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艺丨2025年及未来出版预告

(信息仅为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

/// 印尼布鲁岛四部曲 ///

《玻璃屋》
[印尼] 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 著
——
《玻璃屋》是布鲁岛四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四部曲中唯一没有被翻译成中文的作品。此次《玻璃屋》的出版是“布鲁岛四部曲补完计划 ” 的最后一块拼图,将会完整呈现布鲁岛四部曲的魅力。
“布鲁岛四部曲”包括《人世间》《万国之子》《足迹》《玻璃屋》,是印尼作家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的代表作。四部曲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印度尼西亚民族觉醒萌芽阶段,小说人物众多,架构恢宏,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出色地展现一幅历史画卷。故事中的人物一方面需要应对自身的命运,还需要面对殖民背景下时代的观念与文化冲突。
✍作者简介:
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Pramoedya Ananta Toer),印度尼西亚著名小说家,也是记者、散文家、社会批评家。1925年出生于中爪哇的小城布洛拉,其漫长高产的创作生涯横跨荷属东印度晚期(日本占领与独立革命时期)、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的苏加诺社会主义时期与苏哈托军政府“新秩序”时期,在三种政权下三次入狱。曾因为“九三〇事件”经历了四年的关押、十年的流放、十三年的软禁。在流放地“印尼古拉格”布鲁岛,他以向狱友口述的形式艰难完成了布鲁岛四部曲,多次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06年去世。


《无尽的田野:越南当代小说选》
[越南] 保宁 医斑 黎明奎 阮玉姿 阮辉涉 李兰 等 著
——
本书收录数位越南当代小说家的十余篇作品,其中包括《战争哀歌》的作者保宁,以及医斑、黎明奎、阮玉姿、阮辉涉、李兰等。书中多聚焦二十世纪历史洪流中越南百姓跌宕起伏的命运,所涉题材涵盖战火纷飞时偶然的相聚与离散,和平年代的与贫困的挣扎与进取,开放时期外出的越南保姆等等。本书将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副教授夏露翻译。
🔗 其他已出版的东南亚、南亚文学作品:

《黑夜与白昼》
[波兰] 玛丽亚·东布罗夫斯卡 著
——
《黑夜与白昼》是玛丽亚·东布罗夫斯卡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代表作,描写破落贵族和妻子一家三代的生活经历和他复杂的社会联系,反映了1863年1月起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几乎半个世纪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
✍作者简介:
玛丽亚·东布罗夫斯卡(Maria Dąbrowska,1889—1965),波兰著名作家、评论家、剧作家,出生于波兹南省卡利什市附近的鲁索夫村的没落贵族,先后在波兰、瑞士、比利时和英国接受教育,攻读自然科学、社会学和哲学。1909年开始为波兰报纸撰写文章,终其一生都积极参与政治与社会事务,她的创作在波兰现代文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黑夜与白昼》《童年的微笑》《生活特征》等。
🔗 已出版的波兰文学作品:

