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n Days in Vietnam
2025年春节期间去了趟越南🇻🇳办理出境时工作人员问我:“为什么会想到去越南?”“办签证方便”还是想也没想脱口而出“不需要签证”把小哥给逗乐了。

Day1:到越南胡志明已经是大晚上了,越南海关慢条斯理使得出关排队等了一个半小时,好不容易上了旅行社大巴,导游在车上发了新年红包🧧,越南人民也是过春节的,紧接着就去吃粉。


在酒店放下行李就去酒店附近转悠,一路开过来就看到大晚上的越南人街边咖啡厅灯火通明,坐着喝咖啡的人。

可能是长久不坐飞机的缘故,飞机降落时耳朵塞住了,即使在酒店办check in的时候,一边的耳朵像隔了一层膜以至于当天晚上洗澡感觉整个浴缸在摇晃弄的像地震一样。




Day2:快乐的胡志明Citywalk,早餐先在酒店吃了个自助。



可能因为过节,所以好多店都大门紧闭,昨晚就见识了胡志明的摩托车,我也注意到街道的宽度似乎更适合摩托车的快速通行。


胡志明给我的印象是法国殖民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那段时期的鲜明特征印记,夹杂着后来新旧时代交迭不同画风组成的某种奇妙交融,像是诉说这个城市的故事,割裂而又和谐,看似截然相反的两种特质,却又被不能言说的一并呈现。



独立宫里好多当地人和游客,每一处角落好像都还残留着当年发生过的痕迹。

那些被展示、被参观的地方、景点更像是还原当时人生活、工作的方式。

我们匆匆走过、一瞥的地方可能就是改变历史进程轨迹的地方。


到每一座城市,我最爱看的就是当地的邮局,也可能是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连结或是思念只能通过这个媒介去慢慢传递和表达。

你能明显的感受到里面已经不如从前,现代科技扼杀了很多浪漫。

在这一间间小隔间里听到远处的声音在那个还不是很富足的年代里,每分钟多少美金听导游说过也忘了,但当接通久违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相信一定很激动吧!

买了张明信片,又买了邮票,然后问一个德国人借了支笔(其实是之前看到他贴邮票用口水)便坐下写起了明信片,至于我怎么知道他是德国人?我是听他和两个女伴对话听出来的,我还用德语对他说了“谢谢”在还他笔时。那德国男还挺热情的,我贴邮票时用海绵胶,他在旁边让我用力吸,我低头在明信片上贴第三枚邮票还给我指导贴的位置,贴完还拿起我的明信片在刚贴的那个位置用他的口水再粘粘牢(其实我在心里是强烈拒绝的)他动作太快,我只能在一旁眼睁睁看他这么做。



越南人民的浪漫可能就是在花团锦簇的街边马路上慢悠悠喝着咖啡、吃着水果、聊着天,看鸽子在身边走来走去,小板凳上人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放上塑料凳子、食物、小摊就自成移动商业。







去美奈的路上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火龙果园。



Day3:昨晚到酒店已经是夜景了,早上吃完酒店自助早餐,逛了逛白天的酒店。

早上第一站是白沙丘,坐吉普车进去,在沙场驰骋,煞有大漠狂沙的架势,各种坡度,虽然没体验滑沙,不过踩在沙地里,觉得自己的脚渐渐陷入其中,就突然想到了那部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

滑沙的坡度挺陡的,一人5万越南盾,然后坐在一块滑板上,把你推下坡,你再从底下拉一根绳爬上来。

如果有沙虫,直接可以拍《沙丘》了。

在这里等了会车,驾驶员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带到的是不同出口(入口)。


穿着酒店拖鞋去了红沙谷里的一条小溪“仙女溪”,直接脚在小溪中行走,湍急的地方两次拖鞋被飘走,幸好走在后面的人帮我捉住了🩴



午饭团餐:

密密麻麻的渔归小船。

越靠近海一个个在售卖海里美味的摊位赫然出现在眼前。


旁边就是大排档,现买现烧,相信坐在这个环境里吃别有一番滋味与情趣。

参观完一步步走在阶梯上过个马路去买蜜雪冰城。

红沙丘顾名思义沙是红色的,在沙地里行走似乎和以前的考古队时空交错了,滑沙总要跑到最高处,而这样做功特别消耗体力。


下午提前回酒店,酒店度假🏖️,正好可以休息一下

朋友去做SPA,我在房间里稍作休整准备去健身房跑步机上锻炼一下。健身房里只有两个人,一个在动感单车,看到我,问我是哪里人“越南?韩国?”“中国人”。看我走上那台停滞不动的跑步机后对我说:“No electric”Fine,健身泡汤。

吃了几天的buffet,晚上在自助餐厅order,就是早上自助早餐的地方,一上来先给了四碟酱料。

Day4:今天就要从美奈出发去芽庄啦!

