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eepseek拆《盐铁论》| 破解老板挂嘴边的“没就好就是你们没努力!做错了就是你们没动脑”背后的逻辑
2025-03-03 思维观察员 第627篇 【观察思维 | 记录思考】

当KPI扭曲人性时,看老祖宗们是怎么做到平衡的。
今天要拆解的这段文字摘自《盐铁论》的<授时>篇,它像一柄双刃剑,既剖开管理的理想境界,又刺破推诿责任的遮羞布。 从周公的太平治世到孟子的死亡质问,揭示了一个永恒真理:真正的管理不是控制变量、追究责任,而是构建良性生态。
这里借助Deepseek(下文用Ds替代)从「翻译-逻辑框架-现实映射」三层结构,来拆解它的逻辑链,看它如何实现组织与个体的共生共荣。
// 原文1:古者,政得则阴阳调、星辰理、风雨时。
Ds译:古代国家治理得当,就能气候正常、星象有序、风雨适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古人的观念里,自然现象是国家治理的一面镜子,你治理的好,则风调雨顺;否则灾难重重。
治理是否得当影响着系统的稳定性。这里用到了一个类比推理:
本体:国家治理(人为系统-可控) 喻体:自然规律(客观系统) ------------ 治理得当→系统平衡。
反之,瞎治理必然出现问题。
某生鲜电商不顾自身情况,盲目参与补贴大战,导致破产。
// 原文2:故行修于内,声闻于外;为之于下,福应于天。
Ds译:修养到位,就会有好名声;基层工作扎实,老天就会降福报。
不要想那么多,把自己整好,把手头工作做踏实,最要紧。
这里包含了一个“朴素”的假言三段论:
大前提:若企业治理得当,会有好名声好回报。 小前提:(只要)以得当的方式治理企业。 ------------ 结论:必然得到好名声,取得好结果。
有的企业疯狂营销,但售后跟不上,用户反应的质量问题一直搁置着;而另一家企业不断地打磨产品,赢得了口碑,产品一发布就卖爆。
// 原文3:周公在上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必以夜,无丘陵高下皆孰。
Ds译:周公辅政时,天下太平,没有灾害饥荒。那时细雨润物不伤土,和风轻拂不折树枝,每十天夜间下一场雨,无论山地平原都丰收。
这是对“治理得当”的例证,它省略了具体的归纳论证:
前提1:周公分土地-资源分配得当。 前提2:周公限特权-权力规范得当。 前提3:周公重农耕-支持引导得当。 ------------ 结论:这些政策带来了太平盛世。
像某化妆品集团取消经销商层级,保证了终端价格的稳定,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为企业赚足了钱。
// 原文4:今不省其所以然,而曰阴阳之运也,非所闻也。
Ds译:现在不反思政策根源,却归咎于天命规律,实属荒谬。
一句很强硬的反杀,反驳对方的“归因谬误”:
错:经济危机(果)→ 天命无常(借口) ------------ 正:经济危机(果)← 政策失误(真因)
房企暴雷后辩解是因为“行业周期使然”就是借口,这忽视了高杠杆扩张的根本错误。
// 原文5:孟子曰:“野有死殍,不知收也。狗豕食人食,不知敛也。为民父母见饥而死,则曰:‘非我,岁也。’何异乎以刃杀之。则曰:‘非我,兵也。’”
Ds译:孟子说:“人饿死了一片却不开仓救,猪狗吃人食却不调控。看到百姓饿死却说‘不怪我,是年景不好’,这和用刀杀人却怪罪凶器有何区别?”
转嫁责任并不会对问题的处理有帮助。这里用到了归谬法:
假设A成立:凶器是杀人的主因。 推导荒谬结论:凶手无需担责。 ------------ 反证:A不成立→企业老板必须担责。
项目经理将失败归咎“公司流程”,就是在回避自身决策失误,逃避责任。
// 原文6:方今之务,在除饥寒之患,罢盐铁、退权利、分土地、趣本业、养桑麻,尽地力也。
Ds译:当前要务是解决温饱,取消盐铁专营、限制特权、分配土地、重农抑商、发展纺织,充分开发土地潜力。
复杂问题需组合策略,这里用到了一个政策矩阵:
经济:罢盐铁-去除垄断。 政治:退权利-避免腐败。 产业:趣本业-调整结构。 技术:尽地力-提升效率。 ------------ 系统解决方案。
类似于当年“改革开放”四步曲:包产到户+开放市场+科技兴农+简政放权。
// 原文7:寡功节用,则民自富。如是,则水旱不能忧,凶年不能累也。
Ds译:减少工程节省开支,百姓自然富裕。如果能这样,即使是遇上水旱灾害也不会忧愁,荒年也不会受苦啊。
这里是一个连续性假言推理:
若压缩大型基建,就能释放财政给民生。 若民生得到支持,百姓兜里就会有钱。 若百姓兜里有钱,即便水旱荒年也有的吃。 若水旱荒年有的吃,百姓就不会忧愁叫苦。 ------------ 若压缩大型基建,百姓就不会忧愁叫苦。
这个观点可能适合那时的生产力,但如今的社会则需要综合考虑,毕竟大型基建也是在服务大众。
但企业提供宽松、包容的管理环境,让团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施展拳脚,必然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
------------
当我们在财报压力、员工怨气、责任推诿中焦头烂额时,这些镌刻在竹简上的管理智慧突然发出轰鸣:最高明的领导力,是让整个系统成为你的代言人。
为此我们可以尝试着建立三重防线:
- | 生态层 建立"组织气候监测系统",实时追踪员工幸福指数、资源匹配度等情况。
- | 责任层 推行类似的"CEO与保洁员交叉担责制",每月随机互换责任事故追溯权。
- | 抗险层 设置"危机自动熔断机制",当关键指标连续3月下滑则触发系统重构,重新订立规则。
责任是永不生锈的罗盘,系统是乘风破浪的帆船。当我们学会:
- 用生态思维替代指标崇拜;
- 用绝对担责取代巧妙甩锅;
- 用系统韧性化解个体焦虑。
就会明白:真正伟大的管理者,从不需要祈祷风调雨顺——因为他们早已把自己修炼成了气候本身。
------------
站在未央宫遗址眺望CBD的玻璃幕墙,我们会心一笑:
- 那些曾刻在竹简上的治国策,如今正以OKR的形式写进钉钉日志;
- 孟子怒斥的“非我 岁也”,仍在微信群里以“大环境不好”的借口复活;
- 而周公追求的“风雨以时”,已化作上市公司财报上的“风险可控”标识。
这种跨越时空的思维共振揭示了一个真相:
人类从未超越逻辑推理的本质框架,只是换了表达工具。
这提醒我们职场人:当我们讨论“古人智慧”时,本质上是在寻找那把打开混沌的思维密钥。
它不随时间锈蚀,不因技术迭代失效,只要人类仍需在不确定性中决策,这套“观察-归因-解构-重组”的逻辑算法,就永远是最硬的职场通货。
-----------
关于逻辑思维的提升,我创建了一个“知识星球”(199元加入),在陆续地分享一套基础的“形式逻辑”知识,总共21节,每周更新一节(已更新十九节),每小节内容6000字左右,都是训练逻辑思维的干货。
21节内容的分布是这样的——

素材资料已准备就绪(下面是部分内容的展示)——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我,只要花点时间,一定能从质的层面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