《拉克希米散文集》
[尼泊尔] 拉克希米·普拉萨德·德夫科塔 著
——
本书是尼泊尔著名诗人、作家拉克希米·普拉萨德·德夫科塔的一部散文集,收录30余篇散文,内容包括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学的认知、对社会风气的思考、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与向往等等。语言深邃而富有哲理,其展现的尼泊尔文学与文化的特殊魅力,将打开一扇了解尼泊尔文学的新窗户。
✍作者简介:
拉克希米·普拉萨德·德夫科塔(Laxmi Prasad Devkota)是尼泊尔著名诗人、作家,尼泊尔浪漫主义诗风的开创者,被誉为尼泊尔文学的“伟大诗人”。他的叙事诗《穆娜与马丹》在现代尼泊尔文学发展史上是一部极其重要和无可比拟的文学作品,被认为是尼泊尔文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被侵蚀的脸》
[尼泊尔] 道拉特·维克拉姆·比斯塔 著
——
本书是尼泊尔文学家道拉特·维克拉姆·比斯塔的一部描写战争的残酷与战争创伤的荒诞主义小说。小说探讨了极端条件下的人类团结与共同生存的主题,强调了战争的荒谬,同时展现了人类普遍的求生本能以及对和平与合作的渴望。本书通过对残酷战争的描写,体现了对战争和人性的深刻反思,也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战争与人性的复杂关系,呼吁世界和平。
✍作者简介:
道拉特·维克拉姆·比斯塔(Daulat Vikram Bista)是尼泊尔著名文学家,他凭借小说《光明的光明》获得尼泊尔文学最高奖项之一的马丹奖(1988),短篇小说集《泪水依然在颤动》获得1991年的萨贾奖。作为尼泊尔文学的多产作家,他创作了多部小说、短篇故事和诗歌,作品涉及人性、社会变迁和文化反思等主题,是尼泊尔文学现代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年年岁岁》
[韩] 黄贞殷 著
——
《年年岁岁》(연년세세)是韩国70后代表作家黄贞殷的一部长篇连载式小说,由《拆墓》《欲言又止》《无名》《未知的未来》四个故事构成,讲述了一个关于“46年生李顺子”和她的两个女儿的故事,抒写了一位母亲过去的岁月和两个女儿如今的生活。通过四篇故事,在稀松平常的对话和生活琐事中,向读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身处于家庭、社会、朋友圈以及国家等复杂关系中的“我”究竟都是如何被塑造而成的?在这样复杂的关系中,我们经历了什么样的悲惨遭遇,承受着怎样的苦痛,又该如何自我救赎,勇敢地生活下去。
✍作者简介:
黄贞殷( 황정은),1976年生于首尔。2005年通过《京乡新闻》新春文艺评选步入文坛;长篇小说《一百个影子》获2010年韩国日报文学奖;2012年短篇小说集《坡氏入门》获申东烨文学奖; 短篇小说集《羊的未来》获第59届现代文学奖。

《俳句之书》
[美] 杰克·凯鲁亚克 著
——
《俳句之书》收录“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凯鲁亚克208首俳句作品,以及多幅精美画作。这部独特的诗集展示了凯鲁亚克鲜为人知又令人惊艳的一面,展现了他对东方诗歌美学形式之一的俳句的喜爱与创新。凯鲁亚克在他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在尝试这种简洁的诗歌体例,他经常在小说、书信、笔记本、日记、速写本和录音中加入俳句,诸如《地下人》《大苏尔》和《达摩流浪者》等作品里,都有他写作俳句的经历。这本“美国最轻诗集”,与他粗粝、深情、原始的小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揭示了他隐藏中的羞涩的部分,也是他小说中浓郁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古代吟游诗人气质的重要渊源,对此后的美国文学、电影、艺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者简介: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美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著有《在路上》《达摩流浪者》《垮掉的一代》等。1969年10月21日,凯鲁亚克在佛罗里达圣彼得堡去世,享年47岁。

《苏伊士之东》
[英] W. S. 毛姆 著
——
《苏伊士之东》是毛姆创作的一部中国题材的戏剧,他在作品里塑造了一个正直勇敢理性漂亮的英国青年绅士,他迷恋中英混血女子的特殊气质,又对其有着偏见的,一种矛盾情绪在其身上,并由此展开一系列故事。毛姆在游历中国后创作三部作品,即《面纱》《毛姆中国游记》与《苏伊士之东》。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生于法国巴黎,英国作家、剧作家。代表作有《人生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刀锋》《面纱》等。
🔗 其他已出版的毛姆作品:
/// 王钦刚译泰戈尔作品系列 ///

