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人96岁老人的人生观,看完之后才知道什么是人间清醒
读书评阅读书籍分享:读后感《走到人生边上》杨绛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96岁高龄时写的书,她回顾人生,审视人生,深思灵性良心与肉体的关系,言语中没有束缚,没有局限,有的只是一个老人对生与死的思考,她像个老朋友一样对灵魂和肉体给予高度的认可与接纳,呈现给读者一种与生死共处的安详与宁静,就像听一个老人讲着故事,有神有鬼有往事,还有她的人生感叹,与一般老人不同的是,杨绛先生的思维仍然很清楚,自由且科学,不知道有几人到她这个岁数还能有如此功力。

人虽然渺小,但人是万物之灵,人生虽然短促,但人能学习,能修身,能进行自我完善。然而人生一世总是有苦的,普通的平凡人为了生活而苦,富有的人也有人生之苦,这是自然而又公认的定律。

人征服了大自然,人还要征服自己,人需要做的事很多,所以人是有必要吃苦的,要成就一个做大事的人,就要先吃苦受累,才能养成吃苦的坚韧性格。吃苦说在现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太过于残忍且不被认可,但当我们从肉体和灵魂两个方面去看待吃苦,便会对吃苦有不同的认识。

杨绛先生所说的吃苦,在于对灵魂和肉体的磨练,近乎于修身,这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古代以追求没有人世间的苦恼的修仙之道,从来不得果,想肆无忌惮地享受肉欲,却又不愿意承受生老病死的痛苦与烦恼,只能是妄想。

人的锻炼,不单是指肉体上的痛苦,就像运动员受训练时,他们练出了健壮的肌肉筋骨,同时也练出了坚韧的意志,受锻炼的是肉体,锻炼出来的是精神。当人经过合理的锻炼,人的肉体与灵魂能够得到和谐的共处,不至于让人被肉体的欲望驾驭了,便成了有道德修养的人。

肉体是产生欲望的根源,当欲望战胜了灵性良心的时候,我们会做出很多违背良心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亏待待自己的肉体,因为肉体和灵魂都是人生命的必须,缺一不可,最起码,在享受的时候,灵魂和肉体都是在享受,而受苦的时候,也是肉体先受苦,所以我们需要对灵魂和肉体一视同仁。

对于人生的价值,杨绛先生认为当人有了信仰之后,遇到了痛苦,比如死亡或残疾,信仰能让一个人的灵魂有不被打到的精神,这就是所谓的信念,当信念坚定地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就不容易对人的价值产生怀疑。人生所经受的各种锻炼,无非是在为自己建立某种信仰,这个过程证实了人生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本文作者:尚钰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