚刚安装了新扶手,对楼里上岁数老人们可是帮了大忙,美中不足就是, 小区再建点健身器材什么的就好了。有人则抱怨,改造的补贴申请起来过 于麻烦。
材料3:11月6日,“时间银行”研讨会在N市迎宾馆举行。研讨会以 “时间银行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为主题,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时间 银行”主办机构代表在会议上作了发言,介绍了当地“时间银行”建设经 历,并就“时间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作出分析,为探索如何通过 合理利用“时间银行”平台助力养老事业提出了见解。以下是会议上的部 分代表的发言:
上海市某社区负责人:互助养老应该称为互助型社会养老服务,核心 是为有组织地发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以老年人为主的各类人力资源的闲 置时间、闲置人力资源低成本地相互帮助、提供服务。“时间银行”就是一 种互助养老新模式。“时间银行”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现实需要, 也是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和养老服务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时间银 行”借鉴商业银行的储蓄模式和管理方式,鼓励低龄老人和其他志愿者为 社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公益时间被存入“银行”,未来为自己或者亲 人兑换相同时长的养老服务或者礼品。
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新:这种模式虽好,但并不是谁都可 以做志愿者。“时间银行”志愿者的选取一定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使老人享 受到养老服务的同时避免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志愿者在注册的时候,民 政局会把相关的数据与公安等部门的数据实时比对,比对志愿者的信用情况、违法犯罪记录等,以确保老人安全。另外,身体健康、家庭负担小、 时间充裕、有奉献精神也是志愿者招募的主要标准。对志愿者开展相应的 培训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时间银行的服务对象方面,我们的服务对象 是分阶段逐渐增多的。一开始在试点区域试行,服务对象主要是区域内的 有本地户籍的重点空巢独居老人。重点空巢独居老人是80周岁以上空巢独 居老年人,或60—79周岁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的空巢独居老年人。因为 重点空巢独居老人既无能力自我存储服务时间,又是养老服务的重点人群, 我市就利用基金为重点空巢独居老人发放时间。以前主要是由政府购买服 务的方式来为这些空巢独居老年人提供服务,现在“时间银行”的模式能 够以较低成本提供必要的服务。除了这些老人以外,那些提供过志愿服务, 在时间银行储存养老服务时间的老人同样可以以他们的时间积分兑换想要 的服务。在全市推广“时间银行”之后,我们的服务群体拓展为具有本市 户籍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上海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刘奇:招募时,时间银行服务点还会将 志愿者的服务技能进行登记,方便后续针对性地安排工作。比如某个志愿 者的技能是象棋,后续就经常安排他陪一些老人下象棋。我们还有理发、 水电维修、纠纷调解等专门的岗位。这些志愿者提供的主要是非专业服务 项目,都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件所明确的 “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五助服务项目当中的内容。我们后续 还会视情况对服务项目进行进一步拓展。“时间”储蓄进去了,设计合理的 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在我市,志愿者兑换时间积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 是按照相应的分值每半年兑换一次礼品;另外一种是把“时间”储蓄下来,等自己需要或者家人需要的时候,兑换相应分值的志愿者服务。
北京市某社区负责人:其实许多志愿者做服务的时候也不会很在乎积 分。“时间银行”最终兑换的一定不是简单的服务或者礼品,而是一种幸福 感,一种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温暖和感动。自从社区开了“时间银行”, 大家的心越来越近了,隔阂越来越少了。这些志愿者储蓄的除了快乐,还 有团结与温暖。
假如你是N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综合科的工作人员,请完成以下任务: 问题1:为做好适老化改造工作,提升老年人群幸福指数,针对N市适 老化改造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提出解决措施。(20分) 要求:问题定位准确,措施具体、可行,不超过400字。
问题2:N市民政局正牵头制定“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实施办法,养老 服务指导中心委派你协助办法制定工作。办法由“一、时间银行的基本原 则”“二、服务对象与内容”“三、志愿者管理”“四、存取管理”“五、筹 资管理”“六、监督管理”等六部分组成,请你拟写前三部分内容。(25分)
要求:全面准确,办法具体、可行,分条作答;不超过500字。
回答:
改造过程中的困难与不足:
1.改造热情不高,对改造资金和临时安置有顾虑。
2.担心质量问题,担心后续维保问题。
3.各家各户的需求无法统一。
4.缺乏制度保障。
5.服务项目不够齐全。
6.改造补贴申请手续麻烦。
解决方案:
1.申请专项资金用于改造,引入社会资本保障改造所需,与附近酒店签订协议,就近安置,把搬家成本降到最低。