《吉檀迦利》
[印度] 泰戈尔 著
——
《吉檀迦利》是印度作家泰戈尔创作的诗集。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泰戈尔凭借该作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此版《吉檀迦利》是译者王钦刚继《飞鸟集》《流萤集》《新月集》《园丁集》后翻译的第五本泰戈尔作品,内文为英汉对照。
✍作者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贵族家庭,一生创作五十多部诗集,描写宗教、自然、生命,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飞鸟集》《流萤集》等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先驱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影响颇深。



《两心》
宋方金 著
《两心》是著名编剧、作家宋方金的一部以古代为背景的志怪小说。猎人秦巨伯是一家之主,在家里威望极高,但却寡言少语,与儿子、儿媳及孙子极少有言来语去。在外边,秦巨伯与亲家公李四倒是常喝酒谈天,但也只是“人心隔肚皮”的泛泛之谈,并不交心。因为被一头自己伤害过的黄鼠狼作祟,秦巨伯失手捅死了自己的孙子,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
故事围绕人与人的交往,在话语与行动之间展开,试图连缀口口相传,寻找心心相印。该作品人物丰富立体,结构峰回路转,情节连绵起伏,主题鞭辟入里。在疫情后人际疏离的当下,极具时代性。同时,小说融入了山河风光、饮食习俗与民间传说,谱写了一幅意味深长、韵味深远的人世风情画。
🔗 其他已出版的宋方金作品:
“不逝之光”系列长篇小说
张广天 著
“不逝之光”系列长篇小说包括《妹方》《南荣家的越》《来日可追》,是作家、音乐家、戏剧家张广天的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作,语言极具先锋性,叙事风格独特。
《妹方》以“我”听朋友沈昭平讲述的方式来逐次铺排而出,以当代语言学家沈昭平的家族为中心,讲述了从晚清、民国、新中国建立及改革开放至今一百多年,沈昭平的外曾祖父夏玉书、外祖母夏光妹、母亲程兰玉和沈昭平四代人的命运变迁;《南荣家的越》托魂灵之口讲述了一部个人传奇,其视角却来自于心灵透察,由此展开触及的,是关于未来的思考,期以朝代更迭、部族重铸、人物命运沉浮来见证已然的真理,呼唤从东方古老的传统中发现新价值,以重建天人关系的和谐;《来日可追》是一部关于上海的文学作品, 有旧上海和新上海的场景、人物,有这个城市的骨血、脉络和灵魂的秘径。
三部作品之前已分别出版,新版将重新集结为“不逝之光”系列。
🔗 之前出版的张广天作品:
《救猫咪》
张君怡 著
《救猫咪》是青年作家张君怡的一部非虚构作品,以两条主线交织而成:一条是作者和男友救治四只感染猫瘟的小猫的经历;一条是作者自我觉醒并探寻和为之努力的过程,包括选择电影与文学作为自己的事业方向,到北京工作并开始一段新的感情生活。
“救猫咪,更是救自己”,在书中,作者将“救猫咪”和“救自己”的过程双线交叉,既是救自己与爱猫相处的过去,又是救自己未来将继续的生活,旨在启发读者积极面对生活,珍视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珍贵情感。
《伏虎寺》
程婧波 著
《伏虎寺》是作家程婧波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段以四川大学1939-1943年迁校峨眉山为背景传奇故事。
1939年,随着日寇对成都轰炸加剧,四川大学迁校峨眉山,校本部和文、法学院设于伏虎寺。自幼在峨眉山伏虎寺出家的慧心,在四川大学地下党员张智文的帮助下,逐渐成长为峨眉地下党的一名成员,积极参与抗日救国活动,并在学生和当地民众中发挥了积极的领导作用。
除了慧心的个人成长和抗争故事,还塑造了一系列英雄的群像。这些英雄中,有的是像她一样的地下党员,有的是普通的农民、工人,还有的是像她一样的尼姑。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共同描绘了一幅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中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壮丽画卷。
《江上》
卢鑫 著
长篇小说《江上》通过历史的视角,以长江上游的现代化转型及困境为核心,深刻描绘了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与民众生活。书中采用“分形”结构,以长江通航为起点,通过讲述外国冒险家福蒂丘、外省人何思思与夏巧云,以及推动长江航运和乡村建设的川人卢二等人物的故事,揭示了个体在战争与现代化冲突中的生存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冲突与融合,为读者呈现了一幅长江上游社会变迁的全景图。
《山候》
阿苏越尔 著
长篇小说 《山候》,以20世纪80年代初凉山地区实施农村土地分包政策为时代背景,以彝汉杂居的“鹿鹿觉巴”村为舞台,细腻地描绘了村民们在社会变革中的悲欢离合。本书通过讲述南方丝绸之路上山村百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地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通过对这一时代社会历史的精准描绘,生动展现了人物的鲜明个性与独特命运。小说中彝族青年们或辍学归农、或坚持求学的人生抉择,展现了个体命运与传统、现实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小说还深入挖掘并展现了大凉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窗口。
《破茧》
贾煜 著
《破茧》是贾煜创作的一部中短篇科幻小说集。贾煜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探讨了科技发展中的道德困境与利益冲突,其作品游走在科幻与现实之间,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作品集中《白色陷阱》、《破茧》和《打破平衡》分别聚焦于疫苗技术、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而《芙蓉花开》则将川剧与科幻元素巧妙融合,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进化报告》与《笼子里的人》则大胆设想了人类与外星文明的接触。本作品集突破了传统科幻小说的框架,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日常生活的城市之中,让读者在熟悉的环境里感受到科幻的无限可能。

