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热点加更!“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明德事变”引关注…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

哈喽小伙伴们 昨天 小田心为大家带来了十二月(下)和一月(上)的热点「上篇」错过的小伙伴可以查看历史消息哟~
今天 小田心接着为大家更新十二月(下)和一月(上)的热点「下篇」,一起来看看这一个月还有哪些事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吧

01“明德事变”引关注
1月4日,演员李明德连续发布多条微博控诉其目前所在的《三人行》剧组存在问题,其中包含指责演员马天宇在拍摄时存在迟到早退不读剧本等耍大牌行为。1月5日凌晨,马天宇发文称“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和关心抑郁患者以及狂躁症患者。此后,关于李明德的一举一动和马天宇的相关事件频繁登上热搜。
1月7日,李明德发文称自己的直播间被平台永久封禁,原因是“刻意炒作矛盾博眼球”。1月9日,李明德发文宣布退圈,称“想回归普通人的生活”。随后,马天宇工作室发文,称“对故意抹黑的行为零容忍,绝不姑息!”
田心说
网友把这次“明德事变”戏称为2025开年娱乐圈“第一大瓜”,相信各位新传er也和小田心一样,吃过这个瓜了吧~吃瓜的同时,也可以顺便学习一下新传知识哦~嘻嘻。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次的“瓜”中有哪些新传er应该知道的知识点吧~
首先,吃瓜心理。吃瓜能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与社交需求。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再局限于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而是进一步有了社会需求。人们对其他人,尤其是名人,有强烈的好奇心,窥探心。出于这样的心理,在“明德事变”发生之后,网友们愿意持续围观,并发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与其他人形成互动交流,融入这股意见洪流,共同吃瓜。
其次,舆论反转。舆论反转是指公众意见随着焦点事件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前后反转的现象。某条新闻刚出来时,舆论会把矛头指向某一方,可新公布的细节会使新闻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态度立刻随着新剧情情绪化地指向对立的方向。“明德事变”发酵伊始,网络上“站”李明德,共情“同是打工人”的李明德的声音占据高地,网络舆论的矛头指向了马天宇及《三人行》剧组。但在李明德直播获取打赏后问“收入在哪里看”、与网友互怼等一系列操作,以及被曝出身穿高价羽绒服、驾驶豪车之后,舆论的态度逐渐发生反转,不少网友转向中立甚至开始对李明德本人进行声讨。目前舆论还在发酵中。
同时,事件发酵过程中的舆论失焦现象同样值得关注。舆论失焦是指随着公众知情权、话语权提升,事件中舆论难以被一方主导,使得舆情演变的主体脉络呈现多极化发展,以至逐渐偏离事件中心议题的现象。最初,李明德控诉《三人行》剧组区别对待演员等问题,舆论焦点集中在剧组是否存在不公行为,在于求得事件真相,但随着更多相关信息发布,舆论焦点逐渐偏离核心议题,转向对其个人消费水平和收入的质疑,甚至还有部分网友磕上了李明德和马天宇的CP,在微博上出现了“马德没天理”的超话。
此外,大家还可以从情绪煽动或情感共鸣(李明德自称“打工人”引发网友共鸣,煽动网友们“对抗资本”的情绪)等角度进行思考。
02“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
1月19日是美国政府针对短视频社交平台TikTok强迫出售令的最后期限。随着禁令生效日期的逼近,大量自称“TikTok难民”(TikTok Refugee)的美国用户涌入小红书。1月13日,中国应用软件小红书的下载量飙升至苹果美区应用商店免费榜的首位。
当地时间1月16日,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拜登政府表示将不会强制执行原计划于1月19日生效的TikTok禁令,相关工作将交与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处理。
田心说
针对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首先,社交媒体平台出海。近年来,随着平台逻辑对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社交媒体平台正在重塑国际舆论场多元主体的互动机制和舆论博弈的现实规则,成为推动国际传播格局转型的关键变量。在4G网络所带来的新一轮技术更新与产品更迭中,以字节跳动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始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扮演技术创新者与行业引领者角色。从2015年起,字节跳动开始快速推动其核心产品的国际化。2018年,抖音海外版TikTok上线,成为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出海的成功案例。但中国对互联网产业的政策支持以及对全球网络治理进程的积极参与却引发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警惕,并在中美博弈日益加剧的宏观背景下,被融入“中国威胁论”的话语框架中,用以佐证所谓中国谋求“网络霸权”的野心。TikTok禁令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由美国政府提出的。2024年4月,美国总统拜登打着所谓“保护国家安全”的旗号,签署一项国会通过的“不卖就禁”法案,要求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在2025年1月19日前将TikTok出售给非中国企业,否则这款应用程序将在美国被禁用。
随着TikTok禁令生效日期逼近,美国网友为了抗议美国政府,纷纷涌入“小红书”,也使得小红书“意外”成功出海,快速完成了“国际化”。
其次,平台摇摆。“平台摇摆”是指在多元社交媒体环境中用户如何通过从一个平台切换到另一个平台,维持他们在不同平台上的存在,而不放弃原有旧平台。平台摇摆得益于技术的流动性(Technology Fluidity)。随着TikTok在某些地区面临运营限制,大量用户开始寻找新的社交平台,以满足他们的内容消费和社交需求。小红书因其相似的UGC模式和强大的算法推荐,成为TikTok用户的理想选择。“TikTok难民”们开始在小红书上发布内容,建立新的社交关系,形成了平台间的摇摆现象。这种摇摆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社交选择,也为小红书带来了新的用户群体和流量。进一步说,TikTok用户涌入小红书是社交媒体平台间用户流动的一个缩影,反映了用户对于社交平台多样性和灵活性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玩梗(猫猫税、“v我50”等)和传播隔阂(中西方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导致双方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平台的调适(小红书应如何调适、管理平台,才能兼顾国外、国内用户的使用)等角度分析这一事件。
◐◑◒◓◔◕
十二月(下)和一月(上)热点「下篇」到这里就结束啦~对于25级的同学来说,希望大家在学习完本期热点后,能够对相关热点事件的分析角度进行积累,巩固自己的热点分析能力。对于26级的同学来说,目前大家可以着重学习小田心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在未来的一年中,小田心将带领大家逐步提升分析能力。如果同学们对以上热点事件还有其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哟~
针对川大、西政、成理、川社科院等院校的25级「田心·复试课程」即将上线,欢迎小伙伴们加入我们,一起在思考和学习中进一步提升热点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成功拿下复试! 针对川大、西政、成理、川社科院的26级「田心·全程课程」正在进行中,欢迎有需要的同学私戳小田心了解详情。
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备考
由于平台限制,进群方式请移步公众号查看~
参考文献
[1]黄典林,安柯宣.造船出海: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语境与路径抉择——基于WeChat与TikTok的比较研究 [2]杜骏飞.数字交往论(1):一种面向未来的传播学 [3]李嫒嫒.数字游牧民:复媒体环境中的社交媒体平台摇摆研究
祝好