2.联合社区成立服务专班,设置电话网络专线,畅通反馈渠道,保障后期服务。
3.前期充分调研群众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
4.完善制度保障,建立问责追责机制。
5.根据老人需求增加助老服务。或者提供上门服务电话。
6.简化申请补贴手续。
第一题 材料1:
2024年10月10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习 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 向全国的老年人致以诚挚问候。
习近平强调,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 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 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政策举措,营造良 好社会环境,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
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 康委、银保监会、扶贫办、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 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引导有实际需要的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 让老人生活更便利。 (银铃的一些背景)
材料2:N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东南沿海,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 港城市。截至今年,全市下辖5个区、2个县,总面积3582平方千米,常 住人口454.2万人。据统计,N市65周岁及以上人口约73.58万,占N市 总人口的16.2%,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为20.79万人。N市已进入超 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持续提高,尤其高龄化特征突出。
为落实《指导意见》,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与舒适性, 2024 年N市民政局在全市部分街道试点开展了面向老年人家庭的居室环境 以及社区公共区域的适老化改造,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作为下属单位协助民政局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截至今年11月初,适老化改造试点的工作取 得初步成效,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面临重重困难。
在适老化改造工作开展的前期,工作人员收集到的数据显示试点街道 中老年人对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参与热情并不高,仅有不足一半的受访老年 人愿意参与适老化改造的意见征集。很多老人一辈子生活节俭,较少为自 己考虑。所以当老年人被问到“是否需要居家适老化改造”时,很多都是 拒绝的。适老宜居环境对老年人来说本该是刚性需求,结果在大部分家庭 的老人观念中却成了“奢侈品”。工作人员分析后,发现实施改造的资金和 改造期间的临时安置问题是受访老人的最大顾虑,如果改动太大势必对生 活造成较大影响,大部分老年人也缺少在施工期间的临时安置去处。
在居室环境改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有居民向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的 担忧,“这个改造的过程有没有专人进行监督呀?我觉得应该有专业人员来 做适老化改造的验收等方面的工作。比如房子盖完了,有专门的单位负责 工程验收,适老化改造也应该这样,不然扶手安装完成过一两年就坏了, 责任谁负,维保工作谁来做,维护费用谁出呢?还有那些适老产品质量能 不能保证呀,假如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导致老人出了事情怎么办呀?” (担心质量问题,担心后续维保问题)
适老化改造不能只考虑居民的室内改造,小区内也要同步进行适老化 改造,如加装电梯轮椅通道、加设休息座椅等。这样才能让老人更安全地 出入家门。但对于小区内公共区域的适老化改造并不容易,因为它在一定 程度上会降低小区整体环境的美观性,还会给没有老人的家庭带来一定程 度的影响。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例,住在一、二层或者家里没有老人的 住户,往往不会同意改造,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爬楼的困难,许多人觉得加装电梯会占用更多的公共空间,有的怕挡光、怕电梯噪声,还有人 觉得安装电梯影响视线。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诸如电梯改造等工程需征 得单元楼甚至社区院落全体居民的同意,这让试点街道的很多小区的公共 区域改造陷入“公地悲剧”的尴尬。 (需求无法统一)
在单元楼内的所有居民都同意改造后,随着施工工程的开展,也仍然 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在公共空间的改造工程上,居民存在 分歧。例如,W小区5栋就是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因为这里的楼门口台阶比 较高,对坡道放在哪一边居民意见不一。在意见征集中许多社区代表发表 了自己的意见:
社区代表A:楼道内安全了扶手,但是在楼门口下坡的扶手没有安。 社区代表B:这个楼道很窄,你再安装扶手不就更窄了?现在买东西都 是大件的,真的搬不上来。
社区代表C:扶手里面有没有加钢?因为我们看不见里边,如果说出现 什么问题,我们有没有一些相关保障制度?
