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红楼梦
查看话题 >关于“莫怨东风当自嗟”
林黛玉的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有多首诗词同有此句。
一是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写王昭君的;自从首次出现在欧阳修的的词作之后,就多次出现在后人的作品里,即“熟句”。
二是《【商调】金络索桂梧桐·咏别》高明〔元代〕
这是首闺怨元曲,“红颜自古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第三首却是《集句拟少陵秋兴八首 其五》朱朴〔明代〕
海燕西飞白日斜,城头落日起悲笳。归鸿欲度千门雪,奉使虚随八月槎。
钟鼎山林各天性,凤笙龙管是谁家。芙蓉生在秋江上,莫怨东风当自嗟。
集句诗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引用现成的诗句。诗人从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诗作中选取诗句,重新组合成一首新的诗。这些被引用的诗句原本都有其独立的语境和意义,但在集句诗中,经过诗人的精心挑选和组合,被赋予了新的整体意义。
因为花签是芙蓉,花签句就应该取自《集句拟少陵秋兴八首 其五》。明妃曲与咏别二首是没有提到芙蓉的。所以我们细读这首诗:
海燕西飞白日斜,城头落日起悲笳 海燕西飞、白日西斜,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带有一种时光流逝的哀愁。城头响起的悲笳(一种乐器),更增添了凄凉的气氛,暗示了边疆的孤寂或战乱的氛围。
归鸿欲度千门雪,奉使虚随八月槎 “归鸿”指北归的大雁,飞越千门雪,象征着远行与归途的艰难。 “雪雁”由此而来,并不是《一捧雪》中的“雪艳”。 “奉使虚随八月槎”化用张骞乘槎(木筏)出使西域的典故,指在《博物志》等古籍中,记载了一个与张骞相关的神话传说:张骞曾乘木筏(槎)沿黄河而上,最终到达天河(银河),并在那里见到了牛郎织女。暗指自己虽有抱负,却未能实现。
钟鼎山林各天性,凤笙龙管是谁家 “钟鼎”指富贵生活,“山林”指隐逸生活,二者各有所属,强调人生选择的不同。“凤笙龙管”象征奢华的生活,但诗人反问“是谁家”,表达了对富贵生活的疏离感和对命运无常的思考。
芙蓉生在秋江上,莫怨东风当自嗟 芙蓉开在秋江上,虽美却生不逢时,象征诗人的境遇。最后一句“莫怨东风当自嗟”是自我劝慰:不要抱怨外在环境(东风),而应感叹自身的命运。
这首诗很适合用来描绘林黛玉的生平、以及她的前世木石传说。为什么选这首张骞坐船到银河的典故,那是因为为了还泪,是从灵河岸边坐船到贾府的,在富贵生活中自己过着隐居寂寞的生活,虽富贵却不是自己的家。时光流逝而凄凉。不能埋怨环境,只能感叹自己的命运。
探春的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高蟾〔唐代〕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这首诗把碧桃、红杏比作高中的读书人,芙蓉比作落第的读书人。
(有趣的是,宝钗的“任是无情也动人”中也有芙蓉“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这么看来,作者对林黛玉真是开足了嘲讽。)
萧梁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林黛玉到底有没有见到林如海最后一面? (1人喜欢)
- 林黛玉因何生病
- 关于《杏帘在望》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