如果说美奈是度假胜地,芽庄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海边城市。

去的时候正好12点左右,就碰上敲钟了


廊道里仿佛能听到僧侣步履匆匆的脚步声,赶着做弥撒,进行仪式,而现在更多的是游客们观光打卡的背影。

海岸线很长,芽庄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有点像国内的青岛,不过它更国际化,更像发展成熟的旅游度假城市。

五指岩。岬岛的背景里有山、有城市风光,据说这里是法国电影《情人》的外景拍摄地之一,电影我还没看过,但隐约觉得这些花岗岩夹缝间藏着说不完的情愫。

我很喜欢那些看起来普通、甚至有些破旧的简单食器,那些被一位位游客用过的滴漏壶迎来送走多少的世间人。



天依女神庙。神殿、庙宇、教堂是了解一个民族、一座城生活在这里的人信仰最快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它们告诉现在的人过去,也告诉未来的人现在。

脱鞋进门的那一刻,“神圣”、“肃穆”便在心中油然而生,人有了敬畏,像是一种无形间的精神洗礼。

晚上的海鲜自助餐厅一阵混乱,火锅、烧烤齐上阵。

芽庄的街道是肉眼可见的拥堵,大量巴士和街头游客让人深深感受到这座旅游海滨小城的忙碌。 Day5:在酒店阳台看到初升的太阳🌅整座城市也从睡梦中渐渐明亮。

今天一天芽庄自由行,去了蚕岛。



我们到的时候救生员都没来,游客还不是很多,天与海连成一片,沙子很细,海水还很凉,后来游客渐渐多了起来。 这几天在越南的最大感受是当地人的英语水平不好,基本为零,无法用英语沟通,但这又从侧面反映出外来语言没有侵蚀这个国家。听导游说当地学校90%是越语教学,另外10%分别是中文、法语、俄语,导游读的是双语学校。在这个国际化谈及都有点过时的时代,语言文化间的缝隙越来越窄,可植根本土的深度却也消失不见。


从蚕岛回酒店后就去了芽庄市区咖啡店,春节期间要加%春节费,小票上写着Happy New Year!越南整个过节气氛比中国要浓。


喝完又去了一家买牛油果🥑冰激凌的店,小店有三层楼,在街道的拐角,没拍图。

终于吃上了海鲜🦞大餐。小青龙的肉质紧实有弹性,风味也很不错。



吃完出来马路上的人更多了,当地的三轮车没敢坐怕坐地起价,不过那种三轮车很有特色,乘客是坐在司机前面。 第二天因为要赶飞机,需要自备午餐所以想去超市买个🥪不过商场里的大超市没有这种东西。



Day6:早上在自助餐厅泡了杯茶,越南的茶也很好喝。

今天要从芽庄飞越南首都河内,出发前还有些时间,所以准备去咖啡店和海边走走。

走了段路,去了一家咖啡店,一开始走错店了,在两楼坐定翻菜单,总觉得饮品单有点陌生,后来问了店员,才发现要去的那家咖啡店就在这家旁边。

可能是要离开芽庄了,天气变得阴沉起来。

早上广场、海边已经陆陆续续的有不少人,作为地标的沉香塔旁就是沙滩和大海,树木被修剪得都很可爱,🌊一层又一层。

从芽庄✈️河内,迟了50分钟🛫起飞,已经越来越习惯越南的办事效率,主打一个“笃悠悠”,可能就如导游第一天晚上对我们说的:“什么是浪漫?慢是浪漫的一部分。” 到河内比预先晚了,迎接我们的是河内的阴天,温度也下降了很多,从短袖换上了长袖,团里的人甚至穿上了羽绒服。

在大巴上导游和我们说了这个湖的典故。

电瓶车游三十六条古街,这里我拍了段视频,可以感受到河内的市中心新旧的交融,一些被留下的古老建筑,一些被建起的时髦连锁品牌购物商场。

围着还剑湖兜圈时堵车,和骑着摩托车放学的少女、少年们平排,有的三人一组有的两人一组也有的一个家长带着她/他的孩子。

火车街的两边开满了店铺,不少人坐在室外,正对着火车道,据说晚上8点会有火车开过这里,我们去的时候华灯初上,虽然没有见到火车,但在凹凸不平的轨道🛤️上行走了一段。

导游带着我们夜游巴亭广场,进来要经过一道安检。

导游先带我们去看了独柱寺,当晚还有一场法事。接着就来到广场的中心地带。



Day7:在越南的最后一天,所有活动已在昨天落下帷幕,今天主要就是“回家”。

河内机场明显大了很多,办理柜台前虽挤满了人,但效率快了不少,不愧是首都机场。

进去后也没啥事,上了个洗手间,听到广播里播报我们的航班换登机口了。

越南星巴克小熊 看到这里,旅行也就结束了。感谢您读到这里的耐心! 越南与中国有一个小时的时差,当然这都不算什么时差,回来后可能玩得太累,嗓子在第二天渐渐失声哑了。伴随着咳嗽和渐渐好转,人也开始慢慢恢复。 PS:截止今天还未在信箱📬里收到从胡志明寄来的明信片,祈祷能早日收到! 3/14更新:以为寄丢了,没想到在今天晚上收到了从越南寄到家的明信片!激动!激动!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