对于居民提出的各种意见,工作人员也感到很为难。
为了进一步了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适老化改造工作进行了3 个月后,工作人员对试点街道的居民进行了满意度调查。 大部分居民都对试点工作表示认同,认为改造项目的确改善了老年人 群体的居住环境,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舒心。但是也有部分居民觉得改 造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好,例如其他小区适老化改造项目中为居民提供了一 些助老服务项目如便民理发店、老年餐桌、便民商店、助洁服务等等,但 是自己所在小区的服务项目不够齐全,希望提供的服务能够更丰富一些,满足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有居民提出,我家在这栋住了近20年,这老楼 里刚刚安装了新扶手,对楼里上岁数老人们可是帮了大忙,美中不足就是, 小区再建点健身器材什么的就好了。有人则抱怨,改造的补贴申请起来过 于麻烦。
材料3:11月6日,“时间银行”研讨会在N市迎宾馆举行。研讨会以 “时间银行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为主题,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时间 银行”主办机构代表在会议上作了发言,介绍了当地“时间银行”建设经 历,并就“时间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作出分析,为探索如何通过 合理利用“时间银行”平台助力养老事业提出了见解。以下是会议上的部 分代表的发言:
上海市某社区负责人:互助养老应该称为互助型社会养老服务,核心 是为有组织地发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以老年人为主的各类人力资源的闲 置时间、闲置人力资源低成本地相互帮助、提供服务。“时间银行”就是一 种互助养老新模式。“时间银行”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现实需要, 也是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和养老服务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时间银 行”借鉴商业银行的储蓄模式和管理方式,鼓励低龄老人和其他志愿者为 社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公益时间被存入“银行”,未来为自己或者亲 人兑换相同时长的养老服务或者礼品。
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新:这种模式虽好,但并不是谁都可 以做志愿者。“时间银行”志愿者的选取一定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使老人享 受到养老服务的同时避免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志愿者在注册的时候,民 政局会把相关的数据与公安等部门的数据实时比对,比对志愿者的信用情况、违法犯罪记录等,以确保老人安全。另外,身体健康、家庭负担小、 时间充裕、有奉献精神也是志愿者招募的主要标准。对志愿者开展相应的 培训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时间银行的服务对象方面,我们的服务对象 是分阶段逐渐增多的。一开始在试点区域试行,服务对象主要是区域内的 有本地户籍的重点空巢独居老人。重点空巢独居老人是80周岁以上空巢独 居老年人,或60—79周岁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的空巢独居老年人。因为 重点空巢独居老人既无能力自我存储服务时间,又是养老服务的重点人群, 我市就利用基金为重点空巢独居老人发放时间。以前主要是由政府购买服 务的方式来为这些空巢独居老年人提供服务,现在“时间银行”的模式能 够以较低成本提供必要的服务。除了这些老人以外,那些提供过志愿服务, 在时间银行储存养老服务时间的老人同样可以以他们的时间积分兑换想要 的服务。在全市推广“时间银行”之后,我们的服务群体拓展为具有本市 户籍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上海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刘奇:招募时,时间银行服务点还会将 志愿者的服务技能进行登记,方便后续针对性地安排工作。比如某个志愿 者的技能是象棋,后续就经常安排他陪一些老人下象棋。我们还有理发、 水电维修、纠纷调解等专门的岗位。这些志愿者提供的主要是非专业服务 项目,都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件所明确的 “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五助服务项目当中的内容。我们后续 还会视情况对服务项目进行进一步拓展。“时间”储蓄进去了,设计合理的 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在我市,志愿者兑换时间积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 是按照相应的分值每半年兑换一次礼品;另外一种是把“时间”储蓄下来,等自己需要或者家人需要的时候,兑换相应分值的志愿者服务。