《水调歌头》
小乙 著
这是一个发生在成都周边一家县级自来水厂的故事,讲述了一代供水人为城乡发展巨变而奋斗求新的艰辛历程。故事分为三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部分。第一部分以劳务派遣工叶姐为主,切入底层员工的生存状态;第二部分以合同工技术骨干张军和莫大超以及临时工三冬为主,展示了不同层次员工的生活百态;第三部分突出的是锐意改革的戚总,将主题推向高潮。改革之路将何去何从?供水人的未来又将如何书写?


《风下之国散记》
巴人 著
——
巴人原名王任叔, 1938年8月开始以巴⼈为笔名发表文章,与许广平、郑振铎、胡愈之等共同编辑《鲁迅全集》。1941年3月奉命去香港,7月赴新加坡,执教南洋华侨师范,与胡愈之、郁达夫等一起领导文化界开展反法西斯斗争。1942年2月与雷德容等漂泊到印尼苏门答腊。1943年遭侵印尼日军通缉,隐居山村。1950 到1952年担任首任中国驻印尼大使。
巴人曾出版《印尼散记》,详细记录了1943至1945年间他和同伴在苏门答腊岛辗转颠沛的日子,内容包括游记、文化观察、访谈等等。此次出版将增加巴人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散文作品,特邀学者许大小、曾嘉慧重新注释、审订,结集为《风下之国散记》。

《嘿!别翻这本书》
[法] 马蒂约·加尔加洛 著;[法] 露西·布莱恩 绘
这是一本有趣的儿童绘本,讲述了在一个美丽的童话王国,那里住着小朋友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里的著名人物:国王、公主、骑士、女巫、小红帽、大灰狼、龙、狐狸、三只小猪……
他们本平静地生活着,可是总是有突如其来的震动打破他们美好的生活。国王派大灰狼去调查震动事件的真相,大灰狼发现其实他们都在一本书里,在每一次震动的背后,都是读者们翻页造成的。大灰狼向所有的童话角色发出了警告:必须制止读者们的翻页,让他们停止阅读!于是这些童话角色想出各种办法阻止读者的翻页……

