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未解答的问题,我慢慢答
🔔 以下是一篇关于《诡才之道》的电影观后感,有关键情节透露。
《诡才之道》构建了一个荒诞又真实的鬼界社会:鬼魂需要争夺「都市传说」排名,完成字面意义上的「吓人」的 KPI 才能收割人间香火。
这里没有孟婆汤和阎王殿,只有鬼委会的绩效考核、阴间电视台的造星运动、大大小小的鬼拼命的身影,以及,游魂们无目的游荡。
主角菜鸟鬼「同学」,可以说是当代青年的鬼魂镜像。
「同学」第一次死亡是肉身消亡——她因为地震中的意外而死。而,「同学」更深的死亡发生在生前——永远达不到父母的期待,不如姐姐优秀,各种层面上都得不到认可。
做鬼后的「同学」继续在失败里沉浮:不够惨烈的死,导致怨念太浅,死后连标配的「我恨啊」都喊得绵软无力。因为这一点,在电视上被公然嘲笑,反而笑着附和。甚至,她在鬼界还延续了自己在阳间的「鲁蛇」风范,动不动就撂挑子。
但这个连跳楼都跳不好的女孩,后来在团队协作中找到了存在价值。毕竟,要一起合作打工吓到人,鬼才能不真正地消失。
鬼打工,也是这部电影最好看的部分!
「鬼来电」被拆解成团队协作的成果,需要灯光老师不断按开关、声效老师制造效果; 男鬼吐槽自己根本吓不到人,说吓人是「女鬼霸权」「女鬼自助餐」; 都市的不老传说「红衣女孩」屡屡获奖,却只能发出嘶嘶声。
在现实中的一个个恐怖元素,在黑色幽默中完成了「优雅」转身。
最后,电影给出了温暖结局:接受平凡的自我,拒绝模板化人生。你不仅不需要超级优秀才会被爱。而且,你根本不必拍脑袋抄写一堆模版化的人生清单。
诚然,意识到「我是我人生的第一顺位」确实不容易。但,这像是又一次喊起了宜人的口号而已。
真正刺痛「同学」的问题依然悬在空中:被看见是否必要?如何安放不甘平庸的心?凯萨琳与洁西卡的天后之争、鬼委会的冰冷规则,这些支线本可以成为叩问系统的利刃,最终却沦为推进剧情的工具。
也许,没有回答的问题,是留给所有像女主角一样后知后觉的人在生活中去寻找答案的吧。
你可能会在吃东西的时候,问自己「我想吃这个吗」,而不是强迫自己吃完; 你可能会在工作的时候,问自己「现在做这件事你开心吗」,而不是责怪自己总是做得不够好; 你可能会在做旅行计划的时候,问自己「我想去这里吗」,而不是小心翼翼地把同行者的偏好,摆在最高优先级; ……
——这些微小的自我确认,就是普通人的「诡才之道」。
就像电影里那群野鬼最终在温泉旅馆角落找到了容身之处,我们也在生活的缝隙里,学会了给自己颁发「存在奖章」。

-
my mo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3-03 1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