北京市某社区负责人:其实许多志愿者做服务的时候也不会很在乎积 分。“时间银行”最终兑换的一定不是简单的服务或者礼品,而是一种幸福 感,一种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温暖和感动。自从社区开了“时间银行”, 大家的心越来越近了,隔阂越来越少了。这些志愿者储蓄的除了快乐,还 有团结与温暖。
假如你是N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综合科的工作人员,请完成以下任务: 问题1:为做好适老化改造工作,提升老年人群幸福指数,针对N市适 老化改造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提出解决措施。(20分) 要求:问题定位准确,措施具体、可行,不超过400字。
要求:全面准确,办法具体、可行,分条作答;不超过500字。
回答:
改造过程中的困难与不足:
1.改造热情不高,对改造资金和临时安置有顾虑。
2.担心质量问题,担心后续维保问题。
3.各家各户的需求无法统一。
4.缺乏制度保障。
5.服务项目不够齐全。
6.改造补贴申请手续麻烦。
解决方案:
1.申请专项资金用于改造,引入社会资本保障改造所需,与附近酒店签订协议,就近安置,把搬家成本降到最低。
2.联合社区成立服务专班,设置电话网络专线,畅通反馈渠道,保障后期服务。
3.前期充分调研群众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
4.完善制度保障,建立问责追责机制。
5.根据老人需求增加助老服务。或者提供上门服务电话。
6.简化申请补贴手续。
AI
问题 1:
针对老人参与热情不高:加强宣传,通过社区讲座、上门讲解等方式,宣传适老化改造的意义和价值,展示改造后的效果案例。同时,设立补贴制度,如根据家庭经济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补贴,减轻老人经济负担;协调社区、养老院等提供临时安置场所,解决施工期间安置问题。
针对改造监督与产品质量担忧:建立专业监督团队,由民政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等组成,负责改造工程的全程监督与验收。与提供适老产品的企业签订质量保障协议,明确产品质保期、维保责任及费用承担方,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保障老人权益。
针对小区公共区域改造受阻:依据民法典,充分做好居民沟通工作,对于反对改造的居民,了解诉求,合理补偿,如对受影响住户给予一定物业费减免、社区服务优先享受权等。同时,优化改造方案,如采用更节省空间、低噪音的电梯,调整公共设施布局,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针对居民意见分歧:建立意见收集与协商机制,通过社区代表会议、线上问卷等方式广泛收集意见。对于争议较大的问题,邀请专业人士评估,如根据楼道实际情况确定扶手安装位置,公开扶手材质与保障制度,化解居民担忧。
针对服务项目不齐全与补贴申请麻烦:结合居民需求,引入更多助老服务项目,如与周边商家合作设立老年餐桌、便民商店等。简化补贴申请流程,线上线下双渠道申请,社区协助老人准备材料,一次性告知所需信息,加快审核速度。
针对适老化改造存在的资金匮乏,补贴申领繁琐;意愿不强,意见分歧较大; 制度约束较强;便民服务和基础设施不优等问题,(如果考生应对问题进行简要 概述。如果考生完全未提及问题,则扣2分。)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调研评估,选取改造意愿强、意见分歧少、基础设 施相对完善的小区开展试点,减少改造阻力。二是畅通沟通渠道。依托街道社区, 通过居民大会、座谈协商、入户走访等方式,听取居民意见,平衡各方利益,并 及时反馈意见办理结果。三是做好宣传引导,对改造后生活居住的便利性、舒适 性及房屋市场价值进行宣传,激发居民改造的主动性。四是加强资金保障。通过 财政拨付、资本投入、商业收益等方式,减轻居民临时安置、改造均摊的负担。 五是做好过渡衔接。通过采用错时错峰施工、微小适度改造等方式,实行周期分 批安置,打消群众的后顾之忧。六是完善项目管理。应用绿色、智能灯新兴技术, 降低噪音粉尘污染。同时,细化工程耗材质量、施工进度、维护维保方案的内容, 邀请街道社区、居民代表全程监督。(一共6条要点,每条要点3分,考生所提 对策必须具有针对性,即能够将材料中问题全覆盖。考生所提对策还必须具有可 行性,即内容必须有细节、具体化,不能简单反话正说。考生所提对策只要言之 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即可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