《绘画治好了我的抑郁症》
[瑞典] 大卫·桑杜姆 著
这本书讲述了大卫如何运用画笔与抑郁症斗争的动人故事,真实且毫无保留,让我们难得地一瞥这个经常被误解的世界,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方法。在外人看来,大卫·桑杜姆似乎拥有着代表幸福的一切:一个美丽年轻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以及一份前途无量的事业。但实际上,他的人生已经逐渐开始偏离轨道——回到了家乡斯堪的纳维亚以后,他陷入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深深的抑郁之中。”我会一直跑,直到太阳下山“,这句话是对大卫努力克服严重抑郁症的真实描述。经过数年的挣扎、绝望、凄凉的住院和破碎的梦想,他最终被艺术拯救了。从此,画笔成了他的生命线。

《大地让人类辽阔》
罗伟章 著
本书是知名作家罗伟章的散文集,书中强调环保意识、生态理念,以及人与万物平等、和谐共生的思想;同时,作家也对贫困山村及其广大村民给予高度关注、悲悯,并且为之赋能。所用的散文均有一个共同特点——无论是对美好、幸福的场景与生活,还是对艰辛、苦难的人生与经历予以极致的审美表达,既回望人生,又回望本心。
🔗 之前出版的罗伟章作品:

《吃吃白相相》
张建平 郜峰 著
“吃吃白相相”在吴语中寓意着吃和玩,这两大乐事共同滋养着平凡的生活。《吃吃白相相》是一部融合饮食与人文情怀的散文集,作者以江浙民俗为根基,引领读者穿梭于舌尖上的记忆与人生百态之间。从街头巷尾的小吃摊到高档精致的餐厅,从家常便饭到异国料理,每一种食物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载体,更是人间烟火中斑斓多彩的文化符号。
《偶见一张闲故纸:书画真迹与古籍善本中的苏东坡》
赵银芳 著
这是一本关于苏东坡书画真迹与古籍善本的书。苏轼留在世上的真迹,如雪泥鸿爪。鸿已飞去,他已失踪,只遗雪上爪痕待后人仰望、深思。作者赵银芳师从冷成金先生,有十余年图书馆、博物馆的工作经历,对苏轼的文学、书法、绘画都有独见。她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苏轼的著名典籍版本、书画真迹。
《老友记:奭斋故交印象》
谢桃坊 著
这是一本关于吴宓、赵幼文、裴斐、唐圭璋、徐无闻、白敦仁等50余位大家的回忆录。作者以扎实而丰富的回忆,从多个角度呈现了这些与他交往颇深的知名学者的为人处世、治学论道、交谊轶闻等,书中一批书信、照片等系首次公开发表。本书不仅以挚友视角,留下了对多位大家、学者的珍贵记忆,还用文字还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细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该板块其他已出版作品:
《创汉:从亡秦必楚到大汉新生》
飘雪楼主 著
本书从秦朝由建立到迅速灭亡说起,讲述了汉朝建立的艰辛曲折史,深入挖掘了秦末汉初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特别是对刘邦、项羽等主要历史人物的性格、决策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刻剖析,从楚汉争霸、政权更迭、新朝政策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风貌,集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于一体,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将汉朝建立的历史娓娓道来。
书单指路,有条目会陆续更新,欢迎关注
-
荡空山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4-26 01:08:31
-
罅翕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27 11:02:37
-
杨欢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21 17:22:58
-
七月莲华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21 00:21:30
-
天天买书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20 19:45:32
-
Z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20 11:56:16
-
格瓦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19 20:32:03
-
密斯湖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14 22:14:55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14 19:29:09
-
星尘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14 13:23:54
-
望而动衷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14 12:56:38
-
咸塘浜老黑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14 12:16:23
-
鸡狗腿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14 11:37:44
-
德米特里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14 11:34:53
四川文艺出版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甲骨文里这个字,伴随中国花游队巴黎夺金! (2人喜欢)
- 四川文艺丨2024年及未来出版预告 (36人喜欢)
- 最近我们出版了哪些新书丨2023年第01期 (4人喜欢)
- 四川文艺丨2023年及未来出版预告 (34人喜欢)
- 最近我们出版了哪些新书丨2022年第04期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